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一建高分归纳(市政).docx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520640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6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度一建高分归纳(市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17年度一建高分归纳(市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度一建高分归纳(市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度一建高分归纳(市政).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一、结构组成二、结构层与性能要求(一)路基性能主要指标:1)整体稳定性2)变形量控制(二)基层性能主要指标:1)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要求。2)不透水性好。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三)面层路面使用指标:1)承载能力2)平整度3)温度稳定性4)抗滑能力5)透水性6)噪声量降噪排水路面结构组合:上面(磨耗层)层: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底)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一、

2、构造特点(一)垫层(1)防冻垫层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排水垫层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半刚性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二)基层(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三)面层(1)面层混凝土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3)纵向接缝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横向接缝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横

4、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横向缩缝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横向胀缝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置胀缝。(4)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在自由边处,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应配筋补强。混凝土既是刚性材料,又属于脆性材料。二、主要原材料选择(1)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级。(3)细度模数

5、在2.5以上的洁净粗砂、中砂。使用机制砂时,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不应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1)具有软化与渗透能力,即具备适当的粘度;(2)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复合流动度接近1;(3)具有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即应富含芳香酚;(4)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5)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化和耐候性。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其技术标准参考热拌沥青混合料标准。(1)

6、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一)试验段(2)试验目的主要有:1)确定路基预沉量值。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3)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4)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5)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除满足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要求外,还应做到:(1)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摊铺温度不低于160。(2)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

7、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段取得。(3)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二)压实与成型改性沥青混合料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要求外,还应做到:(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3)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OGFC混合料宜采12t以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4)振动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这是保证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关键。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具有沥青滴漏功能。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

8、超过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3)施工程序:清地表地基压实锚固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张紧并定位分层摊铺、压实填料至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标高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锚固、摊铺、张紧与定位。相邻两幅加筋材料应相互搭接,宽度宜不小于200mm,并用牢固方式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合成材料强度的60。台背填料应在最佳含水量时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宜不大于300mm,边角处厚度不得大于150mm。(一)模板(1)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顺直、平整,每1m设置1处支撑装置。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

9、m,每0.81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部分板厚宜为1530mm,每0.50.8m设1处支撑装置。(2)模板安装应符合: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轨道摊铺机应采用专用钢制轨模;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表面应涂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三辊轴整平机分段整平的作业单元长度宜为2030m,振捣机振实与三辊轴整平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内,应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最佳滚压遍数应经过试验段确定。

10、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胀缝宽2025mm,使用沥青或塑料薄膜滑动封闭层时,胀缝板及填缝宽度宜加宽到2530mm。传力杆一半以上长度的表面应涂防粘涂层。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胀缝板应连续贯通整个路面板宽度。桥梁分类多孔跨径总长L(m)单孔跨径L0(m)特人桥L1000L0150大桥1,000L100150L040中桥10C)L3040L020小桥30L8202L05(4)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抗倾覆稳定时,各施工阶段的稳定系数均不得小于1.3。(5)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刚

11、度时,其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1)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2)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250;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1)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1)钢丝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对每批钢丝逐盘进行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检查。从检查合格的钢丝中抽查3盘,在每盘钢丝的任一端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及其他试验。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该盘钢丝报废,并从同批次未试验过的钢丝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

12、仍有一项不合格,应逐盘检验,合格者接收。2)钢绞线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逐盘检验表面质量和外形尺寸;再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任一端截取一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及其他试验。如每批少于3盘,应全数检验。检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应实施逐盘检验,合格者接收。3)精轧螺纹钢筋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对其表面质量应逐根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每批中任选2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试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

13、筋为不合格。(4)预应力筋必须保持清洁。如长时间存放,必须安排定期的外观检查。(5)存放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6)预应力筋的制作: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2)预应力筋宜使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1)锚具、夹具及连接器进场验收时,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数量,确认无误后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2)验收应分批进行,批次划

14、分时,同一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可列为同一批量。锚具、夹片应以不超过1000套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500套。1)外观检查从每批锚具(夹片或连接器)中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进行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检查。当有一套不合格时,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时,则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2)硬度检验从每批锚具(夹片或连接器)中抽取5且不少于5套进行硬度检验。对硬度有要求的零件做硬度试验,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个零件测试3点。有一个零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验,仍有一件不合格时,则应对该批产品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

15、用。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对大桥、特大桥等重要工程、质量证明资料不齐全、不正确或质量有疑点的锚具,在通过外观和硬度检验的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夹片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时,则该批产品视为不合格品。(1)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2)当采用防水卷材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1.52.0mm;当采用防水涂料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0.51.0mm。对局部粗糙度大于上限值的部位,可在环氧树脂上撒

