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仿真练1.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8479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仿真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仿真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仿真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仿真练1.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仿真练(一)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朝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人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汉武帝

2、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元明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

3、种探索。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移交。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官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

4、被绞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摘自中华励志网)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B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尤其是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C秦朝建立了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

5、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D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中央官员巡视地方。【答案】A【解析】无中生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吏民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指阙言事。B作为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C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贪官腐败的反腐奏折,北宋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D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又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官官相

6、护,民怨难申,就会使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说法绝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一开始就知道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C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斗争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D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答案】D【解析】强加因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孔颖达,

7、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

8、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踞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奠,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

9、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

10、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答案】C【解析】此题可通过结构分析法推断。古人为文往往追求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大多在意义上呈现出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情况,可以据此推断。如“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内外”“中容”(“仍就”是连词不能断开)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记是四书之一,春秋尚书诗易属于五经。B国子监是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C太子,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称谓。D“致仕”指辞官回家。【答案】A【解析】礼记不属于“四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

11、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C孔颖达奉皇太子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答案】C【解析】下诏褒扬是帝幸太学观释奠一事中孔颖达上释奠颂后的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

12、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5分)_(2)若其踞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分)_【答案】(1)名师名儒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2)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参考译文】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隋朝大业初年,考

13、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

14、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

15、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

16、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_【答案】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手法: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17、的手法。(1分)“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9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_【答案】“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2分)“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2分)“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2分)(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2)“春雨”“春草”是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但韩

18、愈却能体察入微,把早春刻画得具有诗意形象,并写出心灵的微妙感受的诗句是:“_,_。”(3)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答案】(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囚装【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每当火车进站的时刻,香烟贩贾贺夏总是第一个来到札格吉喀城火车站。在这个他认为方便

19、兜售香烟的好地方,他无比精神地来回奔忙于月台上,用两只小眼睛熟练地搜寻着顾客。至于对他从事的这一行业,他当然和大多数人一样,会自叹命苦,而不禁怨天尤人。假若他对工作能有所选择的话,他愿意当一个有钱人的司机,这样他便能够穿着入时,享受佳肴。还有他愿意选择司机这一行的特殊理由是:有一次,他看到基尔(一位有钱人的司机)在街上不仅对女佣娜巴维亚大献殷勤,并且得意洋洋地向她求婚道:“我不久就会带婚戒来。”而她也媚态百般地微笑,并假装是在整平头巾似的把它解下来,以便露出她那一头黑溜溜的头发看到这一幕,贾贺夏内心不禁热血沸腾,妒火中烧,因为他早就为她那一对乌黑的眼睛着了魔。他也经常在她来回于工作的路上,百般

20、地试图和她照面接触。直到有一次,他和她单独在巷中碰到了,他便重复着基尔对她说过的那句话:“我不久就会带婚戒来。”但是她却掉过头去,皱皱眉头,轻蔑地说:“你还是给自己弄双木屐吧!”因为嫉羡基尔的工作,他怀抱着希望去努力工作,并忍受艰辛。这天傍晚,他又带着香烟盒子到车站来兜售香烟。火车像一团云雾,由远而近。贾贺夏赶紧跑向乘客拥挤的车厢,却惊讶地看到车门边有武装的士兵,以及许多外国面孔,他们漫不经心地朝窗外望着。他们是一群被掳的意大利战犯,正被解送到战俘营去。贾贺夏困惑地立在那边,检视着这些满布尘灰的脸孔,刹那间,他觉得有点失望了。因为他知道,这些梦想着香烟的可怜虫是没有钱来满足他们的烟瘾的,他对他

21、们投以不屑的眼光。然而在转身回去时,他却听到有人用外国腔的阿拉伯语叫道:“香烟!”他用惊讶而怀疑的眼光看了看那个人,接着用食指和大拇指互相搓摩着比划了一下:钱呢?那个阿兵哥会意地点了点头。贾贺夏小心地走过去,站在他手够不到香烟的地方。这位阿兵哥静静地脱下了夹克,晃了晃夹克说:“我拿这个当钱吧!”有点吃惊的贾贺夏半带兴趣地检视了镶着黄色纽扣的灰色夹克。他的心急促地跳着,但是为了表示自己不是那么单纯愚笨,同时也不想显露出自己受到这位意大利仁兄诱惑的心,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包香烟,并伸手要去拿夹克。阿兵哥皱了皱眉头叫道:“一件夹克换一包香烟?换十包吧!”贾贺夏摇了摇头表示拒绝。士兵又道:“那七包啦!”

