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抑郁的20个育儿习惯.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86113 上传时间:2021-09-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远离抑郁的20个育儿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让孩子远离抑郁的20个育儿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孩子远离抑郁的20个育儿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远离抑郁的20个育儿习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让孩子远离抑郁的20个育儿习惯1,警惕高考,不要让高考毁了孩子。高考最大的问题是让中国的教育变成了考试竞赛,孩子们为了考试而学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让心灵长大,让精神强大。不要迷信分数和名校,有个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比上什么名校都好(在国外,人在长长的一生中,随时都可以回到学校,拿文凭,四、五十岁还在读博士的大有人在)。家长的教育理念要回归理性,在高考面前,要经常给孩子减压,而不是施压,要让他们知道,人生有很多比高考更重要的内容。如果一切为了分数,为了上名校,为了硕士博士,那么孩子就成了一架满足大人贪欲和虚荣的机器,成为只懂得考试和作题的“空心人”,一旦上了大学,就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动力,就会空虚

2、失落,找不着北。鼓励孩子求知,但一定不要拿分数和名次来衡量孩子付出的努力和他们的水平。参考博文:风中的青春-法国纪录片里的中国对蔡美儿育儿法的看法2011-01-21 15:02编辑更多2,勿竞争。大哲学家米勒告诉孩子:不要跟任何人竞争,而要用哲学的态度来生活,去做一个人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认识自己的天赋和天命,比考第一和拿冠军更重要。参考博文:为什么不要望子成龙?3,尊重孩子真正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要习惯倾听孩子真正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感情和决定,少少的批评,多多的倾听。不要怕孩子犯错误走弯路,让他自己做一次错误的决定,比经常强迫他正确更聪明。孩子的人生是

3、他自己的,如果大人总是为孩子做决定,那么孩子一生会背负沉重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从树上的男爵看强势父母的“下2010-09-13 16:21编辑更多4,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哪怕经常放一个硬币在乞讨者的碗里。生活的动力是“我觉得我活得很有价值,我很有用,我能让别人快乐。”我经常唱这个高调,但是也有私心。如果孩子关心社会事务,爱为他人着想,有为别人服务的好点子和习惯,那么孩子更快乐更阳光。能为别人负责的孩子一定也会为自己负责。下面博文里写过乐乐学校里,经常组织孩子们为贫困者捐款,哪怕只是一块钱。还让孩子们从家里带蔬菜水果,给无家可归者做饭做汤,作为家长,我举双手赞成,这

4、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因为它让孩子快乐,有价值感。要让这些小小的善举,成为习惯。让我感动的爱心蔬菜汤2011-04-04 14:05编辑更多置顶首页修改分类删除作一天快乐的小兔子2011-03-18 03:13编辑更多5,家庭的温暖。让孩子无论在遇到任何难题的时候,都可以回家疗伤,都可以打电话向家人诉苦。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训练这个习惯,经常问问他们:今天怎么样?跟我讲讲。习惯倾听,尽量少批评。倾听就是爱。大人之间的矛盾不要讲给孩子,那是他们小小的心灵无法负担的。大人之间频繁争吵、婆媳矛盾,对孩子的恶劣影响经常被人们忽视。这会让孩子对家庭关系有负面的认识,导致他们胆小、不信任别人、抗拒正常的感情和

5、婚姻。想让孩子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家长就要先自己学会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参考博文:父爱2010-02-01 08:52编辑更多从孩子的画看爸爸在育儿中的角色2011-10-16 19:17编辑更多6,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功利。有一项或者两项爱好,不管是什么,可以让孩子体会生活的无穷快乐,也会让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更自信。但是前提是,爱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兴趣爱好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可以享受美妙的生活和世界,而不是其他。家长要抵制住自己的贪婪,不要把孩子当成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也切勿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参考博文:给童年一些饥渴寂寞的感觉-由一2010-11-21 17:54编辑更多7,提供尽

