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18174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强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做强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强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强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doc(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做强乡村休闲产业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篇:做强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做强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中共黄陂区委黄陂区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10日) 近年来,我区立足北部生态林区和南部近郊农区两大资源优势,发掘木兰文化、盘龙文化和“二程”文化三大文化品牌,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行业主管”的思路,助推乡村休闲产业集群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 乡村休闲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经过近些年的开发,我区乡村休闲产业已成为黄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兴农富民的新型产业。据统计,2021年,全区共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

2、比上年增长15.4%;创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1%;乡村休闲专业户达到1465家,从事乡村休闲产业的农民达到4万多人,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950元高出1.5倍以上。今年110月,我区接待游客45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3%和36.1%。 乡村休闲板块建设形成规模。在北部山区,已建成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古门、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和锦里沟等八大重点景区。在南部近郊,已建成台湾农民创业园、武汉生态农业园、谦森岛庄园、农耕年华农业 -1 一、坚持政府主导,引领乡村休闲产业科

3、学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作为省、市大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区级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武汉后花园、休闲园、农业多功能开发园的试验区,毫不动摇地把黄陂乡村休闲游产业做大做强。在组织领导上,区、乡两级都成立了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政府主职任组长,分管副职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同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在规划编制上,先后聘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相关权威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各景区景点旅游规划等三个层面的规划。在推进方式上,近几年,我区共整合各类涉农

4、资金3.8亿元,支持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把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老区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各类园区建设等和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升级改造乡村休闲游交通、环保、卫生、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土地、税收、信贷、奖励等方面对景区创a、饭店创星、农家创业等予以政策支持,同时对45户新开办农家乐的每户给予1万元奖励,对创3a、4a景区的也分别给予资金奖励。在对外宣传上,积极搭建平台,多形式、全方位宣传黄陂的休闲产业,其中黄陂成功举办了11届中国武汉木兰旅游文化节,有力地提高了我区乡村休闲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坚持企业主角,带动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发展。发展

5、乡村休闲游,资源是基础,景区是依托,企业是主角。一是依托资源谋划景区。对大山大水、好山好水,区、乡领导主职都亲自抓在手上,组织各方面进行考察论证,制定科学开发规划。 -3 现乡村休闲产业的提档升级,必须坚持行业主管。一是优化配置,搞好建设。为了加强区乡村休闲游产业办公室的建设,我们在领导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经费使用等都采取了倾斜政策,确保了有专职领导管事、有专班人员理事、有专项经费办事、有系统保障成事。二是明确职责,搞好服务。主要是在指导规划、产品开发、从业农民培训、整体宣传推介、星级评定、行业规范管理、安全生产、当好政府参谋等方面给区乡村休闲产业办公室交任务、压担子

6、,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休闲产业发展。三是协调各方,齐抓共管。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涉及面广、任重道远,仅靠行业主管单位远远不够,为此我们同时组织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按各自有关职能职责,都积极参与发展乡村休闲游的大合唱。 第二篇: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农业局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459 麻城位于大别山中段南麓,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版图总面积3599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0万人,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水田55.5万亩,旱地24.5万亩。 麻城有着悠久的种菜历史,土壤肥沃,

7、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种菜技术力量雄厚,适宜发展蔬菜生产。随着全市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蔬菜产业已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蔬菜产业发展的初步成效 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实际,把发展大棚蔬菜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997年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分析我市发展蔬菜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作出了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1999年市委市政府又把蔬菜产业列入我市“五条特色经济带”,不断加大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作为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

8、优势、着力培植区域性主导品种,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市场化、经营一体化的蔬菜产业发展路子,蔬菜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基地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21年,我市蔬菜板块面积12万亩,是1996年的两倍,其中大棚菜5万亩。全年蔬菜复种总面积30.3万亩,鲜菜总产量69.26吨,产值3.5亿元,系列产值5亿元。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地坚持标准化建设,实现了路通、电通、水通,基地产出率不断提高。 三是蔬菜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目前我市蔬菜主要销往安徽、河南以及本省的武汉、黄石等20多个大中城市,外地长期来我市运菜的车辆多达有100多台。初步形成了以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以运销大

