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南大勾画范围.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105599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52组织行为学南大勾画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0152组织行为学南大勾画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152组织行为学南大勾画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52组织行为学南大勾画范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9页 共19页01152组织行为学南大勾画范围纲要1. 组织的概念作如下综合表述:P3答: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 对组织的涵义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2007.7)P3 答: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 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

2、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以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3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P44人的行为的特点:P41) 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2) 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条件下会作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3) 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以展变化的。4) 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

3、导和发挥积极行为。5) 人的行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5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P56论述组织行为学?P5 具体地讲,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一些学科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2003.4 P68 答: 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

4、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人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7为什么说这种两

5、重性主要是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2007.4 P11答:1)多学科性决定的。 2)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3)由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8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18 答: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又分为个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3)把心理学分为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只是研究上的一种方便。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5)组织行为学实际是组织中以人为学中的现代管理学。6)工程心理学是由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以展而来的,它重视如合设计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工作程序与工作环境,使工作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6、,以减少工作者的厌烦和疲劳,防止发生意外的工伤事故。9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2010.4 P22 答: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标志。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 观察法:(没有考过)P2910实验室实验法:是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严密控制,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P3211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准实验。P33 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 P34-35 这章请同学

7、们着重看一下,以前没有考过。12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P4013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P4114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P411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P4116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P41 答:1)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二者是在心理活动中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2)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

8、个人角度看自己,难免使自我知觉带有某种主观性。17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P42 答:1)观察 2)选择 3)组织 4)解释 5)反应18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P42 答:1)客观因素 2)主观因素 19影响知觉的因素?P4344 答:1)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 2)知觉归类20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P4445(没考过) 答:1)知觉防御 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2)首因效应(成见) 首因效应(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3)晕轮效应 是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4)投射 投射就是以已度人的思想方法。21归因论的内容

9、?2010.7 P47 答: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此有人把归因论叫做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思想认识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不同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随之而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对过去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会影响将来的期望和坚持努力的行为。一般人可作出四种归因:一是努力程度;二是能力大小;三是任务难度;四是运气与机会。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下列三个方面:1) 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2) 社会推论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

10、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3) 期望与预测,即从一定的过去的行为和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什么行为。22.价值观: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P4923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P5253答:1)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2)管理者在了解每个员工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3)价值观也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21世纪是全球化经济,国际化经营管理,跨国企业越来越发展,在不同

11、地区不同国家办企业,一定要对各国经营管理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考虑到各国价值观差异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建立与当地区、该国家文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领导行为方式。4)价值观还可以作为招聘录用新员工、提升新的管理者的标准之一。24.简答工作态度的功能?P55 答: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就是工作态度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工作态度的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

12、间有着一致性关系。25.组织认同感及其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P5556 答:1)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三个部分: a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 b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 c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2)组织认同感对员工的影响 组织认同感远远超出了对组织忠诚的范围,这意味着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换句话说,有认同感的员工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当员工保护公司的利益并为组织目标奋斗的时候,其组织认同感得以加强。3)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a 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b 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c 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

13、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就会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d 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26.工作参与度: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P5727.个性的性质有哪些?P58 答: 1)组合性 2)独特性 3)稳定性 4)倾向性 5)整体性28.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P6129.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P6330.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P6768 答:1)先天遗传因素与个性 人的

14、个性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刚生下来的婴儿心理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都具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心理特征。根据对初生婴儿的观察,有的好动,是兴奋型的;有的是较安静,是抑制型的。这样的神经类型的特点就是遗传的。这些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但是,这些生理素质仅仅是决定个性差异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个性发展过程中来自外部的影响。即依赖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依赖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与个性 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阶层影响等。31.控制方位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2006.4)P75 答:研究表明,内因控制论者更喜欢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他们充满自

