五年级上册讲说课稿 (1).docx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4588230 上传时间:2021-10-06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38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讲说课稿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五年级上册讲说课稿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讲说课稿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讲说课稿 (1).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

2、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4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二、说教法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

3、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三、说学法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

4、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四、说教学程序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什么是观,什么是潮?师生交流后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要

5、问的?”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在哪儿?”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我们先把课文的鄣碍生字扫除掉。”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2、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意图: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

6、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他们现在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这么多人来观看潮水,我们也来亲眼看一看”。2、播放潮来时录象,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体

7、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指导朗读3、4自然段,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再播放潮来时录象,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播放录象让学生有初步映像,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课

8、文内容。第二次播放录象,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照画面做现场解说,利用孩子好胜的心里,积极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起来。4、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1、把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小练笔。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

9、写作水平的提高。五、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平静声: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来时形:一条白线横贯江面两丈水墙潮头过后平静涨水走月亮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走月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明月”为主题,主体课文有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报道。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欢快幸福的笔调,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和所感。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高、村静、水香、塘趣、果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本

10、文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充分地读,认真地品,尽可能地多背一些,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计划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下面主要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11、: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3、教学重、难点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是文辞优美,因此把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谈自己的切身体会作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中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我阅读能力;要珍视学生感情语言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创

12、造性;使学生树立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力求使课堂成为生活的、本真的、人文的课堂。1、教法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向画面,发挥想象,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读与品味语言结合法;词语的理解仍是四年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体悟感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突破教学难点。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想想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发挥想象,陶冶情操。三、说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

13、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下面首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吴然和走月亮以及云南的洱海、点苍山。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交流反馈,开放课堂。1、检测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2、提问: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这是对学生搜集资料等自学能力的考察

14、。)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4、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尝试让孩子去总结、概括)接下来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学开始,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孩子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的乡村景色美丽极了,真是令人陶醉。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小作者发现的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大家是否曾经留意过。现在我们一定要用心来读课文,体会作者是用了多么美丽的语言写出了我们也许曾经有过的感受。(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要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

15、受力,要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用这种情愫的陶冶,让学生触景生情。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要我们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抓住了几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1、布置学生自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思考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体悟阅读中的情感乐趣。)2、小组交流。这样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不仅喜欢自己反复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争论,在生生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3、汇报交流。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

16、章的语言美和其中蕴涵的真挚的亲情。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朗读时要强调。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但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多少可爱”引导学生读出喜悦的心情。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一个“抱”字: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影在水中的月景,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月亮、水塘和我们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小作者和妈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的地

17、方,除了从重叠用“走过”这个词感受到,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引导学生想象:我和阿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孩子会有很多奇异和美丽的想象。这样的交流也是一种美的陶醉,这样的阅读正是快乐的源泉。)4、共同探究。课文为什么反复写“我和阿妈走月亮”?“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四次。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联全文的作用。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如果你和爸爸或妈妈走月亮,你想去哪里走月亮,动动你的五官,说说你在走月亮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语文教学重在

18、体悟,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美的欣赏是不能缺少的。我们教给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感悟,感悟文美、景美、情美、人更美。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也同样会感染我们,让学生深情地读:“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读了课文,孩子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乡村月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三)联系实际,畅谈感受。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师: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

19、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1、完成课文走月亮课堂摘录本,摘录好词好句,积累描写景色的段落句子。2、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小练笔: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孙子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你的日记本上吧。 四、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走月亮吴然

20、月亮 明亮柔和 “我”和阿妈在溪边在田埂上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这样的板书设计具有举纲张目的作用,同时形象再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并具有审美价值。蝙蝠和雷达说课稿淘宝店铺解忧学习吧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科普知识短文,富有趣味,主要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要求和本课时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

21、标: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爱科学、从小就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知识目标:弄清蝙蝠飞行和飞机夜晚飞行之间的联系。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读书、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激发学生爱科学从小就探索科学的兴趣难点: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说教法学法为了使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飞行的,我制作了课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突破重难点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说教学程序一、激情引趣,看图导入。首先出示蝙蝠图说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并通过读课文,说说蝙蝠在

