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2) 冀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5398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2)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2)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2) 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2) 冀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诺贝尔奖举世瞩目,而诺贝尔创立的“互译法”却鲜(xin)为人知。B、有些人总认为矜持、含蓄才是美德,但在今天这样的时代里,直截(ji)了当的沟通更为重要。C、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志以身徇(xn)职,引发倾城之痛,该市14万群众自发为她送行。D、心理学家认为,小亮如果能直接渲(xun)泄自己压抑的感情,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2.填空:(3分)(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2)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个。 (人名)曾说过:“ , 。” (人名)曾说过:“ , 。”3

2、下面一段话空缺处填人的一组关联词语,最恰当一项是(2分)(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根本不读书 不喜欢读书, , 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A如果 甚至 那么 无论 因为 B如果 甚至 可是 虽然 既然C如果 或者 那么 无论 因为 D只要 就 那么 以至 二:阅读理解(一) 五柳先生转 (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

3、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 。”(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 (1分)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答:_,_。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_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置:_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去:_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答:_。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答:_。7、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答:_(二)阅读下

4、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10分)拐杖 (1)楼道的转角处,有一根乌黑的拐杖。它的手柄已被磨亮了,而下端则绑着一团橡胶。不看它则已这一看我便觉得熟悉。它不就是楼上那位瘸腿的老太太的吗?听说她已经在前几天去世了。(2)想来老太太和我也做了两年的邻居了。她住四楼,我住三楼,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总是无声无息的,连她去了,也去得无声无息。(3)两年前,我搬进这幢房子时,就听说四楼住着一位瘸腿的老人,她没有儿女,而我唯一一次跟她的交往是在半年前。那天,我下班较早,刚要开门,却听见上面在叫:“三楼的大姐,请帮我一下!”(4)我寻声走向四楼,看见一位瘸腿的老太太扶着栏杆喘气一一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人,她虽然

5、残废且病弱但浑身却干干净净的,我问道:“大娘,是您在叫我吗?”(5)她看我走近了,说:“大姐,我想请你帮我把拐杖拿到巷口去修一下,好吗?”说着她递给我十元钱又指了指地上的拐杖。(6)我拿着拐杖看了看问:“大娘,拐杖没有坏,怎么修呢?”(7)老人笑了,说:“瞧我这记性!我忘了告诉你了,大姐,请你叫那位修鞋的师傅在拐杖下面绑上一团橡胶就行了。我原来绑-的掉了。”(8)听了这话,我才明白,原来老人怕拐杖磨损太快了。老人真吝啬!我心里想着,也没说什么就帮她拿去修了。(9)今天睹物,不禁恩人,却物是人非了。(10)我打开门,收拾好一切就睡觉了。(11)“咚咚咚咚”楼上好像有许多人在跳,弄出很大的响声来。

6、看来是楼上的新住户在开舞会了。我用被子梧了头,那些可恶的声音还是穿过被子侵袭我的鼓膜,越睡越清醒越清醒越烦躁。我怀念起以前的安宁来,怀念起那位已经去世了的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来,我忍不住叹道:吝啬的老人啊!你的拐杖还没有磨损多少呢!橡胶还在。(12)“老人真的吝啬吗?”我忽有所悟地自问:“我不是从来没听见过拐杖敲楼板的声音吗?不正是因为那团绑在拐杖上的橡胶给了我安宁吗?”(13)我的心被一种暖暖的东西充实着,老人比谁都慷慨啊!(14)楼上的声音更大了,我觉得好像连我屋里的东西都在抖动!我睡意全无了!该怎么办呢?“拐杖!”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我披衣下床,到楼梯转角处拿了那根拐杖向楼上走去。(1

7、5)我按了半天的门铃,终于有人开门了。果然如我所料,屋内有一群时髦的男女随着火热的音乐在卖力地舞着。见我来了,都向这边望着。(16)“请问你找谁?”开门的姑娘问我。(17)“我是送拐杖来的!”我扬了扬手中的拐杖,说,“瞧,就是这根拐杖。对了,原来这里不是住着一位行动不方便的老大娘吗?这是她的拐杖!”(18)“哦,她是我的姨妈,已经去世了。这房子现在是我的了!”她斜了斜漂亮的大眼睛说:“这拐杖是我扔了的!”(19)听她的口气,有些怪我多管闲事了,我并不理会她话中的弦外之意,说:“老大娘真好!可怎么就去世了呢?她自己行动不方便,还替别人作想。你瞧,这拐杖的下端还绑着团橡胶,她是怕自己拄拐杖的声音吵