16、布粒径为0.20.7mm的石英砂进行处理。(3)混凝土的基层平整度应小于或等于1.67mm/m。(4)当防水材料为卷材及聚氨醋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4%(质量比)。当防水材料为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和聚合物水泥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10%(质量比)。(5)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处理宜采用抛丸打磨。三、防水卷材施工(1)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的局部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设。(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的温度应高于5,基面层的温度必须高于0;当下雨、下雪和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严禁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的施工。(3)铺设防水卷材时,任何区域的卷材不得

17、多于3层,搭接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缝。接头处卷材的搭接宽度沿卷材的长度方向应为150mm,沿卷材的宽度方向应为100mm。(4)铺设防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扭曲、皱褶。卷材的展开方向应与车辆的运行方向一致,卷材应采用沿桥梁纵、横坡从低处向高处的铺设方法,高处卷材应压在低处卷材之上。(5)当采用热熔法铺设防水卷材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是含水率、粗糙度、平整度。(2)混凝土基层检测一般项目是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表面应密实、平整。2)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0.5%,并应进行修补。3)裂缝宽度不大于设计规范的

18、有关规定。4)表面应清洁、干燥,局部潮湿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0.1%,并应进行烘干处理。(三)防水层(1)防水层检测应包括材料到场后的抽样检测和施工现场检测。(3)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主控项目为粘结强度和涂料厚度。(4)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一般项目为外观质量。(2)护筒埋设深度应符合有关规定。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3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3.冲击钻成孔(1)冲击钻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反复冲击造壁,保持孔内泥浆面稳定。(2)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扰动孔壁、塌孔、扩孔、卡钻和掉钻及泥浆流失等事故。(3)每钻进45m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

19、孔处,均应验孔并应做记录。(5)冲孔中遇到斜孔、梅花孔、塌孔等情况时,应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6)稳定性差的孔壁应采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排渣。长螺旋钻孔(1)钻机定位后,应进行复检,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mm,开孔时下钻速度应缓慢;钻进过程中,不宜反转或提升钻杆。(2)在钻进过程中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3)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升钻杆。提钻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确定,并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4)混凝土压灌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并及时清除钻杆及泵(软)管内残留混凝土

20、。(五)钢筋笼与灌注混凝土施工要点(2)吊放钢筋笼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就位后应采取加固措施固定钢筋笼的位置。(3)沉管灌注桩钢筋笼内径应比套管内径小6080mm,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桩应比导管连接处的外径大100mm以上。(4)灌注桩采用的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不宜大于40mm。(5)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6)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当气温低于0以下时,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

21、措施。(8)灌注桩的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套管成孔的灌注桩任何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的比值不得小于1.0。(六)水下混凝土灌注(1)桩孔检验合格,吊装钢筋笼完毕后,安置导管浇筑混凝土。(2)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3)导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2030cm,节长宜为2m。2)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3)导管轴线偏差不宜超过孔深的0.5%,且不宜大于10cm。(5)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首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0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

22、土深度宜为26m。(6)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二)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梁安装(1)预制盖梁安装前,应对接头混凝土面凿毛处理,预埋件应除锈。依照吊装机具不同,梁板架设方法分为起重机架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和穿巷式架桥机架梁法。(二)吊运方案(1)吊运(吊装、运输)应编制专项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论证、批准。(2)吊运方案应对各受力部分的设备、杆件进行验算,特别是吊车等机具安全性验算,起吊过程中构件内产生的应力验算必须符合要求。梁长25m以上的预应力简支梁应验算裸梁的稳定性。(三)技术准备(1)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技术安

23、全交底。(2)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3)测量放线,给出高程线、结构中心线、边线,并进行清晰的标识。补充: 技术准备工作通用内容:1熟悉、审核设计文件和图纸;2现场踏勘;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4技术安全交底;5测量放样;6其他。三、安装就位的技术要求(2)吊装时构件的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60时,应设置吊架或吊装扁担,尽量使吊环垂直受力。 (3)构件移运、停放的支承位置应与吊点位置一致,并应支承稳固。(4)吊移板式构件时,不得吊错板梁的上、下面,防止折断。一、支(模)架法(一)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1)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应采取加强处理或其他措施。

