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狮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301133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狮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狮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狮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狮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1878年1月,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了题为论清国不可轻视的文章,认为中国潜力巨大,“欲奉告有轻视清人思想者,交际各国中最可惧者即为清国”。这一观点A. 体现出清政府的“贵华夏”观念B. 基于对中国物质力量的较高评估C. 呼吁日本政府学习中国的近代化D. 直接推动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2汉书武帝纪记载: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材料反映,武帝时期A. 地方郡国对察举孝廉不积极B. 孝廉之人往往受到国家重用C. 贤能之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D. 统治者唯才是举,求贤若渴3据周礼

2、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 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 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 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4用格林的话来说,“在英格兰的宪政中寻找线索,来指导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的恰当关系,是徒步无功的”,经潘恩、杰斐逊这帮“精英分子”援引法园观念来“启蒙”,猛一醒,有意识地向“一体两面”接缝处捅,母与子拳脚相向,闹到不堪收拾,北美果然“自成一局”,这“一局”非同小可,承上启下,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主要反映在A. 英格兰宪政丧失了制度领先优势B.

3、 法国共和制深刻影响到北美走向C. 英属北美殖民地确立起崭新政体D. 潘恩等人的启蒙思想发源于法国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记述出处“方六里为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有市五聚命之田乡”管子“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直,其事乱”国语齐语“不以农战,则无官爵”商君书“夫籴,二十病用,九十病农。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籴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A. 春秋战国“百家争响”局面的出现B. 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 先秦国

4、家“重商”政策的确立66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A. 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B. 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C. 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D. 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7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A. 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B.

5、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C. 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 平民的斗争是罗马法发展的动力8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A. 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B. 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C. 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D. 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9右面是20世纪60年代有关两个德国的漫画。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A. 柏林成为美苏对抗的前沿B. 苏联已放弃对东德援助C. 德国开始走向国家分裂D. 美苏争霸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0古罗马裁判官法规定:除遗嘱指定和经调查指定的监护人外,其他监护人就职时,应承诺妥善管理被监

6、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该规定A. 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B. 体现了罗马法律体系完备C. 注重维护契约的公正D. 防止了监护人的道德风险11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A. 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B. 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C. 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12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

7、,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A. 人情大于法制B. 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 凸显皇权专制D. 深受豪强地主影响13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 强化中央集权B. 规范社会秩序C. 构建平等社会D. 缓和诸侯纷争14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与当地的一位政治领袖会谈(图中间穿白衣者),试图奉劝这位政治领袖放弃反英反战的立场。这位政治领袖一方面表达了对中国抗战的祝福,另一方面拒绝了蒋介石的主张。以下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合理的是蒋介石这次访印可能是在开罗会议上受丘吉尔所托 蒋介石访印时,具有中国国家元首

8、和盟军战区统帅的双重身份 “政治领袖”的反战立场与其理念有密切关系 “政治领袖”对中国抗战的祝福与其反战立场并不矛盾A. B. C. D. 15下列四则列宁的言论,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策略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粮食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A. B. C. D. 16从1936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

9、“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根本上表明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状态B. 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C. 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D. 全国人民一致对外共同抗战17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表明了先秦时期A.周王天下共主B. 政权借助族权C. 皇权至高无上D. 社会分工明确18据1999年美国商业周刊所公布数据显示:在全球排名前1000家巨型国际垄断公司中美国有494家,占49.4 %,美、日、德、法、英、意、加7国加起来有866家,占86.6.材料现象说明A

10、.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B. 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贸易C. 国际垄断公司是阻碍了全球化 D. 全球化排斥了发展中国家参与19马歇尔计划“在全球两极对峙的环境中,推动了西欧的联合,欧洲一体化逐渐提上日程”, “为西欧经济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该计划A. 缓和了欧洲国家间矛盾 B. 避免了欧洲走向分裂C. 削弱了苏联的敌对情绪 D. 有利于西欧走向复兴20世纪中期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反映了A. 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迅速 B. 民众财富收入的日益增加C. 政治自由民主化得到发展 D. 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

11、响二、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材料

12、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美国的历程材料四“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13、(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其“新型”有何特征?(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西塞罗观点的认识。22材料一 “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材料二 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

14、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理想蓝图? (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就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BACCB ABDDA DBBDB ABADD21(1)约法省刑,崇尚宽简;礼法并用。(2)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影响: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3)原因:政治上软弱无力。特征:“三权分立”。(4)同意西塞罗的观点。从尊重人性、注重证据等方面显现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是维护正

15、义的工具;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自然法观念也在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中得以体现,但是任何法律都具有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只要围绕此观点即可)22(1)核心内容:民生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国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理想蓝图:致力于改造社会、寻求人类解放之路。(2)思想:孙中山主张国民拥有选举权、复决权、罢免权等,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中央与省治县治相结合,体现了中央集权扣地方分权相结合;主张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借鉴了美国的分权制衡思想。认识: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的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的有效成分;这既是对外国政治制度的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政治学说和基本模式的创新。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