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文言文阅读练习.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78926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文言文阅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文言文阅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文言文阅读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文言文阅读练习.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8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用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秸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都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路州幕府。以才,

2、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徒。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山且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改河南尹,捡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

3、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拴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节选自新唐书郝士美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

4、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答案】B2对下列句子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萃”在清代叫“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B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C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称请求辞职为乞身。D五经、史记、汉书均属于二十四史。【答案】D【解析】五经不属于二十四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

5、卿、柳芳都很赞赏他。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答案】A【解析】A项“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错误,赞赏他的是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不包括他的父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_(2)卒卫于牙,固职也,

6、安得广费为私恩?_【答案】(1)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2)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参考译文】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亲郗纯,字高卿,参加进士、拔萃、制策科举考试都取得高等级,张九龄、李邕多次称赞他。自拾遗七次升迁做到中书舍人。他处理事务正直,被宰相元载所忌恨。当时鱼朝恩派牙将李琮任两街功德使,李琮依仗势力凶暴蛮横,在禁中当众污辱京兆尹崔昭,郗纯说:“这是国耻啊。”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来任官。德宗即位

7、,崔祐肃任宰相,召郗纯担任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他不接受宫职,以年老请求退休。改任詹事,听任退休。皇帝召见他,褒奖赞叹很久,赐金紫,世人崇尚他的名节。郗士美十二岁时,精通五经史记汉书,并且都能背诵。父亲的友人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他讨论,曾经说:“我们以后应当交往于二郗之间了。”郗士美未成年时担任阳瞿丞,为李抱真潞州幕府佐僚。因为他有才干,先后在王虔休、李元那里任职,都留用不迁徙。很久才晋升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率领八千人依据山险进行剽劫,郗士美讨伐平定他们,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升任京兆尹,天子多次向他征询。郗士美出任鄂岳观察使。当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他的儿子伊宥留

8、守,很傲馒,母亲死在京城他不发丧,想要巩固他的权位。郗士美知道这件事后,派幕府属吏到他的境内,伊宥出迎,于是把他母亲去世的事情告诉他,当即为他置办行装,伊宥十分惶恐地上了路。郗士美改任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担任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都是武臣担任节度使,私厨每月花费米六千石、羊一千头、酒几十斛,潞州百姓很困乏。郗士美到任以后,全都废除,拿出俸钱购买物品自己供给。另外,卢从史在位时,每天准备三百人的饭菜来慰劳卫兵,郗士美说:“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也废除了。讨伐王承宗时,他派遣大将王献督领一万人作为前锋,王献恣意横行逗留不前,郗士美就斩杀他来示众,下

9、令说:“胆敢落后的人斩!”他亲自击鼓,大败贼兵,攻下三营包围柏乡。这时,诸镇兵力合并十余万包围贼兵,大多玩忽敌寇违犯法令,唯独郗士美的军队精锐肃整,最先有功。宪宗高兴地说:“本来就知道郗士美能为我办事。”王承宗十分震惊恐惧。不久,适逢皇帝下诏班师,然而他的声威震慑两河。郗士美因病召入授任工部尚书。后来为检校刑部尚书,担任忠武节度使。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叫景。他生平与人交往,许诺的事情都能办到,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望。(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

10、,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侯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公主。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

11、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旧唐书刘德威传)5对下列句子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一指先祖称谓,二为皇帝庙号之一。在文中是庙号

12、。B南北朝以他官派办某事,加“检校”。隋、唐时入衔,如魏征撰九成宫醴泉铭,系衔为“检校侍中”。唐肃宗时有检校郎官,使用范围扩大。凡带此字样者均系诏除的加官。C文中“以申经略”中的“经略”指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D“母忧”指母亲去世。【答案】C【解析】“以申经略”中的“经略”指抱负。6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

13、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宁失不经”的局面。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

14、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答案】C【解析】唐太宗时法律严苛,与之前相对宽松的法律刚好相反,“宁失不经”的局面并未实现。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1)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_(2)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_【答案】(1)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2)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害怕被治罪所导致的。【参考译文】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德威身姿魁梧、伟岸,以有才干有谋略而著称。大业末年,跟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淮左讨伐贼人,亲手斩杀敌人的头

15、领李青珪。后来和裴仁基一同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镇守。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刘德威也率领部队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唐高祖嘉奖他,授予左武侯将军的头衔,封为滕县公。等到刘武周南侵,下诏书让刘德威带领军队迎击他们,又授予并州总管府司马的官职。不久,裴寂在介州战败,齐王李元吉丢弃并州回到朝中,留下刘德威管理府中事情。李元吉才走,刘武周就到城下,百姓相继投靠刘武周。刘武周抓获刘德威,让他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亲自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改任彭城县公。不久,升任检

