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七中2015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14156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七中2015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宁省丹东七中2015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七中2015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七中2015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3课马说【资料链接】1、 作者简介 韩愈,字 ,河南河阳人,唐代 、 。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3、文体简介 “说”:是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

2、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学海拾贝】(1)注音祗( ) 骈( ) 槽枥(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 食( )马者 其真无马邪( ) 外见( ) 辱( ) 伯乐( )【有的放矢】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4、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5、

3、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扬帆起航】三:初读课文,正音上口:1、 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2、 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3、 四:基础知识积累A、解决重点字词祗( ): ;辱: ;骈: ;槽( )枥: ;以: ; 称: 。B、字词学习1、 通假字:1) 食: 2)见: 3)材: 4)邪: 2、 古今异义: 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 3、 虚词:而之其以也4、 而A转接可以译为“却,可是”B顺接可以不译之A结构助词“的”B代词,代人或物C无意义,句中停顿D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其A代词,代

4、人或物B代词他的它的C指示代词那种D反问语气词难道E推测语气词恐怕以A介词因为B介词按照也A肯定语气B反问语气C推测语气D句中停顿合作交流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2) 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3) 提问:A、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B、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C、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5) 思考巩固: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6)概括段意: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7)小结: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 ”的见解,这就说明了 ,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

5、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 我们不禁要问:造成千里马如此遭遇的原因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千里马被埋没了呢?下节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探究质疑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2)以竞赛的方式解决难字词一食( ): ;或: ;石: ;食(S):

6、 ;能: ;是 ;才美: ;见: ;且: ;等: ;安: 。(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4) 思考巩固:A、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B、本段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什么?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5) 概括段意: 。(6) (6)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着力刻画了 ,作者先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这是 的说法,但这正突出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是那些“食马者”所能知道的,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所以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作者最后发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

7、的感情发展到高潮。精读品析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女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2)点明几个重要的字词的解释:策 道 、材 、通 、临 、其 、邪 (3)请同学翻译这一自然段(4) 思考巩固:A、 那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B、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C、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概括段意: 。(6)小结: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把“ ”与“ ”对照起来,生动地提示了 ,最后又以“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 。拓展延伸读课文,推究文理1、 齐读课文2、理解文章结构3、 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提问: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举一反三】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言)【一课一得】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