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684352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卷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40年的开放政策,与此同期我国从一个极为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开放在全球化时代是拓展国家利益的有效策略,这原本已是广泛的共识。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特别是2018年发生的中美贸易冲突,使得两国反对开放的力量上升,以开放的策略还是封闭的策略实现崛起

2、再次成为有争论的问题。故此,讨论开放与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崛起是什么样的关系,十分必要。实行对外开放可为崛起提供改革的方向标,并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知识创新。大国成功崛起的过程是战略不断调整的过程,开放与否直接影响着崛起国的战略调整方向。实行对外开放,人们则能通过对各国发展成就的比较,看清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倒退、正确与错误,特别是能看清本国的长处和缺陷。反之,采取封闭的政策,人们难以客观地了解外部世界,就可能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调整,使崛起停滞甚至夭折。实行开放,与外部世界接触増多,人们更容易从旧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岀来,接受先进的理念和新鲜事物。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新的改革方案就能随

3、之不断涌现。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为崛起提供改革动力。国际社会是一个实力决定等级的体系,崛起的实质就是崛起国实力的上升,因此,进行实力竞争成为崛起国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外部的竞争压力小,崛起国会因自我满足而失去改革的动力;相反,当外部竞争压力增大,崛起国就必须进行改革以提高竞争力。封闭的方法当然可以减少外部压力,但也会降低改革动力,导致国家竞争能力提升速度的下降。我国以往四十年的经验是,越是开放的领域,其竞争能力增强得越快;越是受保护的领域,其竞争能力越难提升。开放,也促使崛起战略更符合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使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重叠性加大,内政与外交两个大局合为一体,如果采取内外有别的政

4、策,就会阻碍崛起国在全球范围拓展本国利益。基于对此的清醒认识,21世纪的头十年,我国将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升级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我国海外利益得到快速拓展。在全球化时代,崛起国在国际上拓展利益的速度和规模均超过普通国家,因此,对外开放得越多,所获得的进入他国的机会也就越大,海外利益的保障也就越高;同理,在对等封闭的条件下,崛起国损失的机会与利益也将大于其他国家。在今后国际格局两极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扩大开放应对崛起困境,正在成为一个值得国际关系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摘自阎学通崛起为何需要开放,原载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3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 我国经历40年改革开放,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已雄辩地说明开放是国家崛起的有效策略。B. 通过开放,人们才能发现他国之长与己国之弊,并经历不断的调整,使大国崛起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C. 崛起的实质就是国家实力的上升,因此,崛起国不应惧怕、回避实力竞争,而应借此走向成功之路。D. 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转化为改革动力。竞争压力小,改革动力也小;竞争压力越大崛起的速度也越快。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即交待写作背景,继而提出了“在全球化时代,应清醒地认识坚持开放对于实现大国崛起的意义”的中心论点B. 文章的主体部分采取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不

6、同方面深入论述了全球化时代坚持开放对于崛起的意义C. 在对论点进行具体论证时,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和因果分析论证的方法,使论证深刻有力。D. 本文的结尾言简意赅,以精当文字收束全篇,虽然没有重申前文的观点,但也能引发读者的一些思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开放,虽然可用封闭的策略保护自身利益,但损人以利己,不符合全球化的大趋势。B. 在封闭的环境下,人们会分不清正确与错误,浪费崛起的战略机遇,而实行开放,结果则往往与之相反。C. 开放是全球化时代的天下大势。开放则获益,封闭则受损,机会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均等的、公平的。D. 我国推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

7、重”策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都是拓展国家的海外利益。【答案】1. D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明确题干要求,同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和选项的比对。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竞争压力越大,崛起的速度也越快”过于绝对,且与原文的表述不吻合。原文说的是:封闭的方法当然可以减少外部压力,但也会降低改革动力,导致国家竟争能力提升速度的下降。我国以往四十年的经验是,越是开放的领域,其竞争能力增强得越