22、夜间飞行的特点。再出示雷达图,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雷达,并说说自己知道哪些有关雷达的知识二、整体入手抓重点句。让学生通过自己读文找出文中的那句话能说明蝙蝠和雷达之间是有联系的。三、细读理解、注重联系让学生围绕重点句的前半句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答案。文章的4、5自然段写的是科学家是如何做试验的,内容浅显,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读文后填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蝙蝠在夜间是如何安全飞行的是一个重要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描写蝙蝠嘴和耳朵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有关语句;2、指明读文;3、看图让学生说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的;

23、4、出示填空题,巩固练习,同时强调“反复研究、终于”这两个词,体会科学家的严谨科学态度及锲而不舍的精神。5、让生上黑板摆卡片。了解飞机上的雷达是如何工作的又是一个教学重点,有了前面的学习做基础,此段教学我先让学生看飞机飞行的图片然后读文,同桌摆卡片互相说,然后再让学生上黑板摆卡片。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是一个教学难点。由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学的比较直观,比较扎实,此时的学习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以反馈学习效果。四、总结全文,迁移运用用“因为所以”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五、拓展延伸我们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你们还知道哪些发明

24、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吗?六、作业我也要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了重难点。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篇一:蝙蝠和雷达说课稿蝙蝠和雷达说课稿中坝小学:戈易军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科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本组课文的训练重

25、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结合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2、自主填表法弄清三次试验的结论,合作交流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通过课前游戏“蒙眼捉人”的活动,让学生畅

26、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游戏完成的又快又好。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然后我出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蝙蝠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打开语文书P43,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只正在夜里飞翔的蝙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先采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

27、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二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边听读边看有关蝙蝠飞行的幻灯片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弄清秘密。由于幻灯片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显现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28、。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蝙蝠探路的秘密弄清雷达的探路原理。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课标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

29、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和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六、说板书用简易表格明确地表示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

30、起来探路的。这个板书设计直观、简洁反映了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暮江吟说课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组7号任璐,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暮江吟是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明月)为主题展开。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31、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这样的目标设计,目的是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三者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的整体提升。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

32、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根据教学内容的题材,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诗意,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进行教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学情:四年级二班共有54名学生,学生家长的个人素养非常高,所以这些孩子较过去的孩子而言,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信息量大,见识广、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愿意交流、乐于表达。在学习上,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搜集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语

33、言组织、表达能力等。所以,这些孩子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就行。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阅读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

34、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我分四个环节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解读诗题,导入诗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诗题:说说你从诗的题目中读到哪些内容?学生回答之后,我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引入第二环节。第二环节: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35、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因此在诗句的讲解方面,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相机指导学生:中国古代的诗词都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应该读出他的节奏来,展现诗歌的音乐美。紧接着,我以“这首诗歌到底吟咏了哪些景物”一句话引入第三环节的学习。第三环节:了解诗意,品读诗文。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在品诗文、体意境这个教学环节里,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感悟。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设问引导:读完整首古诗,你看到了

36、哪些景物?残阳 江水 露珠 新月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这时或许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就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第二步:请学生探究讨论你最喜欢哪个景物,为什么?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了解诗意,品读诗文。第三步,品读诗文。根据学生所说内容指导学生感悟“铺”的妙处,铺体现了太阳照射的时间是傍晚,铺体现了残阳之柔美,铺体现了斜阳铺洒之下的江面十分壮美。从而,指导学生诵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至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以在学生感悟诗意之后,再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珠晶莹月儿弯“这样的诗句让学生对比,之后相机诵读体会作者比喻之精妙,感悟诗歌

37、意境之美好。第四环节:编写标题,感悟诗情。诗中的景象吸引了我们,也使画家陶醉,瞧,画家用他的画笔画出了这样的图画,这幅就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而这幅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让我们来给这两幅图取上好听的名字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同时,教师相机指导,将图中的景物连接起来,再加以润色,就是一个好的名字。在此,等于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之后,我板书题目”暮江落日“ ”露伴新月“,质疑:为什么作者一直从傍晚站到了半夜?从而使学生体会作者喜爱这暮江秋景图,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之后,培养朗读。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海量阅读。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努力树立拓展性

