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十二单元 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532223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十二单元 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十二单元 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十二单元 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十二单元 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单元主旨概览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兼收并蓄,发展演变,以适应社会需要,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文学辉煌灿烂,书法、绘画、戏曲异彩纷呈、雅俗共赏。考点历史特征主要表现“百家争鸣”和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术思想发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由不受重视到成为蔚然大宗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早期儒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道家和法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立了其正统地位汉代新儒学确立的背景、主要思想主张;汉武帝推广

2、儒学的措施及影响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成为此后的官方哲学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具有时代特色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及王夫之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影响深远,明清时期逐渐落伍四大发明及其外传、影响;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农学及医学成就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众多,成就辉煌,影响深远诗经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书画与戏曲艺术中国古代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历史悠久,体裁多样,魅力长存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脉络;京剧的产生及其艺术成就第1讲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

3、家,独尊儒术”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历史广角“百家争鸣”的文化地位“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历史广角“诸子百家”中的对立观点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庄

4、子主张“顺自然”;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历史广角“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它源于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这就给儒家学说增添了神学的色彩。主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自主探究读史有得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材料55岁时孔子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

5、公”,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美国最高法院东侧大门三角门楣正中雕刻的3个人物,分别是犹太先知摩西、孔子和古雅典政治改革家梭伦。在法庭内的天顶壁画上也有孔子像。孔子思想在当时处于什么境遇?后来,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教你读史第一段材料从孔子的遭遇中映射出其思想在当时遭冷遇;第二段材料从孔子地位的变化看出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第三段材料显示出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力。三段材料由近及远,展示了孔子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1)孔子思想在春秋时期未受到重视,既不能满足争

6、霸战争的需要又不能顺应激烈的社会变革。(2)后经历代改造,儒学独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材料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材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7、。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教你读史材料一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不扰民,就能实现社会的治理。材料二体现了儒家“施仁政”“修其孝悌忠信”的民本思想。材料三反映的是法家思想,其关键信息是“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即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第一,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第二,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

8、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第三,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无为”政治,即所谓的“帝道”。名师归纳清理过关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主题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自主探究读史有得汉代儒学对封建统治的作用材料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

9、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汉代儒学为什么能被封建统治者接受?教你读史抓住材料中的几个关键信息“中央集权”“官僚集团”“国计民生”等,归纳出汉代儒学能在缓和社会矛盾、规范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汉代儒学对封建统治的作用(1)“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2)“仁”“仁政”及“以德治民”等观点,构成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3)“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

10、和谐人际关系。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材料一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在这样的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材料二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置五经博士。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为什么愿意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教你读史从材料一中董仲舒新儒学迎合了时代的

11、需要来分析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原因;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和加强政治统一,并由此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无为而治”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董仲舒新儒学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教育上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名师归纳清理过关董仲舒新儒学的“新”(1)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体系。(2)从内容看,董

12、仲舒新儒学在继承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上,又融合其他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3)从特点看,董仲舒新儒学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典例1(2012广东六校联考)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中国古代二明考点:孟子的“性善说”三抓关键:“悲天悯人出自人的天性”是一种性本善的思想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

13、应度理由A有关但不准确孔子的仁用来协调人际关系,材料中的“性本善”思想探讨的是人的本性问题。B正确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学说,符合题干中“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说法C有关但不准确墨子兼爱思想用来指导人际关系,材料中的“性本善”思想探讨的是人的本性问题D与题无关陆九渊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心之中,与题意“慈悲为怀”“悲天悯人”无关命题趋向挖掘命题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典例2(2012潮州摸底)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

14、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解题规范(请自主思考)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二明考点:法家学派三抓关键:“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_不可宽容待之”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理由A与题无关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以古非今”, 孔子“仁”的思想是建立在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基础上,与题干“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相反B与题无关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与题意无关C正确法家学派主张“法”“术”“势”, 要