9、户、农村经纪人以及蔬菜协会为纽带的外联大市场、内联大基地的市场营销网络。 四是种菜效益明显提高。2021年全市大棚蔬菜年均亩产值6500元,年均亩纯收2800元,是“棉+油”的3倍;2021年全市年均亩纯收3800元,是“棉+油”的45倍,2021年全市大棚蔬菜平均亩纯收预计可达4100元,将是“棉+油”的56倍。宋埠镇彭店村是我市蔬菜种植水平较高、效益最好的一个村,该村1200亩大棚蔬菜,今年预计平均亩纯收可达6000元以上。由于种菜效益好,该村实现了“三个80%”,即80%耕地种蔬菜,80%的劳力种蔬菜,80%的收入来自蔬菜,成为我市依靠蔬菜致富的第一村。 二、主要作法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

10、蔬菜产业化经营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策推动。发展蔬菜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蔬菜产业又是一个高投入,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制约的弱质产业,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蔬菜产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先后争取国家扶贫贴息贷款1500万元,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以及本级财政无偿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扶持大棚蔬菜的发展,重点解决农户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确保基地“三通”,即水通、路通、电通,在发展初期政府无偿提供大棚钢管,引导发展;二是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对我市境内装运蔬菜的机动车辆

11、在运输途中和蔬菜交易过程中,运管、交警、工商一律免查有关证照手续,城建部门免收占道费、卫生费、尾气排放费,106国道麻城收费站免费通行;三是加大科技投入。1999年以来政府出资以年薪2.5万元从安徽和县聘请有丰富种菜经验的“土专家”和本市蔬菜专家分别到四个重点乡镇驻点指导,并不定期邀请外地蔬菜专家现埸授课指导,实行土洋结合,有效地解决“种 菜难”的问题。 2、机制促动。要保持蔬菜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仅有好的政策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一是政府扶持促动。为了推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在政策、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大力扶持,从1996年蔬菜产业发展起步至2021年期间,我市大棚蔬菜的发展依

12、靠政府无偿投入,20212021年进入了政府高投入阶段,如由政府统一购买大棚钢管,无偿发给农民使用等,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市场推动。政府包揽的扶持办法,虽然在产业发展初期对促进大棚蔬菜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容易使农民产生依赖思想,不扶持就不发展,不能实现“责、权、利”有机结合,大棚钢管政府投入,农民无偿使用有权有利无责,种好种坏责任心不强,不利于长远发展。通过认真总结反思,我们认为必须要在创新机制上做文章。2021年我们开始推行大棚产权制度改革,将原政府无偿投入建设的蔬菜大棚进行产权置换,建立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的管理机制。对政府无偿投入建设的钢架大棚全部实行卖断

13、或租赁经营,以优惠的价格鼓励原大棚使用者一次性买断大棚所有权,对新发展大棚实行“买一奖一”的以奖代补扶持政策,变政府包揽为以奖代补。收取处置钢架大棚的资金由各乡镇存入财政专户,用于乡镇大棚蔬菜的滚动发展。通过推行大棚蔬菜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乡镇和农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大棚种植户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大棚蔬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2021年从农民手中收取购置大棚钢管资金158万元,市财政配套近200万元,新发展钢架大棚750亩。 3、品牌拉动。品牌是打开市场的通行证,蔬菜作为商品,同样需要有品牌效应。实施品牌战略对于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和现代消费需求,我们把生