24、(2)应有简便可行的落架拆模措施。(3)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4)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梁体和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设置预拱度。(5)支架底部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被水浸泡。(6)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的措施。(1)挂篮结构主要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控制在0.30.5,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0.7。2)允许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和)为20mm。3)施工、行走时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4)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5)斜拉水平限位系统和上水平限位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2)挂篮组装后,应

25、全面检查安装质量,并应按设计荷载做载重试验,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挂篮(托架或膺架)、模板、预应力筋管道、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机械设备、混凝土接缝处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有关方签认后方准浇筑。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四)张拉及合龙(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中,顶板、腹板纵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一般为上下、左右对称张拉,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施做。1)合龙段的长度宜为2m。3)合龙前应按设计规定,将两悬臂端合龙口予以临时连接,并将合龙跨一侧墩的临时锚固放松或

26、改成活动支座。4)合龙前,在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并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步撤除,以使悬臂端挠度保持稳定。5)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进行。6)合龙段的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以尽早施加预应力。7)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应在合龙段及全部纵向连续预应力筋张拉、压浆完成,并解除各墩临时固结后进行。8)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五)高程控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标高的确定是连续梁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确定悬臂浇筑段前端标高时应考虑:(1)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2)预拱度设置;(3)施工中已浇段的实际标高;(4)温度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项目为

27、前三项;必要时结构物的变形值、应力也应进行监测,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1)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并签字确认;(2)报送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3)报送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签字确认;(4)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应按上述程序重新报批。(3)钢梁制造企业应向安装企业提供下列文件:1)产品合格证;2)钢材和其他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检验报告;3)施工图,拼装简图;4)工厂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5)焊缝无损检验报告和焊缝重大修补记录;6)产品试板的试验报告;7)工厂试拼装记录;8)杆件发运和包装清单。2.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1)编制钢梁的吊装专项施工方案和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28、,并组织专家论证; (2)根据专家论证报告的要求修改专项施工方案,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签字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签字确认后归档保存;(3)编制交通导行方案,报送市政主管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超大件钢梁方可运输;(4)运至施工现场的钢梁,应进行书面检查、外观检查;(5)对墩台顶面高程、中线及各孔跨径进行复测;(6)钢梁安装前应对临时支架、支承、吊机等临时结构和钢梁结构本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7)对钢梁吊装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排水系统。 (1)本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的主要

29、内容如下:1)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6)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2)施工监测主要内容:1)变形:主梁线形、高程、轴线偏差、索塔的水平位移;2)应力:拉索索力、支座反力以及梁、塔应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3)温度:温度场及指定测量时间塔、

30、梁、索的变化。泥浆应根据地质和地面沉降控制要求经试配确定,并在泥浆配制和挖槽施工中对泥浆的相对密度、粘度、含砂率和pH值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检验和控制。二、支撑结构类型(一)支撑结构体系(1)内支撑有钢撑、钢管撑、钢筋混凝土撑及钢与混凝土的混合支撑等;外拉锚有拉锚和土锚两种形式。(2)在软弱地层的基坑工程中,支撑结构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土压力、水压力。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3)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由围檩(圈梁)、支撑及角撑、立柱和围檩托架或吊筋、立柱、托架锚固件等其他附属构件组成。钢结构支撑(钢管、型钢支撑)体系由围檩、角撑、支撑、预应力设备(包括千斤顶

31、自动调压或人工调压装置)、轴力传感器、支撑体系监测监控装置、立柱桩及其他附属装配式构件组成。(一)基坑边(放)坡(2)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基坑边坡坡度是直接影响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其次,施工不当也会造成边坡失稳。主要表现为:1)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2)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输机械车辆等增加了附加荷载;3)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使土体湿化,土体自重加大,增加土体中的剪应力;4)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5)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去稳定性。(3)基坑放坡要求如下:放坡应以控制分级坡高和坡度为主,必要时辅以局部支护结构和保护措施,放坡设计

32、与施工时应考虑雨水的不利影响。当条件许可时,应优先采取坡率法控制边坡的高度和坡度。按是否设置分级过渡平台,边坡可分为一级放坡和分级放坡两种形式。分级放坡时,宜设置分级过渡平台。分级过渡平台的宽度应根据土(岩)质条件、放坡高度及施工场地条件确定,对于岩石边坡不宜小于0.5m,对于土质边坡不宜小于1.0m。下级放坡坡度宜缓于上级放坡坡度。(二)长条形基坑开挖与过程放坡四、边坡保护(一)基坑边坡稳定措施(1)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2)必须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保持基底和边坡的干燥。(3)基坑边坡坡度受到一定限制而采用围护结构又不太经济时

