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XXXX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88429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XXXX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XXXX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XXXX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汽车工业学院XXXX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目 录一、 学校概况11.1 学校简介11.2 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31.3 学校社会评价3二、毕业生供需情况42.1 毕业生人数及学历构成42.1.1 毕业生学科结构42.1.2 毕业生专业结构42.1.3 毕业生生源结构62.2 毕业生需求情况7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73.1 总就业率73.1.1 就业率构成73.1.2 分专业就业率83.2 就业流向93.2.1 就业地域分布93.2.2 就业行业分布103.2.3 就业单位分布113.3 就业质量分析123.3.1 毕业生薪资水平123.3.2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123.3.3 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133.3.4 毕业生就业现状满

2、意度143.4优秀校友情况15四、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情况154.1 人才培养模式154.2人才培养方案174.3 学校专业设置情况184.4 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194.5国际教育教学合作204.6人才培育平台22五、学校就业工作主要特色255.1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多措并举全员推进就业工作255.2加强校地企合作,搭建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实训平台265.3完善指导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275.4理论实践并举,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28六、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反馈与建议326.1 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326.2 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32七、 结语33 全国最具汽车学科特色

3、的高等学府 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湖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授牌高校 本科生协议就业率连续四年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名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湖北省二本类高校综合排名第一 -(来源: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5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排名302位 -(来源: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 2015年在湖北省车辆工程专业提升至一本招生 2015年开办国内首个中外合作车辆工程赛车方向专业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6页 共40页一、

4、学校概况1.1 学校简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始建于1972年,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由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孟少农任首任院长。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是全国最具汽车特色的高等学府。学校于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2月获批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学校占地面积829亩,建筑面积32.4万平方米,全日制本科在校生9087人。学校以工为主,工、管、经、文、理、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5、工商管理等30个本科专业;拥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拥有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管理(MEM)、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在汽车、机械、材料、电子等方面具有较

6、为突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现有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汽车节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拥有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其他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5项。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年来,学

7、校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其中60%以上都投身于汽车行业,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重视立足行业优势,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长期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工程背景这一优势,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蜚声中外的东风汽车公司为学校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越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联合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产学研合作基地81个。近年来,学校又先后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60多个,其中3个基地获得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称号。学校坚持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

8、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四年来,我校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978项,其中国家一等奖50项、二等奖80项,获奖学生达2362人次。我校HUAT车队在“2012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上摘得总冠军,并于2013年8月代表中国赴德国参加国际比赛,成为德国F1赛场上迄今为止首个完成所有比赛项目的中国车队。2014年9月,我校东风HUAT车队在日本静冈举办的第12届日本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JSAE)上,作为一支第二次参加国际赛事的车队,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油车最佳新秀奖、CAE

9、分析第三名、完赛奖,该成绩刷新了中国大学生赛车队参加此项赛事的历史纪录,也是至今为止国内车队在国际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2015年,我校东风HAUT车队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上,凭借出色的表现以880.11的总分再度问鼎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桂冠。目前,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品牌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1.2 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为汽车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工程技术背景、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面向生产、管理、经营一线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1.3 学校社会评价鲜明的办学特色让我校毕业生在汽车行业的广阔天地大有作

10、为。四十多年来,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走出的学子近4万人,其中60%以上在汽车相关行业。人们形象地称:“有路就有东风车,有车就有汽院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评价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生在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一支企业家群体,国内各大型汽车企业到处都留下了学校校友自强不息、求是创新的足迹;我校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 二、 毕业生供需情况2.1 毕业生人数及学历构成2015届毕业生共有1986人,均为本科生。2.1.1 毕业生学科结构学校以工为主,工、管、经、文、理、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表1 学科结构学科本 科人数男女工学12951148147管理学34320

11、7136经济学622735文学831667理学55532法学562531艺术学924646合计198615224642.1.2 毕业生专业结构学校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商管理等30个本科专业;拥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表2 2015届毕业生专业结构学历学院专业性别男女本科本 科 合 计1522464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320工业设计4646工业工程515小 计30071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

12、信息科学与技术40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75自动化10811电子信息工程1042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3软件工程619小 计4165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76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6829小 计24436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17619汽车服务工程5411热能与动力工程4小 计23430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73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76工商管理1812财务管理3154旅游管理2732市场营销4615物流管理4817小 计234171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2531外国语学院英语1667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532全 校 合 计1522464 备注:1、国家特色专业 卓越计划国家级专

13、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以上专业名称与2015届毕业生进校时专业目录一致。2.1.3 毕业生生源结构表3 生源结构生源地区本科生源地区本科湖北省1372江西省15北京市2河南省103天津市1湖南省15河北省28广东省14山西省59广西省20内蒙古33海南省8辽宁省10重庆市10吉林省10四川省20黑龙江省5贵州省3江苏省22云南省20浙江省8陕西省26安徽省72甘肃省52福建省18青海省3山东省23新疆10上海市42.2 毕业生需求情况学校通过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型招聘会以及发布招聘信息等方式,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2015届毕业生招聘

