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01期专题15记叙性文本阅读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9203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9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01期专题15记叙性文本阅读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01期专题15记叙性文本阅读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01期专题15记叙性文本阅读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01期专题15记叙性文本阅读含解析.doc(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5 记叙性文本阅读一、(16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晓蕊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

2、,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走进童年的小

3、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

4、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1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何妙处。(3分)16、联系语境,说说第自然段划线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17、第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3分)18、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段中“树是大自然的

5、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4分) 【答案】1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更加生动形象;暗示了(揭示)文章的中心,以“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3分)16、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美丽,(1分)我和弟弟少年时代的快乐生活,(1分)表达了对槐花的喜爱之情。(1分)17、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或感动)之情;对自己因伤痛一蹶不振的羞愧(或自责)之情;受槐树的启迪幡然醒悟的振奋(或喜悦)之 情。(3分)18、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2分)同时,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

6、。(2分)【解析】15、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6、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境意、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题是写景和人物心情活动的,要说明其运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方法),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情感。考点: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7、试题分析:找出文中所写事例和对槐树的描写,多角度地体会作者对“树”对“人”对“自己”复杂的情感。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18、考点

7、: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16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走进春天的怀里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

8、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为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

9、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

10、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

11、雨润的绿洲。16、第段加点的“我早期的印象”指的是对骆驼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印象?(3分)17、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18、第段中加点词“咀嚼”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句子品析。(3分)19、文章以“走进春天的怀里”为题,有何用意?(4分)【答案】16、(3分)骆驼又怪又丑(1分),运用了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手法(1分),为下文刻画骆驼更能默默忍耐的精神做铺垫(或突出下文骆驼坚忍负重、默默忍耐的精神)(1分)。17、(4分)排比(1分),增强语势(1分),写出了“我”在战乱中历经各种艰难困苦时对骆驼的思念和依赖(或在战乱中骆驼成了“我”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

12、寄托)(1分),表现了骆驼坚忍负重的精神(1分)。18、 “咀嚼”一词写出了作者反复品味自己的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美好的青春岁月(1分),作为精神上的激励(1分),并让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体验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1分)。19、一方面是写骆驼一路行走,经历了各种艰难,但始终不放弃希望,走向绿洲。(2分)另一方面是写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时,以骆驼精神激励自己,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2分)(第2点如仅答到作者面对人生挫折,则只得1分)【解析】16、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即可了解作者一开始写骆驼很丑。读完全文,即可了解作者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从为后文赞美骆驼的精神作铺垫来说明第二段的作用。考点:理解文

13、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17、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18、试题分析:根据“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语句的内容,结合全文作者表达的情感,从作者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反复回味,仔细体会并以此激励自己来理解语词的含义。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9、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文中所写骆驼最终走向“绿洲”和作者自己像骆驼一样在人生的中途上走向“希望”这两方面来解答文题中“春天”的含义。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16届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9分)银行里的男孩一天,我到西大街某

14、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

15、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 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

16、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

17、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

18、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12、 银行里的男孩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兴趣?请简要概括。3分13、 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3分14、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6分(1)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2)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15、 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3分16、 综观全文,你看出黑人是一

19、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4分【答案】12、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非银行的顾客;银行职员不给这位开了账户 的十四岁的男孩取钱。13、 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14、 (1)男孩因害怕挨打但又取不到钱而灰心失望。(2)我的主动帮助让男孩看到了希望,因此紧紧地靠着我。15、 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从侧面烘托出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着;欲扬先抑。16、 性格 关注细节,小心谨慎;耐心热情,关心客户;热爱工作,忠于职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2、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试题分析: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

20、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好处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可信的感觉,第一人称也便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做好这道题,需要平时对这一知识点加以识记和积累。考点:理解分析第一人称写法的好处。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理解词语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仔细推敲。做好这道题,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他脸上为什么写满了“沮丧”?联系下文,因为他一是因为没有取到钱,二是因为害怕挨打。第2小题,男孩为什么“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根据上下文,因为“我”在帮助小男孩,让他看到了取到钱的希望,所以紧挨着我。据此来理解即能做出答案。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21、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男孩离开了银行,故事就可以结束了,但文章本没有结束,而是紧接着写银行职员说我“我”不应该“插一杠”,由此引出了下面的故事。自然这样写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更有吸引力。联系前文银行职员死活不肯给男孩取钱,到这里银行职员说明原委,可以看出作者实际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突出了银行职员保护小男孩利益的执着,也使小说主题得到了升华。因此做好这道题,要学会从故事情节的作用角度去分析。考点:作品故事情节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16届湖北省黄陂区部分学校九年级9月月考)(共1