8、快;越是受保护的领域,其竞争能力越难提升。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D,“没有重申前文的观点”说法有误,本文的结尾重申了“通过扩大开放应对崛起困境”的观点,呼应了开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题和仔细分析文本内容。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9、,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可用封闭的策略保护自身利益”错,在全球化时代搞封闭,不可能有效保护自身利益;选项C,原文第四段后半部论及,崛起国开放则比他国获益大,封闭则比他国受损多,所以“机会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均等的、公平的”的说法与原文文意不符;选项D,“目的都是为了拓展国家的海外利益”的表述不恰当太绝对,选项所述各项举措固然都与“拓展国家的海外利益”相关联,但并不是都只为了这一个目的。故选B。【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

10、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从事绿色产业,某著名企业董事长把他们称为“绿领”。该企业提出一项“绿领”培养计划,准备用5年时间,发动一批涉农企业参与,无偿为农村培育10万名新型农民和农技员。在培训10万人的基础上,还将从中选拔至少100名创业合伙人,给予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扶持。宏观上看,仅2018年中央财政就投入15亿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以上。截

11、至2018年,我国已经培养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从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可以看到现代化农业新趋势:机器人摘黄瓜、猪脸远程识别、云端放养管理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没有人才,如何驾驭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呢?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体系是保障。经过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形成了一支拥有近2万名专职人员和5万余名兼职教师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摘编自高云才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材料二2018年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项目全国

12、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总数3142287469809107342133年龄构成35岁及以下19.217.618.021.917.636-54岁47.344.547.748.649.855岁及以上33.637.934.429.532.6受教育程度小学及未上过学43.437.838.453.438.0初中48.352.552.639.955.0高中(中专)7.18.57.95.55.6大专及以上1.21.21.11.21.4从事行业构成种植业92.993.394.491.890.1其他行业7.16.75.68.29.9(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材料三农民之所以贫困,从其自身的角度讲主要是由

13、于能力欠缺,这个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也包括盘活资源的能力。边远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差,农业经营收益越来越不能负担快速増长的生活需求,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有知识和有技术的劳动力外出,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社会结构严重失衡,带来了养老、未成年人教育、农村家庭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导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缺乏技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多数村庄处于“空壳化”状态,加上土地分散、小户经营的现状,为以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规模化发展为主要推进方式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面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对乡村智力扶

14、持的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摘编自董天美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材料四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良好运行有利于乡村振兴。尽管目前我国农村电商成绩斐然,但是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紊乱、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以及农村电商产品趋于同质化、缺乏品牌建设等原因,严重削弱了农村电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物流基础体系,注重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村产品品牌效应,以使农村电商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机遇,取得突破性进展。(摘编自储玉环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15、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培养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但根据材料二可知,农村人才缺口依然很大,人才培养依然任重道远。B. 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老化问题非常严重:2018年,全国年龄55岁及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而年龄35岁及以下的人员不到百分之二十。C. 从材料二可知,东部、中部地区受过高中及大专以上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可见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存在地区差异。D. 边远贫困地区资源先天不足,农业经营收益和快速增长的生活需求存在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以致人才流失严重,这为乡村振兴带来了许多问题。5. 下列对材料

16、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趋势,能够适应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的新型农民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B. 纵观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我国2018年从事种植业的人员比例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这说明农业经营人员的行业构成极不合理。C. 边远贫困地区所存在的技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匮乏以及土地分散、小户经营等问题,增加了工作难度,有可能影响这些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D.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促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又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机遇。6. 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打造乡村振兴所

17、需要的人才队伍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4. C 5. D 6. 政府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培训体系。调动企业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并让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扶持。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乡村有序流动。改善乡村环境,留住本乡村人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仔细对应文本与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东

18、部、中部地区受过高中及大专以上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说法有误,从材料二可看出,高中或中专受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有较明显差异,但“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差异。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仔细对应文本与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错,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乡村振兴除了发展电子商务之外,还有其

19、他渠道。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内容的理解、筛选、整合、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到原文内容中进行筛选概括。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打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队伍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结合文本材料概括打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队伍的建议是: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体系是保障。经过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形成了一支拥有近2万名专职人员和5万余名兼职教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也包括盘活资源的能力。面

20、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迫切需师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农民之所以贫困,从其自身的角度讲主要是由于能力欠缺,这个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物流基础体系,注重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村产品品牌效应,以使农村电商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机遇,取得突破性进展。【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