22、他又同样地摇了摇头,并装作要离开。阿兵哥又对着他叫:“过来吧我拿四包就好。”他理也不理,并且点燃了一支烟,悠然自得地抽着,以表示对阿兵哥的交易没兴趣。当士兵降到两包时,贾贺夏拿了夹克,给了他两包烟。他用心满意足的眼光检视了一下夹克,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他把贩烟的盒子放在椅子上,穿上夹克并扣上纽扣。虽然衣服宽松,他也不在意。他得意地拿上香烟盒子,在月台上骄傲地穿梭着,同时眼中浮现出身着长袍的娜巴维亚的形象,心中暗想:如果现在你看到我,你绝不会再对我不屑而掉头离去吧,基尔也不再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了吧!然而,他想到基尔身穿的是全套西服,而不是只有一件夹克。那么要怎样来弄到一条裤子呢?他想了一下,想到把头

23、伸到火车窗外的那些犯人头脑里大概都有同样的念想吧,心头涌上了贪婪之情,并慢慢走向火车,放胆地叫着:“香烟!香烟!一条裤子换一包烟”他如此重复地叫着。当一个阿兵哥要脱下夹克时,他赶快上前示意他且慢,接着便指着他的裤子,表示那才是他所要的。阿兵哥不屑地耸了耸双肩,脱下了裤子,达成了交易。贾贺夏喜出望外地回到原来的坐处,穿起裤子来。很快他就穿戴完毕,现在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十足的意大利士兵了,或许还有什么欠缺的吧?如果想要和基尔一样的穿扮,那么也要有双鞋子才行。于是他拿起烟盒,快步朝火车走去并叫道:“香烟一双鞋子换一包香烟”但是在他还没找到新的交易者时,火车要开动的汽笛鸣了起来,所有的卫兵也跟着忙起来

24、。贾贺夏停住了脚步着急着,双眼布满痛苦与懊恼。当火车开始动起来时,在车前的卫兵看到了他,怒气冲冲地先用英语,然后用意大利语向他咆哮:“赶快上车,你这个犯人,上车!”贾贺夏一点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转过身背对着卫兵离去。卫兵握紧拳头向他恫吓,并用枪瞄准了这个毫不理会他的年轻人向他开枪。震耳欲聋的枪声响了,接着,便是一声痛苦悲凄的喊叫,香烟盒子从贾贺夏的手上掉了下来。(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香烟贩贾贺夏社会地位低下,受人歧视,他想像他的情敌基尔那样做个有钱人的司机,但没有人愿意提供给他这个机会。B小说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展现了贾贺夏思想变化的过程,

25、突出了该人物的多重性格,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贾贺夏和基尔两人都对娜巴维亚求过婚,得到的却是两种不同的结果,这说明埃及女性在爱情婚姻上很重视身份,很现实也很功利。D意大利战犯在被解送至战俘营的途中没钱买烟,只好用所穿衣裤来交换香烟,这一内容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表现了作者的反战思想。E小说结构安排精巧缜密,环环相扣,悲剧性的故事发人深省:只有掌控好自己的欲望,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答案】BE【解析】A.“受人歧视”不合适;C.“说明埃及女性在爱情婚姻上很重视身份,很现实也很功利”不恰当;D.“对战争罪恶的控诉”“反战思想”不明显。(2)作品中的贾贺夏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6、_【答案】示例:勤奋努力,不放过每一次挣钱机会。每当火车进站的时刻,贾贺夏总是第一个来到火车站。精明又贪婪。在进行香烟与衣服的交易时,巧妙地利用了对方的急躁心理;用香烟换夹克占了便宜后又接着去换裤子,还想换鞋子。嫉妒心强,喜欢攀比,爱慕虚荣。总拿自己与基尔对比。在完成香烟与夹克的交易后,穿上夹克,在月台上骄傲地穿梭,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得到娜巴维亚的欢心。有追求,有目标,向往美好的生活。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下,他总是怀抱着希望去努力工作;他渴望通过香烟交易的完成,改变自己在娜巴维亚眼中的形象和心目中的地位。(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3)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分析作品中哪些情节暗示了结

27、局的合理性。(6分)_【答案】示例:意大利战犯没有钱来买烟,为下文香烟与衣裤的交易做了铺垫。用来做交易的衣裤都是意大利战犯从身上直接脱下来的,为卫兵误认贾贺夏的身份提供了前提。他看到车门边有武装的卫兵以及他和意大利战犯进行交易时用手势沟通,为他后来因听不懂英语和意大利语被卫兵射杀埋下伏笔。(每点2分)(4)这篇小说以“囚装”为题目,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_【答案】从主题思想的角度看,以“囚装”为题,突出一个“囚”字,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囚装”是造成主人公贾贺夏的悲剧的直接原因。但这只是一个表象,囚禁并结束贾贺夏生命的深层原

