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啃老的现象 辩证看待“啃老”现象.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116332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怎样看待啃老的现象 辩证看待“啃老”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你怎样看待啃老的现象 辩证看待“啃老”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你怎样看待啃老的现象 辩证看待“啃老”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怎样看待啃老的现象 辩证看待“啃老”现象.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你怎样看待啃老的现象 辩证看待“啃老”现象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因此,有专家称,应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以起鞭策作用。网友却表示:“真心不想啃老,现在就业难、房价高、物价涨,不啃老压力山大。”随着年轻一代所承受的生活压力的增大,类似啃老的现象可能会日渐普遍、见怪不怪,甚至不啃老反倒少见多怪也未可知。个中曲直,值得分析。有人直言:“啃老是个社会问题,不解决就业问题、房价问题、医疗问题、养小孩的高成本问题,能解决啃老问题吗。再者,对于啃老族而言,社会上有什么福利值得被取消。”话语很犀利。 在一些人的想法中

2、,“啃老”是很不好的事情,不仅做人没面子,而且道德上有罪。剥夺啃老者社会福利待遇一说就是代表性言论。细究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啃老现象其实不简单,最好一分为几、多元看待。首先在概念上尝试界定一下,“啃老”说的是家庭内部的代际经济关系“儿靠老”,即子女成年后在经济上继续依靠父母的现象,代际财富流向下净流动。但“依靠”是否就是“盘剥”,不能简单视之。 “啃老”需要区别对待 一方面,空巢父母愿意“被啃老”。如果父母高兴,旁人就莫生闲话,免得无趣。在少子老龄化、空巢老龄化严重的日本,一些父母宁愿在经济上多付出点,不要成年但未婚的儿女交伙食费,却希望孩子能和自己同住,这种主动“被啃老”的行为背后却有空巢父

3、母对亲情的渴望和成年儿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其实,在经济发达、生活优裕的日本,双方都不会计较“啃老”的经济账。所谓啃老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代际的财富流是双向的,向下的是财富,向上的是情感。对儿女来说,吃用部分依靠父母,是所谓啃老;对父母来说,能够享受到亲情,这是无价的甚至用钱买不到的,实为养老。类似上述的“被啃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父母对儿女的经济帮助和爱子情深,甚至可以用父母的金钱“购买”或者“交换”儿女亲情也是说得通的。有些啃老现象是父母主动和愿意的,可以理解为父母的爱心表达。例如,父母出资为孩子买房买车,表达的就是父母的一份情感,儿女好就是父母好,儿女不好父母也不可能太好

4、,俗话说得好:血浓于水、母子连心。对此,在道德和情理上都是讲得通的。父母愿意的“啃老”反倒有利于拉近亲子关系。在很多家庭中,实际的财富流和情感交换是双向的。即便啃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大。另一方面,“啃老”有主客观之分。在现实生活中,啃老者未必愿意啃老,而是迫于无奈。例如,残疾人由于丧失了劳动能力被迫依靠父母生活,这种啃老实非当事人所愿。我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年残疾人口是不得不依靠他人、依靠父母的。这种啃老不仅是无奈而且值得同情。用“啃老”一词概括他们的代际关系未必恰当。 当然,啃老者中也有主观啃老的。但即便如此,也要区分善意和恶意两种。如大学生毕业后

5、一时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不靠父母靠谁。或者暂时失业了,也要靠一下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甚至一些留学归国的年轻人因为价值观的差别迟迟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只好暂居家中依靠父母。这段时间的“啃老”是迫不得已,胸怀壮志的“海归”们也想有朝一日龙入大海、鹰击长空,一偿夙愿。这种“啃老”可以理解为父母对成年儿女不计较的经济支持。在父母之爱的支持下,儿女也许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做得更好。表面看是“儿啃老”,实质是“老助儿”,换个角度,意义迥异。 在道德伦理的范畴中,我们最不能忍受的是好吃懒做、饭来张口、蹉跎岁月的“恶意啃老”行为,这是道德上有缺陷的行为,是需要规劝、引导和教育的,但一般无法上升到法律的层面进

6、行裁决,除非发生了刑事案件。据京华时报2021年3月17日报道,啃老族王刚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故意弑父罪判处无期徒刑。高中毕业的王刚是家中独子,因没有工作,其生活费都由父母支付。但这种极端情况毕竟少见。 因此,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依靠一下父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不能靠出依赖习性、靠出玩物丧志。但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样没有志气的年轻人可能还不少,父母有苦难言。常见的是成年儿女自己不做饭、不刷碗、不扫地,到父母家蹭吃,儿女轻松父母累,将父母当“长期饭票”的做法一般不为父母所赞赏,甚至因此激化矛盾,亲子反目,这倒是经常“啃老”的成年儿女需要反思的。相反地,常去看看父母、联系父母、娱乐父母或者为父母

7、分忧,这才是儿女们应该常记心中和付之行动的。“孝亲爱老”永远比“劳亲啃老”高尚。 社会福利待遇剥夺说不能成立 一则啃老现象十分复杂,良莠不齐,难以甄别。二则即便是道德上有瑕疵的啃老行为,也无法在法律上裁决。三则恰恰是社会福利跟不上,才让现在的一些成年儿女不堪重负、活得很累、有志无力,只好挤用家庭福利资源,暂时依靠一下父母。其实,父母也有依靠儿女的地方和时候,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剥夺“靠老族”有限的社会福利待遇,不仅于法无据,而且雪上加霜,所以是断不可取的。四是对没有志气的啃老行为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警惕没出息的部分独生子女成为新一代坐享其成的“垮掉的一代”。做父母的应该规劝引导,

8、做儿女的更应该反思人生自力更生光荣,啃老靠老可耻。同时,政府和社会也要创造年轻人各有作为的机会、平台和文化。 本文最后想说,“啃老”的说法似乎有污名化之嫌,虽然这一说法能够产生“抓眼球”的新闻效应,在学术上却未必准确严谨,经不起追问。与其说是“啃老”,不如说是“靠老”来得更理性客观。“啃老”是刺目逆耳的负面用词,容易将一度倾斜的代际关系模式化、标签化,甚至将处在中间地带的代际关系往不好的方向引导,所以慎用为好。理想的代际关系是互惠互助、代际和谐,而不必在乎谁帮谁。世人更需要面对现实,为人父母也许是最累人的“职业”,老养小、老助小自古皆然。红楼梦里“好了歌”所唱的:“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可以说是一个将“慈”置于“孝”前的民族的千古浩叹。一方面,儿女要争气,另一方面,父母要释怀。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谋幸福。 久久归一,社会的主张或许应该是。靠老不啃老,靠老不赖老,靠老不烦老,靠老不忘老。 (摘自人民论坛,作者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导) 第 5 页 共 5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