14、产绿色食品蔬菜,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我市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一是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挂帅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编制了麻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无公害蔬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菜农和市民的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市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对38种高毒、剧毒、高残留禁用农药,28种中等毒性以上的限用农药进行了公告,狠抓源头治理,净化农资市场,同时积极推广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确保蔬菜无害化生产;四是积极组织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产品的申报,已申报无公害基地2个,无公害产品1个,培育蔬菜名牌,增

15、强农业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 4、服务带动。农民在发展蔬菜生产中所面对的主要难题是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埸的对接。如何延长产业链条等等,这就都需要我们政府搞好服务。只有通过优质的服务才能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服务上,我们重点抓以下四点:一是抓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络优势,捕捉市场供需信息,每年根据蔬菜行情及时发布产销趋势预测,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种什么,“牵着市场手,跟着市场走”;二是抓科技服务。不断加大科技宣传普及推广力度,每年市乡两级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组织蔬菜技术培训近百场次,培训种菜能手和“明白人”上万多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试验、示

16、范、推广新品种10余个,大棚蔬菜的主导品种辣椒每两年更换一次品种,大棚长寿无滴膜、四层覆盖技术、延秋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嫁接技术、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微滴灌等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三是抓市场服务。首先是加强市场建设。按照建一个市场、活一方经济的思路,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年吞吐量15万吨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一个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以蔬菜销售为主的集贸市场个。全市50%的蔬菜通过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销往外地,年成交额达到2.25亿元。改造、建成恒温库3座,总容量2万吨,年吞吐周转各类蔬菜产品1万吨,为蔬菜产品的储藏保鲜和保障蔬菜产品的

17、销售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抓销售队伍建设。近几年来,我市采取“传宣引导、扶持鼓励、建档管理、定期培训、年终评比、奖 励先进”的一系列积极有效办法,建设蔬菜销售队伍。通过宣传引导,组织成立了农民蔬菜协会12个,发展营销大户200多户,专门贩运蔬菜车辆200多台,专门从事蔬菜营销的人员1000多人,全市80%以上的商品蔬菜种植户与这支销售队伍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凸现,产品市场幅射面越来越广,除就近占领了武汉、黄石等有关大中城市外,有些品种如反季节辣椒、番茄等产品已远销到上海、深圳等市场。他们的推销量占全市蔬菜生产总量的20%以上,为我市蔬菜产业化经

18、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几点体会 从近几年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是在广大农民群众基本解决温饱以后,各类农产品丰年有余,有的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农民增收的步子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继续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进一步加强,而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以现有的生产力水平,要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继续巩固国内市场地位,困难还比较大,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标准化之路。三是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

19、一项弱质产业的农业,差距将会逐步拉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业化农业同样也离不开农业产业化。 近两年麻城蔬菜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省内特别是国内蔬菜先进县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基地规模不大;二是蔬菜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鲜菜的保鲜加工转化率低;三是蔬菜产业标准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进一步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再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上规模。力争35年内把我市蔬菜板块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其中大棚发展到8万亩,全市蔬菜年产值过10亿元,系列产值达到15亿元。 二是要树龙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35年

20、,发展蔬菜加工龙头企业810个,实现年加工转化鲜菜5万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三是抓市埸。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按照现代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要求,加强对运销大军的协会式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培植壮大蔬菜产业的同时,逐步拉长产业链条,发展订单生产、合同农业、股份制农业,使企业、基地、农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五是强科技。不断推进标准化,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由蔬菜大市向蔬菜强市的跨越。 第三篇: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乡经济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乡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 同志们: 一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

21、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13522”工作思路,实施“甘蔗富民,煤炭强乡”的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以服务“三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业 和农村工作,扩大招商引资,经济取得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下面,我给各位领导简单汇报我乡今年工作及明年的工作打算。 一、2021年主要工作及其成效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一是充分利用宜州糖业企业对甘蔗生产的奖励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做强做大甘蔗这一支柱产业。2021/2021年榨季,全乡甘蔗总产量达8.4万吨(其中进怀远糖厂6.1651万吨,进