28、因更值得深入思考。贾贺夏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虚荣心、贪婪的欲望,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反面教材,贾贺夏的经历提醒读者,要做一个能掌控自己欲望的人。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囚装”是贾贺夏拿来与情敌基尔抗衡的行头,小说通过对得到“囚装”的过程的描写,将贾贺夏时而妒火中烧,时而天真稚拙,时而精明老练,时而得意忘形的贪婪、爱攀比的形象很丰满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他交换“囚装”时的得意与穿上“囚装”后的悲剧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贾贺夏的性格特征和悲剧命运。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是“囚装”促成了贾贺夏意外地和战俘们完成了两笔交易,并促使他为梦想中的生活筹划第三笔交易。也正是“囚装”戏剧般地结束了贾贺夏的生命。“囚装

29、”贯穿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并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从以上任意两个角度分析即可,每个角度4分,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教育家吴汝纶吴汝纶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举为“古文、经学、时文皆卓然不群”的“异材”。1901年,议复办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兼管学大臣张百熙选来选去看上了栩城吴汝纶。开始,张百熙派一位知县级官员前去传请,吴汝纶断然不见,后身为“宰相”的张百熙备礼亲自登门又遭拒绝。接着,他“三顾吴门,不惜揖拜以请,仍遭婉言谢绝。他求贤若渴,搬出圣旨并加封吴汝纶为五品京卿充大学堂总教习。然此举也没使吴汝纶感到“皇恩浩荡”,仍

30、是“不干”二字。吴汝纶主持河北莲池书院十年之久,学生数千人,还有外国学生,极有声望。他早年即锐意改革,力倡西学。在莲池书院时即开设英、日文及格致课程。办学校、走新路,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事。但为何真要他干时,又打“退堂鼓”呢?一非年迈体弱,二非不能胜任,而是他看透清廷腐败透顶,倾轧排斥太甚。教育尽管无名无利,卷进“政府窝”里也不安生,雄图大略难以施展。张百熙又提出只“暂留一年”的妥协条件,吴汝纶的心才软了下来,只得答允。但却首先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学制。吴先生是为“答知遇,故自请为出海之行”;但此举主要还是改革教育的必然要求。因他一贯力倡西学,认为只有西学才是强国富民之道。他给友人的信中说“日本近年

31、专仿西国公学”,所以学习日本教育制度,即学习西方教育制度。1902年农历五月初三,吴汝纶以63岁高龄肩负历史重任,由京师出发东渡日本。此时日本正趾高气扬,藐视中国。而吴汝纶道德、文章,蜚声瀛海。他一到日本,立时产生了“轰动效应”。连维新变法的强国之君明治天皇,竟也礼贤下异国之士、不嫌吴汝纶官卑职低,破例接见了这位才五品的京卿。吴汝纶每天黎明即起,在东京一天会客十人到一百多人。他参观每所学校时,对讲堂教室的建筑面积、结构、图书、仪器,都详细询问,亲做笔记,回来详作整理,因此天天“开夜车”。他在西京大学与该校总教习作深谈后,总教习私下谈道:“吴先生精思卓识,旷绝一世之才。日本维新之时,断无如此人才

32、。有此人才,中国教育之兴隆指日可待。”吴汝纶在异常紧张繁忙的100天考察活动结束回国前,即将考察所得有关日本教育制度、规幸、预算、专业设置等谈话记录、文件资料、信函及日记等编缉成东游丛录四卷。在考察结束后仅6天即在日本交付印刷,仅4天后,即首先在日本出版发行。就在吴先生日夜奔走于大街小巷考察访问之际,一支支暗箭却向他射来。原来清廷在委派吴汝纶去日本时,又派了两名大学堂提调为副偕行。他俩名义是“扈从”,实际的任务是暗中监视吴汝纶在日本的活动,并负有密报的责任。其中之一的荣助与当时清廷驻日公使勾结,狼狈为奸,频频给清廷大臣满人荣禄和庆亲王函电,诬告吴汝纶在日率领留学生宣传革命。随行的吴汝纶之子吴生

