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1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2644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1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1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1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1单元 第1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_课堂考点集训考点一内环境稳态1(2013南京四校联考)下列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描述的一项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选C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2(2012上海高考)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

2、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解析:选D与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X是组织液,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关系的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盐分进入血浆,会导致Y(血浆)渗透压升高;X(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经过Z(淋巴)进入Y(血浆)中;肌细胞若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进入X(组织液)会导致X的pH下降;内环境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考点二体温与水盐调节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

3、机物的氧化放能C冬天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冬天人体散热量小于夏天D汗腺活动的加强全与体温调节有关解析:选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当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时,人体仍处于炎热环境,此时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是温觉感受器;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冬天人体散热量大于夏天;当遭遇到危险情况时,汗腺分泌也有可能增加,这与体温调节无关。4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A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B皮肤的汗毛;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C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D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解析:选C人在寒冷环境

4、中,骨骼肌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因此效应器为骨骼肌,而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5下面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_。(2)抗利尿激素是由_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_,作用是_。(3)图中肾小管、集合管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作用的原理是_。(4)饮水不足以后往往会产生渴感,从而主动饮水补充水分,产生渴感的神经中枢位于_。(5)如果一个人的尿中被检测出有葡萄糖,但血糖正常,请据图分析他的致病原因是_。解析:能够感受细胞外液透压的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一方面可将兴奋传给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另一方面可引起垂体释放抗利

5、尿激素,进行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当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通过神经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到血液中,进行体液调节,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的化学本质一般都是蛋白质。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进入血液,降低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减少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人体产生各种感觉的神经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如果一个人的血糖正常,说明其血糖调节和激素分泌正常,在此状态下再出现尿糖,只能说明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原尿是正常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的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出了问题。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6、高(2)下丘脑蛋白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减少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4)大脑皮层(5)肾小管和集合管病变,重吸收作用出了问题课下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解析:选D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

7、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2(2013苏北四市三模)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选B寒冷时,骨骼肌通过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出现尿糖;人体血液pH的变化范围是7.357.45,因此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

8、.38,处于血液pH的变化范围之内;当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3(2013厦门质检)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解析:选D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中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4将大白鼠从0移到25的环境中,

9、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不变B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升高C耗氧量增加,体内酶活性不变D耗氧量增加,体内酶活性升高解析:选A大白鼠由0移到25的环境中,机体代谢产热减少,故耗氧量减少;体内温度不变,故体内酶活性不变。5(2013石家庄检测)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B只有C只有 D解析:选D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组织液增多,均可引起组织水肿

10、。6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甲、乙、丙依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解析:选C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渗透压升高也可引起渴觉中枢兴奋。7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实验小鼠进行以下处理:切除甲鼠的大脑皮层,破坏乙鼠的下丘脑,两只小鼠的其他结构保持完整。再把甲、乙两只小鼠放到5环境中,则()A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C甲、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甲、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

11、定解析:选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破坏下丘脑将导致不能维持体温平衡。8(2013西城区期末)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pH的剧烈变化D、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解析:选A是血浆,其内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是组织液,其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是细胞内液,其内产生乳酸后,由于人体的调节作用,、中的pH变化不大;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9下面是一张

12、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解析:选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酸碱度、体温与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与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10(2013临沂模拟)如图所示,将20恒温下的四只小动物同时分别置于恒温15、25条件下一小段时间,在改变温度的这段时间里,预测它们的耗氧量、产(散)热量变化情况(假设20条件下四

13、只小动物代谢水平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产热量丙的产热量B乙的耗氧量丁的耗氧量C甲的产热量甲的散热量D丙的产热量丙的散热量解析:选D小鼠为恒温动物,环境温度变化后,小鼠通过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使体温维持稳定,因此C正确。青蛙为变温动物,环境温度变化后,青蛙代谢水平将发生变化,其产热量和散热量不会相等,故D错误。环境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小鼠散热量增加,为维持其恒定的体温,产热量也增加。环境温度降低的情况下,青蛙体温下降,因此代谢水平下降,产热量降低,故A正确。同理,环境温度上升后,小鼠散热量减少,导致产热量减少,因此耗氧量也减少,而温度升高后青蛙体温上升,代谢水平上升,耗氧量增加,故

