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考成语解释.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0816 上传时间:2021-09-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中考成语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见中考成语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中考成语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中考成语解释.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常见中考成语200个俗语10个注音解释 1、 :恙:疾病,亦借代很平安,没有灾祸、疾病之类忧愁事。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2、 :古时候有个宋国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后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3、 :跋山:翻山越岭。涉水:徒步过水。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4、 :厌:厌倦。看很多遍也不会感到厌倦。形容诗文或物景非常好,不论看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5、 :班,鲁班,即公输子,我国古代著名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6、 :搬弄:挑拨。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从中

2、挑拨是非。 7、 :本:原来。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比原来的情况更严重。多含贬义。 8、 :变化很多,令人无法捉摸。 9、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10、 :不耻,不以为可耻,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请教。11、 :药:用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2、 :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13、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14、 :屈:屈服;挠:弯曲。指在困难或恶势力前不屈服、不低头。 15、 :速:邀请。指没有邀请而自来的客人。 16、 :屑:值得。认为不值得辩解。

3、17、 :言:解释,说明。喻:明白,知道。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不用说就能明白。18、 :约:相约。没有商量,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一致。 19、 :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20、 :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形容山岭重叠。 21、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22、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23、 :称:符合。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24、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25、:形容十分真挚诚恳。26、 :触:看到。因看到眼前的景

4、物而产生某种感情。27、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例:这两个盟国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出自左传春秋时代,天下分成许多小国,它们相互残杀,相互吞并。晋国举兵攻打虢国,但晋军要开往虢国必须通过虞国的国境。於是,晋国的国君献公用美玉和骏马,做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虞王身边的一位臣子宫子奇劝虞王说:“不要答应他们,虞国和虢国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关联着。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如果借路去攻打虢国,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被灭掉。虞王不听,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同意晋军通过。晋军攻取了号国之后,在回国的路上又把虞国也顺便灭掉了。虞公被俘,美玉和

5、骏马,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28、 :春风和暖,日光明亮。29、 :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30、 :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31、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32、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33、 :水不断下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34、 :垣:墙壁。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 35、 :调:调和;顺:和谐。风雨均匀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36、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37、

6、: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38、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39、 :刚:刚直,刚强;直:正直;阿:逢迎。刚强正直,不徇私逢迎。形容能坚持原则,不屈从权势。40、 :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41、 :所:处所,位置。原指各人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42、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43、 :行:做;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44、 :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比喻基础

7、深厚,不容易动摇 45、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46、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47、 : 鲜明,光亮,形容有光彩。 48、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形容一下子悟出道理 来。49、 :能听到鸡鸣犬吠的声音,形容相距很近。50、 :犹:仍然。对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51、 :喻:明白。晓:知晓。指人人都知道。 52、 :移:动摇。形容立场、意志、主张等非常坚定,毫不动摇。 53、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54、 :昔:过去。现在不是往日所能比得

8、上的。形容现在比过去有很大的变化。55、 :斤斤:明察细微。在琐碎、细微的事情上过分计较。 56、 :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形容很有滋味或趣味浓厚。 57、 :失措:举止失常。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 58、 :在使用人力、财物上仔细计算,筹划,不使浪费。 59、 :精心细致地雕刻。多指创造艺术品时一丝不苟、尽心竭力的态度。也比喻工作耐心细致。60、 :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61、 :迥然:差得远。形容相差得远,完全不同。 62、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 无失所秉。”63、 :举:全。全世

9、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64、 :反:类推。指从一件事情类推,可以知道其他许多同类的事情。形容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65、 :可:值得。泣:不出声的哭。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令人非常感动。66、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典 故】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

10、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67、 :扣:敲击。指文学作品或表演等富有感染力,激动人心。 68、 :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而不切实际地乱说一顿。69、 :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70、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 处】 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

11、,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12、。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愍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

13、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人应该用诚实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努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象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71、 :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72、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73、:历历:清楚。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74、: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75、: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

14、恋得忘记了回去。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76、:所:指安身的处所。无处安身,到处流浪。77、: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78、: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79、:载:装载。装得满满的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80、: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81、: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82、:茅塞:喻人思路闭塞;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

15、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83、: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84、:若:像。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85、 :察:看出,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86、:指名次列在前面。87、: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88、:名:说出。无法用言语说出其中的奥妙。指某件事情很奇怪,让人无法理解。89、: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90、: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91、:不容易相信。92、: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