33、,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4)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较近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放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具。(5)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随挖随刷,不得挖反坡。(6)暴露时间较长的基坑,应采取护坡措施。(二)护坡措施(1)基坑土方开挖时,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土方,不得超挖,不得在坡顶随意堆放土方、材料和设备。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坡顶位移,随时分析观测数据。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2)放坡开挖时应及时作好坡脚、坡面的保护措施。1)叠放砂包或土袋;2)水泥抹面:在人工修平坡面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

34、混凝土抹面,厚度宜为3050mm,并用水泥砂浆砌筑砖石护坡脚。抹面应预留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不宜大于34m;3)挂网喷浆或混凝土:在人工修平坡面后,沿坡面挂钢筋网或钢丝网,然后喷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厚度宜为5060mm,坡脚同样需要处理;4)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二、常见降水方法(一)明沟、集水井排水(1)当基坑开挖不很深,基坑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亦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5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2)

35、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明沟的坡度不宜小于0.3%,沟底应采取防渗措施。(4)明沟、集水井排水,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二)井点降水(1)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护结构时,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2)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单排井点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 双排井点当基坑(槽

36、)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 环形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3)轻型井点宜采用金属管,井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距离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应经计算确定。(4)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可选用清水或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工艺(

37、钻孔法、冲孔法或射水法),对不易塌孔、缩颈地层也可选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宜大于降水井设计深度0.51.0m。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应注水冲洗钻孔、稀释孔内泥浆。孔壁与井管之间的滤料应填充密实、均匀,宜采用中粗砂,滤料上方宜使用黏土封堵,封堵至地面的厚度应大于1m。(5)管井的滤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成孔工艺应适合地层特点,对不易塌孔、缩径地层宜采用清水钻进;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时,应在钻进到孔底后清除孔底沉渣并立即置入井管、注入清水,当泥浆相对密度不大于1.05时,方可投入滤料。滤管内径应按满足单井设计流量要求而配置的水泵规格确定,管井成孔直径应满足填充滤料的要求;井管与

38、孔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成分的圆砾,不宜采用棱角形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黏质岩石成分的砾石。井管底部应设置沉砂段。一、箱涵顶进准备工作(一)作业条件(1)现场做到“三通一平”,满足施工方案设计要求。(2)完成线路加固工作和既有线路监测的测点布置。(3)完成工作坑作业范围内的地上构筑物、地下管线调查,并进行改移或采取保护措施。(4)工程降水(如需要)达到设计要求。(二)机械设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完成验收。(三)技术准备(1)施工组织设计已获批准,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已经确定。(2)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技术安全交底。(3)完成施工测量放线。二、工艺流程与施工技术要点(一)工艺流程

39、现场调查工程降水工作坑开挖后背制作滑板制作铺设润滑隔离层箱涵制作顶进设备安装既有线加固箱涵试顶进吃土顶进监控量测箱体就位拆除加固设施拆除后背及顶进设备工作坑恢复。(二)箱涵顶进前检查工作(1)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防水层级保护层按设计完成。(2)顶进作业面包括路基下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底下500mm以下,并宜避开雨期施工,若在雨期施工,必须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4)顶进设备液压系统安装及预顶试验结果符合要求。(6)所穿越的线路管理部门的配合人员、抢修设备、通信器材准备完毕。(三)箱涵顶进启动(1)启动时,现场必须有主管施工技术人员专人统一指挥。(2)液压泵站应空转一段时间,检

40、查系统、电源、仪表无异常情况后试顶。(4)每当油压升高510MPa时,需停泵观察,应严密监控顶镐、顶柱、后背、滑板、箱涵结构等部位的变形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顶进;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重新加压顶进。(5)当顶力达到0.8倍结构自重时箱涵未启动,应立即停止顶进;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重新加压顶进。(6)箱涵启动后,应立即检查后背、工作坑周围土体稳定情况,无异常情况,方可继续顶进。(四)顶进挖土(1)根据箱涵的净空尺寸、土质情况,可采取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一般宜选用小型反铲按设计坡度开挖,每次开挖进尺0.40.8m,配装载机或直接用挖掘机装汽车出土。顶板切土,侧墙刃脚切土及底板前

