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29048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新课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死而立其弟;”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监察制度2、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 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

2、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3、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A. 以姓氏为主 B. 以封地(国)为主C. 以居住地为主 D.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4、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周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陈兵示威,并“问鼎(周王权力的象征引者注)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周朝的政治形势是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王权强大,分封制确立C.诸侯国内乱,相互兼并 D.王权衰弱,分封制破坏5、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追

3、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6、下列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7、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创郡县制度8、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藩镇割

4、据局面的形成 B、郡县制的确立 C、“七国之乱” D、三省制的确立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0、“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1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

5、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12、元史 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大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A、征收赋税 B、监察官吏 C、行政管理 D、笔录政事13、明太祖朱无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内阁 B、废除丞相制度 C、实行行省制度 D、设立枢密院14、公元

6、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15、“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参政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出现在A伯利克里时期 B克利斯提尼时期 C梭伦统治时期 D亚历山大时期16、古代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发源地。为

7、了维护民主,雅典人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陶片),如果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会被放逐。下面对陶片放逐制的理解正确的是其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是保护新生民主政治的武器 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难免会出现个人操纵的痕迹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维护了公民的利益ABCD17、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

8、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1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

9、仰自由20、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建设都是为了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21、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来旅游的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民法大全 D.公民法22、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认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下列由古希腊创立,至今仍被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政治原则是A、 共和政体 B、普选权 C、少数服从多数 D、直接民主23、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

10、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关于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实际上是统而不治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D内阁如果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24、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 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25、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

11、津乐道。你认为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它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

12、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材料四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五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

13、也。”贞观政要材料六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26、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 “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看出,该制度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圣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6分)(

14、4)根据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5)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就采取罢工的形式。他们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制任何公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它还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还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5、。材料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材料三 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缔结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舰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

16、,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材料四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皇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并概括说明“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的原因。(5分)(2)材料二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2分)所反映的政体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国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4分)(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3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2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