22、小糖厂约1.3万吨,群众自留种0.98万吨),总产值达1680万元,2021/2021年榨季全乡甘蔗总产量预计达7.5万吨,由于2021年蔗价涨至每吨247元,所以我乡甘蔗总产值仍可达1800多万元,二是利用靠近东江、金城江蚕茧加工企业的有利形势,引导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业,通过外出学习和举办培训班来提高群众种桑养蚕的技术。扶持德兴、德合村“整村推进”实施种桑养蚕项目,举办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200多人。由于蚕茧价格上涨,群众种桑养蚕积极性进一步高涨。2021年,全乡种桑面积1800多亩,比上年增加800亩,蚕茧销售收入达220多万元。三是继续打造“白土蜜瓜”品牌,不断巩固和发展白土西瓜产业。20

23、21年,白土西瓜种植面积1000多亩,西瓜销售收入达80万元。 (二)推进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投资6万元动工改建德地加栋至拉等3公里屯级路、岜香路口至三脑3公里屯级路,目前这两个工程已通过验收;投资6万元动工新建德荣立新至加旁2公里屯级路;投资20万元改建德地村拉腊至作肯1.5公里屯级路;硬化德明太平、计料、辅洞等屯级路,德里村甘洞屯1.5公里屯级路硬化也在动工当中;德里村150多户村民装上了固定电话,使全乡通固定电话的村达到6个。动工建设白土乡自来水(明渠改管涵)工程,一期工程投资160多万元,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工程完工后可解决白土乡750

24、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6万多元维修蔗区公路16条,切实做好2021/2021年甘蔗砍运等协调工作。继续扶持群众修建沼气池,目前已完工85个,做好德合村四级路动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德合村、德兴村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上报工作。今年我乡部分村屯遭受重大水旱灾害,我乡全力作好灾民安置工作,共发放救灾粮食13吨,救济特困灾民185户520人,安排水毁民房重建资金11户11400元。 (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进项目建设,增加财政收入。 我乡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积极改善投资软环境,年内加大以煤炭生产为龙头的招商引资工作,上了几个大项目。据初步统计,目前我乡已引进资金609万元,完成100万元以上500

25、0万元以下的项目5个,分别是:白土林场承包项目、金城江区矿业公司白土煤矿的36号井的煤炭开发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对增加白土乡财政收入发挥了主导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我乡务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白土乡出现了运输车辆多、摩托车多的新气象。 我乡通过扩大招商引资,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财源建设,使财政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今年,全乡财政收入达131万元,占任务的103.31, (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白土矿区的非法小煤井是我乡最大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我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联合区直有关部门对矿区开展了多次安全整治活动,共出动工作人员1000多人(次),进行矿区巡

26、查120次,关闭炸封非法小煤井210个(次)。二是加强水陆交通安全宣传和整治,实施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对春运班车实行跟班检查,圩日安排工作人员上路巡查交通。今年以来,全乡境内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五)集中精力,抓好春季计生集中宣传服务月活动。 在服务月活动中,抽调区、乡工作队员84人,车辆12部,投入经费0.3万元,开展宣传服务工作,完成结扎任务51例,放环35例,征收社会抚养费3.2万元,计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我乡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抽调工作人员89人,投入选举经费1.9万元,11个村(社区

27、)的选举均一次性成功,8个村(社区)党支书、主任实现“一肩挑”,“一肩挑”比例达72.72,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达81.8,均达到了区委的要求,为更好地开展今后村屯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一些村屯常年遭受自然灾害侵袭,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民增收的项目较少,增收缓慢; (三)矿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困难等。 三、2021年的工作打算及具体措施、意见。 2021年,我乡的工作仍要紧紧围绕区委“13522”工作思路,加快经济和社 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8、 1、继续将甘蔗生产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增加甘蔗面积和产量。利用糖业企业发展甘蔗生产的优惠扶持政策,努力完成今冬明春新种1550亩甘蔗种植任务。二是继续实施良种良法,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鼓励农民用好田地来种植甘蔗,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使甘蔗生产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真正把这一支柱产业做强做大。三是做好甘蔗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切实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强宣传,防止甘蔗外流。 2、扩大种桑养蚕规模,提高种桑养蚕技术水平。我们要充分抓住东桑西移,蚕茧价格上涨,众多蚕丝企业落户我区的良好机遇,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种桑养蚕,加大养蚕技术培训和桑苗品种改良,明年力争

