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61605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注意事项: 1. 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0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1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看烟花繁华一世,听落叶轻轻入泥,悠悠尘世,静修安宁,袅袅( )清音,绕梁沐浴双耳,荡d( )心尘。抚慰心灵。今冬大雾像恋爱中的情侣,留恋冬日多次不肯

2、离去 。又是薄雾氤氲( )的天气,闲xi( )无事,打开电脑,听QQ音乐,一首又一首,听不同音乐感受不同的意境,不知不觉沉浸其中,听曲像似身临其境,感受音乐,与音乐相拥, 灵魂相约,心灵碰撞,彻底征服了我,我甘愿沉ln( )于音乐的美妙旋律中。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默写。(6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 。(2) ,自将磨洗认前朝。(3)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4) ,奉命于危难之间。(5)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画像。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他的诗文中的两个句子: 3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 【 】 【 】A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

3、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王母娘娘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B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C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他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干将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D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曾经有过丰富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二)运用(共9分)4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3分)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生活中,

4、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而且感叹命运不公时,坚持就是最明智的选择。选择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定要坚持下去,哪怕这坚持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奇岖,我们要在心中树立一盏灯,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放弃。彩虹不是在暴风雨后才能看到的吗?用坚持这种神奇的力量等待暴风雨的结束,不要轻言放弃,否则苦尽甘来。要求:(1)删除与语段中心意思不一致的一个句子。 (2)另选二至三处毛病加以修改。5仔细阅读下列表格,分点概括从表格中获取的信息。(3分) “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单位:元)指标200620072008200920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77038472942210493农村居民人

5、均纯收入23662476262229363255答: 6自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诺贝尔文学奖起,“莫言热”迅速席卷社会,“莫言效应”已经快速催生出一座座经济金矿。然而,“消费莫言”反映出了社会的一些喧嚣与浮躁。请你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消费莫言”的含义。(3分)材料一: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莫言获奖当晚,当当网已迅速推出莫言专题,在图书频道打出显眼广告,“2012年莫言”红色的字体极具视觉冲击力,将莫言的所有作品集中“打包推介”。卓越亚马逊网站在图书专区也开辟了“热烈祝贺莫言喜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板块,几乎莫言所有的图书都被打上“人气”的标签。材料二:有报道称莫言年前的手稿飙升至万元;签名书

6、在网上加价售卖,例如透明的红萝卜要价已达万元;家乡要重修莫言文学馆,发展红高粱文化旅游 材料三:网上继续曝出各种越走越远的消费莫言现象:风水先生也来搭便车,考察莫言旧居称之为“一块风水宝地”; 在淘宝网上,有店主挂出了以“莫言同款”为名出售的服装,还出现了特别标注“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鸡;某白酒网站打出广告语称“莫言作品多有对中国白酒的描写,可以说,白酒是他文学作品里的一种文化象征”。答: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8题。(5分)中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它不仅是一种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先辈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

7、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提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的管仲到告诫“节俭则昌,淫佚则亡”的墨子;从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的荀况到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李商隐;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不论在哪个朝代,节俭总是被看作持家立业的根本,安邦定国的保证,一种应该代代相传的美德。 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出现了一种奢侈和浪费的不良行为;对于身边的事物不懂得去珍惜和节俭。有的还浪费金钱去追求名牌商品,不珍惜自己身边的物品,过度地浪费。这些行为都是不利于我们成长的;我们应该从

8、小培养好节俭这一种美德。节俭的人,过的是洁白朴素的生活,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很难想像,一个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人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种崇高美德。 在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尤其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让其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把我国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吧! 选自中国剪报 7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观点。(3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结构清晰,说理透彻。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正

9、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告诉我们节俭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C文章第三段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从反面证明节俭的作用和意义。D文章结尾在强调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向读者发出号召:将节俭美德发扬光大。(二)阅读穿越只是不合逻辑的文学幻想,完成912题。(共11分)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是科幻电影、科幻小说的常见题材。穿越小说在国内网上也非常流行。科幻小说家和物理学家还给时间旅行找科学依据,试图用爱因斯坦相对论来证明时间倒流是可能的。根据狭义相对论,如果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将不是实数,于是有人认为如果能建一个超光速的时间机器,就能回到过去。其实正是因为时间不能不是实数,所以根据狭义相对论,光速不能超越。也有人

10、根据广义相对论,认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能发生时间倒流。理论上有可能出现的,不等于实际上就能发生。即便时间旅行在物理学上有可能发生,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所谓的“祖父悖论”:时间旅行者穿越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此时祖父还未生下时间旅行者的父亲,时间旅行者就不能出世,而他不出世的话,就不可能穿越去杀死祖父。为了解决祖父悖论,出现了一些假说。一个常见的假说是认为时间旅行者不能干预历史进程,即使他想要杀死祖父,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杀死,他的祖父还是会生下时间旅行者的父亲,父亲再生下时间旅行者,这样就没有悖论了。这样就真的没有干预历史了吗?历史不是小说家写的,并不是只有主人公的结局才是历史。主人公的一举一动

11、也都是历史。历史也并不仅仅属于主人公。任何人物、任何事物也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只要发生了时空穿越,即使主人公的结局没有改变,即使时间旅行者没有杀死自己的祖父,他的一举一动也都在改变着历史。如果历史是不可干预的,那么时空穿越就是不可能的。另一个假说是认为存在多个宇宙或多条时间线,如果时间旅行者的祖父被杀死了,历史发生了改变,就衍生出了一个与原来的宇宙平行发展的新的宇宙,在那里是没有时间旅行者的。但是正如上面所说,并不是只有祖父被杀死才叫改变历史,从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的那一瞬间开始,他的任何举动都在改变着历史,在物理学上都是等价的,都要出现一个新宇宙:一挥手,一个新宇宙出现了,再一抬脚,又一个新宇宙