14、活动中,共举办专场招聘会50多场,提供岗位1600多个;与市人社局联合组织两次大型招聘会,参会单位270多家,提供超过6000个就业岗位;与张湾区政府联合举办一次大型招聘会,提供800个就业岗位,近300人达成就业意向;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共发布500多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2015年,学校累计提供各种就业岗位约10000多个,岗位供需比超过5:1。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主要集中在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如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森源集团、江铃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

15、东风实业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海马轿车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保险、招商证券等金融、保险机构也每年都到我校招聘毕业生。三、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3.1 总就业率3.1.1 就业率构成2015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97%,具体如下表所示:表4 就业率项目类别就业率(%)协议就业率升学出国率灵活就业率自主创业合计本科生74.8711.988.520.6095.973.1.2 分专业就业率表5 分专业就业率学 院专 业总就业率(%)其中协议就业率(含升学出国)(%)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99.1094.17工业设计93.4875.00工业工程98.

16、2194.64小 计97.5789.4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93.1893.1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7.2297.22自动化97.4890.76电子信息工程97.6696.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7.1884.62软件工程91.4388.57小 计95.3492.5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91.5769.8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95.4383.76小 计94.2979.64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97.4990.26汽车服务工程10076.92小 计98.1186.36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96.7779.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7.6786.05工商管理96.6790.

17、00财务管理95.2980.00旅游管理93.2291.53物流管理93.8576.92市场营销10098.36小 计96.0585.19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91.0764.29外国语学院英语93.9889.16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96.3690.91全校合计95.9786.853.2 就业流向3.2.1 就业地域分布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省(45.59%)、长三角(16.32%)和珠三角(12.28%)等东部沿海地区。表6 就业地域分布地区人数比例(%)地区人数比例(%)长三角江苏673.52西部地区甘肃40.21浙江1397.29广西422.24上海693.6

18、2贵州40.21安徽361.89内蒙古60.32小计31116.32青海20.11珠三角广东23112.12陕西261.38香港30.16四川371.94小计23412.28新疆100.53东部地区河北180.94云南90.47山东281.47重庆251.33北京522.73小计1688.66福建120.63东北地区黑龙江40.21天津140.73吉林50.27小计1246.51辽宁100.53中部地区河南763.99小计191.00湖北86945.59出国、出境小计191.00湖南191.01江西512.72山西160.85小计103154.09合 计1906100.00备注:截至统计时间,

19、2015届毕业生中已参与就业的学生总人数为1906人,未就业人数为80人。3.2.2 就业行业分布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就业人数最多的两个行业是制造业(45.17%)和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12.07%)。据进一步统计,我校2015届毕业生从事与汽车相关行业工作比例为61.3%。表7 就业行业分布行业类型人数占就业人数比例(%)制造业86145.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012.07批发和零售业954.9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23.78金融业623.25教育20210.6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02.1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12.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

20、61.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61.8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1.78建筑业341.7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1.05房地产业180.94住宿和餐饮业170.89军队150.79卫生和社会工作110.58农、林、牧、渔业60.3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05升学21711.39其它743.88合计1906100备注:截至统计时间,2015届毕业生中已参与就业的学生总人数为1906人,未就业人数为80人。3.2.3 就业单位分布学校毕业生就业签约单位以企业为主,人数占比 82.06%。表8 就业单位分布单位性质人数占就业人数比例(%)企业单位国有企业25713.48三资企业

21、23512.33其他企业107256.24小 计156482.06事业单位机 关211.10教育(高等/中初)110.58医疗卫生单位40.21其他事业单位70.37小 计432.26基层项目、升学24212.70其它(出国、出境、部队、创业)573.00合 计1906100备注:截至统计时间,2015届毕业生中已参与就业的学生总人数为1906人,未就业人数为80人。3.3 就业质量分析3.3.1 毕业生薪资水平据调查统计,2015届毕业生起薪以20004000元为主,占比76.01%,如下图所示。图1 毕业生薪资水平3.3.2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据调查统计,2015届毕业生所签约的职位与

22、自己所学专业具有相关度的比例为84.23%。图2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3.3.3 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据调查统计,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毕业生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毕业半年后工作发生变动情况如下:图3 毕业生至今换过工作单位次数3.3.4 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据调查统计,2015届就业的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和职位满意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95.97%的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持满意态度,只有4.03% 的人表示对于签约单位与自己的期望不满意。图4 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图5 对工作满意的主要原因3.4优秀校友情况长期以来,我校毕业生60%以上植根于汽车行业,服务于汽车行业。调研数据表明,东风汽车公司中层管理以上

