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二框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24000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第二框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五课第二框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课第二框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第二框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课 第二框 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几个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名称,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保护环境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辨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保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重点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课程标准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出理解要求,是因为这些内容是环境保护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法建议: 1.利用教材或将学生通过网络、影视等途径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展示于课堂,使学生意识到环境的资源的重要性,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污染和破坏的严重性

2、。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如: 为什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应采什么措施保护环境,国家颁布了那些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等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的案例,设计研究专题。然后以文字、照片、图片、课件等形式在课堂上交流;也可用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进行探讨。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3.学生根据发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垃圾的处理、白色污染等,可提出治理的建议或采取行动,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过程: 第一步:通过提问复习导入新课: (1)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

3、害。 (2)面临如此严重问题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请同学们就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本节新课。 第二步。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法规。 二、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看教材第二段: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请大家思考,宪法的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划上相关重点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第一目题内容,概括出教材上所介绍的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根本大法:宪法 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专门性环保单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4、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请同学看投影资料。材料分析(详见扩展),说明制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第三步。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教师提问。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在环保法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划出相关内容并总结。它是我国环保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对环保方面的社会关系实施法律调整的基本指导规范,是环保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教师提问。贯穿于环保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教师重点分析“三

5、同步”、“三统一” 教师提问。我国环境保护的其他原则还有那些。 学生回答: 2、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综合治理。 教师重点分析这一原则的核心是“防”还是“治”。为什么。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防”,即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危害,否则就容易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结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环境污染于破坏一旦形成,一般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不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的,有的甚至是无法恢复的,所以必须以防为主。 3、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教师分析。凡是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不仅有开发的权利,而且有保养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凡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都负有治理污染或补偿污染损害的责任。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提问。在环境保护中,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环境质量好坏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攸关,尤其是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每个公民都自觉地保护环境,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 第四步。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第 5 页 共 5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