6、量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和祖父母相处。(外)祖父母是孩子心灵的奇珍异宝,他们在孩子最梦幻的年龄,给孩子最彻底的爱和温柔。不要认为他们守旧,他们的育儿理论跟不上时代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忆一下你的童年。你和自己的(外)祖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很快乐?聪明的女人把婆婆当成自己的奶奶。如果你真的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习惯把婆婆当成奶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来享受她的慈爱和风趣!婆媳矛盾会让孩子非常难过,因为这两个女人,都是孩子的挚爱,孩子看到两个挚爱的女人起战争,他们小小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8,热爱大自然。每周都要尽量有一两次和孩子去树林或公园散步,玩耍,享受四季风物。让孩子有很多时间可以玩小石头小

7、树枝小水洼,可以观察小虫子,在草地上嬉闹。人是自然的孩子,总是和大自然隔绝,会让人“乡愁”缠绕,心灵不宁。9,灌输18岁以后自己养活自己的理念。很多年轻人选择自杀,不是因为贫穷和匮乏,相反,是因为富足、餍足和空虚无聊。从小家长就满足他们几乎所有的物质愿望。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懂事以后,经常告诉他们,18岁以后,人就要想法自己养活自己,自己设计自己的生活。家长可以帮助,但是家长没有义务继续供养他们。这不是狠心,这是家长对孩子基本的善良。不然你就剥夺了孩子生活的基本权利-劳动和自主。10,真人游戏。不是电脑游戏,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孩子和孩子游戏,大人和孩子游戏,都可以。把我们小时候的玩意儿都拾

8、起来吧,传授给孩子,让他们成为游戏高手!儿时的游戏,玩泥钱,做柳哨泥哨,扔沙包。很多简单的游戏,那种快乐几十年后我还能身临其境。孩子4岁多了,我会慢慢把这些东西都传授给她。参考博文:32件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事2012-03-19 16:46编辑更多11,帮助孩子培养社交技巧。给孩子出点子,让他们在小朋友中更受欢迎。比如教给孩子一些折纸的方法,一些游戏,让孩子教给别人。帮助孩子设计一个精彩的“爬梯”。乐乐的一个同学的父母是做儿童活动的,他们有很多很多的点子,比如让孩子们从一个袋子里拿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乐器,每个孩子都演奏一下,认识一下,又学知识又好玩。他们还组织了社区里的狂欢节。这样的父母

9、,会传授给孩子多少神奇的社交本领啊。让孩子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这样会让孩子在小伙伴中更受欢迎。12,允许早恋,作孩子的“死党”和“闺蜜”。很多父母在孩子早恋的时候应对不当,失去了和孩子作知心朋友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平常心对待,合理引导。青春期的各种感情经历都是生命的必然,是美好的,父母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恋爱权利。孩子什么时候恋爱是正常的?我没读到过专家的说法。我自己认为,有的女孩子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来了月经,这说明,根据大自然的法则,她已经准备好恋爱了。在文明社会,女人的使命不仅仅是生育,所以现代社会规定的结婚年龄大部分都要超过18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18岁前不会恋爱。孩子情窦初开的时

10、候,很可能就是十二、三岁!在这之前,父母一定要提前做好与性和爱相关的教育。如果孩子恋爱了,要祝贺孩子长大了,分享他们的喜悦,分担他们的忧虑。给他们宽心,而不是视为洪水猛兽横加棒喝。孩子爱上了一个人,或者被人追求,有了小秘密,有了烦恼。怎么办?爸爸妈妈可以找到合适的时机,对孩子表达自己的关心,可以跟他们讲讲自己年轻时的事,给他们出出主意,怎样赢得异性的尊重和欢心,怎样拒绝自己不喜欢的异性,怎样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意外怀孕),护送他们去“约会”。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和孩子约法三章:保护好自己,18岁前(或者16岁,有些地区孩子成熟早,视当地风俗而定)远离性爱,18岁后学会正确使用安全套,警惕性