16、校大理少卿。跟从唐高祖擒拿建德,平定王世充,都有功劳,转任刑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把平寿公主嫁给他。贞观初年,历任大理、太仆二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外调担任绵州刺史,因为廉洁、公平而著称,百姓为他立碑。不久升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又授予大理卿的官职。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德威上奏说:“确实在于皇上,不在于臣子。人主喜好宽松,法律就宽松,喜好严格,法律就严格。法律条文中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减三等入罪,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减五等入罪。如今现状却和法律条文相反,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不受责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获大罪。官吏各自怜爱自己

17、,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陛下只需舍弃严格的法律条文,宁失不经就又在今天实行了。”太宗认为这很正确。几年后,刘德威升迁担任刑部尚书,兼任校雍州别驾。贞观十七年,到濮州,听说李佑杀害长史权万纪,刘德威进入占据济州,斩杀了李佑,派遣使者让皇帝知道这件事。皇帝下令让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来施展抱负,恰逢刘德威母亲去世而作罢。贞观十八年,起任遂州刺史,三次升迁至同州刺史。永徽三年死去,71岁。赠与礼部尚书、幽州都督的名号,谥号襄,在献陵陪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

18、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

19、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

20、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明史列传第九十七)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答案】B

21、10对下列句子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举”“拜”“擢”等。B“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C“庙祀”立庙奉祀。D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答案】A【解析】“擢”是升官。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D沈束被释

22、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答案】B【解析】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_(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_【答案】(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2)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参考译文】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亲沈侭,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予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

23、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沈束下了诏狱。之后,刑部判处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交钱赎还本职。特

24、命在朝廷杖打沈束,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这时沈束做谏官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沈束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沈束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自为疏导缓解。后来他的同乡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卒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去。等到严嵩被解除职位时,沈束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弱抱病不断相侵,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沈束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

25、居在旅舍,靠织布来供沈束的衣食。这种日子过了很长时间,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稀粥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翻来覆去地考虑,觉得进退无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被拘囚,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法司也为沈束请求,皇帝还是不许。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卒上奏他们的语言吃食休息等情况,这叫做监帖。有时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沈束的面前鼓噪,沈束谩骂地说:“难道有喜事降临到我这个罪人身上吗?”狱卒将这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

26、务何以尚正上疏营救(也被关在诏狱里的)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并将何以尚禁锢在诏狱中,而把沈束释放回家。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起用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服孝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终老在家。沈束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云南,滇国也。汉武帝时始置益州郡。蜀汉置云南郡。隋置昆州,唐仍之。后为南诏蒙氏所据,改鄯阐府。历郑、赵、杨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升领鄯阐牧,遂世其地。元初,置鄯阐万户府。既改置中庆路,封

27、子忽哥为云南王镇之,仍录段氏子孙守其土。忽哥死,其子嗣封为梁王。自沐英平云南,在镇十年,恩威著于蛮徼。每下片楮,诸番部具威仪出郭叩迎,盥而后启,曰:“此令旨也。”沐氏亦皆能以功名世其家。每大征伐,辄以征南将军印授之,沐氏未尝不在行间。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孝宗以为然,许之。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诸土司之进止予夺,皆咨禀。会张献忠死,其部将孙可望率余众由遵义入黔,称黔国焦夫人弟来复仇。民久困沙兵,喜其来,迎之。定洲解楚雄围,迎战于草泥关,大败,遁阿迷。可望破曲靖及交水,俱屠之。遂由陆凉、宜良入云南城,分遣李定国徇迤东诸府。而可望自率兵西出,畏知御于启明桥

28、,兵败,被执。可望闻其名,不杀,语之曰:“吾与尔共讨贼,何如?”畏知要以三事:“不用献忠伪号,不杀百姓,不掳妇女,吾从尔。”可望皆许之。即折箭相誓,乃以书谕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来归。始定洲归,屯兵洱革龙,且借安南援自固。会可望与定国不协,声其罪,杖之百,责以取定洲自赎。定国既至,定洲土目杨嘉方迎定洲就其营宴。定国侦知之,率兵围营,相拒数日,乃出降。遂械定洲及妻万氏数百人回云南,剥其皮市中。可望遂据滇,而天波卒走死于缅甸。(节选自明史卷三百十三列传第二百一云南土司传)【注】西平:在今云南、贵州交界一带,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黔国公、西平侯:皆沐英的封爵。因镇守云南有功,封黔国公;137