22、8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后面小题。夜深了,花睡了三毛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

23、买花。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

24、,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可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毕竟,就算是一小束,也是他的爱情。那一次,是我的浮浅和急躁伤害了他。之后我们再没提过这件事。四年后,我去给丈夫上坟,进了花店,我跟卖花的姑娘说:“这五桶满满的花,我全买下,别担心价钱。”坐在满布鲜花的坟上,我盯住那一大片花色和黄土,眼睛干干的。以后,

25、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节,我总是站在花摊前发呆。一个清晨,我去了花市,买下了数百朵百合,在那间房中摆满了它们。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开家里所有的窗和门,坐在黑暗中,静静地让微风吹动那百合的气息。那是丈夫逝去了七年之后。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景象。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 (原题为“夜深花睡”。选自十月文艺出版社你是我不及的梦一书,有删改)13、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最爱“百合花”?(4分)14、读下面的句子,联系前文,试揣摩此刻“丈夫”内心的复杂情感。(4分)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15、通读全文,试简要分

26、析“丈夫”的性格特点(要有文本依据)。(6分)16、文章写了哪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3、 (4分)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更是作者夫妇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象征。14、(4分)一是为买百合花送给妻子,反遭妻子责骂感到委屈;(2分)二是为自己失业,不能让妻子过上幸福生活而感到愧疚。(2分)15、 (6分)深爱自己的妻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给妻子买百合花;(3分)能忍受委屈,在遭到妻子责怪时,不发火、不辩解,默默地弯腰拾起百合花。(3分)16、(4分)作者回忆了夫妻所度过的艰难岁月,重点写了丈夫为“我”买百合花,反遭自己责骂及丈夫死后上坟等事件,(2分)表达了作者对丈夫

27、深深的爱和追悔莫及的怀念之情。(2分)【解析】13、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百合花”与情节的关系,即可知“百合花”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且作者以花写情,以花来表现与丈夫的爱情。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题分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点明描写方法,点评句子中生动词语,说明表达了作者丈夫怎样的情感。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6、试题分析:根据所示两文的句子中的相同描写,从虚实结合、触景生情方面说明其共同的写作方法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

28、分析综合C。五、(16届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回答问题。(12分)病人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 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

29、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

30、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

31、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0、开头一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11、根据文意概括出“她”做的4件事。 (4分)12、小说的标题是“病人”,从全文看,到底谁是病人?得的是什么病?(3分)13、小说以“病人”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答案】10、答案:烘托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气质。评分:答出烘托人物得1分,答案完整得2分。11、答案:电梯超载,“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农民

32、大伯不明白什么是“双层停”,她走出电梯送大伯。电梯里有人对要去的地方不肯定,她主动指点。急忙下电梯的姑娘的玫瑰花掉了,她迅速捡起追了出去。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电梯上戴眼镜的女士和剩下的十余人。自私冷漠 评分:每小题1、5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批判了社会上一些人冷漠自私,呼唤热情善良的健康感情。评分:每个要点1、5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要素的掌握。第一段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其作用是烘托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的气质。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33、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深层次赏析能力。注意病人的涵义:一,身体上有病;二,心理上病态。从第二种角度看:电梯上戴眼镜的女士和剩下的十余人是病人。得的是冷漠、自私自利的病。其深刻含义:揭示了当前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冷漠病态的关系,从而唤醒人们的良知,宁可被冷漠的人视为“病人”,也不要成为不知关心别人只知关心自己的冷血动物。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以小见大,把生活中最平淡无奇的事,浓缩在乘电梯这样一个平常而又独特的场景,使情节更集中,人物更突出。小说所反映的事发人深思,却没有教条的说教,

34、褒贬也不露声色,符合小小说创作的重要法则:“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本身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点出来”(恩格斯)。以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人物形象。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六、(16届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四校九年级10月联考)父 亲张枫霞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 爱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35、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 要不,别让妮子上了?”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 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 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等翻过两座山,骄阳更加炽烈,找到一块小树阴劝父亲休息一会儿。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还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

36、劈手夺去,他瞪我一眼 说:“这是卖的,有你吃的。”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 这不一样吃吗?”停了停又说:“ 住校可不比在家里,动一动就得花钱,饭可以吃差点,但一定得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家里也不指望你干活,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B接着他自个笑了:“ 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 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兴许能挣几个钱,你要有本事啊,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 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看得出他心里非常高兴。到学校门口,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到报到完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

37、里地啊!三年高中,我真的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裂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子。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棱茬。中午,我们爷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 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三年后,我由县城读到了省城,甭说父亲的大半年收成,就是他的全部收成也难以应付我的高额