11、疾病。约法三章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制定,让孩子完全认可。孩子十几岁的时候,也要让他们适当体验一下照顾婴儿,和年轻父母们谈谈生育和照顾孩子的事情,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生孩子。他们会明白,生孩子是件很辛苦甚至很危险的事情,照顾孩子也不是游戏,并不“好玩”,孩子会完全改变父母的生活。生育是一种非常巨大的责任,人在年少的时候,是不可能担负生养抚育孩子的“重任”的。对这些事情,一定要非常小心,及时和大人沟通。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大人和孩子要建立信赖感。参考博文:欧洲人的生育教育2012-03-06 19:03编辑更多13,孩子懂事后,把心理医生这个好朋友介绍给他们。告诉孩子:主动去看心理医生,是聪明

12、的人才做的事情。现在育儿理论界又有了一种新说法:精神自理。帮孩子找到很多减压和防止抑郁的办法。尤其是碰到不想和亲人朋友倾诉的问题,找心理医生就是最好的办法,职业医生会替我们保护隐私。不论什么样的方式,我们应该及时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心理医生这个职业,他们是缓解我们心灵痛苦的天使。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习惯,在孩子心灵极端痛苦的时候,他们的脚可以习惯性地走向心理诊所,而不是轻生的楼顶。参考博文:孩子爱哭的心理疗程2010-01-21 18:56编辑更多14,警惕电子游戏和电视。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让他们习惯在真实的生活中交往和找乐子。网上的虚拟生活,对未成年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会

13、让孩子失去在现实中锻炼自己的机会。回到现实中,他们会失重,无能。参考博文:别让电视毁了孩子-欧美育儿专2012-03-09 16:28编辑更多15,培养阅读习惯。不用多说,书不仅是求知的手段,还是心灵最好的避难所。16,一起探讨减压的方法。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不断实战训练。和朋友聚会,去游乐场,去树林夜营探险等等,都是好办法。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不高兴是生活中的常事,不高兴了就要想办法高兴起来,学习累了就要出去玩玩。参考博文:发泄三定律2009-10-27 18:17编辑更多17,爱护生灵。养小动物,爱护生灵,会让孩子体会生命的美好,养成珍惜生命的品质。珍惜生灵,也意味着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一直很

14、想让孩子喜欢唐僧这个文学形象(事实上我做到了!),就因为他的善良和他的顽强。一句“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说尽了佛家慈悲良善之意。唐僧身上求取真知的顽强意志,也十分可贵,希望孩子大些了也能了解。18,经常自嘲,让孩子学会幽默达观。19,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和孩子谈论生存和死亡、人生价值等问题。合理引导,训练孩子健康的价值观。佛教的善良,基督教的坚忍,我都比较认可。基督教中,自杀是被禁止的,它更主张人们勇敢地承担生活的苦难。这些宗教知识都可以通俗易懂地介绍给孩子,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信仰的种子。宗教是关于人的生死的学问。我们不可迷信,但是要有信仰。孩子懂事后,需要我们经常跟孩子探讨这些问

15、题,如果大人忌讳这些话题,不给孩子合理的引导,那么在“危险的青春期”,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十分迷茫。教育孩子警惕生活中的伪宗教,甚至邪教的毒害。告诉孩子信仰归根结底是个人的事情。让孩子早早了解世界上各种宗教的起源和基本教义,这样他们就有比较,有理性,不会被那些伪宗教信仰迷惑,走入迷途。一个很好的办法是,读西游记,说宗教。这部作品中,有儒教(唐太宗的现实世界)、释教(佛教,如来佛等)、道教(玉皇大帝那一帮子),非常丰富,也很好玩。这是中国文化的神奇之处:中国文化包容世界上很多文化,不搞极端主义,所以我们的文化有如此坚韧的生命力。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产生了死亡焦虑,也需要大人温言化解。有很多方法,下面博文中提到一个很好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