33、,每逢看到这些诬告消息时,都很震惊;但告知吴先生时,先生往往一笑置之。吴汝纶回国途经上海,原准备便道回乡祭先祖后即北上进京面呈考察成果。不料,随即病倒家乡。他归国后即在安庆城创办桐城学堂,自任校长。题校匾“勉成国器”,并撰校祖联曰:“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这成为全国最早兴办的重点中学之一。终生献身文学和教育的吴先生在弥留之际,紧紧握住随他回国的日本弟子早川东明新次郎的手,断断续续地以刚创办的桐城学堂相托。先生1903年正月十二日病故。(摘编自吴昭谦吴汝纶:为倡西学年途花甲远渡海)相关链接:吴汝纶也曾为官多年,曾担任两任知州一任代理知府。只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吴汝纶

34、在光绪十五年毅然弃官,改业从教,出任莲池书院山长;在出任莲池书院山长前,他还屡次拒绝他人入都引见。而在当时,引见在官员中通常被视为荣幸之事和望进之阶,像吴汝纶这样坚决拒之者的确罕见。当年李鸿幸曾问其故,吴答以“无仕宦才”,李鸿章笑曰:“才别有余,性刚不能与俗谐耳。”摘自筱成仕者吴汝纶(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吴汝纶想办学校走新路,但担心自己卷进“政府窝”里不安生难以施展抱负,就拒绝了五品京卿充大学堂总教习的职位。B日本当时正趾高气扬藐视中国,官卑职低的吴汝纶却在日本受到了明治天皇的礼遇,可见吴汝纶道德、文章的巨大影响。C吴汝纶在日本参观学习了100天,归

35、国前夕,把自己的考察笔记详细整理,编纂成东游丛录一书,并在日本出版发行。D吴汝纶去日本时有暗中监视并负有密报责任的两名大学堂提调随从,这使吴汝纶在考察访问时频频遭到“率领留学生宣传革命”的诬告。E桐城学堂是中国最早兴办的重点中学之一,它的创建者吴汝纶希望这个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能够教育出学贯中西的人物。【答案】BE【解析】A项错在“拒绝”“,没有最终拒绝。C项错在两点:一是并非归国前夕才详细整理;二是整理的并不只是日记。D项“遭到诬告”还有当时清廷驻日公使的原因。(2)为什么吴汝纶“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学制”?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_【答案】回报张百熙的知遇之情;他认为出国学习是改造教育的必

36、然要求;他力倡西学,日本近年专访西国公学,认为向日本学习即是向西方学习。(每点2分)(3)吴汝纶“性刚不能与俗谐”具体表现在哪里?(6分)_【答案】吴汝纶不愿卷入“政府窝”,三次拒绝吏部尚书张百熙的聘请;吴汝纶屡次拒绝他人入都引见;弃官从教,任莲池书院山长。(每点2分)(4)吴汝纶的个人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_【答案】德才威望,非同凡响:他是“曾门四弟子”之一,其古文、经学、时文皆卓然不群,道德文章蜚声瀛海;秉性刚直,从容淡定:他“性刚不能与俗谐”,三拒张百熙而面对诬告的消息往往一笑置之;锐意改革,力倡西学:他在莲池书院时就早已开设英、日文及格致课程,63岁仍远渡

37、日本去考察学习;发展教育,鞠躬尽瘁:他主持河北莲池书院十年之久,广育中外学生,出国考察后立即创办桐城学堂。(每点2分)第卷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农民工用自己的勤劳与努力在城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养老、医保、教育等一系列_在户籍上的福利,却让他们永远都是城市里的异乡人。只有在家乡,他们才能够踏踏实实地感觉到作为一个独立、有尊严的人的_。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年轻人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要一出现什么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就感到前景_,甚至_。A附着权力暗淡浅尝辄止B附加权力黯淡浅尝辄止C附着权利暗淡自暴自弃D附加权利

38、黯淡自暴自弃【答案】C【解析】“附加”指附带加上,额外加上。“附着”本指较小的物体沾在较大的物体上,这里指由户籍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福利。“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黯淡,指色彩方面。暗淡,可指前途不光明,没有希望。“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自暴自弃”指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B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

39、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盈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D在哈佛大学这扇简朴的校门下,370年来进出的许多人的一举一动决定着政治走向与经济命脉,乃至世界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开始和结束。【答案】B【解析】A.结构混乱,“空气净化器的净化主要有两种办法”或“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C.残缺,在“高盈利”后加“的方向”。D.“决定命脉”搭配不当。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朴学又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

40、高度成熟关系密切,_,_,_;_,_,_,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ABCD【答案】A16英国太阳报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最后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选出了四个最佳答案: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沙子筑造城堡的儿童;为婴儿洗澡的妈妈;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医生。请根据上述文字,用一句话概括这四种人的共同特点。(不超过30个字)(5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