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832409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第12题。1.人员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旅游区2.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加B.道路系统落后C.出行方式改变D.出行距离增加解析:第1题,注意出行时间的高峰值在69时与1719时,从而可推断为住宅区。第2题,随着住宅区与工业区、商业区距离的增加,该时段内出行比例减少。答案:1.B2.D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

2、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生态城市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完成第35题。3.目前,多数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结构不合理B.人类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C.管理力度不够D.地形、河流因素的不利影响4.从发展生态城市要求来看,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A.大气污染加剧,雾霾严重B.降水量减少,水资源枯竭C.噪声扰民,居住环境质量差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5.为建设生态城市,安阳市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下列场所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存取点的是()公交站附近学校、医院旁边高架桥上住宅小区周边隧道口A.B.C.D.

3、解析:第3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所致。第4题,目前我国北方城市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导致的雾霾问题。第5题,公共自行车是城市中人们解决短程交通的工具,公共自行车存取点应该布局在人口流量大、交通转换的地点。答案:3.B4.A5.B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完成第67题。6.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7.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解析:第6题,考查城市

4、功能分区。在工作日中0:00时为绝大多数人休息的时间,10:00时为工作时间。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甲地带在0:00时人口分布较为密集,而在10:00时变得较为稀疏,说明甲地带的功能以居民休息为主,应该为住宅区,故C项正确。第7题,考查地形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由图中可以看出,城市交通线的疏密程度向各个方向大致相同,城市向各方向的伸展也大致均一,城市各功能区大致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说明该城市的形态受地形制约较小,应位于平原地区,故B项正确。答案:6.C7.B读我国某区域城镇体系示意图,完成第89题。8.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A.气候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水能丰富D.

5、干支流交汇处9.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解析:第8题,甲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有三个方向的河流运输优势,运输便利。第9题,甲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但其他低级别的城市也可能有某项功能超过它;丁为乡(镇),乙为县城,丁的服务范围小于乙。答案:8.D9.C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完成第1011题。图1图210.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风;自西向东

6、流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D.东风;自西向东流11.图2中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A.B.C.D.解析:第10题,读图,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文化区在城市西部,轻工业区在城市东部,重化工业区在东南部火车站附近,应避开盛行风的上风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其主导风向可能是西风、西北风。有水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所以河流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流。第11题,甲乙一线先后经过铁路线和城市住宅区,靠近铁路线的地区,地价较低,靠近河流和公路的地区,地价较高,所以符合甲乙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为。答案:10.A11.D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

7、图。据此完成第1213题。12.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13.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A.甲城B.乙城C.丙城D.丁城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调整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变化可知城市间的时间距离缩短,但不是实际距离缩短,高铁建设后城市内部时间距离没有缩短,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内部交通没有变得更加拥堵。第13题,根据图中计划中的城际轨道的布局和城市等级可知,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铁布局逐步完善,城市等级高的乙城市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答案:12.C13.B导学号85

8、454030(2017江苏地理,2122改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14.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不变15.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后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4题,据图中06km的中心城区百分比可计算出:1985年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186;2004年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946;2013年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604。故A项符合题意。第15题,考查城市化进程。2004年之后,

9、企业数量继续增加,但增速变慢,应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企业不断由中心城区向郊区移动,故处于郊区化阶段。答案:14.A15.C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7题。16.19982006年间,该市()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17.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解析: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化水平、市区人口一直呈增长状态。第17题,该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城镇

10、化水平以及人口的变化幅度,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答案:16.B17.C读某学生所在区域的城镇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819题。18.该学生的父母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最可能的理由是()A.去B城市,距离他们家近B.去A城市,A城市的交通便利C.去B城市,B城市的服务便利D.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19.判断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A.去B城市上中学B.去A城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C.去B城市推销高档珠宝玉器D.去B城市设立某化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解析:第18题,根据两城市占地规模和交通条件可以推断出图中A城市等级高于B城市。购买高档轿车属于较高等级的服务功能,应到等

11、级较高的A城市寻求该服务。第19题,B城市等级较低,可提供上中学服务,但不适合推销高档珠宝玉器和设立某化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无需去距离较远的A城市。答案:18.D19.A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第2021题。20.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B.12:00C.14:00D.18:0021.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

12、部分企事业单位解析:第20题,根据材料可知,不少人在城郊居住,在城市中心工作,造成“钟摆”交通现象。图中拥挤路段主要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会处,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所以最可能是早晨8:00进城上班时间。其他时间段12:00或14:00车流集中程度低,不易拥堵。18:00应是出城的右侧车流拥堵可能性大。第21题,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项错。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项错。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项错。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导致相关从业人员迁出,缓解