38、学费了。父亲说:“不要紧,先到处借借。不就是四年吗?我用六年时间,六年不行十年,赶我死之前咋也能把它还清。 ” 我无言,我只是在心里对父亲说:我决不会让您用六年十年时间去还债,您就等着我慢慢地还您的债吧。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行李送我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霏霏 。 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他过于奢侈。C“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 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往下,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个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一夜都不会安心 。所

39、以,也只好随他去了 。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再加上一天的颠簸我实在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突然,辅导员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我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我扑过去,抱住他,哭着求他:“ 为了我,爸爸,请您爱惜自己。”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 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 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拙朴的农民父亲。14、 文章第段作者就写“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不懂得什

40、么叫爱”,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2分)15、 “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 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 我”感动的具体内容。(4分)答:第一次感动是:第二次感动是:16、 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动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请从文中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简要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或心理?(3分)17、 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同寝室的姐妹。请你结合上下语境,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之充分表现姐妹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2分)18、 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读完本文你对父爱有了更多的感悟。请你将本文推荐给你的朋友,将推荐语写

41、在下面。要求切合文意,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2分【答案】14、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为下文字写父亲深深的爱作铺垫。15、第一次感动是:父亲不偏心,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坚持让“我”读书。第二次感动是:在烈日下,看见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16、A这些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父亲节约克己的性格。B运用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我”能考上县中而由衷高兴的心理及对女儿殷殷的希望。C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为“我”的成长而感到的一份独有的自豪和快乐,也显出父亲对我的爱。17、那又怕什么,他是父亲。18、略【解析】14、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文后情节,即可知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说明其铺垫情节,

42、行文曲折,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题分析:阅读文章,找到“我”两次感到的情节,注意情节中父亲的行为表现,体会作者的心情分析说明。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7、试题分析:阅读第十段,根据刘老师说的话,再阅读第11段,从“是啊,他是父亲”即可了解同学们对刘老师所说的话。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18、试题分析:可以从母爱与父受不同的特点来感受父爱,说明要懂得父亲。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七、(16届

43、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10题。(19分)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这是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来到堪萨斯城谋生。起初也到一家报社应聘,想替他们工作。编辑部周围有较好的艺术氛围,这也正是他所需卑的,但主编阅读了他的作品后大摇其头,认为作品缺乏新意,不予录用。这使他感到万分失望和颓丧,和所有出门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可是报酬极低,他无力租用画室,只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作为临时的办公室。他每天就在这充满汽油味的车库辛勤地工作到深夜。没有比现在更艰苦的了,他想。尤其令人厌烦

44、的是,每天熄灯睡觉时,就能听到老鼠吱吱的叫声和在地板上的跳跃声。为了明天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他忍耐了。不过,好歹有一只老鼠与他为伴,他感到自己并不孤单。也许是太累了,他一沾着地板就能呼呼大睡。那只小老鼠一次次出现,不只是在夜里。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磨难已经使他具备大艺术家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这样,一名贫困的画家接纳了一只小老鼠,与它共处一室,倒也觉得这个荒弃的车库充满生机。小老鼠在地板上做着各种运动,表演精彩的杂技。而他作为唯一的观众,则奖给它一点点面包屑。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间建立了友谊。老鼠先是离他较远,见他没有伤害它的意思,便一点点靠近。最后,老鼠竟敢大胆地

45、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而他呢,决不会去赶走它,而是默默地享受与它亲近的情意。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堪萨斯城,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是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次机会,他似乎看到理想的大门开了一道缝。但不幸得很,他再次失败了,不但因此穷得毫无分文,并且再度失业。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里苦苦思索,他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他在思索着自己的出路。终于在某天夜里,就在他潦倒不堪的当儿,他突然想起了堪萨斯城车库里那只爬到他画板上跳跃的老鼠,灵感就在那个暗夜里闪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他迅速爬起来,拉亮灯,支起画架,立刻画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46、。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平凡地诞生了。灵感只青睐那些勤于思考的头脑。这位年轻的画家就是后来的荚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才华横溢的沃特迪斯尼先生。他创造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谁能想到,在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曾经生活过的一只小老鼠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影片的祖宗。米老鼠足迹所至,所受到的欢迎让许多明星望尘莫及,也让沃特迪斯尼名噪全球。堪萨斯城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沃特迪斯尼先生后来说,至少要值一百万美元。其实那里没有什么,只有一只老鼠,那是上帝给他的,上帝给谁都不会太多。5、本文采用第 人称的写法,按 的记叙顺序叙事。(4分)6、“老鼠”到来的时候,迪斯尼的处境如何?他是怎么想的? (3分) 7、迪斯尼对小老鼠的感情经历过哪些变化?请从段中找出词语填写。(6分)厌烦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