21、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半斤星星津子围一个叫大壮的男人,佝偻在住院部水房的角落里,抽泣的肩膀在阴雨的夜色里一抖一抖的。“28号床家属28号床家属!”大壮应了一声,他摸索着打开水龙头,快速洗了一把脸。走廊深处,胖胖的护士站在日光灯管下。“你女儿说话了,她想见你。”大壮跑过去,护士侧着身子,打开病房门。“喊你几遍啦?磨磨蹭蹭,真是的!”大壮献媚地对护士笑了一下,几步就

22、跨到了女儿床前。“爸爸来了,文倩,爸爸在这儿。”女儿吃力地张着嘴:“我我想要半斤星星。”大壮握着女儿的手,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不停地点头。女儿昏迷三天了,她终于说话了。“好,好。”大壮说。女儿苍白而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努力微笑着。雨是后半夜停的。大壮坐在医院二楼平台上看星空,没有繁星满天,可还是看到了闪烁的稀疏星辰。大壮知道,他没本事飞到天上去摘星星,心里还是暗自期待奇迹,他小声祈祷着:只要满足女儿的要求,让我承受什么我都愿意。自从女儿的病被确诊,大壮就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煎熬,他想尽了所有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还是没有阻止女儿病情恶化的步伐,他内疚、自责,甚至痛恨自己,本来他可以阻止女儿降生的,当初

23、,他随地质队进入山区,闯入那个女人的世界,她就告诉了她的家族病史,他不应该让女儿接着承受这种痛苦。女儿母亲的孤坟就寂寞在小兴安岭深处的一片落叶松林里。当然,大壮也咨询过专家,那种病的遗传概率并不高,为什么女儿发病比她母亲还早呢?会不会还有别的原因,特别是家里的装修。住进新楼房不到一年,女儿开始频繁地发热、身上出现片片瘀斑,浑身无力,脸色惨白他查了很多资料,知道装修后的空气中含苯和甲醛,那些东西无影无踪,涂料、油漆、墙纸、地毯、家具都是嫌犯,鬼知道它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很多时候,好的愿望未必换来好的结果,本想给女儿一个舒适豪华的环境,可惜女儿住了不到一年,那个房子就空空荡荡了。自从女儿说了愿望之后

24、,她又处于半昏迷状态。更多的夜晚,大壮他都是在阳台上度过的,无论阴晴,他都默默地向无边无际的苍穹祈祷。大壮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奇迹真的出现了:就在那个雾蒙蒙的深夜,一道火光不、或者叫电光从他眼前划过,接着就是轰隆一声闷响,定下神儿之后,大壮发现庭院后的建筑工地升腾起烟尘。是流星、流星的陨石?难道自己祈求的愿望实现了?上苍真的送给自己半斤星星。大壮从医院里跑出来,他跨过围栏、掀开挡土广告布,钻进了建筑工地。大壮用便携式手电筒四处搜寻,一直到天色微明,大壮才发现沙土堆上的环状撞击痕迹。大壮本以为那个陨落的星石会入地很深,不想,天大亮时,他已经挖到了那个烧糊了土豆一般的圆石。“文倩,星星、你要的星星

25、,爸爸给你拿到了!”好一会儿,女儿才吃力地睁开眼睛:“这是什么?”“星星啊,天上的星星。你不是管我要半斤星星的吗?”“你摘的?”“怎么可能,爸爸也不会飞,爸爸每天都向星空祈祷,奇迹就出现了,星星就落了下来。”“我跟你要星星了吗?”“是啊,你向我要半斤星星,虽然爸爸还没称量,差不多,这个陨星足有半斤了。”女儿转过头去。 大壮拉着女儿的手,女儿还是不肯看他,大壮站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扳过女儿单薄的肩膀,女儿已经满眼泪水。“爸我糊涂时说话,你不要听”“你没糊涂,爸爸知道你没糊涂。”“爸真的、难为你了!”“没事的,你想要什么,上天入地爸爸都给你想办法”“谢谢爸爸。”女儿轻声喃喃。“不谢,我不是爸爸吗”大