29、再扩种桑200亩,使全乡桑园面积达到2021亩。 3、继续实施白土蜜瓜品牌战略。扩大西瓜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优化西瓜品种和品质,做好科技信息指导和流通服务,让白土西瓜更有名气,“走”得更远。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主要抓好一批村屯道路建设、重点是完成建设德合村5.6公里四级路改建工程,完成德地村作肯至拉肯1.5公里屯级路改建工程,动工建设德兴村四级路工程,建设白土乡新农贸市场。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建设来进一步推动白土乡经济发展的步伐。 5、做好部分受灾村屯的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在生产物资上和技术上给群众一些扶持,使受灾群众摆脱困境。 (二)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30、努力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要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协调和处理好招商引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协调好投资方与群众的关系,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多层次、多渠道招商,要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依托煤炭资源,重点做好煤炭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对白土矿区(除属国营矿区外)重新规划,搞好详查,引进有技术有资金的单位勘探或依法开采;对现有的白土林场进行改造,引资建立木林加工厂。总之,要通过招商引资,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2021年要力争完成招商引资230万元以上,完成财政收入170万元以上。 (三)加强社会环境综合治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经济的健康

31、快速发展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我们要继续加强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要加大对矿山和水陆交通安全的整治力度,努力消除各种事故隐患。重点加强对矿区非法小煤井的整治,建立起矿山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及时调处各类纠纷,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加大对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同步发展。四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提高政府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转变,努力构建人民满意型政府。 各位领导、

32、同志们,2021年,我们决心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顺利实现明年工作目标,为开创白土乡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乡经济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乡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 同志们: 和农村工作,扩大招商引资,经济取得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下面,我给各位领导简单汇报我乡今年工作及明年的工作打算。 一、2021年主要工作及其成效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二)推进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进项目建设,增加财政收入。 我乡依托

33、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积极改善投资软环境,年内加大以煤炭生产为龙头的招商引资工作,上了几个大项目。据初步统计,目前我乡已引进资金609万元,完成1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5个,分别是:白土林场承包项目、金城江区矿业公司白土煤矿的36号井的煤炭开发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对增加白土乡财政收入发挥了主导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我乡务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白土乡出现了运输车辆多、摩托车多的新气象。 我乡通过扩大招商引资,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财源建设,使财政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今年,全乡财政收入达131万元,占任务的103.31, (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集中

34、精力,抓好春季计生集中宣传服务月活动。 (六)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一些村屯常年遭受自然灾害侵袭,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民增收的项目较少,增收缓慢; (三)矿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困难等。 三、2021年的工作打算及具体措施、意见。 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继续将甘蔗生产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增加甘蔗面积和产量。利用糖业企业发展甘蔗生产的优惠扶持政策,努力完成今冬明春新种1550亩甘蔗种植任务。二是继续实施良种良法,加大科

35、技培训力度,鼓励农民用好田地来种植甘蔗,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使甘蔗生产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真正把这一支柱产业做强做大。三是做好甘蔗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切实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强宣传,防止甘蔗外流。 2、扩大种桑养蚕规模,提高种桑养蚕技术水平。我们要充分抓住东桑西移,蚕茧价格上涨,众多蚕丝企业落户我区的良好机遇,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种桑养蚕,加大养蚕技术培训和桑苗品种改良,明年力争再扩种桑200亩,使全乡桑园面积达到2021亩。 3、继续实施白土蜜瓜品牌战略。扩大西瓜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优化西瓜品种和品质,做好科技信息指导和流通服务,让白土西瓜更有名气,“走