29、6年(明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沐英一支后裔袭封黔国公,另一支袭封西平侯。沙兵:沙定州之父沙源,时号沙兵。畏知:金沧副使杨畏知。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置昆州,唐仍之 仍:因袭B以高智升领鄯阐牧 领:统领C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 故事:旧例D畏知要以三事 要:约定【答案】B【解析】领:兼任。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B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C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D

30、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答案】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南被南诏蒙氏占领后,经历了郑氏、赵氏、杨氏三大家族的统治,到大理的段氏时,段氏便世袭该地。B沐英每次一下小令,各番人部落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到城郭外叩头迎接,浇水洗手之后才启开来看,沐氏家庭也都能继承沐英的功名。C孝宗皇帝认为守臣言之有理,便答应封沐英的后代为黔国公。从此以后,沐氏家族佩公爵印符,各土司的进退予夺,都要向他们咨询禀报。D此时正逢张献忠死亡,他的部将孙可望率领余众从遵义进入贵州,声称自己是黔国焦夫人的弟弟前来报仇。【答案】A【解析】原文是“高智升世袭该

31、地”。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折箭相誓,乃以书谕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来归。_(2)会可望与定国不协,声其罪,杖之百,责以取定洲自赎。_【答案】(1)孙可望于是折箭向他发誓,孙可望如同杨畏知所说的那样传书信告诉沐天波,沐天波也来归降孙可望。(2)正逢孙可望与李定国有矛盾,孙可望宣布了李定国的罪行,打了他一百杖,责成他捉拿沙定洲替自己赎罪。【参考译文】云南,就是滇国。汉武帝时开始设置益州郡。三国的蜀汉设置云南郡。隋唐两朝设置昆州。后来被南诏的蒙氏所占领,改为鄯阐府。该地经历了郑氏、赵氏、杨氏三大家族的统治,到大理的段氏时,高智升兼任鄯阐牧,便世袭该地。元朝初年,该地设置了鄯阐

32、万户府。不久又改为中庆路,封忽哥为云南王镇守该地,忽哥仍录用段氏子孙守卫该地。忽哥死后,其儿子继嗣,被封为梁王。自从沐英平定云南,镇守云南的十年间,恩惠与威势著称于蛮族边地。每次一下小令,各番人部落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到城郭外叩头迎接,浇水洗手之后才启开来看,说:“这是令旨啊。”沐氏家庭也都能继承沐英的功名。每次有大的征伐行动,朝廷总是把征南将军的印信授予他们,而出征的队伍中也未尝没有沐氏家族的人。传了几代后,西平侯的后代子孙要继承侯爵,当地守卫大臣说云南人只知道有黔国公,不知道有西平侯。孝宗皇帝认为此话有理,便答应封沐英的后代为黔国公。从此以后,沐氏家族佩公爵印符,成为惯例。各土司的进退予夺,

33、都要向他们咨询禀报。此时正逢张献忠死亡,他的部将孙可望率领余众从遵义进入贵州,声称自己是黔国焦夫人的弟弟前来报仇。百姓长期被沙兵困扰,对孙可望的到来很高兴,都跑去迎接他。沙定洲解除了对楚雄的包围,在草泥关迎战孙可望,被打败后,逃往阿迷。孙可望攻破曲靖和交水,屠杀了那里的人民。于是从陆凉、宜良进入云南城,又派遣李定国去夺取略往东方向的诸府。孙可望自己率兵向西出发,杨畏知在启明桥抵御孙可望,兵败后被抓。孙可望听说过杨畏知的名声,不杀他,对他说:“我和你共同讨伐贼人,怎么样?”杨畏知提出三个条件:“不使用张献忠自封的国号,不杀百姓,不掳掠妇女。能做到这三点,我听从你的安排。”孙可望都答应了他。孙可望

34、于是折箭向他发誓,孙可望如同杨畏知所说的那样传书信告诉沐天波,沐天波也来归降孙可望。当初沙定洲返回,屯兵洱革龙,并借重安南的支援巩固自己。正逢孙可望与李定国有矛盾,孙可望宣布了李定国的罪行,打了他一百杖,责成他捉拿沙定洲替自己赎罪。李定国到了后,沙定洲的土目杨嘉正在迎接沙定洲到他的军营中吃宴席。李定国侦察到这情况后,马上率兵包围了该军营,双方相持了几天以后,沙定洲出来向李定国投降。李定国便将沙定洲和他的妻子万氏等数百人戴上刑具押回云南,在闹市中剥了沙定洲的皮。孙可望于是占领了云南,而沐天波最终逃亡他乡死于缅甸。(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

