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20200213055.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513447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202002130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202002130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202002130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20200213055.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电影霍比特人指环王中展现的新西兰风景令人陶醉。形成下列新西兰美景的地质作用有误的是()A甲流水堆积作用B乙岩浆活动C丙冰川侵蚀作用 D丁流水侵蚀作用解析:选A。甲图海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远处的海岛是被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岩石地貌,这是长期被海水侵蚀的结果。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23题。2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c Bb,a,cCc,b,a Dc,a,b3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解析:a位于上游山区,河流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形

2、成“V”形谷,对应。b位于河流中游,山区与平原转换地带,这里一般有侧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如冲积洪积扇的形成,河流以搬运作用为主,对应。c位于下游和入海口,流水携带物质大量沉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应。答案:2.D3.A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Bb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Cc表示流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Dd表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5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解析:第4题,a应是湿润环境(或热带浅海);b应是地壳的垂直上升运

3、动;d表示流水侵(溶)蚀作用。第5题,石灰岩地貌地表崎岖不平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人类在陡坡垦荒会加剧水土流失,产生石漠化现象。答案:4.C5.C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67题。6下列与甲处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A上游落差大 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7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第6题,甲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上游落差大小对河流入海口处的流速没有必然影响。第7题,瀑布形成处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侵蚀作用。答案:6.A7.C8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

4、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乙图是_,二者都是河流_地貌。(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甲在_处分布,乙在_处分布。(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4)根据甲图,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解析:(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故甲是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2)河流多发育于山

5、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根据等高线特点确定地形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3)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4)冲积扇的中部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答案:(1)冲积扇三角洲堆积(2)FE(3)C(4)B下图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面景观图与示意图中外力作用序号一致的是()A BC D2下列成语与其外力作用及数

6、码对应正确的是()A水滴石穿侵蚀作用B山崩地裂风化作用C泥沙俱下搬运作用D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外力作用关联图判断:为风化(或侵蚀)作用,为侵蚀(或风化)作用,为搬运作用,为沉积作用,为固结成岩作用。景观图为沙漠地区的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对应。第2题,山崩地裂应为内力作用,积沙成滩属于沉积作用,泥沙俱下属于流水的搬运作用。答案:1.C2.A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回答34题。3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

7、“腰身”的主要原因是()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D岩石硬度不同,风化差异显著,“腰身”耸立4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解析:第3题,湿润地区因雨水侵蚀作用强,丹霞地貌“腰身”处土壤浅薄,再加上地势陡峻,植物难以生长,故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第4题,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主要是受风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答案:3.C4.A5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

8、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B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解析:选D。甲图和丙图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丙图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乙图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丁图风力侵蚀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比较常见。读地貌模式图,回答67题。6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7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解析:第6题

9、,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说明其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第7题,冲积扇是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后沉积形成的。答案:6.C7.B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位于河口,由于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了典型的_地貌。(2)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的煤层集中分布在_(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层中;如果乙、丙两处为地下采煤区,容易发生坍塌、透水事故的是_处。(3)近几年来,丁河段含沙量不断增加,就上游山区而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就下游地区河道而言,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解析:(1)甲处位于河口附近,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为三角洲。(2)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的煤层集中分布在沉积岩岩层中;图中乙地区的地下岩层出现明显的断裂和错位,说明存在断层构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发生坍塌、透水事故。(3)地表河流源于山区,流入海洋,丁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属于沉积地貌,河口易形成三角洲地貌。中上游植被的破坏会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淤积加重,抬高下游河床,造成洪涝。答案:(1)三角洲(2)沉积岩乙(3)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泥沙淤积,河床抬升。-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