15、信,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信绩效靠的是自己的技能而不是运气。内因控制论者会比外因控制论者表现得更积极、更出色。内因控制论者在做决定之前会尽可能收集相关信息。在工作中遇到疑问时,内因控制论者也会比外因控制论者更快更主动地采取行动。32.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意义?(2009.4)P76 答:a 上面提到的结果指出:当内因控制论者得知奖赏是以良好的技能和工作绩效为基础时,他们会更加努力。B 研究结果还强调参与对于鼓励个人发展的重要性。C 控制方位似乎与企业家行为及其所冒风险也有关系。以上论证说明了:内因控制论者看重按绩效行赏,这对管理有重要意义。33.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

16、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于人们内在的主观特征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两方面因素。(03.4/08.4)P7834.创造性行为的特点?P79 (没考过) 答:1)首创性(不是重复) 2)有用性 3)适应性 4)主动性35.创造性行为的类型?P79 (没考过) 答:1)技术发明型的创造性行为 2)科学发现型的创造性行为3)艺术塑造型的创造性行为 4)组织管理型的创造性行为 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没考过)1) 家庭环境 2)学校环境 3)组织环境 4)社会环境36.为创造性行为的发挥应提供的重要社会环境,强调六个方面:

17、P9194 答:1)能允许人们自由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职业,也就是说允许人才自由流动。2)全社会应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民主空气3)实行财税扶持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创新活动投入的力度4)完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鼓励转化创新成果5)正确评价创新成果和进行奖励6)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37.事业生涯的设计和开发的概念?(2010.4/2005.4)P96 答:事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

18、发性活动。38.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2009.7)P99101 答:1)有利于个人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基础2)可使组织减少人才流失3)为各级各类组织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4)能促进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5)有利于组织和本人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和开发计划6)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39、事业生涯管理的概念?P101 (02.4/10.7) 答: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P102 40、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04.4)P103 答:1)个人和组织必须

19、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事业生涯的管理。2)必须有高质量信息管理工作3)事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因为事业生涯发展道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1) 事业生涯的选择首先要受个人条件的影响,如本人的潜力如何、局限性如何,包括本人的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兴趣、价值观、特长等。2) 事业生涯的选择要受到父母的影响。3) 事业生涯的选择要受到朋友、同辈群体的影响。4)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5) 学校教育对职业选择也会有直接影响。 41、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著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P108薛恩认为有五种“职业锚”: P1081)技术职业锚 2)管理能力职业锚

20、 3)创造性职业锚 4)安全感职业锚 5)自治独立职业锚42、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P116117 答:1) 制定事业生涯计划要留有余地,执行过程要有灵活性2)在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中,要给予职工择业的权利和自由3)为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还展必须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就业和就职的机会4)广泛开展心理测定与职业咨询,做好双向选择5)两种生涯的结合(双事业生涯的配合)43、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P12044、群体行为模型?P121(09.4/10.7) 答:见书P121页 图 6-145、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21、(2005.4)P122123 答:第一阶段:形成 第二阶段:震荡 第三阶段:规范化 第四阶段:有所作为对于长期性的工作群体而言,有所作为阶段是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而对暂时性的委员会、团队、任务小等工作群体而言,因为这类群体要完成的任务是有限的,因此,还有第五个中止阶段。第五阶段:中止阶段46、简述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P126 答: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47、正式群体: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P12648、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

22、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P12649、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P127134(2006论/2010简)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a 组织战略 b 权力结构 c 正式规范 d 组织资源 e 人员甄选过程 f 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g 组织文化 h 物理工作环境2)群体成员资源 a 能力 b 性格特点 3)群体结构 a 正式领导 b 群体规模 c 群体构成 4)群体任务50、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P13551、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具有几个基本功能?P136(04.4)答:1)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 2)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 3)群体行为的评价

