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四十四 中国地理分区.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784958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四十四 中国地理分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四十四 中国地理分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四十四 中国地理分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新学案】2014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四十四 中国地理分区.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作业(四十四)中国地理分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我国某年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12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 D北方区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2013南昌模拟)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34题。3关于图中M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4有关图中省区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土壤肥沃,是主

2、要的粮食产区C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生产D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56题。5图示区域种植棉花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河网密度大,排灌方便梅雨季节降水多,晴天少接近消费市场A BC D6目前,图示区域的部分产业正在向安徽省转移,其原因是()安徽省科技发达,技术先进安徽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安徽省地价相对低廉安徽省气候温和适宜A BC D(2013济宁质检)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据图回答78题。7图中影响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地形C水分 D土壤

3、8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910题。9有关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B图中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CABC年降水量逐渐减少DABC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10图中C所在地近二十年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表显示C所在地区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据此推测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薪柴煤炭沼气小水电其他1987年50.3%32.4%10.3%0.5%0.8%5.7%2007年2

4、0.5%10.8%15.4%35.3%15.2%2.8%A.耕地面积增加 B外出务工人口增加C植被覆盖率增加 D粮食单产提高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1113题。11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较高的地方,主要是因为()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垦C交通线布局 D荒漠范围扩大1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C带状分布 D环状分布13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光照 C水源D土壤(2013西宁模拟)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据此回答1415题。1

5、4我国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这里的三江指的是()AB CD15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不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多冻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013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18分)材料一河南是农业大省,2011年河南小麦产量再破纪录,连续10年全国第一。早在21世纪初,河南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两个基地”和“小麦经济”的概念:“两个基地”是指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小麦经济”

6、就是要延长小麦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小麦耐寒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河南小麦大面积当家品种以自主培育的抗寒性好、适播期长的改良品种为主。材料二河南省农业自然条件。年降水量(毫米)无霜期(天)日照时数(小时)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水系水库(座)6001 4001902301 7402 310792.6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430黄河、淮河、汉水、海河四大水系2 394材料三河南省略图。(1)分析该省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2)结合材料分析河南省建设小麦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12分)17(2012福建文综)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

7、2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表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1991200848.0841.8714.479.8918.7217.270.340.040.210.039.6523.917.966.350.350.630.220.01(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6分)(2)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

8、影响。(10分)(3)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6分)课时作业(四十四)答案一、选择题1C2.B第1题,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总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第2题,由图可知,北方区人口总量、耕地面积、GDP比重均高,但水资源缺乏,西南区人口总量、耕地面积、GDP比重均低,但水资源总量丰富,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3B4.C图中M河为淮河;安徽南部为低山丘陵区,重发展主体农业。5D6.B第5题,结合图示区域的实际情况可知,该地的地形、气候、水源、市场等条件都较有利,但梅雨季节的晴天少是不利条件。第6题,图示区域的部分产业向安徽转移主要是由于安徽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9、7A8.A图中显示M地位于北方地区,R地位于南方地区,因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热量条件差异,使冬小麦的收获期M地晚于R地。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N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5月1日,由所处的位置看,N地是四川盆地,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较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R地优越,因此冬小麦的收获较早。9B10.C第9题,根据农业用地可推导地形特点,水稻分布区多为地形平坦的平原,草场和森林分布区多为山地和丘陵;根据河流流向可以推导地势特点;结合地形分析,该地区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AB为迎风坡,降水量增加,BC为背风坡,降水量减少。第10题,图中C为江西省南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突出的

10、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破坏。从表中资料可知,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薪柴减少,使该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有利于水土保持,减轻水旱灾害的威胁。11D12.D13.C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地区,向地势高处移动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水源。下游地区水资源减少是荒漠化现象所致,故选项D正确。第12题,读图可知交通线呈环状分布。第13题,塔里木盆地处于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14B15.C第14题,图中河流为雅鲁藏布江,为怒江,为澜沧江,为长江(金沙江),为黄河,三江源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第15题,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

11、瘠。二、非选择题16解析:第(1)题,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在于地势低、气候干燥、蒸发强等因素。第(2)题,注意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土地、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两方面分析。答案:(1)该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且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小;春秋季节,多大风,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地下水中的盐分容易随地下水水位上升而在土壤表层积聚。(2)光热资源丰富。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宜。耕地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多数耕地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境内有黄河、淮河、汉水、海河四大水系,水资

12、源总量大。政策支持。政府高度重视,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科技发达。培育良种并有效推广加速了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答出六点即可)17解析:第(1)题,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状况和海岸线轮廓特点进行分析。第(2)题,解题关键是能对图表呈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而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均呈现出减小趋势。这说明该地区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从生物、水的变化以及城市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并进行分析,可以从城市密度、经济发达程度、市场需求、交通、信息通达度、国家政策、科技水平以及占用耕地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2)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3)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