14、B正确。11右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表示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解析: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12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e激素寒冷

15、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A BC D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d为肾上腺素,e为抗利尿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水盐调节中,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且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二、非选择题13下图

16、中A、B、C表示三种体液,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A、B、C中属于内环境的是_;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将导致体液_增多;HIV能特异性攻击_细胞。(2)如果为淀粉,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发生了与之间的转换,则表示_,此时_(激素)分泌量会升高。(3)核酸水解的初级产物是_,共有_种。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图中A、C、B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其中属于内环境的是A、C。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渗透压变小,导致组织液增多;HIV侵入人体后,特异性攻击T淋巴细胞,并最终使人体免疫系统崩溃。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含量降

17、低,此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来调节血糖平衡。核酸(DNA和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因此核酸水解的初级产物是核苷酸,共有八种。答案:(1)A和CC(或组织液)T淋巴(2)肝糖原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3)核苷酸八14人在炎热环境下饮用冰水后,皮肤温度会有所变化,如图所示为某实验者进行冰水实验的结果(第25 min时实验者大量饮入冰水)。(1)请写出饮入冰水后,实验者感觉消化道内凉爽的过程中,兴奋的产生和传递过程。(2)与其他时间相比,第25 min至第55 min的时间内,实验者体内温度的变化是_。(3)若出汗速率与体内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则说明饮用_(“冰水”或

18、“热水”)更能增加排汗量,进而降低体温。(4)第40 min至第50 min的时间内,皮肤温度在下降,实验者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怎样的?解析:(1)饮入的冰水进入消化道后刺激的是体内冷觉感受器,冷觉产生的位置是大脑皮层。(2)与其他时间相比,第25 min至第55 min的时间内,体表温度升高,说明机体在进行因饮入冰水而引发的体温调节,这种调节的结果最终使体内温度恢复正常,故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的改变是相反的。(3)若出汗速率与体内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饮入冰水后,出汗速率会先降低即排汗量减少,所以饮用热水更能增加排汗量,进而降低体温。(4)第40 min至第50 min的时间内,皮肤温度在

19、下降,说明体内温度在上升,则实验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1)冰水刺激消化道表面冷觉感受器,使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相应感觉中枢产生冷觉。(2)先降低再升高,最后达到饮入冰水前的正常温度(3)热水(4)产热量大于散热量。15(2013福州一模)请回答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1)如图为某科研小组探究饮水量对人体尿量生成速率的影响,获取相关数据后所描绘的曲线。据曲线分析:某健康成年人一次性口服1升清水后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变化,请根据图中所给的相关信息,在图中画出抗利尿激素相对量随时

20、间(0.5 h3.5 h之间)变化趋势的曲线。(2)产生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_,抗利尿激素作用于_,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3)在尿排出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当尿量增加时,刺激位于膀胱的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位于_的排尿低级中枢,最终到达效应器,形成排尿反射,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健康成年人的排尿反射还受大脑皮层控制,这说明人体的神经调节系统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解析:大量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排尿的神经中枢由脊髓控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如图:(

21、画对趋势即可)(2)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3)脊髓反射弧教师备选题库1(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解析:选C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失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血浆中的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2(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

2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选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较少;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3(2010江苏高考)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选BA、C、D选项所列举的现象均为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肺水肿症状是组织液增

23、多的病理现象。4(2010安徽高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选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将减少;内环境的pH主要由H2CO3 和HCO来维持;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5(2010上海高考)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解析:选A寄生虫寄生在淋巴管内,会造成淋巴回流受阻,从而使细胞间隙的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管内受阻、而在细胞间隙积聚引起组织水肿。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