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命题比赛12.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591228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命题比赛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命题比赛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命题比赛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命题比赛12.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卷(5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改编自2013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第8题)下图为201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清明节特种邮票之“祭祖”,这一习俗的产生下列哪一选项有一定联系A.加强专制统治 B.使中央有效控制地方C.区分大宗小宗之等级 D.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出题意图】考察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之宗法制,该题以中国传统节气清明节为载体,考察学生联系现实的能力,选项AB考察宗法制盛行时期(西周)的政治形势特征,而选项D联系了分封制,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13.(原创)右图为1906年在中国新疆

2、吐鲁番发现了一份唐代印刷品妙法莲花经卷五,此经以黄纸印刷,卷轴装帧,每行19字,经文内使用了武则天时期的制字。据此判断:A.该图应为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B.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与佛教密切相关C.武则天时期崇尚佛教D.佛教在唐代开始传入中国答案C【解析出题意图】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印刷术,据笔者了解,虽然活字印刷较雕版印刷为便,但最终仍无法取代雕版,显示出其在保存传统文化典籍方面的强大生命力。佛教在中国影响深远,对于佛教传入中国及在中国的传播作为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考察学生的历史常识亦未尝不可,结合所学可排除BD两项。14.(原创)下图是清代徐扬所作盛世滋生图中的苏州怀胥桥商市。以下对该图信息分析正

3、确的有A.该图反映苏州的政治中心地位B. 苏州的繁荣与运河流经此地有关C.资本主义萌芽在苏州最早诞生D. 此图应是对清代苏州城的真实复刻答案B【解析出题意图】考察中国古代经济史之商业都会,该题选取教材插图盛世滋生图为素材,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联系了当前运河申遗之热点,D项表述虽简,考察的却是对明清风俗画的认识,作为历史的真实再现,艺术作品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15.(原创)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称“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对此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4、A.合理的社会应让人追求人的本性欲望 B.用“政”“刑”来限制人们的行动C.用“德”“礼”解决政府的“贪暴” D.表达了对正统儒学的彻底否定答案A【解析出题意图】考察中国古代文化史之明清儒学,该题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及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文言材料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点,可采用排除法解答。BC两项在材料中可找到出处,却非作者本意,一句“人始大失所矣”可见作者是反对儒家所谓“政”“刑” “德”“礼”,但这并不意味作者彻底否定儒学,D项考察的是对明清儒学“复古开新”这一特征的认识。16.(原创)先进的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力因素,都是促使中国文化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原因。但是必须看到

5、,它们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和动力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里所说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指的是A.深重的民族危机B.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C. 近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D.近代中国的革命斗争答案A【解析出题意图】考察中国近代文化史之近代中国思想的潮流,该题具有一定能力立意,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基本特点的把握,C项从经济层面解读,具有一定干扰性,学生需要把握相关哲学术语的内涵,但又不能为之束缚。17. (原创)“五四”的前年,学生方面有两大倾向:一是哲学文学方面,以新潮为代表,一是政治社会的方面,以国民杂志为代表。前者渐趋向国故的整理,从事于根本的改造运动;后者渐趋向于实际的社会革命运动。前者

6、隐然以胡适之为首领,后者隐然以陈独秀为首领。文中的“社会革命运动”指的是A.对国故的整理 B. 宣传马克思主义C. 组织工人,创建中共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出题意图】考察中国近代文化史之新文化运动,该题选取冰云“两个反对的朋友”陈独秀与胡适一文对五四前夕社会思潮的介绍,揭示新文化运动后期内部阵营的分裂,学生易选“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五四后的主流思潮,而“社会革命”一词也会使学生误选D。事实上,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中“政治社会”、“实际的”、“陈独秀”等关键词,就可破解此题,该题充分考察了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18.(改编自2013年12月山西重点中学四校二联历史试题

7、第6题)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应()A解决雅典人的贫困问题 B.向任何公民开放而不应有财产上的限制 C.不应享有任何特权 D应以能否报效祖国为前提条件答案B【解析出题意图】考察西方古代政治史之雅典民主制,该题虽然仍为考察学生阅读史料、提炼关键词的能力,但同时也考察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如能结合伯利克里改革的具体内容,充分运用教材基础知识,解此题就容易得多了。19.(改编自山东省2013届高三