41、清土须由人工配合。挖土顶进应三班连续作业,不得间断。(2)两侧应欠挖50mm,钢刃脚切土顶进。当属斜交涵时,前端锐角一侧清土困难应优先开挖。如设有中刃脚时应紧切土前进,使上下两层隔开,不得挖通漏天,平台上不得积存土料。(3)列车通过时严禁继续挖土,人员应撤离开挖面。当挖土或顶进过程中发生塌方,影响行车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抢修加固,做出有效防护。(4)挖土工作应与观测人员密切配合,随时根据箱涵顶进轴线和高程偏差,采取纠偏措施。(五)顶进作业(1)每次顶进应检查液压系统、顶柱(铁)安装和后背变化情况等。(2)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循环交替进行。(3)箱涵身每前进一顶程,应观测轴线和高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42、。(4)箱涵吃土顶进前,应及时调整好箱涵的轴线和高程。在铁路路基下吃土顶进,不宜对箱涵做较大的轴线、高程调整动作。(六)监控与检查(1)箱涵顶进前,应对箱涵原始(预制)位置的里程、轴线及高程测定原始数据并记录。顶进过程中,每一顶程要观测并记录各观测点左、右偏差值;高程偏差值和顶程及总进尺。观测结果要及时报告现场指挥人员,用于控制和校正。(2)箱涵自启动起,对顶进全过程的每一个顶程都应详细记录千斤顶开动数量、位置,油泵压力表读数、总顶力及着力点。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3)箱涵顶进过程中,每天应定时观测箱涵底板上设置的观测标钉高程,计算相对高差,展图

43、,分析结构竖向变形。对中边墙应测定竖向弯曲,当底板侧墙出现较大变位及转角时应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措施。(4)顶进过程中要定期观测箱涵裂缝及开展情况,重点监测底板、顶板、中边墙,中继间牛腿或剪力铰和顶板前、后悬臂板,发现问题应及时研究采取措施。三、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1)箱涵顶进应尽可能避开雨期。需在雨期施工时,应在汛期之前对拟穿越的路基、工作坑边坡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2)雨期施工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坑周边应采取挡水围堰、排水截水沟等防止地面水流入工作坑的技术措施。(3)雨期施工开挖工作坑(槽)时,应注意保持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并经常对边坡、支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

44、要及时处理。(5)冬雨期施工应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规范规定或设计要求。常用的内插型钢布置形式可采用密插型、插二跳一型和插一跳一型三种。单根型钢中焊接接头不宜超过2个,焊接接头的位置应避免设在支撑位置或开挖面附近等型钢受力较大处;相邻型钢的接头竖向位置宜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m,且型钢接头距离基坑底面不宜小于2m。二、基坑的变形控制(一)基坑变形特征1土地变形基坑周围地层移动主要是由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坑底土体隆起造成的。2围护墙体水平变形当基坑开挖较浅,还未设支撑时,不论对刚性墙体(如水泥土搅拌桩墙、旋喷桩墙等)还是柔性墙体(如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均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

45、平位移。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刚性墙体继续表现为向基坑内的三角形水平位移或平行刚体位移;柔性墙如果设支撑,则表现为墙顶位移不变或逐渐向基坑外移动,墙体腹部向基坑内凸出。3围护墙体竖向变位4基坑底部的隆起过大的坑底隆起往往是基坑险情的征兆。过大的坑底隆起可能是两种原因造成的:(1)基坑底不透水土层由于其自重不能够承受下方承压水水头压力而产生突然性隆起;(2)基坑由于围护结构插入坑底土层深度不足而产生坑内土体隆起破坏。由于基坑一直处于开挖过程,直接监测坑底土体隆起较为困难,一般通过监测立柱变形来反映基坑底土体隆起情况。5地表沉降(二)基坑的变形控制(1)当基坑邻近建(构)筑物时,必须控制基坑的变

46、形以保证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2)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方法有抽条加固、裙边加固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三)坑底稳定控制(1)保证深基坑坑底稳定的方法有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2)适时施作底板结构。(二)盾构法施工适用条件(1)除硬岩外的相对均质的地质条件。(2)隧道应有足够的埋深,覆土深度不宜小于1D(洞径)。(3)地面上必须有修建用于盾构始发、接收的工作井位置。(4)隧道之间或隧道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所夹土(岩)体加固处理的最小厚度为水平方向1.0m,竖直方向1.5m。(5)从经济角度讲,连续的盾构施工长度不宜小于300m。二、盾构施工现场布置(一)施工现场布置基本要求(2)在施工用地范围内,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材料堆场、临时房屋、大型施工设备、集土(泥)坑、拌浆系统、临时水电管线、消防器材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盾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主要包括盾构工作井、工作井防雨棚及防淹墙、垂直运输设备、管片堆场、管片防水处理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