26、壮说着,鼻子酸得厉害。一个月后,女儿怀抱着陨石离世。安葬了女儿之后,大壮关在家里整理女儿的遗物,他发现写字板上还残留女儿的笔记:“黑星星,我想吃黑星星。”黑星星?大壮懵住了,他立即上网查阅,黑星星原来是龙葵,一种植物果实,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黑姑娘,黑天天,野辣椒、乌疔草,地葫草而东北小兴安地区叫黑星星大壮的眼睛立即被泪水模糊起来,眼前出现了小兴安岭那片浓绿的树林女儿当时是清醒的,向他要的半斤星星,一定是黑星星!(选自小说选刊2018年第10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长于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如开篇处胖护士急吼吼地呼唤、训斥大壮,大壮却还对

27、她“献媚地”笑,就是医院里常见的情景。B. 小说精于细节的刻画。如大壮“小心翼翼地扳过女儿单薄的肩膀,女儿已经满眼泪水”,便借动作、表情细节凸现了人物的复杂心理。C. 小说善于“尺水兴波”。通过运用悬念、误会等手法,把生活中的一个悲情故事描绘得曲折有致且具有浪漫气息,感人至深。D. 大壮要给女儿好生活,女儿却身染沉;大壮找来的陨石,不是女儿想要的星星:这说明美好愿望往往无法实现,生活充满“宿命”。8. 请以小说标题“半斤星星”为核心,概括小说的情节。9. 这篇小说采用了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插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7. D 8. (1)女儿(文倩)从昏迷中醒来,告

28、诉父亲(大壮)她想要半斤星星。(2)父亲期待上苍降下奇迹,赐给女儿半斤星星。(3)天降陨石,父亲把挖到的“半斤星星”送到女儿的病床前。(4)女儿怀抱着“半斤星星”(陨石)离世。(5)父亲整理女儿的遗物,终于明白女儿要的是半斤野果子“黑星星”。 9. 插叙的主要内容是对女儿(文倩)患病原因的介绍。文倩的妈妈有家族病史,逝世后被安葬在东北小兴安岭的一片松林里。此外,家中新房的装修也很可能促使文倩的病提前发作。插叙的作用:(1)使故事的内容更完整,更贴近生活;(2)为下文解开悬念埋下了伏笔,使最后揭开谜底“半斤星星”原来是“黑星星”更加真实可信、合情合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

29、理解和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读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D,“美好愿望往往无法实现,生活充满宿命”概括失当。小说虽然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和悲苦,但并不是要向人传递消极厌世的宿命论思想,而是一位父亲在痛苦和煎熬中依然努力想办法给予生病女儿深爱的主题,温暖而感人,浪漫而美好。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梳理文本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去概括文本中的情节,注意理顺清楚文本中主要的情节内容,要依托

30、文本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题干要求是:请以小说标题“半斤星星”为核心,概括小说的情节。考生注意结合“半斤星星”进行概括文本情节:女儿吃力地张着嘴:“我我想要半斤星星。”大壮坐在医院二楼平台上看星空,没有繁星满天,可还是看到了闪烁的稀疏星辰。大壮知道,他没本事飞到天上去摘星星,心里还是暗自期待奇迹,他小声祈祷着:只要满足女儿的要求,让我承受什么我都愿意。大壮发现庭院后的建筑工地升腾起烟尘。是陨石?难道自己祈求的愿望实现了,上苍真的送给自己半斤星星?一个月后,女儿怀抱着陨石离世。安葬了女儿之后,大壮关在家里整理女儿的遗物,他发现写字板上还残留女儿的笔记:“黑星星,我想吃黑星星。”【9题详解】本题考

31、查的是概括文本情节内容及分析插叙手法的作用的能力。解读此类试题首先要弄清楚情节内容,在作用分析上可以参照如下内容: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根据理解本文插叙的内容,不难发现文本中插叙的是女儿母亲有患病的家族史,从作用上可以通过充实内容、塑造真实的现实生活、情节结构的前后关联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

32、、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子韦澳,字子裴,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

33、。温归以告,澳不答。温曰:“元裕端士,若轻之邪?”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 周墀节度郑滑,表署幕府。会墀入相,私谓曰:“何以教我?”澳曰:“愿公无权。”墀愕眙,澳曰:“爵赏刑罚,人主之柄,公无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墀叹曰:“吾先居此,得无愧乎!” 召为翰林学士,进学士承旨。为宣宗礼遇,每直,必偕召问政得失。尝夜被旨草诏书,事有不安者,即迁延须见帝,开陈可否,未尝不顺纳。改京兆尹。 帝舅郑光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它日延英,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寘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帝入白太后曰

