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第二册202006170431.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67005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第二册2020061704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第二册2020061704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第二册2020061704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第二册202006170431.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若图中箭头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其迁移方向可能是()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2若图中箭头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其可能是()A从湖南迁往广东 B从河北迁往山东C从吉林迁往新疆 D从湖北迁往重庆1C2.A第1题,“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往发达国家或地区。但是西亚石油产量大的地区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非洲人口迁入。第2题,近年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

2、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34题。3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中心城区迁出人口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来京务工人员外国留学生A BC D4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3C4.A第3题,从题干可知,该区域并非高校集中的区域,因而外国留学生较少。第4题,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迁入。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56题。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4 280俄罗斯

3、1 230德国1 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3 500印度2 000菲律宾7005.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接收国()A多为发展中国家 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东半球国家 D均为西半球国家6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语言优势 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 D政策优势5B6.C第5题,世界人口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所以多为发达国家。第6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菲律宾经济落后,而上述地区经济发达,菲佣迁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

4、查时绘制的江苏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78题。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B CD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缓和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B CD7C8.D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迁入的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以青壮年人口为主,说明以务工经商为主,由此可知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第8题,迁入该市的人口以1529岁的女性为主,此年龄正值生育期,会增加该市的被抚养人口,同时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5、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5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

6、的流动人口不断_,原因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7、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级过关练图1和图2分别为某年因务工经商的分年龄、性别的人口迁移率统计图和该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特征图。读图,完成1012题。图1图210图1反映出()A男性迁移率一直高于女性迁移率B不同年龄段女性迁移率变化幅度大于男性迁移率C男女性迁移率在2530岁均处于上升时期D女性迁移率较男性迁移率提前达到峰值11图2反映出()A跨省男性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B跨

8、省女性较省内流动女性商业服务业就业比率高C专业技术人员中省内流动女性就业比率较高D农林牧渔水利业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就业率12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和就业特征揭示()A男性迁移率变化受婚育、家庭等文化因素影响B女性迁移率变化中就业、收入是决定性因素C城乡就业岗位的不同,影响男性、女性迁移类型和数量的变化D绝大多数行业女性省内就业率低于省外就业率10D11.C12.C第10题,从图1中发现,20岁以下,男女性迁移率相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15个百分点,男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20个百分点,女性小于男性;2530岁,女性迁移率在下降;女性迁移率在24岁左右达到峰值,而男性在26岁左右达到峰值,女

9、性早于男性。第11题,从图2中发现,跨省男性主要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省内流动女性在商业服务业就业率高于跨省女性;专业技术人员中省内流动女性就业比率较高;农林牧渔水利业就业率女性高于男性。第12题,从迁移率的峰值及变化趋势看,影响男性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收入及年龄等;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受婚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城乡就业岗位的分布影响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特点;女性倾向省内就业。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

10、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材料二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材料三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材料四2019年国庆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1)结合材料二、三、四,试分析小明的爷爷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以及1990年又过回山东的原因。(2)由材料一、二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迁移到此地的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

11、”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小明爷爷迁移的原因要从当时的经济状况来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人口迁入地是东北地区即“闯关东”。大量开荒种地必然存在盲目破坏植被的现象。第(3)题,人口迁移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有利方面可以从增加劳动力、促进发展等方面回答,不利方面可以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方面回答。答案(1)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70年代黑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黑龙江。(2)东北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困难。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