38、阅读教学观,就教学中与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进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此课中设计拓展的内容是关于明月的诗句:第一步:描写月的形态的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第二步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借月抒情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请同学们搜集此类诗句。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搜集和明月有关的诗句并写到摘抄本上。六说教学板书。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暮江吟残阳 江水 露 月暮江落日 露伴新月热爱自然、轻松愉悦 七、说评价分析总结:这篇

39、课文的教学,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力求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能得到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苏轼题西林壁说课稿导语:题西林壁该诗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在课堂上如何教学题西林壁,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以下是小编分享

40、的题西林壁的说课稿,欢迎大家来阅读和借鉴!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会默写古诗。2、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一、说教材教材简析题西林壁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文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三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因为这一课包含有两首古诗,需要两课时进行教学,所以,我在这儿,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只能简单谈谈题

41、西林壁这一首古诗的说课。大家都知道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这里的幽,是幽谷的幽)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

42、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今,我再来说说教学目标1.了解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这里,我必要阐明的是,在语文课程尺度里边儿明白指出,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有非常明白的要求:即,在某一阶段,有些汉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并且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下要保底,也便是要包管一个最根本的底线,上不封顶。)2.领会墨客

43、在庐山视察时,由于所在和角度的差别,以是看到的情形也纷歧样。3.明白诗句的意思,领会墨客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觉与他人交换。3、重点难点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聚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领会诗句所包罗的人生哲理。4、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有关从差另外角度视察庐山时所拍摄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预习课文。二、说教法、学法先说教法: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历程中,老师恭敬学生阅读的本性化举动,设计有目标、有条理的阅读实践。三、说教学历程1、激趣导课老师用满盈豪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富厚多彩,美不貹收,并且有着千丝万缕的接洽,要是仔细视察,埋头思索,就有大概发

44、明万物的秘密,了解万物的接洽,题西林壁便是作者仔细视察,埋头思索的产品,如今,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同学们通过读与悟、通过视察与思索,可以大概劳绩什么,可以大概发明什么?(我以为,老师的导语分外紧张,由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良的开端便是乐成的一半。)2、初读感知。学生选用自己喜好的方法读读古诗,读通读准确,然后抽查读的环境,请同学简朴谈谈初读感觉和自已的发明,并提出欠好认和欠好写的字。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既要备老师的教,更要备学生的学生,这一点分外紧张。老师不但要存眷自己的教,更要存眷学生的学。这一关键的设计,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天生的依据。这里的天生是指课堂教学的历程是在不停变革的历程

45、中天生的。3、理解诗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4、理解诗意。(1)先自读自悟,这首诗大致写的是什么。再分组合作学习,并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注意:在分组合作学习之前,老师必须引导同学们复习、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方法。(那么,在这儿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呢?因为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方法,那么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通过讨论,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总结出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初读感知查阅资料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明理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是: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

46、图,又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这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后各自试着读诗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换的历程中,老师适时点拔、开导、出示课件、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联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明白,在明白的底子上有情感的朗读。我以为,朗读,既是明白内容的要领,又是领会情感的要领,更是积聚语言的要领,因此,不管是在自读自悟的历程中,照旧在全班交换讨论的历程中大概是在品读情感的历程中,老师都要器重读的历程。5.品读意会开导发言意会心境:同学们,作者欣赏了庐山,不但是看,并且是仔细视察庐

47、山的特点: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崎岖各差别,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差另外面貌呢?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发明了什么呢?渐渐引导同学明确:原来是由于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呢?对付比力庞大的事物,要是不可能客观地、岑寂地举行分析就大概被局部的征象所疑惑,不可能全面地准确了解这个事物。6、诵读牢固1.重复训练诵读古诗。2.指名朗读或背诵,读后评价。说板书横岭侧峰远近高低政府者迷观看者清四、说总结阅读教学历程是每个学生经心念书得到本性体验和奇特感觉的历程,是老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停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历程。同时也积极提倡自主、互助、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动性、生长性和创造性。恒久以来不停存眷老师怎样教,而轻忽了学生怎样学,在这节课中将存眷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老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