23、功能 4)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52、规范的一般类型有哪些?P136137答:1)群体规范大多与群体绩效方面的活动有关 2)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的形象,包括如何着装,对群体或组织表现出忠诚感,在何时应该忙碌,何时可以聊聊天 3)群体规范为非正式的社交约定 4)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53、大多数群体规范是通过哪几种形成起来的?P137(06.4)答:1)群体成员所做的明确的说明,通常是群体的主管或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2)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 3)私人交谊 4)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为54、是哪些因素决定着一种规范的重要性?P138简答:1)能促进群体的生存。 2)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预测性。 3)能够

24、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 4)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澄清代表群体身份的标志。55、角色知觉: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就是角色知觉。P141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P14056、角色期待: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P141=057、角色冲突: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时,就可能会产生角色冲突。P14258、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P143(02.4/03.4)59、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143(05.7/08.4)答: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2

25、)加入群体的难度 3)群体规模 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5)外部威胁 6) 以前的成功经验60、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P145 论答:1)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凝聚力高就好。首先,凝聚力高既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其结果 。 其次,二者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 2)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是相互影响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助于降低紧张情绪,提供一个顺利实现群体目标的良好环境。 3)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认识到,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就越容易追随其目标。61、群体促

26、进效应: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P148(08.4)62、社会惰化效应:一个与群体规模有关的最重要发现是社会惰化。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P149(05.4)63、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社会惰化效应呢?P149(04.4简/04.7论)答:也许原因是群体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如果你把别人看作是懒惰或无能的,你可能就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这样你才会觉得公平。另一种解释是群体责任的扩散。因为群体活动的结果不能归结为具体某个人的作用,个人投入与群体产出之间的关系就很模糊了。

27、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就会降低群体的努力。换言之,当个人认为自己的贡献无法衡量时,群体的效率就会降低。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人物质作用和总和。(没考过)64、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即表现出某种从众行为。P15165、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P153154(09.4)简答:1)个人因素: a 智力因素 b 情绪的稳定性 c 自信心 d 个性特点 e 人际关系 2)环境因素: a 群体气氛 b 群体的竞争性 c 群体凝聚力 d 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e 群体目标 f 群体的规模66、小道消息有三个特点:P160答:1)它不受管理层控制

28、 2)大多数员工认为它比高级管理层通过正式沟通渠道解决问题更可信、更可靠 3)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利益 因此,小道消息具有过滤和反馈双重机制,它使我们认识到哪些事情员工认为很重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可能更重要的是,对小道消息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流向看来是可行的。67、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建议?P161 简答:1)分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 2)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和行为 3)对目前的决策和未来的计划,强调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指出其不利的一面 4)公开讨论事情可能的最差结局,这肯定比无言的猜测引起的焦虑程度低68、有效沟通的障碍?P162163(07.7简) 答:1)失真

29、源 2)沟通焦虑 3)过滤 4)选择性知觉 5)情绪 6)语言69、有效的倾听的技能?P164166论 答:1)使用目光接触 2)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 3)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 4)提问 5)复述 6)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 7)不要多说 8)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70、群体决策的利与弊P166167(2005.7论) 答:(一) 群体决策的优点 2004.4 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各有其优势,但都不是可以适用于任何环境的。1)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3) 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4) 增加合法性(二) 群体决策的缺点 1) 浪费时间2) 从众压力3) 少数人控制4) 责

30、任不清71、群体思维:指这样一些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下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P16872、群体思维现象的几种表现:P196 简答:1)群体成员把他们所作出假设的任何反对意见合理化。 2)对于那些暂时怀疑群体共同观点的人,或怀疑大家信奉的论据的人,群体成员就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3)那些持有怀疑或不同的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尽力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4)好像存在一种无疑议错觉,如果某个人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认为他表示赞成。73、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P170 (2004.7)答:1)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讨论较多,能

31、够带来更多信息, 但这种群体是否不鼓励群体成员提出反对意见,尚难确定; 2)如果群体领导公正无私,鼓励群体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群体成员会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更多的讨论; 3)群体领导在讨论初期,应该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因为这样做会限制群体成员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使群体很可能把这种方案作为最终的选择方案 4)群体与外界的隔离会使内部可选择和可评价的不同的方案减少。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74、群体决策技术P171173(2007.4)

