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527944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分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描述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探究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难点: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能

2、量的释放定位为本节课难点。实验的创新之处1、实验器材的创新变废为用实验装置简单,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容易取得。选择喝完的矿泉水瓶代替广口瓶来做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选择用过的注射器,可以很方便的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这个实验。以上器材简单易取,成本低、且操作简便、安全、达到了同样的实验效果。2、实验形式的创新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传统意义的演示实验教学,老师和学生正如讲台上下的位置一样处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老师是实验课堂的“主宰”,学生在座位上听、看,好好地“听”老师讲,好好的“看”老师表演,但是很多实验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这样就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因

3、此,建议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加了创造体验,加强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增强了通过实验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3、实验方法的创新变灌水排气法为手压排气法课本实验是通过漏斗向保温杯中倒入清水,使保温杯内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从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器材的连结、固定繁琐。同时,学生对通过漏斗向保温杯中倒入清水的目的理解比较困难。用注射器先吸入石灰水再吸气体,实验效果很明显。这样操作更简单、更直

4、观地看到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4、实验材料的创新从单一化到多元化教材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正在萌发的种子”,实际上植物体的每一个活器官都在时刻进行着呼吸作用,我又加了一个拓展实验,还让六个小组分别选择了芹菜的根、冬青的叶、新鲜的花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来分别实验,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还得出了“植物体的每一个活器官都在时刻进行着呼吸作用”这一结论,并让学生分析为何在放置新鲜的和煮熟的冬青叶的瓶外包括上黑色塑料袋,能及时联系上节内容“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谓“一石三鸟”。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设境激趣。1.出

5、示,问题导课清晨和黄昏哪个时间段跑步更有利于健康?为什么?想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有充足的证据,好了,我们从这个问题开始探索吧。(设计意图:采取“先激趣,后设疑”的方式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生活,亲切自然,直观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第一学程:实验探究,合作交流1.第一步:互学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结合课本 60-61页,利用手中的材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完成导学案)(1)、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热量?(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4)、拓展实验:任选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为材料,按照实验三的方法步骤进行验证。互学要求:(1)、小组内共同

6、学习实验报告单上的操作步骤。(2)、小组长选择一名助手合作完成实验一与实验四,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3)、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交流得出实验结论(4)、填写导学案2.第二步:展学小组上台展学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一: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1)、学生分组观察盛有萌发的种子的保温杯甲和盛有煮熟种子的保温杯丙内温度计示数,在学生认真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甲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萌发的种子产生了热量)。热量从何而来?热量来自于种子中的有机物,而有机物则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其中的,这样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打下基础。师生总结:种子在萌

7、发的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的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了。提出问题:萌发的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在转变的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物质的参与呢?有的同学会说氧气,是不是氧气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二来验证一下。实验二:种子呼吸时消耗氧气(1)、首先介绍实验准备情况。强调指出:甲瓶中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丙瓶内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2)、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出: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3)、按照实验记录单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5)、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8、6)、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并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消耗氧气。实验三: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1)、启发学生用澄清石灰水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二氧化碳。(2)、学生动手完成实验。a、取两只注射器分别抽取 5ml澄清的石灰水。b、用 1号注射器从乙瓶中(萌发的种子)抽取 5ml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c、用 2号注射器从丁瓶中(煮熟的种子)抽取 5ml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d、分析实验现象: 甲注射器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而乙注射器中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得出结论: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会使澄清的

9、石灰水变浑浊。(4)、分析总结: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5)、教师让学生观察萌发种子的瓶壁上有什么现象,学生指出有小水珠,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产生了水。实验四-拓展实验:任选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为材料,按照实验三的方法步骤进行验证。a、取两只注射器分别抽取 5ml澄清的石灰水。b、用 1号注射器从乙瓶中(萌发的植物器官)抽取 5ml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c、用 2号注射器从丁瓶中(煮熟的植物器官)抽取 5ml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d、分析实验现象: 甲注射器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而乙注射器中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生分组展示自己组观察到的想象和结论,最后

10、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植物的各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第一学程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产生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得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得到概念,使学生通过互学展学思维得到碰撞,学习上形成头脑风暴。)(二)第二学程- 领悟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和应用1、在前面三个实验的结论基础上,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师生共同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如果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的话就是这样,教师板书)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

11、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用来干什么了?除一部分变成热能散失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4.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 5.呼吸原理的应用玉米的故事我是一粒小小的玉米。春天的时候,农民伯伯先耕地松土,把我播种到土里。开始发芽生长,下雨被淹的时候,农民伯伯要及时的帮我排涝,要不我会喘不上起来的,我吃饱了喝足了,快快长大。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把我的同伴堆到一起的时候,内部会发热,他们得及时的把我们摊开晾晒,要不我们会发霉的。互学要求:小组合作,用笔划出找出故事中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地方,并指出应用了什么原理。6.迁移升华-演讲比赛(1)、我是一名合格的园艺师”演讲比赛,思考

12、以后在植花种草时,我们怎样能够做的更好?互学要求:小组合作,推荐一名成员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演讲。(2)、生上台演讲教学反思:本节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中常见场景导入新知识,从日常生活的例子出发,学生易理解。在探究实验中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实验等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再让学生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方式,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演示环节效果明显,易得出结论。实验环节不是老师来演示,而是课下学生们自己设计、自己准备,从实验器材的创新,到拓展试验的准备,每个小组都

13、不一样,尤其是拓展试验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以及“自学-互学-展学”生成呼吸作用的概念,而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符合学本教学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后面的“迁移升华-演讲比赛:我是一名合格的园艺师”,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增加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也增加了思考的难度。尽量使学生从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本节课的贯穿始终的宗旨。由于受教材的限制,本节课相对来说容量较大,往往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太精细,在衔接上不太从容,感觉较仓促。但是教学的目的性体现较明确,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从而进一步感悟和领会生物学的研究方式,通过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探讨和分析,同类知识的类比和重新组合,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