8、得楼下的邻居不安宁啊!老人真好!”(20)那个姑娘美丽的脸慢慢变严肃了。沉默了好一会儿后,她从我手里接过了拐杖,说:“谢谢!”(21)我道了声“打扰”就回家了。楼上的噪音消失了。拐杖又给了我一夜安宁。(22)以后,楼上再也没有什么噪音了。老太太在世时,她庇护着我,使我得到了安宁。而现在她的拐杖又庇护着我。生活远远不止一根绑有橡胶的拐杖那样简单。也许,这些朴实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们叫作“爱”。 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华本18围绕拐杖,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2分)19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总是无声无息的,连她去了,

9、也去得无声无息。20第(8)段中说“老人真吝啬”,第(13)段中却说“老人比谁都慷慨”,对此,该如何理解?(2分)21小说结尾处写道:“生活远远不止一根绑有橡胶的拐杖那样简单。”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22这篇小说以“拐杖”为题,你觉得好在哪里?(2分)(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720题。(9分)抗生素是现在家庭的常备药,但是人们在使用抗生素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人认为抗生素越贵越好,有的人感冒时用抗生素来抗病毒,有的人用青霉素来预防胆囊炎,有的人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这些认识都不正确。 抗生素药物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10、。乱用抗生素所带来的最大不良反应是加速体内耐药菌的增长,结果将导致“抗药性”的出现。 抗生素类药物都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服用,千万不要随意改变服药时间,因为服药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过高,从而引起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在细菌感染后,尚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 17、根据文意,为什么抗生素类药物不能治感冒?(2分) 18、文中“抗药性”的含义是什么?(2分) 19、为什么“在细菌感染后,尚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3分) 20、请拟一个能概括上文中心的标题。(2分) 三、表达交流(60分)25、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11、(60分)如果你勤勉向上,难免会有人指责你别有用心,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勤勉向上;如果你已功成名就,难免会有人嫉妒,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去力争成功。我们做人不能因为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而畏首畏尾,坐失良机,而应该胸怀大志,勤勉向上,力争成功。请以“不管怎样,还是应该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3)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B 2.略 3、(2分)C (1)老太太要我帮她修拐杖。 (2)我用老太太的拐杖使楼上恢复了宁静。19(2分)两个“无声无息”既写出了老太太给人的突出印象(1

12、分),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引出下文与老人交往的旧事,并与老太太死后楼上的喧闹构成对比。(1分) 20(3分)说老太太吝啬是因为对孝太太修拐杖的行为不理解,以为她不舍得拐杖磨损(1分);说她慷慨是因为理解了老人在拐杖下面绑橡胶的用意,老太太对他人的关爱是无私、慷慨的。(1分)这样前后形成对比可以更好地表现主题,也使情节更曲折生动。(1分)21(2分)此题答案开放可以从细节体现品质、要关爱他人等角度入手,言之有理且语句通顺简洁即可。22(2分)(1)是情节发展(行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拐杖”展开情节,条理清晰;(1分) (2)暗示对他人的关爱也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拐杖”。(1分)(四)17、因为抗生素类药物是抗菌药物,不能抗感冒病毒。或抗生素对付的是细菌而不是病毒感染,而感冒属于病毒感染。18、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加速体内耐药菌的增长,使此类药物在人体内不能正常发挥(对抗细菌的)效力。19、答案要点:因为不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就不能科学使用抗生素;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发生。20、参考答案:不可随便使用(或不可乱用)抗生素。(必须)科学使用抗生素。(五)1、读而不懂 既读也懂 2、总结上文,统领下文。3、在学习前人的知识的基础上4、敢于创新 只是模仿 写作时不受古人的限制5、C 6、A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