16、不这样。 93、: 釜是锅,舟是船。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经过这次

17、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94、: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95、: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96、: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色、事物美丽壮观,千变万化。 97、: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98、: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99、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100、: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举例:波涛汹涌的海浪,奔腾着,咆哮着,没有尽头101、:建筑构造,工艺制品,制作精美无与伦比。102、: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103、:禁:抑

18、制。形容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04、:情意十分真切。 105、: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06、:鼎:古代煮食的器物,有三足两耳。沸:沸腾。人声嘈杂,就像水在鼎里沸腾一样。 107、: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108、:任:担当。做事情不怕辛劳,不怕别人埋怨。109、:锐:锋利。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110、: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11、:赏心:心情欢愉。悦目:看了舒服。形容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诗文等而心情舒畅。 112、:舍:放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19、泛指为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 113、:临:到;境: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114、:恶:厌恶;疾: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115、: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116、:形容心神不宁,行动失去常态。 117、:指自然景色像诗画中的境界一样美。 118、: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也指脱离现实的美好世界。 119、:立:存在。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120、: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出处: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

20、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121、:首:首先。屈:弯曲。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最好的。 122、: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123、: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124、: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125、: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的事物增高而相应的提高。126、: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21、?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贬义 【典 故】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

22、,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

23、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127、: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128、:逐:随着。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129、:随:跟着。形容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130、:形容说话时又说又笑,兴致勃勃而有风趣。 131、: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32、: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133、:泛指一切事物的除旧更新。多指对旧事物去其漕粕,取其精华,使其以新的面貌出来。 134、;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

24、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典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

25、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

26、,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

27、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

28、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135、: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136、: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137、:妄:没有根据。菲薄:轻视。没有根据地看轻自己,失去了自信。 138、:出自晋书祖逖传。 “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

29、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

30、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139、:唯:只有;图:图谋。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140、:温:复习。故:旧。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体会或有新的发现。现也常指吸收历史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141、:垠:边。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142、: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143、: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144、:没有一点原因。

31、 145、: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46、: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形容诚心诚意地听人讲话的态度。147、: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148、:望:希望或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149、:鲜:少。很少有人知道。150、:逸:安闲;致:情趣。指毫无事务所累,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151、: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152、: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153、:相提:相比,相互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154、:

32、翼翼:严肃谨慎。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155、:往:向往。形容一心向往。 156、: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157、: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158、:悦:愉快,高兴;诚:确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诚心诚意地折服。 159、: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发狂。欢乐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160、: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161、: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成熟的打算。 162、: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63、: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

33、大的纠纷或乱子。164、:股:大腿。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是说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的事。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165、:连鸟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了,形容非常静。166、:赅:完备。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167、: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168、:杳:无影

34、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169、:以:用。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170、:万顷水面,一片碧绿。形容水面宽阔无际。171、: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172、: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173、: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174、: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175、: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176、: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177、: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178、: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

35、兴而满足。 179、: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180、: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181、:异:奇异;天开: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182、: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183、:喝水的时候要想到水的源头。比喻不忘本。 184、:油然:自然而然地。指某种思想或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 185、:与:跟。俱:一起。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186、 :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187、:再:又一次。厉:同“砺”,磨快。引伸为努力。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188、: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189

36、、:张:陈设。悬挂灯笼,扎结彩带。形容喜庆的场面。190、: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191、:中流:河流中央。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192、:枝叶繁密茂盛。193、:指故意做出某种样子给别人看。194、:壮志:伟大的志向。酬:实现。伟大的志愿没有实现。195、: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形容老师、长辈恳切、耐心地启发教导。196、:乐:乐趣。自己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197、 :给:供应。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198、:息:停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199、:投:投奔。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2

37、00、: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洋洋自得的样子。形容迟疑不决的样子。 2009年中考 俗语十个注音解释1 , :三尺厚的冰,不是短时间的寒冷就能冻结起来的。比喻某 个问题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2 , :不进老虎洞,怎能抓到小老虎。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或不经过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3 , :塹:壕沟,比喻挫折,失败。形容受一次挫折,得到一次教训,长一分见识。4 , :由于应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显得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和短处。5 :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阅历不深的青年人思想上没有顾虑,敢想敢做,无所畏惧。6 , :意思是要知恩图报,受人一点(滴水)恩惠,就要加倍(涌泉)报答。7 , :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8 , :世界上没有不可以完成的难事,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9 :它的具体意思是:就是有些知识,需要用的时候用不上,因为当初没学好。10 :比喻人多力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