35、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注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

36、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裁,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间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

37、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17对下列句子中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B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尚书是其中之一部。C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D可汗,又称大汗,或简称为汗。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部众对首领的尊称。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等族的君长的称号。【答案】B【解析】“尚书是其中之一部”错。1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平至突

38、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B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C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D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答案】A【解析】结合语境,弄懂大意,根据大意去划分。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孙平颇有才干,深得上司信任。他在北周为官时,就受到当时丞相杨坚的礼遇;及至尉迥等人起兵作乱时,他果断擒拿了贺若弼,解除了杨坚的大患。B长孙平深谋远虑,应对各地灾荒。他倡

39、建义仓,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无论贫富,均交一石以下的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C长孙平为人正直,敢于犯言进谏。当皇帝想要杀掉被人诬告的大臣邴绍时,他能站出来晓之以理,劝谏皇帝要宽宏大量;否则,恐今后有损仁德之名。D长孙平为官称职,善于排忧解难。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突厥两部落的争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答案】C【解析】邴绍并非被人“诬告”,而是被人告发。诬告的意思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陷害他人。邴绍的确说过批评朝廷的话,这可以从下文中“邴绍之言,不应闻奏”看出来。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

40、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_(2)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_【答案】(1)当时武帝受宇文护的威逼,图谋与卫王一起诛杀宇文护,卫王先后经常派长孙平往来与武帝互通信息。(2)但治国之道,应该依靠长远规划,请下令各州刺史、县令,以鼓励农耕积储粮食为急务。【参考译文】长孙平,字处均,是河南洛阳人。长孙平有器量和才干,读书很多。任职于北周,出仕任卫王侍读。当时武帝受宇文护的威逼,图谋与卫王一起诛杀宇文护,卫王先后经常派长孙平往来与武帝互通信息。等到宇文护被诛杀后,拜授长孙平乐部大夫。高祖杨坚未登基时,与长孙平情投意合,等到做了丞相,对他礼待恩遇更深。尉迥、王谦都

41、先后兴兵轻慢朝廷,高祖特别担心淮南地区。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高祖怕他怀有二心,派遣长孙平兼程赶往替代他。贺若弼果然违命不从,长孙平就指挥强壮的军士逮捕他,押送到京城。开皇三年,朝廷征调长孙平任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当时天下州县多遭水旱灾害,百姓不能自给,上奏建议令民间在每年秋收后各家交出粟米麦子一石以下,按贫富区别等级交纳,储存在村巷公仓,以防备灾害之年,称之为义仓。接着呈递奏书说:“臣下听说国家以民为本,黎民以粮食为命脉,鼓励农耕重视粮食,是前代君王的法令常规。去年大旱,关右发生饥荒,陛下调运山东的粮粟,设置平抑物价的部门,打开仓库,广泛予以赈济恩赐,大德洪恩,可以说到了极致。但治国之道,应该依

42、靠长远规划,请下令各州刺史、县令,以鼓励农耕积储粮食为急务。”皇上大为嘉许采纳。从此州县乡村粮食充足,百姓多得益于此。几年后,长孙平改任工部尚书。当时有人告发大都督邴绍,说他毁骂朝廷昏愦,皇上盛怒,将要斩杀他。长孙平进谏说:“河流大泽容纳污物,所以能成就其深广;山岳能藏纳疾疠之气,所以能成就其高大。望陛下发扬高山大海的洪量,推广宽恕优容的大德。邴绍的言语,本不应奏闻圣上,陛下又再加诛杀,我担心千秋后世,有损圣上仁德之名。”皇上于是赦免了邴绍。后来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互攻伐,都派使者来请求援助。皇上派遣长孙平持符节宣告旨意,要他们和解。长孙平到了突厥人的地方,为他们陈说利害关系,于是各自罢兵

43、。可汗赠送长孙平二百匹马。回来后,长孙平进献所得的马,皇上全部赐给了他。一年多后,授任汴州剌史。其后历任许州、贝州刺史,都有好的政声。邺都风俗薄恶,素来号称难治,先后几任刺史大多不称职。朝廷因为长孙平在各处都有称誉,改任他为相州刺史。他很有贤能的美名。在任几年后,遇正月十五,百姓肆意玩乐,把衣服画成头盔铠甲的样子,皇上大怒,罢免其官职。随即又感念他平定镇守淮南时的功绩,升官位为大将军。仁寿年间在任上去世。(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