23、人员中30%、科技人员中40%都是我校毕业生;北京福田汽车有限公司总部,有校友56名;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人员中,有校友120余名;佳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人员中40%是我校毕业生。他们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学校获得捐款捐物400余万,其中东风汽车公司一次性捐赠“孟少农奖学金”200万元。四、 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情况4.1 人才培养模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主动适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依托大工程背景,坚持厂校合作、产学结合,大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为中国汽车工业

24、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形成了植根汽车产业,践行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执着为汽车产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1、植根汽车产业、确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地处车城十堰“中国商用车之都”、发源于东风,具有天然的汽车产业优势,践行“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工程技术背景,面向社会、生产、管理一线的重实效、懂实务、会实干的高素质应

25、用型人才。2、围绕汽车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汽车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七大学科门类,优势学科专业紧密围绕汽车产业链布局,在汽车设计领域有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电子、工业工程、汽车造型设计等相关专业,汽车生产制造领域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在汽车服务领域有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汽车物流、汽车贸易等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紧密结合汽车大工程背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汽车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3、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研用,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学校秉承工程教育特色,践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重视校企合作,

26、实践育人。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与高校、企业协同,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社会资源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等机构。先后获批了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汽车产业创新基地、工程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10个科研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使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局面。这些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不仅增强了学校整体科研能力,而且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和工作平台。学校积极推进优势专业的改革与发展,3个传统优势专业进入教育

27、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8个专业进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学科专业与行业需求的符合度进一步提高。 4.2人才培养方案为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每两年修订一次,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如下特点:(1)整体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按照“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构建,比例为3:4:3,保证核心课程中心地位。实践环节(含实验和集中实践环节)学分比例,理工类专业不低于28%,其他专业不低于22%。要求学生毕业必须获得1个创新学分,6个素质教育课程学分。(2)进一步压缩学分学时,加大选修课比例,拓宽学生知识面修订后的

28、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总学分平均降低10学分,课程总学时平均减少100学时,同时要求选修课学分比例不少于总学分的20。通过压缩学分学时,促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时间。(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工程素质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通过实验、实习实训、专业综合实践、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6个模块,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3 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学校学科专业紧密围绕“汽车产业链”布局,专业涵盖了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法学和艺术学等7个学

29、科门类,共计30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比例为53.33%。表9 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名称专业数比例(%)工学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653.33管理学工业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信息资源管理826.67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3.33法学法学13.33文学英语13.33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13.33艺术学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26

30、.67合计30100%4.4 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4.4.1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为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的原则规定、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师岗位聘任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并把此项规定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结合起来,实行一票否决。4.4.2 教学水平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规范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 教学过程规范,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为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条例、课堂教学质量评

31、价办法、教学单位教学质量和效果考核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明确教师在各项教学任务中承担的职责和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保证教学水平的监控有据可依,为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聘请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担任督导,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与反馈。建立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妥善解决,保证了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互动机制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通过组织观摩、集体备课等形式,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本科

32、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校设立面向青年教师的教学大奖赛、面向全校教师的优秀教学质量奖和面向全校教职员工的优秀教学成果奖。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注重学生评教,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反映好为及时了解掌握教师教学情况,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学生采用不记名方式、通过选课系统对教师教学状况进行评价。从测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我校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教学水平高。学生满意度达97.89%,学生评教平均优秀率达94.4%(说明:数据来源学校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评教尚未完全结束)。4.5国际教育教学合作学校

33、十分重视与国外高校开展学生培养的合作与交流,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以及联合培养学生,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通过对外合作联合培养及学分转换方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借助联合培养项目平台,为学生出国深造疏通了渠道。至2015年,共有百余名学生通过学校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顺利前往德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学习深造。1、德国乌尔姆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培养模式:“3+1”校际交流,“3+2.5”双毕业证和双学位主要面向:车辆工程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前三年在校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培养,并在课余

34、时间完成约800学时的德语学习。每年选派出8名左右的学生赴乌尔姆应用技术大学学习。满足两校学习要求的可获得两校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2、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1)合作培养模式:交换生项目主要面向:计算机专业每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选派学生赴德国进行一个学期的英文授课课程的学习,学生回国后可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学分认证和转换。项目自2015年开始实施。3、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合作培养模式:“3+2”本硕连读联合培养主要面向: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满足两校要求的该项目学生可获得我校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和韦恩州立大学硕士毕业证及学位证。近三年,共有三批15名

35、学生参加该项目。4、英国博尔顿大学合作培养模式:“4+0”或“3+1”双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面向:车辆工程(汽车工程)该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进入普通高考招生计划,学制4年。2015年秋季第一年招收85人。学生在学校完成前3年的学业,第4年自愿选择赴英国学习,完成规定的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可获我校本科毕业证及工学学士学位和博尔顿大学颁发的汽车性能工程工学荣誉学士学位。英国博尔顿大学工程学院是英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有专业赛车队RLR MSport入驻的学院。两校最具特色的汽车工程专业强强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和竞争力的工程师人才。 5、法国布莱兹帕斯卡大学工程师学院合作培养模式:“3+3”