15、求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在思想上,以加强君权,实行法治为其基本主张,同时它主张重农抑商D与题无关墨家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与题意无关课堂感悟高考1(2011广东高考)“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土地政策,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解决百姓的土地问

16、题是施行仁政的前提,只要人民获得了土地,社会就可以安定下来(“可坐而定也”)。故C项正确。2(2007广东高考)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解析:选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志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3(2012浙江高考)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

17、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

18、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即可归纳;第二小问,苏格拉底在哲学意义上第一次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第(2)问属于内涵式设问,解题时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提炼。第(3)问分为三小问,前两小问直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康有为以及孔子改制考;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严复的理论贡献。

19、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思想家:康有为。代表作:孔子改制考。贡献: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课下演练提升(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惠州调研)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

20、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克己复礼 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内容是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而僭越礼制则是诈谋的国君。这说明这位先秦思想家主张遵从周礼。2(2012潮惠三校联考)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中,提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是()解析:选D题干中的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老子的主张有:“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无为而治;辩证思想。“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体现了

21、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选D。3(2012湛江一中模拟)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这两个事例可以说明()A法国人对儒家思想非常崇拜B知识精英希望加大中西方文化交流C启蒙思想源于中国古代文化D先秦时期的思想在近代西方得以传播解析:选D本题可用排除法。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而孔子思想是封建思想,二者有根本区别,另外18世纪的中国已闭关自守,中西不存在频繁的文化交流,排除A、B、C三项即可。4(2012汕头摸底)杜维明著书说,“东亚的发展虽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却不只是西方模式

22、的翻版,都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儒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起决定作用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解析:选D根据材料提炼信息。东亚的发展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说明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同时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又发挥积极的作用,说明东亚的发展又继承儒家文化。5(2012潮州模拟)“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B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选

23、A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根据所学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主张“民本”思想。6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天赋人权 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解析:选C根据材料,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明显是臣下装神弄鬼,造假讨好皇帝。山鸣谷应,天子万年,形象化地演绎了专制君主无限膨胀的自我尊崇心态,实质是宣扬君权神授。7(2012湛江二中月考)“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

24、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儒家思想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王者配天,天有四时,王有四政,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思想基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8(2012广州调研)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25、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解析:选B两汉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地位上升,形成了黄金不如儒家经典的观念,体现出儒家思想受到重视。9(2012江门模拟)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理论化 B儒学思辨化C儒学功利化 D儒学宗教化解析:选C考察儒学为封建政府服务的理解。关键是理解从汉以后儒学获得独尊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且逐渐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儒学开始为政治服务,所以功利化日益明显,故选C。10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26、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中人文主义精神强调的是注重人,在汉代儒学中没有提及相关内容,故错误;“民本”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有体现,“君本”思想在汉代儒学的体现是“君权神授”思想,正确;汉代儒学是为适应“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而进行的发展,正确;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都是为维护统治者统治的工具,没有体现发展,故错误。11(2012潮揭联考)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 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

27、的是()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解析:选C“天人感应”强调了君权神授,但也强调天子必须实行仁政,否则上天就会给予警告,C项符合题意。12(2012珠海摸底)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

28、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解析:选B考查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主张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选择B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3湛江二中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

29、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2)材料三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儒学的发展。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并结合孔孟主张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内容联系董仲舒相关主张即可。第二小问围绕君臣关系结合所学,董仲舒与朱熹相关

30、主张从材料中分析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儒学发展史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从时代变化的角度分析归纳,第三小问则从对社会道德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概括。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思想:天人感应或者天人合一。修改润色:材料三:神化王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4(2012湛江一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

31、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本思想内涵。(4分)(2)根据材料

32、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6分)(4)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6分)解析:本题考查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发展。第(1)问从君民关系上进行分析。第(2)问直接从材料中概括孙中山的两点主张。第(3)问应从联系与区别两方面分析,要根据所学指出其本质区别。第(4)问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危机、西方思想传入与国人探索等史实进行分析概括。答案:(1)思想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2)主要思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3)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一定联系

