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 第3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28201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 第3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 第3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 第3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时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 第3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时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作业(三十一)第31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2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A严复B康有为C谭嗣同D孙中山3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

2、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19世纪中后期,发生在中国的“第三种可能性”典型事例是()A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清末新政4下列各项属于严复思想主张的是()A“欲自强,必先致富”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科学与人权并重”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6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

3、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讲鬼话人的对头”指()A洋务派B维新派C资产阶级激进派D改良派7李大钊在其1918年发表的庶民的胜利中指出:“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在这里,“潮流”指的是()A向西方学习B社会主义运动C新文化运动D反马克思主义运动 8“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明夷待访录 D天下郡国利病书9袁伟时在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中的论

4、述:“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对材料中康有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最正确的理解()A康有为希望推翻儒学,而创立不同于儒学的新孔教B康有为认为维新派只要内心有虔诚的信仰,就不应盲目听从儒学C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新孔教”,以达到彻底改造旧社会的目的D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新孔教”,成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10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是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A“师夷

5、长技”,自强求富B推行“新政”,“预备立宪”C变法图强,救亡图存D民共主和,三权分立11历史学家章开沅指出:“有些学者把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都列为追求制度变革的层次,这种说法有所依据但也不尽准确。”“这种说法有所依据”是指()A宣扬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制度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D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2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B几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

6、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1320世纪初,在新旧制度更迭前后,“国民意识”在中国逐渐形成、发展,并反作用于国人精神与思想的近代化过程。材料一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辱,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材料二揽中国之大势,十年之中,世变亦亟矣。甲午之后,欲雪割地赔款之耻,于时人人言自强;庚子以后,欲弥赔款失权之憾,于时人人言自立;至于癸卯以来,日俄开衅,战事延长,穷其结果,国患方迫,于是忧时之士,人人则言自存三者之持论,虽有不同,而其救国

7、之心,未始或异。新闻报自存篇材料三1904年癸卯学制对各类学堂(部分)及其培养目标的要求各类学堂培养目标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行,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材料四商务印书馆的共和国新图文的编辑说:“本书以养成共和国完全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于儿童心理,不好高骛远。”到1912年3月,商务印

8、书馆又推出了共和国教科书,中华书局推出中华初等教科书,中国图书公司推出新国民国文课本等。其中,商务印书馆1912年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前后印行2 560万册,影响最大。东方早报:理想,政治,还有生意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所说的“国民”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意识出现的时代背景。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国民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四中“养成共和国完全国民之人格”的政治因素。 (4)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总结“国民意识”的培养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4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

9、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请回答:(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

10、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课时作业(三十一)【基础演练】1A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表明他注意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故A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B错误,C、D项明显错误。2B解析 康有为有两部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主张变法,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其思想特点是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这与“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相符。3B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即洋务运动以接受现代化的方

11、式反现代化。4D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宣传进化论的人,由此可知选择D项。5C解析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为宣传自己的变法理论,将自己的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实行托古改制,利用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6C解析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最恨科学”是指“讲鬼话的人”。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的,故选C。7B解析 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者,庶民的胜利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因此其潮流就是社会主义运动。【能力提升】8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社会的解放思想。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12、思想,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C项为黄宗羲所著,D项为顾炎武的著作,这两项属于清末反封建思想。9D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并未试图推翻新儒学,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错误在于,康有为试图借助皇帝的权威来变革,属于不彻底改造,不存在“彻底改造”的说法。康有为创立“新孔教”的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10C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材料“大梦唤醒”始于甲午

13、战败后,又联系梁启超是维新派重要思想家,“大梦唤醒”应指维新变法运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这一时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将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到了一起。本题选C项。11B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性。两者“都列为追求制度变革的层次”,其中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制,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制度,故选B。A、D项属于辛亥革命的思想主张,C项属于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12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几种思潮是相互联系、前后相继的,A、B错,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民主共和

14、与民主科学的思潮继续存在,D错。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13(1)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民对社会要尽义务。(2)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不断寻求救国救民道路。(3)教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4)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近代化。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观念的变化。第(1)问,从信息“人民公产之称”强调人民是国家主体,“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强调人民的义务。第(2)问,抓住关键词“十年之中”“甲午之后”“国患方迫”“人人则言自存”等信息,并结合甲午战争后的时代背景知识作答。第(3)问,从“学堂”“学制”可知其途径。材料四的人格因素结合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

15、相关知识作答。第(4)问,注意答题的角度“近代”,从政治和思想近代化的角度可作答。【选做题】14(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八股取士导致学术思想界因循守旧。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2)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等;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解析 第(1)问回答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的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回答。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可回答“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2)问联系所学18951915年发生的“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的事件有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第(3)问可以多角度思考,从政治、阶级、思想和外部条件等方面入手回答。-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