32、 答:1)脑力激荡法 2)命名小组技术 3)德尔斐技术 4)电子会议75、脑力激荡法:也叫头脑风暴法,意思是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P17176、人际关系:我们把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叫做人际关系。P17577、人际关系的作用:P176177(2003.4论 2004.4) 答: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78、社会交换理论首先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P177(2009.4 名)79、人际反应物质:P178179 (2006.4) 答:1)包容的需求 2)控制的需求 3)感情

33、的需求8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180186 简 答:1)个人因素 2)交往因素81、合作: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P19082、竞争: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P19083、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P192194 简 答:1)动机 2)威胁 3)信息沟通 4)个性特征 5)组织文化84、群体间互动: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P196(2009.7)85、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P196 (2009.4 简) 答:建设性和破坏性的。或者说,互动

34、行为的结果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情况。当群体之间呈合作状况时,群体互动就表现为建设性的;当群体之间彼此面临利益冲突时,就会产生破坏性的互动。86、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P197199 简 答:1)相互依赖性 2)任务不确定性 3)时间与目标取向87、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P200202 答:1)规则与程序 2)层次等级 3)计划 4)联络员角色 5)特别工作组 6)工作团队 7)综合部门 88、冲突的定义:P203 (2010.4 名) 答:1)冲突必须是双方感知到的,是否存在冲突是一个知觉问题。2)冲突是意见的对立或不一致,以及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89、功能正常与功能失调的冲突?P204 (2

35、005.4 简) 答:相互作用的观点并不是说所有的冲突都是好的。一些冲突支持群体的目标,并能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它们是功能正常的、具有建设性的冲突。但也有一些冲突阻碍了群体的工作绩效,它们是功能失调的、具有破坏性的冲突。90、冲突的过程:P205 (2010.7) 答:阶段1:潜在对立或失调 前提条件:a 沟通 b 结构 c 个人因素阶段2:认知和个性化 a 认识到的冲突 b 感觉到的冲突 阶段3:行为意向 冲突处理意图:a 竞争 b 协作 c 迁就 d 回避 c 折衷 阶段4:行为 公开冲突:a 一方反应 b 对方反应阶段5:结果 a 提高群体绩效 b 降低群体绩效91、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

36、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P20992、处理冲突的策略 P216217 答:1)运用竞争 2)运用合作 3)运用回避 4)运用迁就 5)运用折衷 93、运用合作:P216217 论 答:合作策略是比较开诚布公的策略,能够使冲突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在下列条件上可以使用这种策略:1)当你发现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 2)当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时 3)当你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 4)当你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到一起而达到承诺时94、运用回避:P217 (2006.4)论 答:严格地讲,回避是一种消极的策略,既不合作也不竞争,对自己和他人的利益都缺乏兴趣。适用于下列情

37、况:1)当问题微不足道,或还有紧迫、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时 2)当你认识到不可能满足你的要求和关心时 3)当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将超过它能获得的利益时 4)当收集信息比立刻决策更重要时 5)当其他人能更有效地解决冲突时 6)当这一问题与其他问题无关或是其他问题的导火索时95、运用迁就:P217 论 答:迁就策略主要是一种合作的倾向,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去满足别人的利益 。在下列条件下迁就策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1)当你发现自己是错的,希望倾听、学习一个更好的观点,并能表现出自己的同情达理时 2)当该问题对别人比对你更重要,并可以满足别人和维持企业时 3)为了对以后的事情建立社会信任时

38、 4)当别人胜过你时,造成的损失最小时 5)当融洽与稳定至关重要时 6)当你允许下属从错误中得到学习从而发展时。96、运用折衷P217 (2006.7) 答:合作和竞争都取一种中间状态,寻找一种权宜的可接受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中,双方都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适用于下列情况:1)当目标十分重要,但不值得采用更为自我肯定的作法造成潜在的破坏性时 2)当对手拥有同等的权力能为共同的目标作出承诺时 3)当为了对一个复杂问题达成暂时的和解时 4)当时间紧迫需要采取一个权宜之计时 5)它可以作为合作或竞争都不成功时的备用方案运用。97、解决冲突的技术 P218 (2007.7 论) 答:1)问题解决:冲突双方