33、,民本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本质区别,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4)历史必然性: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高效学法集锦1巧记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孔孟儒,行“仁政”;道“无为”,老庄兴;墨“尚贤”,讲“非攻”;韩非子,“法治”行。2运用图示法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3巧记诸子百家思想兼爱非攻贤被尚,爱人不分民与王。民贵君轻仁主张,政在得民桀纣亡。人定胜天荀思想,唯心哲学我老庄。窃钩窃国不一样,改革集权法主张。韩非

34、思想放光芒,诸子文章各有长。4巧记董仲舒的思想一春一罢一君神,三纲五常二天人。注释:一春:春秋大一统。一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君神:君权神授。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二天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相关资料选编一、百家争鸣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以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汉初司马谈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班固则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各家的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

35、于政治道德。老庄道家讲道,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名家主要是研究名辩,即逻辑问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从天命思想中摆脱出来,作为自觉的主体去面对世界、认识世界的趋向。它们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面对的三个主要的认识领域。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绝没有出世的思想,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的精神。百家争鸣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从春秋末年到秦灭六国300年的时间里,各家学说互相争鸣,互相吸收融合,不断丰富,不断深入,形成了学术文化上空前繁荣的局面。最后,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采纳著名儒

36、学家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从而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二、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相当复杂,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为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政治上,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新兴封建势力与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主贵族内部矛盾激化了,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的逃亡与暴动连绵不绝,王权衰落,各国诸侯贵族势力大大削弱。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

37、被打破。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广收弟子,宣讲儒家思想,出现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鲁国是周代开国天子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西周王朝长期执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鲁国成为了西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另两大文化中心为周王室和商朝的故地宋国)。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三、道家的“无为”思想

38、含义:顺其自然,反对人的主观追求,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儒家的理想人格是济世致用的儒生,而道家的理想人格是清净无为的隐士,主张无为不争,少思寡欲,绝学弃智,以恢复人类和社会的原始质朴状态。(1)老子的“无为”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有为的本质是“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无欲才能无失不败“为者败之,执者失之”。(2)庄子的“无为”思想:智慧有限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逍遥自由论“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四、太学汉代的全国最高学府。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易诗书礼春秋)博士,置博士弟子5

39、0人。西汉末年增至3 000人,到王莽时,太学生增至一万多人。这些人学成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武帝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五、三从四德“三从”源于父系家长制父权夫权对女子的控制;“四德”源于周礼中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德行(德)、言辞(言)、容貌(容)、技艺(功)的培训和修养,包括了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到春秋战国时,儒家礼教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的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的规范要求,归纳为“三从四德”。“三

40、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经典习题备选1(2012山东高考)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选D解题时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与道家“无为”的政治主张不符,故B项错误;“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与儒家维护等级秩序的“礼”的主张不符,故A项错误;墨家代表下层民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讲求实际功利与材料中“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不符,故C项错误。因此选D项。2(2012海

41、南高考)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 民莫敢不 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解析:选B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3(2012上海高考)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

42、道家、法家言论来判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解析:选C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4(2011福建高考)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律与德礼的辩证关

43、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强调德礼是政治教化的根本,刑罚是为了迫使人们接受政治教化的外在强制力量,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故选D项。德礼与刑罚的目的均是政治教化,A、B错误;C项明显不符合题目材料信息的内涵。5(2011安徽高考)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 BC D解析:选B本题设问的角度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体现。是儒家贞节观的体现,是儒家尊祖敬宗观念的体现,均属于儒家的伦理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是佛教寺院,是道教圣地,均不符合题目设问的角度。6(2011上海高考)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

44、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解析:选B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墨家的主张;C项讲求严格的等级秩序,D项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均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代某学者”对仁的追求。7(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