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微专题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含解析.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64302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微专题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微专题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微专题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微专题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1)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2.掌握能量流动的4个去向、3个关系式(1)去向: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最终都被利用)。(2)关系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由于“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未被同化,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性质相同,属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

2、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1)单向流动的原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具有单向性,即被捕食者不能与捕食者位置相互颠倒,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逐级递减的原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4.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即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考能1食物链(网)的有关图文分析1.(201

3、9年徐州模拟)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生物体内DDT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C.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D.当麻雀数量减少时,蛇捕食青蛙的量增加,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蝗虫青蛙蛇、水稻蝗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A正确。一些有毒物质(如DDT)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富集,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所以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C正确。当麻雀数量减少时,蛇捕

4、食青蛙的数量增加,不属于反馈调节,D错误。答案D2.(2019年西安考试)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土著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A正确。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引入以中小型土著鱼类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a、b的数量都下降,短期内浮游动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总量先锐减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C、D错误。答案A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方法(

5、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天敌减少,被捕食者先增后减再稳定”。(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思路如下: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

6、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考能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分析3.(2019年合肥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在群落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顺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解析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相邻两个营

7、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答案C4.(2019年石家庄模拟)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解析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302001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

8、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答案C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的比较(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2)能量利用率: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的比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考能3碳循环的过程分析5.(2019年山东调研)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过程

9、实现的C.以CO2的形式进行的有,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有D.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解析图中、分别为大气中的CO2库、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直接到的碳循环路径(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呼吸作用),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过程(如光合作用)固定的,B正确。图中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错误。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答案B6.(2019年福建考试)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

10、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图2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2、4、5C.如果图1中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A错误。图1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B错误。如果A(次级消费者)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D(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C正确。图2中的和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的

11、值不能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答案C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定方法甲乙丙(1)图中双向箭头两边代表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库,其中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的为大气中的CO2库,即C为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3)三个图的模式其实一致,复杂的地方在于消费者的划分,图甲中消费者只有D,图乙中消费者有D、E,图丙中消费者有D、E、F。(4)图甲中蕴含的食物链为AD,图乙中蕴含的食物链为ADE,图丙中蕴含的食物链为ADEF。考能4信息传递的类型和作用分析7.(2019年海口模拟)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

12、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解析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答案D8.(2019年银川二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短日

13、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解析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由“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答案B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的辨析方法(1)若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等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

14、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的均属于行为信息。(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如深山密林)中,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若在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中,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进行信息交流。考能5环境问题及治理的实例分析9.(2019年沈阳模拟)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

15、量增加D.湖泊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解析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N、P)的增加,植物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泊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正确。答案D10.(2019年湖南质检)下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B.若没有丙,该人

16、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解析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丙为消费者,可摄食浮游植物等生物,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正确。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可增加污水的溶氧量,去污效率会更高,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之和,D错误。答案D水污染类型的判断(1)若是由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2)若是由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3)若是由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

17、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考能6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及保护11.(2019年武威期末)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D.两个保护区内物种的组成相同解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两个

18、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的环境条件所选择的有利变异存在差异,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物种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错误。答案A12.(2019年徐州质检)徐州贾汪潘安湖曾是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现已成为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上发生了次生演替B.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例解析对采煤塌陷地的治理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增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调

19、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正确。答案C低碳生活中蕴藏的生态学原理倡导生活方式相关生态学原理少开车,减少电器使用等碳循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少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植被等碳循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肉食比例,合理饮食等能量流动:减少损耗,充分利用植物固定的能量垃圾分类,生态农业等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不购买受保护的动植物制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组基础过关1.(2019年衡阳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

20、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误。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属于消费者,C错误。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误。答案B2.(2019年永州联考)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去向不包括()。A.通过兔体内的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通过被狐捕食流入狐体内的能量解析兔属于该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经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去向主要有三条:一是兔体内的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二是用于自

21、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三是流向分解者和下一消费者(狐)体内的能量。狐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兔)的同化量,而兔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却是生产者的同化量。答案B3.(2019年新余段考)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B.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正确。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正确。碳元素

22、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正确。答案C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一样是单向的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解析A、C、D分别对应的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发生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但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错误。答案B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

23、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强解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答案B6.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解析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此,人口增长也就需要更多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土

