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doc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586633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修辞手法及答题模板考点: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教材原文“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常考题型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运用了(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赏析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答题方法比喻,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句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借喻不出现)、“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暗喻、借喻没有)构成。比喻判断标

2、准: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两者有相似之处。比喻的作用:(1)用比喻描绘事物: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2)用比喻讲道理: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致地描绘出了),表现(表达)了。思路点播首先找出本体(春雨)和喻体(牛毛、花针、细丝),分析其相似的特点。再联系文章的主旨,分析比喻句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和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密、亮、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考点: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教材

3、原文“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常考题型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运用了(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赏析下列拟人句的表达效果。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答题方法拟人,指把物(物体、动物或抽象概念等)当作人写,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法。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情趣;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的强烈感情,引起共鸣。答题模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

4、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联系语境指出词句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思路点拨此类题的基本答题思路是:是什么,即判断是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即分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在文中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效果,即结合具体语句说明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斜射下,薄雪害羞的情态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考点: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教材原文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常考题型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

5、人物情感。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答题方法加点的词语往往是句子中的关键动词、修饰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拟声词、颜色词等)、运用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词。第一,了解词性、感情色彩,分析修辞、表现手法。第二,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确切含义及效果。第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答题模板如是动词,按照“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特征(形象),表现了感情”的模式回答。如是形容词、副词,按照“描摹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的模式回答。副词:“”这个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物体)的特征。叠词:“”这个叠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使(事物)的特点跃然纸上。用了修辞

6、手法的,还要指出修辞。思路点拨(1)从语境赏析: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2)从词性赏析:判断词性词语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物(事物)形象、品质、情感等。(3)从修辞赏析:判断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怒放”“鼓着浆汁”“争先恐后”这些词语都是动态的描写,分别刻画出花朵、树木、草叶在夏雨浇灌下生长茂盛的特点,显得生动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考点: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教材原文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常考题型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第段中的细节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从描

7、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答题方法细节是指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或周围事物的某一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微的描绘。细节作用主要有:有利于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能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等。答题模板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人物(事物)的情态(特点),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心情、心理)。(如果句中不止一处细节,需要一一明确出来,然后按照以上答题模式一一进行分析)思路点拨分析细节描写,先要抓住其中的细节,再结合细节

8、体现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等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运用细节描写,“悄悄地躲”写出母亲轻手轻脚走出去的样子,细致地描写出母亲的谨慎小心,表现了母亲怕让儿子痛苦、怕惹儿子伤心的心理。“偷偷地听”生动细致地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暗地里关注着“我”的情态,表现了母亲的担忧和关心。考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材原文品味下列句子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常考题型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品味下列句子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时令、季节、地点等。(2)渲染氛围,为下文作铺垫。(3)烘托人物性格、情感

9、、心理等。(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命运和结局。(5)深化作品主题。常用方法:一“看”,二“抓”,三“联”。1.看位置。主要看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从具体位置可以辨别其具体的作用。2.抓环境的特点。从环境的冷暖色调上考虑它和气氛、人物、主旨的关系。3.联系人物。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从人物的活动、心理、感情、性格或品质等方面探究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4.联系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常常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5.联系文章中心。环境描写服务于中心思想,从文章中心出发,思考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答题模板交代了故事背景/渲染了氛围/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人物的

10、命运。参考答案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幸福心情。考点:借物抒情手法及作用教材原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常考题型下列对文章的写法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是()指出文章所用的写作手法。文章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答题方法借物抒情是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物中,通过描写此物予以抒发感情的一种间接抒情手法。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借物抒情作用:赋予客观事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氛围;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答题模板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思路点拨先找出所写的物,分析物的特点,再联系文本分析物中所寄寓的情感。参考答案金色花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里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亲昵、亲热的氛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本文就是借“金色花”来表现神圣的母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荷叶母亲写雨中荷叶遮蔽莲花,作者深受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