34、:“是不可犯。”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会户部阙判使,帝以问澳,澳三不对。帝曰:“任卿可乎?”曰:“臣老矣,力疲气耗,烦剧非所任者。”帝默不乐。出谓其甥曰:“吾本不为宰相知,上便委以使务,脱谓吾他岐而得,卒无以自白。今时事浸恶,皆吾辈贪爵位致然。”未几,授河阳节度使。入辞,帝曰:“卿自便而远我,非我去卿。”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辞疾不拜,丐归樊川。逾年,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 为学士时,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澳乃取十道四方志,手加次,题为处分语。帝颜悦之,人人惊服。(节选自新唐书韦

35、澳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B.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C.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D. 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宏辞”,和文中“进士”均属于科举考试科目,

36、始于唐,宋、金等朝相沿用。B. “京兆尹”,主管京城及其附近地区防务、治安的最高军事长官。“尹”为官名。C.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古代皇族、大臣等的封号,爵位不同,身份等级、权利高低也不同。D. “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不论尊卑贵贱皆可自称“朕”,后演变为皇帝专用。1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澳识见不凡,令人叹服。周墀人朝为相时向韦澳请教如何执政,韦澳建议不要凭借个人喜怒滥用爵赏刑罚之权;周墀始惊愕,后叹服。B. 韦澳受帝礼遇,能力突出。他值班时,必被皇帝召见询问政之得失;他应皇帝要求撰写了处分语,令皇帝很高兴,也让人们惊

37、讶佩服。C. 韦澳不避权豪,有法必依。他拘押了多年不交赋税的郑光,并不顾皇帝亲自求情,拒绝法外开恩;后来补交了赋税,才免除对郑光的处罚。D. 韦澳方静寡欲,不急仕进。曾有机会求职于御史,他不为所动;皇帝想任命他为户部判使,他因为和宰相构恶而拒绝,以致皇帝心生嫌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2)伴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御史中丞高元裕和韦澳的哥哥韦温交情很好,想举荐任用他,暗示韦澳拜见自己。(2)使百官各自履行他们的职责,那么您只要端坐于朝堂之

38、上,天下就能治理得好(安定太平)。哪里用得着使用权力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吏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这句话的含义是:懿宗皇帝登基,入京担任吏部侍郎,后又离京担任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一向不喜欢韦澳,韦澳便因任职吏部时官吏盗用文书簿册做坏事,被贬为秘书监,分管东都事务。“吏部侍郎”是官职名称,而且语段意思是韦澳“复出为邠宁节度使”,故“吏部侍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澳”是“素不悦”的宾语,意即“一向不喜欢韦澳”,故“不悦澳”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

39、;C项兼有这两处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积累。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B,“主管京城及其附近地区防务、治安的最高军事长官”错,京兆尹是行政长官。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的要求,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准确理解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

40、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D,“因为和宰相构恶而拒绝”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韦澳拒绝的原因是“不为宰相知”,怕招致他人非议。故答案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解答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

41、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与”连词,和;“其”代词,他的;“善”交情很好;“荐”举荐“用之”任用他。(2)“俾”使;“举”履行“其”代词,他们的;“则”那么“乌”疑问语气词,哪里。【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

42、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韦澳,字子斐,考中进士,又考中宏辞科。韦澳正直、清静、寡欲,十年不肯调迁。御史中丞高元裕和韦澳的哥哥韦温交情很好,想举荐任用他,暗示韦澳拜谒自己。韦温回来后告诉韦澳,韦澳没有回答。韦温说:“高元裕是个正直之士,你轻视他吗?”韦澳说:“只是恐怕不能向御史自荐求仕。”周墀担任郑滑节度使,上表征召韦澳到幕府任职。适逢周墀入京为相,私下对韦澳说:“有什么要教导我吗?”韦澳说:“希望您不要滥用权力。”周墀惊讶地看着他,韦澳说:“爵号用来奖赏有功之人,刑法用来处罚有罪之人,这是国君的权力,您不要凭个人喜怒来执行。使百官各履行他们的职责,那么您只要端坐于朝堂之上,天下