12、出现了如果觉得这太荒诞的话,那还是相信时空穿越不可能发生的好,那只是不合逻辑的文学幻想。(选自每日电讯)9为什么说穿越是不合逻辑的文学幻想?(4分) 10什么叫“祖父悖论”?(3分) 11为了解决“祖父悖论”,出现了哪两种假说?(2分)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穿越”实际上就是一次时间旅行,是一次人类走向未来的时间旅行。B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将不是实数,这是狭义相对论的一种理论假说。C小说家创作穿越小说不过是试图用文学来阐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历史不是小说家写的,现实中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书写或者改变着历史。(三) 阅读曹文轩前方一文,完成1316题。(共

13、12分)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14、。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人们早

15、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

16、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间)“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严(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

17、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选自(经典阅读)13. 人为什么会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 (3分) 14从第段看,“前方”指什么?概括“前方”的特点和作用。(4分) 15“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

18、无尽头的路上。”分析句子中 “家”和“路”的含义。(3分) 16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2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乙】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

19、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而不能上。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注释:骥:千里马。齿至:牙口老了。服:驾。尾湛胕溃:尾巴渍湿,皮肤溃烂。漉汁:原指渗出的液体,这里指马流出的口水。中阪:山坡中间。迁延:退。这里指马拉不上去,车往回退。紵,紵麻,可以纺线和织布。俛而喷:低下头而叹气。(选自战国策楚策四)17解释下列划线字词或短语。(4分)(1)尽粟一石: (2)食马者: (3)不以其道: (4)执策: (5)幕之: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20、能千里也?。 (2)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19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当政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才。(2分) 20. 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中的画线句揭示了千里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B乙文中的画线句则用生动的描写,刻画了千里马的悲惨形象。C甲文中“马之千里者”与“千里之能”中的“之”的用法是相同的。D乙文中“俛而喷”与“ 仰而鸣”中“而”的用法是一致的。三、作文(共60分)20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不少于600字; 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共2

21、0分) (一)(共11分)1涤 暇 沦 nio yn (共2分。答对23个得1分)2(1)只缘身在此山中;(2)折戟沉沙铁未销;(3)蒙络摇缀;(4)受任于败军之际;(5)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是曹操诗文中的句子都行。参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共6分。每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给分。)3A、D(3分。A中应该为“玉帝派天兵捉拿”。D中应为:保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对一个得2分,对两个得满分)(二)(共9分)4参考答案:(1)删去“选择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而且”改为“或者”;“奇”改为“崎”;(3)“树立”改为“点亮”;(4)“苦尽甘来”改为“前功尽

22、弃”或“半途而废”;(3分。改对一处得1分,得满3分为止。其它改法合理即可。)5. 参考答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到2010年首破万元,达10493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在不断增长,至2010年达到325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2006年差距为4494元,到2010年则达到7238元。(答出加点词语的关键意思,一点的得1分,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以给分。)6“消费莫言”指的是图书、旅游、服装、食品等各类商家利用莫言的名人效应,不管与自己的产品有无关系,都借此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来刺激人们消费,从中获利。(3分,意思对即可)二、(共40分)(一)(共5分)7我们

23、应该从小培养好节俭这一种美德。(3分。意思对即可。)8B。(没有用正反对比论证法。共2分。)(二)(共11分)9因为时间不能不是实数,所以根据狭义相对论,光速不能超越,因此时间就不能倒流;即使在理论上可能出现时间倒流,也不等于实际上可能;何况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所谓的“祖父悖论”。因此,穿越就是不可能出现的事实,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共4分。三层意思表述各1分,语言表达1分。)10“时间旅行者穿越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此时祖父还未生下时间旅行者的父亲,时间旅行者就不能出世,而他不出世的话,就不可能穿越去杀死祖父。”或者“在逻辑上相互矛盾的结论”(共3分。意思对即可。)11(1)时间旅行者不能

24、干预历史进程说)(2)存在多个宇宙或多条时间线(2分 )12A(时间不是走向未来,而是回到过去。2分。)(三)(共12分)13. (1)外面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人们,人在外面的世界中会获得满足。(2)由于种种原因,由于外在的压迫,人不得不离家。(3)人的理想决定着人要不断向前走。(3分,一点1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14. 前方:指目标、追求、理想。(答出一点即可)特点:不确定性。作用:引领作用(或者召唤、引路),激励作用。(4分,答出一点1分。)15.前两个家指可以躲避风雨的实在的家(1分),后一个家指人的精神家园(1分)。路指的是人生之路(1分)。16.因为(1)人有克制

25、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一生总在漂泊、流浪,但是又摆脱不掉浓浓的乡愁,少不了对故土的思念,对家园的思念,这永久的矛盾,注定人生的永恒痛苦。(2)人的一生总在追求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但是,他们往往难以企及,很多人一生都无家可归,所以,人生只能是一场苦旅。(2分,意思对即可。)(四)(共12分)17(1)吃完一石小米 (2)喂养马的人(3)不按照喂养千里马的方法(4)拿着鞭子(5)覆盖在它身上(共4分。对1个得1分,得满4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18(1)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

26、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所以当政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不仅如此,还要用伯乐“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那种爱护千里马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2分)20C(“之”的用法不同。)参考译文:译文: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就好像金石发出来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三、21.(共60分)一类卷:5460分,中心明确,记叙生动形象,议论有独到的见解,结构精当,语言流畅。二类卷:4853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4247分,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结构尚完整,语言尚通顺。四类卷:3641分,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具体,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五类卷:35分以下,无明确的中心,无具体的内容,结构混乱,文理不通。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