8、高考历史模拟卷(四)第15题)柏拉图曾经说过:“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对此观点持赞同态度的学者有( )王阳明普罗塔格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A.B.C. D. 答案D【解析出题意图】考察中西古代文化史之宋明理学、智者学派、东西方先哲等,纵观2012、2013、2014三套浙江卷第12题皆以中外思想家命题,该题以一题多点形式覆盖必修三与选修4的知识点,考察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与书本知识的再认能力。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 可排除,但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则需要仔细斟酌,结合书本知识,其虽然认为“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但同时又认为“认识

9、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可见其仍未能摆脱唯心主义影响,此题的难度正在于此。20(改编自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第11题)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帕尔米耶里认为“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对此观点理解错误的有A拥有财富才能生活自由 B财富应掌握在有道德的人手里C致富要用正当手段 D贫富不均是自然的事情,不应当反对答案D【解析出题意图】考察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文艺复兴,该题以文艺复兴的背景为视角,以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时人们的金钱观为切口,考察学生的材料解读能

10、力。解答此类题目不需要结合书本,旨在学生养成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习惯,抓住材料中的“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 “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 只要不损害别人”,就不难作出选择。21.(原创)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维拉尔称16世纪的一国凭借其经验充足的海军,称霸海洋;凭着其可怕、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主宰欧洲战场,从而“演绎出人类历史最非凡的史诗”。该国之开始走向衰落与以下哪一国有关A.法国 B.英国 C.葡萄牙 D.荷兰答案B【解析出题意图】考察西方近代政治史之英国的殖民扩张,但该题的设计却是考察另一个国家西班牙,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对新航路开辟后的各国崛起的时间及对世界的影响有清晰的把握,15、16

11、世纪的海上霸主是葡萄牙与西班牙,而荷兰、英法则是在17、18世纪以后成为海上霸主,又需结合书本知识“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知识,充分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再认和综合、归纳及推断能力。22.(原创)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被消灭了。造成自耕农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引起的城市化浪潮 B.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C.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D.小农经济的瓦解答案B【解析出题意图】考察西方近代经济史之工业革命,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该题最大的亮

12、点在于出现了三个时间“十五世纪”、“十七世纪”、“1750年”(十八世纪),通过一条时间线,演绎了自耕农人口的变化过程,该题的关键是对“1750年”这一时间背景的把握,结合时间背景分析历史问题也是高考题中基本的能力要求,鉴于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时间是“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1750年”不可能出现城市化浪潮,AC两项容易排除。23.(原创)学者张岷认为,“马歇尔计划制订者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经济上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会对西方构成威胁因此西方各国应携起手来不做任何使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强大起来的事情。”这一观点旨在表明该计划A目的是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B完成了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封锁C是两极格局形

13、成的标志 D推动了经济冷战的形成答案D【解析出题意图】考察西方现代政治史之马歇尔计划,该题之“新”在于不从传统观点,即马歇尔计划之目的在于“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着手,而是另辟蹊径,从“冷战”角度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再认,如果学生不仔细研读材料,A项将被学生误选。本题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平时应加强对学生“材料型选择题”的训练,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解题习惯。二、材料题(共2小题,其中第38题28分,第39题24分,共52分)38.(原创)(28分)客观地讲,在中国古代,虽有一些反腐措施,但却从来没能走出从王朝初年的狠抓反腐,到王朝中叶反腐的有名无实,再到王朝末年的贪腐成风直至王朝灭亡的历史

14、轮回,这也深刻说明了古代的反腐败并不成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期的反腐败 秦律对官吏的约束是很严的。如发现“犯令”与“废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此外,秦代的御史大夫为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位列“三公”,成为制约其他两公的有力工具,百官畏之为“风霜之吏”。 材料二 唐宋时期的反腐败 唐代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是“德”、“行”两个方面。“德”包括官吏的品质、道德修养、对君主的忠、信、笃、卫等;“行包括官吏的能力大小,守职的勤惰、政绩的好坏等。“德”的标准是“四善”: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简称“德、慎、公、

15、勤”。这“四善”是对全国所有官吏而言的标准。行能政绩的考核标准有二十七条,称之为“二十七最”。宋朝的宋律除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宋朝也确定官吏贪赃为不赦之罪,还将赃官定为与十恶杀人者同罪。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反腐败 明朝反腐法律有大明律,对官吏贪污、受贿等罪所定的条目多而详。明朝时期还开始实行地区回避、亲属回避、师生回避、科举回避、诉讼回避等众多的回避制度,此外又设“申明亭”,动员社会力量治理官员。至清代,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官吏惩戒制度,作为定期行政惩戒的京察、大计处分坚持实行到清廷覆亡,并由此处分了一批违纪违