43、就能治理得好(安定太平)。哪里用得着使用权力呢?”周墀感叹地说:“我先于你而居宰相之位,能够没有惭愧之心吗!”韦澳被征召为翰林学士,提拔为学士承旨。被宣宗皇帝礼遇,每当值班,必定召来询问政治得失。韦澳曾在夜间受旨起草诏书,遇到不能确定的事情,就搁置下来等待拜见皇上,分条陈述可否,没有不被采纳的。改任京兆尹。皇帝的舅舅郑光豪横放肆,多年不交赋税,韦澳把他逮捕关押起来。一天在延英殿对答,皇帝询问原因。韦澳详细陈述了郑光手下官吏作奸犯科的罪行,而且说一定要依据法律处置。皇帝说:“可否宽恕他?”韦澳回答说:“陛下自内署提拔我为京兆尹,怎么能够使一样的法律只在贫贱者之间施行呢?”皇帝进入后宫告诉太后说:

44、“这个人不可冒犯。”后来,交了赋税,才免除了处罚。从此权贵之家收敛行迹。适逢户部判使空缺,皇帝因此问韦澳,韦澳多次都不回答。皇帝说:“任命你可以吗?”韦澳回答说:“臣老了,精疲力尽,太烦难的职任难以胜任。”皇帝沉默,不高兴。韦澳出来后对他的外甥说:“我本来不被宰相了解,皇上便委任我判使之职,或许有人说我是通过其他渠道得到了,最终不能为自己辩白。如今时事逐渐变坏,都是我们这些人贪图爵位造成的。”不久,授命为河阳节度使。入宫辞别,皇帝说:“你是为自己便利而远离我,不是我让你离开。”懿宗皇帝登基,入京担任吏部侍郎,后又离京担任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一向不喜欢韦澳,韦澳便因任职吏部时官吏盗用文书簿册做

45、坏事,被贬为秘书监,分管东都事务。以生病为借口而推辞,没有就任,请求回樊川。过了一年,去世,追赠户部尚书,谥号贞。韦澳担任学士时,皇帝曾说:“我每次派遣镇守一方的刺史,想对各州郡的风俗都有所了解,你为我写一本书。”韦澳于是取来十道四方的地方志,亲自加以编写,题为处分语,皇帝很高兴,人人吃惊佩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杜甫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注释: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当时,避难于

46、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闽州(今四川省闽中市)一带的杜市获知好友严式(即诗题中的“严郑公”)再度出任成都兼剑南节度使,便决定返回成都并整修羊堂。黄阁老:仍指严武。当时严式在帮中有黄门侍郎官职,故有此称。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描绘了成都草堂被损毁的情景,“沙崩损药栏”“江槛落风湍”都是写实。B. 颔联的“恨不”“应须”用语斩截,态度决绝,体现了诗人憎爱分明的强烈思想情感。C. 诗的颈联二句,诗人亦喜办忧。喜的是再友人关顾生计有了着落;忧的是多年流离,身体已衰朽。D. 诗的结句“信有人间行路难”意味悠长而深远。其中,既有家国之优,也有诗人的身世之叹。15.

47、诗的额联,既有其字面含义,还可读出言外之意。请加以说明。【答案】14. A 15. 字面含义:修葺草堂时,将修剪、整治花木,唯愿自己喜爱的松树直上干云,而随乱而生、到处侵蔓的“恶竹”将被统统斩除。言外之意:表明了诗人亲善去恶的处世态度。希望正直、挺拔的匡时济世之才得到扶助、重用,而到处生乱的丑恶小人则被惩治、抛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文本,仔细斟酌选项内容。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A,“沙崩损药栏”“江槛落风湍”都是写实。说法有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知,“江槛落风湍” 怕那药圃栏杆连同江边防水栏杆一起陷落湍急的江流。是诗人的猜想,并非写实。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从审题入手,先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分析其含义及所指的蕴意,这类试题要注意立足对诗句的理解,注意结合背景理解诗人的深刻蕴意。本题题干问的是:诗的颔联,既有其字面含义,还可读出言外之意。请加以说明。首先结合对诗歌颔联的理解:恨不得让新植的松树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