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三讲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选修5.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520906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三讲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三讲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三讲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选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三讲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选修5.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部分 选修五 第三讲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1下图为“我国盐碱化地区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但甲地滑坡、泥石流次数很少,原因是什么?(2)防治泥石流发生的常见措施有哪些?(3)若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自救?2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观测,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0.3米、2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2)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震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

2、理最严重的灾害。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1)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日本为什么多发地震?(2)简要说明日本这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4读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滑坡、泥石流防御城市主要分布在_,试分析其原因。(2)黄河防护林主要位于黄河的_地区,其主要作用是_。(3)上海是地面沉降治理城市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3、详解答案1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内,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高。第(2)题,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危险地段进行工程护坡,可防治泥石流的发生。第(3)题,遇到泥石流时,应选择正确的逃避路线,且要保护好头部等关键地位。答案:(1)甲地为四川盆地,盆地内地形较为平坦且植被覆盖率高。(2)植树造林,工程护坡。(3)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逃避;保护好头部。2解析:第(1)题,从大陆架的开阔程度、海域的深浅、是否有岛屿阻隔等方面分析。第(2)题,海啸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沿海防护工程建设、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等是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答案:(1)甲地与震中之间有岛弧链阻隔;甲地的大陆架开阔

4、,海域较浅,对海啸削弱作用大。乙地与震中之间岛屿少;乙地的大陆架狭窄,海域深,对海啸削弱作用小。(2)措施: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等。3解析:第(1)题,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属于GIS。日本地震多发是因为日本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第(2)题,地震灾情轻重一般从自然原因(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远近、发生时间)和社会经济原因(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集程度、人们的防灾意识及防灾措施、建筑物的坚固程度等)两方面说明。答案:(1)地理信息系统(GIS)。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

5、活跃。(2)本次地震离日本本土较近;震级高,震源浅;日本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4解析:本题以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工程作用等问题,认真读图,结合区域地理知识进行解答是完成该题目的关键。第(1)、(2)题,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原因从自然(如地质条件、地形及气候条件)和人文(如植被破坏)两方面分析,黄河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第(3)题,上海市地面沉降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答案:(1)三峡以上的长江上游河段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山势陡峭;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2)中上游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3)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