36、”得更远。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主要抓好一批村屯道路建设、重点是完成建设德合村5.6公里四级路改建工程,完成德地村作肯至拉肯1.5公里屯级路改建工程,动工建设德兴村四级路工程,建设白土乡新农贸市场。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建设来进一步推动白土乡经济发展的步伐。 5、做好部分受灾村屯的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在生产物资上和技术上给群众一些扶持,使受灾群众摆脱困境。 (二)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三)加强社会环境综合治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我们要继续加强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

37、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要加大对矿山和水陆交通安全的整治力度,努力消除各种事故隐患。重点加强对矿区非法小煤井的整治,建立起矿山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及时调处各类纠纷,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加大对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同步发展。四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提高政府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转变,努力构建人民满意型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2021年,我们决心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

38、实干,为顺利实现明年工作目标,为开创白土乡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五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加,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缩小

39、城乡差距、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解读关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内容。 关键词:休闲旅游,农村经济,环境建设 一、背景 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1)先天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40、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对 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3)发展前景:我国

41、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要求。很多地区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将构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年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纳入五大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旅游拓展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城镇居民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选择。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

42、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成本的短途旅行,旅游消费方向的转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最为深厚、最为广阔的根基。 二、内容 (1)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定义。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随着人们出游频率的增加和出游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化的普及,自驾游、自助游、房车游等各种新兴的、休闲性质的出游方式层出不穷。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

43、地区,城市景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乡村是我国经济改革最早的地区,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是旅游业的一朵奇葩。随着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不断融合,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成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资源高效用、满足新 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 (2)2021年中央1号文件相关内容。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

44、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三、特点 1、乡村性。乡村旅游活动发生于乡村及附近地区,以田园风光,农事活动,农业技术,农业产品,乡土民情等旅游资源为依托。 2、参与性。乡村旅游重在体验。 3、差异性。表现为地域和季节两个方面。 4、目标市场是

45、城镇居民。 5、费用低。乡村旅游的成本低,消费价格低。由于大众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政策与制度法规的推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四、类型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呈现出产业化和规模化趋势。综合国内外乡村休闲旅游的现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休闲旅游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乡村自然风光游这种类型主要以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为内容,旅游形式有爬山、滑雪、划船等,在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从而得到身心的舒畅和愉悦。 (2)乡村民俗和民族风情旅游乡村民俗旅游以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民俗文 化、民间工艺和节庆活动等

46、为主要内容,从而吸引游客了解乡土民情、民族文化以及乡土文化,感受乡村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对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自身修养。 (3)参与型乡村休闲旅游这一类型的乡村休闲旅游形式主要是游客通过亲自参与比如渔场捕捞、游览特色产品果园,采摘特色产品,品尝特色美食和赏析花圃中的盆景等活动,在领略了田园乐趣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劳动丰收的喜悦。(4)农庄旅游或农场旅游农庄旅游主要依托休闲农庄,为游客们提供各类的休闲场所,比如说“以名茶或者品尝特色农家菜为主要内容的农庄旅游。农场旅游主要是依托美丽的田园风光,使游客徜徉在幽雅清静、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里”。另外,游客还可以体验农牧场生活,领略不一样的地域乡

47、村风情。 五、意义 (1)有利于农村产业机构的优化,是生产多样化的体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产是重中之重,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乡村休闲旅游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以耕养农的单一产业模式,在保证农村生产的前提下,介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乡村旅游,是二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在拉动第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出现,适应了农业产业产业结构多样化的要求,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因此,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小康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很多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量地涌入城市。这一方面给城市建设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城市拥堵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可以就地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为他们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乡村休闲旅游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乡村休闲旅游需要有“一条龙”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的管理人员,而且还需大量的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