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自如_动静自如 开合有序.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4462806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静自如_动静自如 开合有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静自如_动静自如 开合有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静自如_动静自如 开合有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静自如_动静自如 开合有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动静自如_动静自如开合有序 太极拳运动是“用意不用力”,使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过程。要辩证的解读它,才能正确理解驾驭太极拳熬炼的基本原则。 先辈拳家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种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说的是太极,也是人体,“人身为一小太极”。为什么说这样两句话呢?两句话是理论,开合则是两个动作。太极拳的全部姿态动作,就是开合两个动作组成的。两句话的内涵外延,精僻地概括了太极拳的全部内容。外延是太极拳的动法,即“用意不用力”(用意即用感觉和想象),缓慢匀称,节节贯串“意动形随”的动法。这动法很重要,在太极拳过程中

2、,有着确定性的作用和意义。内涵则是:动与静;动静虚实改变;动静平衡统一;开与合;开合体现动静,组成姿态动作,成为太极拳过程;在太极拳过程中,可以看出规律来。这就是两句话概括的内容要点,要学懂两句话,就必需理解驾驭这些内容要点,这是太极拳的繁难方面。 一、“动之则开,静之则合”的内容要点 1 动与静:太极拳的动静,即身体的动静,在人的生活中,身体的动静是不在一起的,如打坐、站桩、休息、 睡觉等都是身体的静态,劳动工作、体育运动等都是身体的动态。动态、静态是分别存在的。通常说:事物变更位置,开头是动。与动对立,安定不动是静。动静对立着,就打不成太极拳了。因此对动静,要进一步相识,主要弄明白什么是静

3、。综合身体各种静态特点,打拳时,身体的静应是:心律平稳、不波动、不改变(是静的主要标记),呼吸自然,全身放松,想着点打拳,不想其他事,不说话,不作声响,双目平视前方。这些都是静的要素。 2 动静的虚实改变:人体的动静改变有多种形态,打拳时的动静,“动是实”、“静是虚”。这是“用意不用力”动法确定的,这样的动法使得动静不行能成为其他形态。其他如“刚柔”、“无我”、“无意识界”等动静改变,都不在打拳范围之内。 什么是虚实,虚实是周身的改变,以身体的吸呼开合为例,身体在静态时,吸则身体一开,即是实。呼则身体一合,即是虚。打拳时,以手为例:当动倒掌指时,用感觉使掌指伸展平直,即是实,实而不僵,即是“实

4、中有虚”。合时,则由指掌动起,用感觉使指掌放松微屈,即是虚,虚而不懈,即是“虚中有实”。实虚开合是太极拳动静的重要改变。先辈拳家说:“虚实开合是为拳经”,故应学懂做到。 3 动静平衡统一:用意不用力,肢体由静而动,作出姿态动作时,静的要素不受影响,保持不变,与动同时存在身体之中,这是“动中有静”的统一。“用意不用力”,肢体由动而静(静也是动),作出姿态动作时,静与动也同时存在身体之中,这是“静中有动”的统一,这两种统一以称为“动静平衡统一”动静同是“用意不用力”的动法,动法相同,所以动静是平衡的统一。 太极拳练到肯定程度,打一小时太极拳,结束时,每分钟心律次数,与打拳前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呼吸自

5、然,不喘气,不出汗或有微汗,全身放松,神情怡然等。这就是太极拳是身体动静平衡的实证。 太极拳的动静改变。是“用意不用力”的动法,使动成实、静成虚,又使实虚平衡统一,只有虚实(即动静)才能相互连接,循环往复,接连不断,成为太极拳过程。动静的其他形态,是不能相互连接的,也形成不了太极拳的过程。 4 开与合:太极拳的动静开合,都是“腰脊为主宰”,即“用意不用力”由腰脊内部的动起,(“动中有静”即是“实中有虚”),意气鼓荡,缓慢匀称,节节贯串,“意动形随”,动到周身和四肢末梢,是开,即“动之则开”。不停不断,“用意不用力”,由周身和四肢末梢静起(静也是动,因为“静中有动”即“虚中有实”),意气松沉,缓

