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3372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益阳市六中2015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卷语 文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_,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_的网友()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_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1填入上文括号内的字词,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诞 迫不及待 噱n 资 B涎 迫不急待 噱xu 资C涎 迫不及待 噱xu 资 D涎 迫不急待 噱xu 姿2依次填入上面文

2、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C窘境 意犹未尽 发酵 D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 ;中年读书,如 ;老年读书,如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去理解;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客观地说,读书的境界与年龄有联系, 关键是要结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融会贯通,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性善良和审美情韵。这样的读书,乐趣更大,境界更高。3. 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

3、项是A台上玩月 隙中窥月 庭中望月 B庭中望月 台上玩月 隙中窥月C隙中窥月 台上玩月 庭中望月 D隙中窥月 庭中望月 台上玩月4. 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A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B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C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D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二、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4、。教育,如何让生命蓬勃生长让精神生长、让灵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回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转型期中国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个社会都需要这样的觉醒。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期盼,开始了新一季的生长。此刻,在无数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去的急促脚步中,在大学校园穿梭而行的青春身影里,天下父母的心弦又一次被拨动。“我们的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日前,一些教师和家长如此叩问。一己之感慨,何尝不是面向整个社会而发?捡拾近期的一些教育新闻,便可知此问之迫切和沉重。考试指挥棒的驱使,高考“独木桥效应”的影响,“学历竞赛”的压力,让不少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忽视了

5、身心健康、人格发育、精神成长。在一厢情愿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孩子们与欢乐的童年拉开了距离。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无数中国家庭都迷上了一档节目爸爸去哪儿,人们羡慕节目里山野乡间的亲子生存体验,触动于“勇敢”、“珍惜”、“感恩”、“帮助”这些在考试重压下变得有些陌生的关键词,却又感叹这样的教育可望不可即。教育是什么?是时候想想这些最为简单也至为重要的问题了,而回答原本也不应复杂。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理想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

6、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我们之所以在多少年前就提出“素质教育”,不正是期望那些幼小的生命,能在不断的自我认同、自我发掘中自然生长?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今天的情形却令人忧虑,一些教育者全力以赴的,正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功利主义盛行之下,教授以“没有4000万别见我”来励志,学生视校园为“职场训练营”,家长坚信“好工作才有好未来”,从教育流水线上下来的,可能是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眼下,那些“目中无人”、“六神无主”的教育,会带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国家通往怎样的未来? 正是在这样充满忧患的问题视野中,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振聋发聩,“丰富人

7、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倡导别有深意。“教育首先是人学”,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首在养内心之德、张精神之维。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也许有人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还在富强路上苦苦追赶的中国人,不可强求丰富精神世界、追求灵魂脱俗的境界。这样的认识,与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何其相似?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发家致富后苦读诗书、立德立言的个案,但从来不曾有不修身齐家就治国平天下的民族,更不会有仅靠物质繁荣实现长治久安的盛世。真善美的种子早一天发芽,人格发育就早一天臻于完整,社会心态就早一天走向成熟,国家实力就早一天势不可当。正是在这样的意义

8、上我们说,回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不只是教育领域的事。在转型期中国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个社会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觉醒?1899年,梁启超在中国魂安在乎中提出:“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在今天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个人也好,国家和社会也好,都需要那么一种情怀,那么一股子精气神。从2014开始,让我们重新发现精神家园,感知各种生命的呼吸与脉搏,去开拓生机无限的心灵原野,去铸造雄健而温厚的兴国之魂。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01月10日05版,有删改)5本文以“教育”为话题,探讨了教育的 _和_,提出了教育应该立德树人,才能让生命蓬勃生长的观点。(4分)6下列关于“教育”的表述,符合原

9、文的一项是A德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智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理想追求;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B真正的教育应该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而不是培养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C教育就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仅仅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D当今社会,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考试指挥棒的驱使,高考“独木桥效应”的影响,“学历竞赛”的压力,让所有教育忽视了身心健康、人格发育、精神成长。B无数中国家庭都迷上了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最主要是因为人们感叹节目里的亲子生存体验可望不可即。C仓廪实而知礼节,还在

10、富强路上苦苦追赶的中国人,不可强求丰富精神世界、追求灵魂脱俗的境界。D社会需要这样的觉醒:回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不只是教育领域的事。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

11、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 )具,未布,恐民( )不信己,(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

12、“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 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13、。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数日不厌 厌:满足 B民怪之,莫敢徙 怪:责怪C军既相距 距:通“拒”,相距对峙 D将法太子 法:处罚9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令( )具,未布,恐民( )不信己,(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A既 其 然 B以 之 然 C既 之 乃 D之 其 以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B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C且所因由

14、/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D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11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

15、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旋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4分)译:(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3分)译:(3)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3分)译:四、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读长恨辞 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1)

16、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4分)答:(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4分)答:14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4)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5)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二十四孝图鲁迅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

17、,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以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幼小时候,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以为“孝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供年迈父母好好吃饭罢了。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

18、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

19、小鼓,握柄左右摇晃就“咕咚咕咚”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的是日本人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意与旧本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太平御览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

20、之心,僵仆为婴儿啼。”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原是富的,

21、他都给了两弟,让母亲跟自己一起受苦;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

22、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节选自鲁迅二十四孝图)【注】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23、。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15简述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16 文中第五段和第六段都提到老莱子的孝亲故事,两者有何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17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二十四孝图不受儿童欢迎的原因。(5分)18根据原文内容,结合现代观念,试对二十四孝图之“郭巨埋儿”进行全面评论。(8分)六、选做题(12分。19、20题任选做一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一)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

24、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二)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

25、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以上两段写“春天”的文字在内容或表达上各自有何妙处?试作分析。(6分)请借鉴以上两段文字的写法,写一段有关“冬雪”的文字,不超过140字。(6分)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2分)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26、,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章【注】怀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怀,思念,留恋;居,家居。曾子:孔子的学生,著有大学和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1)根据上述三个材料,简要概括“士”的特点。(4分)答:(2)儒家对“士”的要求在今天是否还有其现实意义?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七、写作( 60 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叙利亚)阿多尼斯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印度)泰戈尔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