39、直接会晤,通过坦率真诚的讨论来明确问题并解决问题。2)目标升级: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该目标不经冲突双方的协作努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3)资源开发:如果冲突是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那么对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双赢解决办法。4)回避:逃避或抑制冲突5) 缓和:通过强调冲突双方的共同利益减弱它们之间的差异性。6) 折衷:冲突双方各自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7) 官方命令:管理层运用正式权威解决冲突,然后向卷入冲突的各方传递它的希望8) 改变人的因素: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改变造成冲突的态度和行为9) 改变结构因素:通过工作再设计、工作调动、建立合作等方式改变正式的组织结构和冲突双方的相互作用模式 98、领导的概念:

40、(2006.4)P223答: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99、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P224100正式领导: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P224101非正式领导: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P224102、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P225答:1)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绪领袖 2)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可以集于一身,可以分离。 3)一个真正有作为的领导者,必须同时将工作领袖和情绪领

41、袖两种角色集于一身。103、领导的特点 :2005.7简P225答:1)示范性 2)激励性 3)互动性 4)环境适应性 104、领导的功能 08.4 简 P226答:1)创新功能 2)激励功能 3)组织功能 4)沟通协调功能 5)服务功能 105、权威:西蒙认为权威是作出指引另一个人的行动的决策的权力。领导者应拥有一定的权威,即权力加上威信。P229 (04.4)106权力的作用?(简)p2301)权力的影响作用。2)权力的双重作用。3)权力的潜在作用。4)权力是构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107、权力的构成 P230简 答:1)资源控制权 2)奖惩权 3)专长权108、领导权力形成的机制:2

42、008.7 简 P231答:1)传统因素 2)职位因素 3)资历因素109领导权的分配应坚持的原则?p232 答:1)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2)层次分明、权责明确原则3)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4)因事设人、量才授权原则120、领导权分配在领导活动中具有现实意义:P232答:1)是实现有效领导的要重手段 2)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权威 3)体现信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121、威信: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P234(2006.7)122、领导威信的作用 P234 (2010.4 简)答:1)决定领导

43、者影响力的强弱 2)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 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 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利于吸引人才123、有效领导行为: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P236 124、提高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 P236 (2004.4简)答:1)计划 2)委派 3)贯彻 4)评价 5)奖惩125、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 P240 (2002 简)答:1)工作的效率 2)工作的效益 3)人员的满意度 4)人员的流向 5)出勤率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126、领导素质:一般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

44、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P244127、企业家能力主要包括 :P248 (2010.7)答:1)决策能力 2)组织能力 3)协调能力 4)创新能力 5)激励能力 6)应变能力 7)社交能力 128、领导班子合理的素质结构 P254 (2007.4简)答:1)年龄结构 2)智能结构 3)专业结构 4)知识结构 5)个性性格结构 129、领导二元四分图:是从关心工作和关心人两个维度,用四分图的形式把领导行为分成四个区域,以鉴别领导方式的模式。 P260 (2007.4)130、领导作风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与方法的总和。P262 (2

45、003.4)131、集权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P262132、民主型管理方式: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做出决策的领导方式 。 P263 (2007.7)133、放任型领导方式:指管理者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P264134、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P265135、领导的有效性取决因素:P265 (2006.4简)答:1)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2)被领导者的特点 3)领导的情景136、领导有效性的评价:P273 论答:领导类型权变理论、领导途径一目标理论和领导生命周期论研究的侧重方面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一致认为:在管理中没有最好的领导方式,只有权变因素决定最适宜的领导方式,代表了现代领导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因此,领导有效性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