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的研究[五篇](一).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663828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的研究[五篇](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的研究[五篇](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的研究[五篇](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的研究[五篇](一).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的研究五篇 浅析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策略 摘要。水土流失问题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了众多工程人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就水利工程中的水土流失现象,简单的分析了水土流失原因,概述了其危害,并提出了几点水土保持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保持策略 电能,是一个国家得以运行的基本能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也就逐渐加大。水利工程作为推进国家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民生工程,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水利工程

2、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伴随发生许多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便是这令人棘手的问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了356万平方公里,将近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全国各个地区,诸如山区、农村、城市甚至于沿海地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由此可见,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 三峡工程是我国著名的划时代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工程。其所跨地域之广,足足涉及到了重庆的16个区和湖北的3个区,其库区总面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万平方公里。但是,有资料显示,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仅在重庆市内,其水土流失面积就达到了3.06万平方公里,每年损失的土壤就达到了11.48万吨。 代表我

3、国水利建设最高水平的三峡工程尚且如此,那全国其它地方大大小小上千的水利工程中,其水土流失的情况又该怎样。因此,直面水土流失问题,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已经是摆放到了台面上的事情。在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大战略的今天,研究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策略,已经成为了所有水利工程人员心中最为关注的事情。 一、水土流失原因 分析在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本文主要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 土方开挖为水利工程中的主要工程之一。然而,在开展土方开挖工程时,必然会对土壤的原有形态结构造成破坏,剥离机质土壤,打破原有平衡。这将使得土壤的整体抗侵蚀能力和蓄水能力下降,一旦遇上降雨天气,将因为经不起雨水

4、冲刷而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此外,土方开挖工程中对土壤的扰动再塑,不仅会形成许多人工坡面和悬空面,导致土壤难以回复平衡状态,并且由于土方开挖会生成大量结构松散的弃土,这类弃土会进一步减弱土壤整体的稳定性,从而让土壤极易产生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 (二)、水土保持植被破坏水利工程的开展,往往无法避免对当地植被的破坏。地表植被对保持水土具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在减缓径流速度,保护土壤表面免受雨水冲击,降低沟间侵蚀等方面,一定覆盖率的植被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而水利工程的开展,尤其是土方的开挖,必然会造成对水土保持植被的破坏。此外,在水利工程中,大量的土地会被用来堆放建材或是弃土弃渣,这又会进一步破坏掉土壤

5、地表的植被。植被的破坏,导致大量土地面积裸露,抗风力侵蚀、水力侵蚀的能力都大大下降。 (三)、水资源循环系统破坏 水资源循环系统的破坏与水土流失往往会构成一个恶性循坏。水利工程对土壤的结构的破坏和再塑,不仅会破坏土壤的地下储水结构,改变当地水资源系统的水文特征,还会造成大量地表水无效损失。一旦水资源循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资源的流失必然会带动地表土壤的流失。同时,土壤会进一步沙化,使得自身的抗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的能力化为无形,进而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于水利工程可能造成危害是巨大的,本文主要总结出以下五点。 (一)、减弱土壤蓄水能力,涝灾多发 水利工程

6、对土壤的破坏和重塑,会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并致使土壤颗粒间的贮水空间流失,从而使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减弱。在枯水季时,由于蓄水能力减弱,结果就会导致当季水量大大减少,甚至水源枯竭。这种情况导致了当地径流的年内变化,结果反而会因为土壤蓄水能力的降低加大汛期洪涝灾害爆发的风险。 (二)、增加地表径流,加剧山洪泛滥在山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往往更加剧烈。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下降,一旦遭遇到暴雨天气,降雨的速度将远远大于土壤渗入速度,且由于土壤蓄水能力的降低,地表也必将聚积大量的雨水。山区地面坡度一般较大,这就导致了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十分严重,土壤在加剧流失的同时,还会瞬时形成山洪,会严重危害

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水土流失会产生大量的泥沙流向地表径流。这类泥沙会随着地表径流向水库堆积,时间一长,严重减少水库库容降低工程效益不说,甚至还可能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从而使水利工程毁于一旦。除此之外,泥沙还会堵塞河道,抬高河床,导致水位上涨,出现水量与水位不符的现象。可见水土流失还会减弱江河的蓄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爆发的风险。这就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大打折扣,并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四)、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的稳固性大大下降,土壤层内的平衡及地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这为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就留下了隐患。山体滑坡和

8、泥石流的爆发,对于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极大威胁,更严重的,还会堵塞河道,影响周边水域的航运。同时,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爆发,还会进一步破坏土壤的结构,使植被难以生长,让水土流失现象更加恶化。 (五)、水环境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导致表层土壤以泥沙的形式进入水体当中,从而使得周围水域遭受到面污染,水利浊度增大,水中的有机质等物质也增多。由于水土流失会降低土壤的蓄水能力,使得枯水季节水量减少,这就间接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也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恶劣的水体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开展和养护,严重的还会阻碍水利工程的进程,降低水利工程效益。 三、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策略,本文主要提

9、出以下四点措施。 (一)、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在工程开展期间,可以采取护坡、排水沟、导流沟等措施进行水土控制。在工程施工中,难免会产生弃土。在施工时,可采取于弃土区背水面坡脚外设置临时排水沟的方式来防止弃土区遭受水力侵蚀。同时,对于弃土区的顶面,应保持为1%的比降。为有效稳固弃土区,还应该以100m为间隔,在弃土区的迎水侧顶面设置由坡面至坡脚的截水沟,将水排入引河。如果有必要,还可增设沉沙池与导流沟入口处,以减少排入引河的泥沙量。 当弃土工程结束后,施工人员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比如可在堆放填土草包于弃土场四周,或者在外围修建临时排水土沟等。对于青坎地面,需要设置“倒流水坡”以在排

10、水的同时隔绝泥沙进入河道。有必要时,还可设置平行于大堤轴线的纵向截水沟,以稳固水土。 (二)、加强保持水土的植被种植要有效保持水土,除了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外,还应加强保持水土植被的种植。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多种植一些根系发达,并与工程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树木,如意杨、雪松、迎春等,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稳固水土、坡面防护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除了种植树木外,还可以种植一些再生性强,并耐旱、耐涝的草种,比如可以在弃土区顶面及坡面等地种植三叶草或是狗牙根草等,以增加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降低发生水土流失的概率。 (三)、工程中的管理 要有效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保持水土,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在水利工程

11、开展的期间,施工单位应建立全面完善的监督控制措施,并制定齐全的水土保持方案。同时,工程的管理层要多层次全方位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违规行为,从而有效保证工程当地水土的稳固性,避免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问题。 (四)、工程完工后的土地整治当水利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还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对于工程进行过程中生产的垃圾、弃土等要及时清理掉,以免造成污染。其次,对于在工程施工中所设置的临时建筑和硬化地面,在工程结束后要第一时间拆除。若是因为工程需要而对地表土壤有所压实,则还需要在完工后进行深翻和复耕处理,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土地的抗侵蚀能力和生产能力。此外,对于临时占用的农田、植被等地域

12、,也应在完工后第一时间恢复其原有功能,从而杜绝水土流失的隐患。总结: 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当地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在开展水利工程中,务必要采取一定的工程防护措施,提高有利于保持水土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工程中的管理,在工程完工时及时开展土地整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持珍贵的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赵玉红,吴向超,孙伟.浅谈水利风景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水利,2021(19) 2王向东,张峰,何凡,游爱章.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1(03) 3藏海荣,唐德善,王钧,朱聪.水利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1,17(04) 4宋晓强,张长印,刘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21,27(5) 5鲁静.浅论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甘肃科技,2021,27(07)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