13、“钟摆”交通现象,D项正确。答案:20.A21.D导学号85454031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第2223题。22.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3.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第2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水域面积先减后增再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未利用地面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图中建设用地

14、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说明城市化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第23题,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其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建设用地增加,地表硬化,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答案:22.D23.C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传统民居图。读图,完成第2425题。24.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

15、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25.下列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盛产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解析:第24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25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生产春小麦,而生产冬小麦。答案:24.A25.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主要原因是。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4分)(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2分)(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4分)(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理解。第(1)题,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地带。图示A的交通通达度明显高于B,从位置看,A位于市中心附近。故A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大,涵盖了等级低的B的服务范围。第(2)题,城市低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内城区和工业区附

17、近,环境相对较差。根据图示,C区附近为老式公寓楼,处在商业区附近,紧邻轻工业区,应该为低级住宅区。D附近分布花园式小区公寓楼,应为中高档住宅区。E为别墅,是高级住宅区。第(3)题,汽车销售店要求交通便利,而且店面往往占地较多,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外缘。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是科学技术,一般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人才、技术保障;同时,高新技术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第(4)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答案:(1)

18、A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2)C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等。27.(12分)读以下上海市各圈层人口迁移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1分)A.城区边缘部迁出人口主要选择圈内迁移和近郊区迁移,以迁向近郊区人口最多B.近郊区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C.近郊区和远郊区同圈内的横向迁移人口比重都很高D.都市中心部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以迁向近郊区人口最多(2)图中人口迁移主要

19、是迁向。(1分)A.近郊区B.远郊区C.都市中心部D.城区边缘部(3)简要说明上海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本原因。(4分)(4)上海市客流规模巨大,为减少道路交通压力,快速集散客流,应该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比较图中数据可知,近郊区和远郊区同圈内的横向迁移人口比重都很低。第(2)题,由图可知,迁向近郊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第(3)题,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用地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将导致城市在环境、交通、住房、就业等方面出现各种问题。第(4)题,可以采取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发展公共交通、交通限行、错时上下班等措施。答案:(1)C(2)A(3)问题:交通拥堵、住房拥挤、环

20、境污染、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热岛效应等。原因: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用地规模过度膨胀。(4)提高已有交通设施的总体能力,优化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服务设施,提高系统保障度;倡导公交出行,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设施;采取适当的交通管制措施,如划分专用车道,建立大客流预警管理机制,及时发布日常交通信息等;在重大节日实行交通限行、错时上下班等措施。28.导学号85454032(2015江苏高考)(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下表)。等级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1、超大城市人口(万人)2020505010010030030050050010001000材料二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类档,其中特大城市有个。(3分)(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2分)(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4分)(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4分)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图例和表格数据不难看出,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两类,

22、大城市有两档,合计有三档;其中特大城市有南京和苏州两个。第(2)题,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受上海辐射影响,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因而苏州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等铁路沿线及长江沿岸,交通便利,地价较高,苏州和南通距离上海近,地价受上海市影响最大。第(4)题,分析江苏省各城市地价差异状况不难看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地价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地价较低,地价差异有利于低地价区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高地价区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答案:(1)232(2)经

23、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任答1点)长江上海(4)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规模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29.(13分)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30年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市区新城重点新市镇一般镇”的层次相对完备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下表为南京市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结构。城镇等级规模等级城镇名称个数中心城400万人南京中心城区1新市区50万100万人东山、仙林、江北3新城20万30万人板桥等5重点新市镇5万10万人汤山等5一般镇5万人以内程桥等2030材料二南京新一轮区划调整已开始,下图为南京市局部示意图。(1)划分南京

24、城镇规模的主要指标是。与南京主城区相比,板桥新城服务范围(填“大”或“小”),服务功能(填“多”或“少”)。(3分)(2)近年来,主城区化学工业外迁,主要考虑的是、。(4分)(3)甲地目前成为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这里发展高新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的多少是划分城镇规模的主要指标;与南京主城区相比,板桥新城人口数量少,等级低,服务范围小,服务功能少。第(2)题,主城区工业的外迁主要与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有关。第(3)题,甲地靠近大学城,位于主城区外围,环境质量好,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会得到政府的支持。答案:(1)人口(规模)小少(2)降低成本保护环境(3)依托大学城,环境优美,政策支持等。-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