36、本硕及工程师连读联合培养学生前三年在我校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培养,并在课余时间完成约800学时的法语学习。每年选派学生赴法国合作高校学习,满足两校要求的该项目学生可获得我校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以及法国合作高校的工程师证、硕士学位证。此外,我校还与美国罗斯-胡曼理工学院、法国贝尔福-蒙比利亚工程技术大学、诺斯伍德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理工大学以及韩国朝鲜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正在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比如邀请对方来校进行短课程授课、新课程培育、楚天学者聘请、科研项目联合申报、访问学者互派、学生交换和学生暑期夏令营等。4.6人才培育平台学校以校内工程教育平台、校外工程教育平台、大学生

37、学科竞赛平台、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双师工程教育平台、素质教育平台等6大平台撬动全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大局。(1)校内工程教育平台目前,学校现有的校内工程教育平台主要有1个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汽车电子与信息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学习平台。(2)校外工程教育平台目前,已经建设有国家级校外工程教育平台三个:汽院-东风精铸工程教育中心、汽院-东风商用车公司工程教育中心、汽院-发动机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中心;省级校外工程平台3个:湖北双欧集团公司省级实习基地、东风商用车发动机厂实习实训基地、十堰

38、经济技术开发区实习实训基地;另有160个校级校外实习基地。 (3)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以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和八个创新实验室为主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通过“三大系列”学生科技活动,形成了具有我校“汽车”特色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品牌,打造了以“汽车设计”、 “无碳小车”、“智能汽车”、“节能汽车”、“方程式赛车”为代表的学生创新活动精品项目。四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汽车设计、节能车、方程式赛车、市场营销、物流设计等各类科技创新和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978项,其中国家一等奖50项,二等奖80项;省级以上一等奖165项,二等奖249项,获奖学生2362人次。(

39、4)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依托校内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200平米)、创新基地(3000平米)和校企共建工程中心(研发中心),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每年支持国家级10项、省级2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每年投入50万元扶持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46家学生创业企业。(5)双师工程教育平台教师团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学校致力于打造“教师-工程师 ”教育团队。着力开展教师企业行、海外游学、访问学者等工作,重点打造博士企业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加大彩虹学者、东风学者、楚天学者、楚天学子等岗位的引入力度。(6)素质教育平台为了培植和坚定学生成长成才的信念,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

40、文化、企业文化、社会主流文化交流碰撞、多元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主题活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校经常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和报告会,如“自信成功,自律成才”、“让优秀成为习惯”等,把信心植根于学生心中。多种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学生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各种体育比赛、元旦游园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特长,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态面对生活。活动开展层次多样,既有学校层面的活动,还有各个二级学院开展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节日,更有深受学生喜爱的社团文化活动。学生发展硕果累累,每年都有多人获省市优秀团员、优秀社团干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41、。学校每年围绕不同的活动主题,每年都组建社会实践团队300支左右,组织2000多人奔赴各地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实践工作入编团省委青年工作纵横,并登上人民日报的纸质版本,成为全国高校学习的典范。2015年,我校 “红色足迹”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湖北省仅此一支团队获此殊荣。学校每年都获得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学校改造建设500余平米的高标准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配备强有力的专职教师队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

42、展全覆盖心理测评和辅导与危机干预等工作,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保健意识,增强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性格和品质。五、 学校就业工作主要特色5.1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多措并举全员推进就业工作多年来,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负责具体落实,学工部(团委)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积极推荐的学生就业工作体制。在学校层面,推行“学海领航”活动,密切领导干部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的长效机制,发动全校领导干部,全面覆盖,着力

43、解决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迫切需求,重点解决就业困难学生的各种难点问题,为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提供精准导航服务。各二级学院构建了高效的各具特色的就业工作机制。部分学院将毕业生推荐工作分解到各专业、教研室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施全员推荐、引导毕业生就业,促进毕业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建立了往届毕业生的联系网络,通过校友回校招聘或提供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部分学院构建“辅导员+专业负责人”就业指导新体系,各专业人才培养,心贴市场精培育,鼓励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情注就业促成才,辅导员全过程跟踪指导、全面覆盖、精细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管理;针对专业就业特点,积极动员毕业生参与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在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极大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并及时通过QQ、飞信、电子邮件、微博等形式传递给学生,畅通就业信息;部分学院从大一就开始引导学生考研,一方面以此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另一方面较高的考研率也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使我校就业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增强,就业工作形成了“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5.2加强校地企合作,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