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5439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星期四下午,全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铁人纪念馆。 我们上了一辆大客车,车子缓缓地开着在车上我们激动万分,大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了铁人纪念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人的雕像,我们顺着台阶走向馆内,共有47个台阶,他代表铁人47年的艰苦奋斗。进入馆内,左右两边墙上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然后我们来到了展厅内看到了铁人住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简陋。还有铁人穿过的衣服、鞋子,戴过的帽子,上面都沾满了泥浆。可见当时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最令我感动的是解说员阿姨给我们放的一段资料。铁人在打松基三井时发生了喷井,铁人果断的向井里倒水泥,

2、可水泥一倒里就沉了底,无法压住井喷,就在这千均一发之际,铁人纵向跳进河里用身体搅拌,许多工友也跳进了泥浆中,终于压住了井喷。他们就是靠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才换来了今天的石油工业。正如铁人所说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铁人的事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通过这次的参观使我感触颇深。我要向铁人学习他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年三班 宋迪 四年级三班 李明然 当我们坐在班级里看到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

3、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

4、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更加熠熠生辉。 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勇气。 铁人纪念馆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

5、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 铁人纪念馆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以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

6、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 抵达纪念馆后,小组成员怀着崇敬之情,依次步入馆内,驻足凝视高大的铁人塑像。此后,大家进入多功能报告厅,聆听来自铁人的真实的声音,并观看铁人的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观看,我们看到了铁人艰辛的童年生活,对于他不断成长、奋斗的一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为之感动。其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铁人为了制服井喷,奋不顾身的跳入泥浆池中的事迹,在场的人都被铁人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也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观看纪录片后,我们跟随讲解员自由参观展馆。“铁人精神”不仅仅是“铁人”一个人的精神,而是那个

7、时代老一辈创业者多种精神在“铁人”身上的集中体现。随着讲解员的叙述,我们仿佛回到了那荒原一片、艰苦卓绝的年代。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被铁人生前那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所感染;被那种不顾伤痛,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住井喷的奉献精神所震撼;被那种“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所鼓舞。铁人王进喜曾是一代中国人的“偶像”,其精神激励了万千中华儿女,光阴荏苒,处于新时代的石油人,更应该了解铁人,尊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此次铁人纪念馆之行,我们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升华。 第四篇:铁人纪念馆观后感参观铁人纪念馆有感四年级三

8、班 孙祺皓 大庆人都听说过。“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苦难也不怕。”大庆石油工人的楷模就是令人敬佩的铁人王进喜爷爷。大庆有铁人纪念馆,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班级里参观虚拟铁人纪念馆。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雕像,那不正是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王进喜爷爷吗。他的后面不正是那象征着王进喜爷爷47岁的47个台阶吗。我走过去,一步、两步、三步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着47个台阶。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为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首先讲解员来介绍了王进喜爷爷。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

9、家庭。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等等。我们知道了王进喜爷爷原来家境贫寒。我们边走,介绍员边讲。他带领我们走到了一个大屏幕前,播放了长的五分钟的纪录片。主要讲述了王进喜爷爷当时打井的故事。我们海宽看了许多模型,看到了那时的条件艰苦但是王进喜爷爷还是那么的 努力他说过。“宁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他献身为了祖国的油田。 在二楼,我们看到了铁人写的字和别人为他做的诗。我们来到了最里面,唱了歌曲踏

10、着铁人脚步走,只是王进喜爷爷一生的写照。 虚拟纪念馆参观结束了,我们又唱着踏着铁人脚步走,我们不仅知道了王进喜爷爷的事迹,还学习了铁人精神。 第五篇:铁人纪念馆观后感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2021年10月19日下午,我跟随着中铁十一局大庆东站项目部全体党、团员来到了大庆铁人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次学习对我触动很大,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铁人精神,感觉到自己还很渺小,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铁人纪念馆是1989年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旧址上新建的。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在主馆前面广场平台上,两大片草坪间,耸立着一尊铁人王进喜手

11、持刹把的高大塑像。绕过塑像,进入展览室,室内开放三个展厅,共陈列了200余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贵实物,展示出了铁人的主要经历,他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的英雄业绩和大庆人的35年来学习铁人精神的情况。 王进喜,1923年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的春天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担任了司钻、队长等职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的称号。1960年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了石油大会战组织起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方法来运水保开钻。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里,用自己的

12、身体搅拌泥浆压住井喷,就这样被人们誉为“铁人”。 王进喜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我还学习到了“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在回来的途中,那一幕幕画面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个个铮铮铁骨的形象,久久在我心中浮现。使我进一步体会和理解“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升华。铁人的精神再次深深地感染着我,铁人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我。 我们应该向铁人学习什么。我想就是要学习他,“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科学、求真、务实精神。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我。将以铁人为榜样。将铁人精神带到学习生活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让铁人精神深入我的心中。 安质部李世学2021年11月16日 第 7 页 共 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