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13】(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5章第2、3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6075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胜2013】(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5章第2、3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决胜2013】(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5章第2、3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决胜2013】(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5章第2、3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胜2013】(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5章第2、3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决胜2013】(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5章第2、3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答案:D2正常生活的小麦不能完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的场所或条件是()A在线粒体中B在叶肉细胞中C无氧条件下 D无光条件下解析:选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但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凡是能进行细胞呼吸的活细胞(如叶肉细胞)都可发生该反应。细胞呼吸与光照条件无关。3如图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中数值最大的是B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C代表的物质是氧气D乳酸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解析:选C。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其中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释放的能量最多。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乳酸菌是厌氧菌,不进行有氧呼吸。4(2012罗定中学周测)食品罐头的铁盖上印有“若安全钮鼓起,压有响声,请勿购买”的提示文字,铁盖上安全钮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3、)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B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C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D硝化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解析:选C。未开启的食品罐头内缺氧,若内有微生物应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发酵中不产生CO2,安全钮鼓起是酒精发酵产生的CO2引起的。5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A丙酮酸、CO2、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CO2CCO2、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CO2解析:选A。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光合作

4、用的暗反应,最终生成以葡萄糖为主的有机物。6(2012华南师大附中综合测试)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线粒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ADPA和 B和C和 D和解析:选C。因为c层可分解丙酮酸,而不能分解葡萄糖,所以可确定该层匀浆中一定含有线粒体,而一定不含有细胞质基质,另外ADP是合成ATP的原料,故选C。7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最少()A葡萄糖分解成乳酸B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C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DATP水解成ADP和P

5、i解析:选D。A、B、C三项都属于呼吸作用的过程,都有大于一个的ATP产生,所以均多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8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B荔枝在无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C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有机物分解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D玉米秸秆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来实现的解析:选D。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荔枝应在低氧(5%)、零上低温时保鲜效果好,无氧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毒害细胞,零下低温会损伤细胞;登山时主要从有氧呼吸中获能。9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

6、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 下经过20 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C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D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O2的体积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10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B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C远离腺苷的高能

7、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稳定D动、植物细胞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解析:选AB。活细胞中ATP不断形成,同时又不断分解,给细胞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和重新形成;动物细胞形成ATP的途径主要是呼吸作用,植物细胞形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1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够说明()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B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C部分有32P标记的ATP是

8、重新合成的D该过程中ATP只有分解没有合成解析:选BD。ATP的结构特点是最后一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形成,题干中通过末端的标记,说明合成了新的ATP分子,但其含量变化不大,说明有分解。但不能说明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12.如图是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装置。广口瓶内含有悬浮在2%蔗糖中的2.5 g酵母,实验记录的是玻璃管中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单位:cm),结果见下表。依据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min5 10 20 35 55 100.20.40.70201.01.31.60.130.11.92.22.80.240.23.13.34.40.350.3

9、4.04.44.40.4 A实验装置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右B酵母菌中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0 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D广口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5 min解析:选AC。本实验研究的是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所以实验装置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右;从表中数据可看出,酵母菌中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35 ;由于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所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在35 时,4 min后玻璃管中小液滴不再移动,说明蔗糖已经被完全分解,所以广口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4 min,

10、所以选AC。三、非选择题13如图所示是ATP的分子结构式。(1)请指出图中的名称_;_;_;_。(2)ATP在人体中的反应式为APPPH2OAPPH3PO4能量,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植物叶肉细胞中ATP产生量最多的场所是_,动物细胞中ATP产生量最多的场所是_。ATP的两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物质为一磷酸腺苷(AMP),这是_的基本组成单位。ATP是小分子物质,在人体中ATP的总量大约只有0.1 mol。而人体细胞每天的能量需要水解200300 mol的ATP,这意味着每个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复利用20003000次。下列有关细胞内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ATP再生途径只

11、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人体细胞中ATP分解是消耗能量的过程C人体运动时可以通过口服ATP及时补充能量D人体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解析: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简称,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1)A表示腺苷对应题图的结构式中的,其中为腺嘌呤,为核糖,P表示磷酸基团对应,表示高能磷酸键对应。(2)植物叶肉细胞中ATP产生量最多的场所是叶绿体,动物细胞中ATP产生量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ATP的两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形成一磷酸腺苷,这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人体细胞中ATP除来自细胞呼吸外,还可来自磷酸肌酸的转化;ATP分解是一个放能过程;人体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

12、1)腺嘌呤核糖高能磷酸键磷酸基团(2)叶绿体线粒体RNA(核糖核酸)C14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实验过程: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请分析回答:(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原因:_。改进措施:_。(2)实验步骤依据的原理是_。(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结果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

13、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请写出解决措施:_。答案:(1)肝细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用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2)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是否有CO2产生来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3)分别给1号和2号试管设置空白对照组1和2,1和2试管所装物质分别与1号和2号试管中的相同,只是在第步不加入丙酮酸,而加入生理盐水15(2012梅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图中的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大麦种子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并使图中U形管内两侧有色液体均处于“0”标志位。在

14、25 条件下两套装置都静置1 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装置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2)装置A中有色液体的变化量表示_。(3)装置B中对大麦种子进行灭菌处理的目的是_;装置B中有色液体的变化可能是_造成的,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_。(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请计算大麦种子在25 条件下的呼吸速率(用每克种子在单位时间内O2的吸收速率表示,单位为mm3g1h1)_。(5)如果把实验材料大麦种子改为大麦的叶片,要测量大麦叶片在25 条件下的呼吸速率,上述装置应该如何改进?_;请写出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大麦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_。解析:装置A中为活大麦种子,活大麦种子进行呼吸作用,装置

15、B中为死大麦种子,死大麦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二者为对照实验。装置中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A右侧有色液体的变化用于测定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体积,装置B右侧有色液体的变化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在测定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体积时要考虑装置B右侧有色液体的变化。答案:(1)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2)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体积(3)防止细菌呼吸作用产生或吸收的气体影响实验结果由于环境温度上升而引起的气体膨胀对照(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热膨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B内气体体积增加20 mm3,A内气体减少60 mm3,故A内实际吸收O2为80 mm3,O2吸收速率80 mm3/10 g8 mm3g1h1(5)将装置进行遮光处理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