16、规职官。清代官吏惩戒虽有一定的历史效用,然而,它不可能根治官吏的腐败,因而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覆亡。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解析出题意图】“反腐”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今年杭一检第2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察监察制度(刺史),表明了一个态度,即高考从来都不回避热点。本题以中国古代的反腐措施为切口,体现“以古鉴今”的历史理念。考察了古代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皇帝制度、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等多个知识点,有力的反驳了“腐败问题不可治”的错误观点,在解题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第问要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并需经概括、提炼,考察学生的归纳能力;第问需结合书本知识,考察古代监察体制的局限性;第问则需进一步联系

17、现实,该问具有一定开放性,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防治腐败的共同特点。(6分)答案:都重视法律和制度对官员行为的约束,都注重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对官员都有详尽的考核标准。(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的反腐措施之所以“不可能根治官吏的腐败”的原因有哪些?(12分)答案:君主专制制度下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4分);无法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4分);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的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古代反腐中可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0分)答案:反腐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反腐的

18、关键在于制度与法律的完善,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和媒体对各级政府的监督作用,重视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10分,本题言之成理即给分)39.(原创)(24分)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日益明显,安倍政权的解释性修宪、否定和美化侵略历史、强调外来威胁并积极加强军备等现象引起了中韩两国的高度警惕。材料一 世纪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日本的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软实力的影响受到质疑。日本靠经济这一重要元素来提升大国地位的计划遇到障碍,尤其是当中国的总量超越日本之后,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东亚格局的变化,促使日本越来越把中国看做一个对手,甚至把中国作为假想敌来看待。 日本的右倾化与中

19、日关系 材料二 中日关系的演变离不开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演变。中国应该更加主动地推动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多边合作机制不仅为中日保持外交接触提供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地区国家之间的向心力。而这种向心力也是反击以对抗为出发点的日本对华政策的外交资源。 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与中国的对策 材料三 2014年1月9日,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与到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晤后称,希望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可以从法德关系得到借鉴,要以尊重历史和对方为和平友好关系的前提。 【解析出题意图】中日关系问题也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该题将着眼点放在战后日本的国际关系,俯瞰今日之中日关系,其切口不仅较

20、新,而且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与现实意义。学生不仅要把握书本基础,还应有对当今国际关系的一定的驾驭能力,体现了较高的能力立意。第问考察学生对材料观点的分析能力,该题在解题时学生易犯照抄材料的毛病,设问中的“概括”即要求学生将材料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其中“美国的长期纵容和支持”不易答出。第问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仅考察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而且还考察学生对媒体热点的关注度,得出“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维护主权核心利益”等观点;第问则是一道开放题,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对解决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10分)答案:经济萧条带来自信感的缺失,

21、日本谋求经济大国地位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民族主义情绪的滋长使其视中国为潜在对手,(6分)美国的长期纵容和支持。(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针对当今日本的右倾现象,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对策。(6分)答案: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维护主权核心利益,积极推动亚太多边合作机制。(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看法。(8分)答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领土争端继续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运用国际法解决两国领土争端。(8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卷答题卷班级 学号 姓名 座位号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21

22、314151617181920212223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8题28分,39题24分,共52分)38(共28分)(1)线(2)(3)订39(共24分)(1)(2)装(3)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D 13.C 14.B 15.A 16.A 17C 18.B 19.D 20.D 21.B 22.B 23.D二、材料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38. 都重视法律和制度对官员行为的约束,都注重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对官员都有详尽的考核标准。(6分)君主专制制度下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4分);无法形成有效的权

23、力制衡机制(4分);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的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4分)。反腐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反腐的关键在于制度与法律的完善,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和媒体对各级政府的监督作用,重视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10分,本题言之成理即给分)39.经济萧条带来自信感的缺失,日本谋求经济大国地位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民族主义情绪的滋长使其视中国为潜在对手,(6分)美国的长期纵容和支持。(4分)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维护主权核心利益,积极推动亚太多边合作机制。(6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领土争端继续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运用国际法解决两国领土争端。(8分,本题答对其中2点即给分)-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