6、慢匀称,节节贯串,“意动形随”,静回来到腰脊内部是合,即“静之则合”。开合相互连接,循环往复,连绵起伏,成为太极拳过程,直到一套拳的结束。 上肢开合,开则双臂弧形向外伸展,动到末梢,掌指用感觉伸展平直,成为开的动作或开的“定势”。合则由指掌动起,放松微屈,双臂弧形回收,成为合的动作或合的“定势”。 下肢开合,因双脚交替一脚驻地,一虚(虚中有实)一实(实中有虚),或虚实交替,皆是开合。进步、退步、侧步、扬起都是开,收脚、跟步、落下都是合。前脚指向正前方,驾驭方向,后脚与前脚成小八字形。宽与肩同。步幅则抬起的腿脚,舒直的同时,脚的一点(进步、退步皆如此)着地,然后踏实,是合适的步幅。进退转换要走内

7、弧形,即经驻地脚踝骨旁边,(前半弧是合,后半弧是开)以保持步幅、步宽、方向角度的正确性。下肢开合,是太极拳势“中正安舒”的基础条件,要专心作好。 开合体现动静,又成姿态动作,是太极拳的主体,太极拳的精微奇妙,虚实改变,平衡统一,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作用,皆在开合过程中。先辈拳家说:“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矣”。又说:“一开一合足尽拳术之妙”。这是精辟地概括,要理解记住。 5 开合体现动静,组成姿态动作,成为太极拳过程:太极拳的“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全部姿态(称“定势”)动作,都是开合两个动作组成的。24式、88式等一些套路,都是如此。 二、24式拳的开合组成姿态动作,体现动静平衡统一过

8、程 1 预备势:是静是合。是打拳的起先,这静与动,统一存在于一套拳过程的始终。 2 起势:是动是开,是动静平衡统一的起先,“用意不用力”缓慢匀称,节节贯串,“意动形随”,使左脚向左边迈出,成开立步。同时双臂由内向外弧形向前平举。高与肩齐。“开中有合”,体现“动中有静”即“实中有虚”都是平衡统一的。接着双手下落,双臂合在胸前,成抱球状,是静是合,“合中有开”,体现着“静中有动”,也是“虚中有实”,是平衡统一的。 3 野马分鬃:接抱球合的动作,左转身,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同时双臂由内向外绽开,左臂向左前上方,与眼同高(指尖不超过双眼)掌心斜向上,右臂下展至右胯旁稍前,腋窝开着,是动是开,“开中

9、有合”,体现着“动中有静”,是“实中有虚”,亦是平衡统一的。 4 白鹤亮翅:接野马分鬃,经合,然后开,双臂右上、左下绽开,即成白鹤亮翅,是动是开,“开中有合”,体现“动中有静”,即“实中有虚”,都是平衡统一的。 5 搂膝拗步:接白鹤亮翅,经合,开,合,然后开,成左搂膝拗步,是开,“开中有合”,体现“动中有”,即“实中有虚”,都是平衡统一的。 6 手挥琵琶:接搂膝拗步,然后合,则成手挥琵琶,是静是合,“合中有开”,体现“静中有动”,即“虚中有实”,都是平衡统一的。 其他“定势”都是如此,都是在进退转换,面对八方的开合或再开再合的过程中完成的,直至收势,还原为静,一套拳结束。这是24式拳,开合组成

10、姿态动作,体现动静虚实改变的全部过程。在太极拳过程中可看出规律来:太极拳每个姿态动作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是平衡统一的,开合体现动静,也是“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平衡统一,捋挤按等每个姿态和动作,都是开合组成的,也都体现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平衡统一,这样一来,动静平衡统一,就成为太极拳规律了。这规律贯串在一套拳过程的始终,直至结束。规律是事物本质内在联系的反映,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准则。学太极拳懂规律,则知其所以,姿态动作的正误良优,知所适从,规范到位,形质兼得,方可收太极拳“益寿延年不老春”应有之功效。太极拳是中华文化之奇葩,绝无仅有,是人们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金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