24、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使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恶性循环,A正确。答案A7.(2019年梅州模拟)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答案BB组能力提升8.(2019年武威模拟)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C.蘑菇是需氧生物,所以属于

25、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以外,还有光合细菌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B错误。蘑菇是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需氧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能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正确。答案D9.(2019年江苏预测)下列有关农作物生产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虫,以免种内斗争加剧导致减产B.喷洒农药防治农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轮作在提高对矿质元

26、素利用率的同时,可改变原有的食物链,从而使作物增产D.松土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减少CO2排放,避免温室效应解析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虫,可以降低作物与杂草之间的种间竞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错误。喷洒农药防治农田害虫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轮作在提高对矿质元素利用率的同时,可改变原有的食物链,从而使作物增产,C正确。松土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增加作物周围CO2的浓度,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D错误。答案C10.(2019年北京模拟)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非洲东部、中部地区。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艺品对犀牛角的需

27、要,北部白犀牛被过度猎捕。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其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C.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D.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解析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人类的乱捕滥猎,A错误。北部白犀牛是大型食草动物,其灭绝不会导致食物链中断,不会使能量流动受阻,B错误。北部白犀牛作为一个物种,含有特有的基因,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错误。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D正确。答案D11.(2019年河南调研)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获得“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8、有关其生态学方面的问题:(1)截至2015年6月,微山湖湿地有脊椎动物325种,还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昆虫等多种无脊椎动物,景区内植物种类更加繁多,其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之为。(2)2011年12月13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批准建立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历经三年,建成了以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水质净化、生态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公益性生态工程,使微山湖湿地公园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3)当地政府结合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持湖区生态平衡,协调推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这有利于提高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200多种鸟类前来安家落户,绝迹多年的毛刀鱼、小

29、银鱼、鳜鱼等也重返家园,提高了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4)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为甲(A1)乙(A2)丙(A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A2远远小于A1/10,原因是。解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之为丰富度。(2)该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在食物链为甲(A1)乙(A2)丙(A3)中,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种群,所以正常情况下测算,会发现A2远小于A1/10。答案(1)丰富度(2)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抵抗力直接(4)甲的同化量中有

30、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种群C组冲刺一流12.(2019年河北模拟)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若甲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结合图示,根据生物体所含有机物总量,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乙的种群数量增加,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正确。答案D13.(2019年宝鸡检测)下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

31、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核生物中过程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B.图中过程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C.过程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解析过程是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真核生物中,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

32、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A正确。过程是光合作用,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正确。过程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D正确。答案C14.甲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内一种植食性昆虫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乙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种群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该昆虫属于次级消费者B.甲图曲线表明

33、昆虫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乙图中通过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D.据该研究成果,在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解析该昆虫为植食性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病毒与昆虫之间为寄生关系,B错误。通过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C错误。由题图可知,种群密度较大时,病毒感染率也较高,故在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D正确。答案D15.(2019年凯里模拟)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图甲)和部分能量去向统计数据(表乙)如下:单位是kJ/(m2a)图甲草食草昆虫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散失量流入下一营养级4

34、.81046.81033.61032.01030.9103表乙(1)图甲种间关系中同时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2)若图甲中蜘蛛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蛇的种群数量会。(3)据表乙推算,食草昆虫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kJ/(m2a),其中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为kJ/(m2a)。(4)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对人类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利用率;。解析(1)据图甲可知,青蛙以蜘蛛为食物,同时青蛙与蜘蛛都取食食草昆虫,因此二者之间同时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2)图甲中蜘蛛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后,会造成食草昆虫数量增加。青蛙的食物来源有蜘蛛和食草昆虫,由于蜘蛛大量减少,青蛙的食

35、物来源转为食草昆虫,其获得的能量更多,导致其数量也增加,这样会使蛇的食物增多,其数量也会增加(食草昆虫数量的增加,对第一营养级草的数量影响不大,对鼠的影响也不大)。(3)食草昆虫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食草昆虫的同化量-食草昆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3.6103-2.0103=1.6103kJ/(m2a),其中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食草昆虫的同化量-食草昆虫呼吸散失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3.6103-2.0103-0.9103=0.7103kJ/(m2a)。答案(1)蜘蛛和青蛙(2)增加(3)1.61030.7103(4)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