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门市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试题202002160252.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5505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剩门市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试题20200216025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剩门市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试题20200216025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剩门市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试题20200216025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剩门市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试题202002160252.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试题本试卷共10页35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匀、涂实,未涂、错涂、多涂或填涂不规范均不得分。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一、单项选择题(3

2、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B. 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 细胞外液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2. 依据下图所示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模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B.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激素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3.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

3、,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蛋白类激素B.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C. 静脉滴注0. 5%盐水可迅速减轻组织水肿,改善症状D. 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反射4.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说法中,正确的是A. 病人体温维持在40 的高温时产热大于散热,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B.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相同C. 在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失调时,均可通过口服相应激素得到一定的缓解D. 冬季产热多,散热少,夏季则相反5. 在长跑运动中,运动员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

4、稳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 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进行调节C. 运动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稳定D. 运动员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仍恒定不变6.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B. 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 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7.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B. 仅意识丧失的病人尚能排尿但不能控制,说明高

5、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C. 针刺指尖引起的最初缩手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D. 人的呼吸中枢、维持身体平衡和生物节律等的控制分别在下丘脑、小脑和脑干8.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 Na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C. 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 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9. 当快速牵拉如图所示的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ad构成了完成该反射的完整反射弧B. 兴奋到达b

6、点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同C. 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 刺激骨骼肌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10.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B. 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C.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可通过注射进入人体D. 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腺11. 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B,信号分子A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B. 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

7、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C. 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D. 雄性激素催化细胞内的代谢反应,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12.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和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表示甲状腺,b表示垂体,c表示下丘脑B. 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C. 血液中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分泌减少D. a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13. 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h01234胰岛素含量/(LmL1)14. 212. 08.

8、 97. 56. 2胰高血糖素含量/(LmL1)65100153220420A.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 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虽发生变化,但人体内环境可能处于稳定状态D.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肌糖原分解和脂肪的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14. 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B.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C. 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D. 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15. 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

9、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其中的结核杆菌B. 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 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 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16. 某患者先后两次被某病毒感染,如图表示患者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1、a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1、b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B. 据图可以判断该患者初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C. 该病毒感染后,患者体内既发生了体液免疫,也发生了细胞免疫D. a2a1的原因是该病毒进入人体后,直接刺激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17.

10、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 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C. 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D. 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18. 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涉及的免疫细胞中,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的有a、b、c、d、e、f、g,其中a不具

11、有特异性B. 细胞d和细胞f内的核酸不完全相同C. 细胞b、细胞f都具有分泌功能,HIV主要攻击细胞cD. 细胞a的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9. 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A. 若将图b中的琼脂片改成云母片,则胚芽鞘应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 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 c背光弯曲生长C. 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物向左弯曲生长D. 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20.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成

12、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B. 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均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 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D.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21. 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B. 100与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有机物总量相近C. 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D. 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22. 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

13、误的是A.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 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能很好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3.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C. 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个体,是为了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D. 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24. 某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

14、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A. 甲种群一定是生产者B. M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甲、乙种群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D. 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25. 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 生产上可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几种作物品种D. 植物群落生长具有的分层现象,启发人们种植玉米庄稼时要合理密植26.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

15、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是次生演替速度快的原因 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27.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C. E是化学燃料,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D. B是分解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循环2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 自养生

16、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属于消费者C. 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循环进行的2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B. 生态缸应敞口放置在通风、有散射光照射的地方C. 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D.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0.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 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C. 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

17、F表示D. 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二、非选择题(5道大题,共40分)31.(10分)请据图回答有关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问题:(1)由上图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除了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外,细胞间还可通过 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水肿。(2)由乙图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诱导基因表达的机制是 。(3)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4)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等)可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使之兴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32.(10分)由于神经元特殊的

18、连接方式,神经中枢引起的兴奋可能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一段时间,如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正常,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M、N为接在神经元外膜的电流计。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 个突触,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变为 。(2)在A点未受刺激时,膜内电位为 电位,受到刺激时,其电位变化主要是由 的跨膜运输引起的。在A点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M与N的指针偏转情况分别是 、 。(3)利用图中A和B两个实验位点以及M和N两个电流计来设计实验,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具有单向性。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33.(9分)生长

19、素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激素,下面第(1)和(3)小题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关于这两种激素的问题:(1)某科研小组做了有关生长素的实验研究,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左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原因1:由于,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

20、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2)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内3-周期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分裂的进行。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根尖成熟区细胞,发现并不能达到促进细胞分裂的效果。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 。(3)为了探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顶端优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甲、乙、丙三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相关处理,每隔两天测量每组侧芽长度并求平均值,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每组至少设置三个重复组,并对结果求平均值,目的是 。此实验的结论是 。34.(8分)图一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图二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

21、,AC代表能量。(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是(填生理过程),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2)请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3)图二中B的含义为;若A中能量为m,B中能量为n,鼠的天敌同化的能量为p,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每年的旱季来临时,草原的部分食草动物会迁徙到水草丰富的地带,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35(5分)在某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个槲寄生种群,槲寄生属于绿叶灌木植物,可以寄生在白杨树上,是传统中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回答下列问题:(1)槲寄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填一种成分)。槲寄生具有祛风湿

22、、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2)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这属于 保护。(3)保护区内包括槲寄生在内的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荆门市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BBCDDACBCBCD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BCDCDBCDBDCDB二、非选择题(5道大题,共40分)31.(10分,每空2分)

23、(1)神经递质、激素 组织液(2)甲状腺细胞进入细胞核后,与细胞核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核内的相关基因转录(或表达)(3) T细胞活性下降,会使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进而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数量减少,产生的抗体量也减少(4)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32.(8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1)6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负 Na+ 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刺激A点,检测N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刺激B点,检测M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2分)(每次都检测M和N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也给分)33.(9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 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2)根尖成熟区细胞内的3-周期素基因不表达(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1分) 细胞分裂素可以缓解顶端优势34(8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1)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2)(2分)(3)用于鼠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00%(2分) (4)信息传递35(5分,每空1分)(1)生产者 直接(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就地(3)丰富度-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