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参考3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528598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参考3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参考3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参考3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参考3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元日教学反思元日这首诗取材于民间习俗,诗人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放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在学习这首诗,我先以音乐,图片导入课题,渲染一种开心过年的气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古诗,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接着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总体是采取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二读,读出节奏、停顿、重音。三读,理解诗句的意思,圈划过节风俗。四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读,拓展延伸。六读,背诵古诗。整节课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悟诗的意境美。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预习得比较充分,学生能够比较快的找出过节的三个习俗:“

2、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但是对“迎红日”这一习俗把握不准确。于是我采取抓关键词法,让学生先理解“瞳瞳”的意思,再来理解诗意,学生就能比较清楚的掌握这一习俗。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选了两首其他节日的古诗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其中所蕴含的过节风俗,学生也能比较准确地说出来。我想,这拓展延伸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学完一首古诗后,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学其他的古诗,这是能力的提升。最后,以唱诗结束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背诵古诗,寓教于乐。课堂上,尽管师生配合得很默契,但在处理教材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对诗的意象的象征意义没有在课堂上渗透,诗的内涵挖掘得还不够深入,学生对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隐喻自己的雄心大志,实现

3、自己推行新政、强国富民的抱负这一情感较难体会。在这方面,我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应做足功课,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精彩。每一次的上课,都是一次成长。尽管上得不完美,但也是一次自我提升,我相信,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不足,将是我成长的突破口,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定会取长补短,更有方可循。清明教学反思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学习传统文化,目的是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理解并背诵古诗,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古诗清明时,我注重了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古诗时,采用多种方式读,如:自由读、同桌读、范读,小组读、男女赛读,使学生熟读成

4、诵。从而使学生慢慢喜欢上古诗。这首诗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有关。课前我调查了学生,学生对清明节的习俗知道很少,甚至部分学生不知道。所以我在本节课开头设计了清明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习俗文化。在教学诗意时,我结合制作的课件,让学生看到春天花红柳绿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教学诗意时,鼓励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学诗意。在学习古诗后,我让学生跟着视频资料读,学生积极性较高,效果很好。教完之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总是有些遗憾,比如:播放视频时,出了一点儿小故障,比预料的效果差了点儿。已学的电脑知识还解决不了这个小故障,真是悔恨自己知识还是少啊,应该多学一些。再如:学生在老师示

5、范下,能读准节奏、停顿,但是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还不够。再如:我认为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没有预料的高,教学时,可能自己的激情还不够。教学是门艺术,永无止境,今后我要多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第六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其中一首古诗,抒发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之情。学习这首诗主要就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我用“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呢?”导入,唤起学生对过节时团聚、开心的心理体验。当学生们谈得正开心时,过渡“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

6、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佳节的快乐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对比,使学生有隐约的情感体验。然后用“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感受王维的心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同学们离开过自己的家和父母分别过吗?我们班也有好多同学是从外地学校转到我校来的,你们想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吗?你们想不想远方的小伙伴呢?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不少小朋友表示曾经到亲戚家住过,少则两三天,多则半个多月,所以小朋友说的时候都表达出了自己很想家,这时候,我提问学生:“王维离家多久了?”“两年!”小朋友几乎是喊着回答,“会多么想家啊!谁能读出诗人的感受?”有了情感的铺垫,学生朗读起来颇具深情,效果较好。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体会到了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种角色的互动,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真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课上我留下了一个遗憾,在解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没有讲清楚,应该是诗人联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在思念自己的画面。这里,还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语言训练:兄弟们思念王维么,会怎么说?这样将会更清楚的了解诗的意思。这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表达一定要清楚,语文要说得明明白白,否则,学生就听不明白,一头雾水,久而久之甚至会失去听课的乐趣。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