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DOC20(1).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13950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DOC2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1章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DOC2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章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DOC2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DOC20(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1页 共21页第11章 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方法和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使它们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低耗、高效、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生产作业管理中,要对加工对象的顺序作出合理安排,这对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及时交货具有重要意义。11.1 现场管理概述11.1.1 现场管理的含义 现场,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工作、试验的作业场所。企业现场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作业活动的特定场所,包括生产现场、经营现场、办公现场、生活现场等

2、。企业现场按照与生产活动的关系又可分为生产现场和非生产现场。其中生产现场按分工关系又可分为基本生产现场和辅助生产现场。如机械加工、纺织等从事产品生产活动的作业场所为基本生产现场;维修、动力等从事辅助生产活动的作业场所为辅助生产现场。 生产现场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的活动场所,包括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生产方法、生产环境、生产信息等生产要素,简称“人、机、料、法、环、信”。在产品制造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要在生产现场有序、均衡、协调地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流动。其中人流作为现场的指挥和核心,操纵着另外两类现场活动:一类是物质的转换过程,从输入原材料和燃料动力,到加工输出半

3、成品或成品,形成物流。二类是伴随着物流产生的信息流,它规划和调节着物流的方向、数量、速度、目标,使物流有序、均衡运动,这两类运动在生产现场的有机结合形成企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产品的质量、物质消耗、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的好坏都取决于生产现场。生产现场是企业的执行层,从原材料投入前的准备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每时每刻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计划来运行,对人员、设备、材料、工艺规程、场地、信息等组成的生产系统进行操作和控制,使人与物、技术与管理之间有机结合,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具有特定质量水平的产品。 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方法和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

4、、控制,使它们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低耗、高效、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可分为广义现场管理和狭义现场管理。广义现场管理是指企业所有现场作业活动的管理,包括生产现场管理、经营现场管理、办公现场管理、生活现场管理等。狭义现场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包括基本生产现场管理和辅助生产现场管理。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狭义的现场管理,即以生产现场为主要内容,它可分为四层意思。 1. 现场管理是运用管理制度、标准、方法和手段来管理。管理制度是指现场的设备、工具、在制品、产成品等的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设备维修制度,现场质量事故的处理制度等。管理标准是指现场岗位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操

5、作管理标准、工艺管理标准等。管理方法包括现场的定置管理法、模特法、5S活动法、规范化管理法等。管理手段是指管理者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文件图纸、信息流传递等手段,提高现场管理效能。 2. 现场管理的对象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现场的人员、机器设备、工具、原材料、在制品、燃料动力、场地环境、信息等。 3. 现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这与企业管理的职能是一致的。但是,这里的计划主要是现场生产作业计划;组织主要是现场合理组织作业班组等;协调主要是班组之间、操作者之间生产进度的相互协调;控制主要通过信息流反馈对生产过程的控制。4. 现场管理达到的目的是优质、低耗、高效、均衡、安全、文

6、明生产。11.1.2 现场管理的任务 现场管理的任务,由它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目标决定。现场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最基础性的管理。现场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现场活动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和高效化,以达到优质、高效、文明、安全的目的。 1.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完成如下现场管理任务。(1) 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管理标准、指标体系、评估内容和考核办法,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2) 推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现场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服务。 (3) 研究和探索现场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和高效化的内容,创建新的有效管理方法。 2. 要实现上述现场管理任务和搞好现场

7、管理的具体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现场管理的认识,牢固树立搞好企业管理,特别是要搞好现场管理的思想。 (2) 制定现场管理目标。企业在制定中、长期计划时,要同时制定现场管理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使现场管理普遍上一个新水平。 (3) 制定行业现场管理要求和细则。各行业应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适合本行业需要和便于实施的行业现场管理要求和细则。如机械行业可根据机械加工类型的特点,以工艺管理、定置管理为重点提出要求;化工行业可根据容器、管道连续化生产的特点,以岗位规范化、标准化为重点提出指导性的要求。 (4) 制定现场管理达标规划。各企业应根据现场管

8、理标准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达标规划,加强督促、指导交流工作。新观点面向21世纪的组织坐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珞琳斯卡医院(The Karolinska Hospital)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组织重组,在重组过程中围绕患者重新设计了传统结构,把医院里的患者看做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挂号、手术等单独的步骤。在重组前,医院有47个独立部门而且高度分散,其客户服务水平是难以接受的。例如,一些患者从他第一次与医院接触到接受治疗要相隔255天,而治疗过程仅占全部过程的2%。医院缩减了部门的数量并且将保留的部门进行了重新设计,共形成了11个部门,设立了2个新的岗位:协调护士和首席医生。协调护士的责任是确保所有

9、部门内和部门间的作业平稳进行。首席医生负责保持每个部门内高层次的医疗水平。 组织重组取得了显着的成果,“等待手术的时间已经从6或8个月削减到三个星期。关闭了15个手术室中的3个,然而,每年仍能够多进行3000例手术,比过去增加了25%。”资料来源:摘自Rahul Jacob.“The Struggle to Create an Organiz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Fortune 131.no.6(April 3,1995),pp,90-99.1995 Time,Inc.Reprinted by permission.11.2 定置管理、5S活动和目视管理11.

10、2.1 定置管理1. 定置管理的含义“定置”是研究物品进行整理和整顿方式的专业用语。从字面上理解。它是指物品在空间的特定位置,它不同于一般的“放置”。一般的放置寓意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定置则具有主观意识的目的性。 因此,定置管理,就是以生产现场物品的定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协调与控制的全部过程的管理。它的核心是以生产现场为研究对象,研究生产要素中人、物、场所的状况,以及三者在生产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力求消除工作中不合理的因素、浪费因素和浪费现象,通过整理和整顿,把与生产现场无关的对象清除,把生产现场所需要的对象放在规定的位置,使人、物、场所处于最佳结合状态。通过建立、健全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

11、合理的工艺流程,充实和完善必要的工位器具与运送装置,使物流的运行处于受控状态,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以达到文明操作,减少工件的磕碰划伤与锈蚀,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目的。 所以,定置管理的实质就是,从改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着手,力求求本溯源达到一个能够保证工作质量的现场环境。 2. 定置管理的基本原理 (1) 人与物的四种结合状态 在生产活动中,构成生产工序的要素,有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工夹模具、操作人员、工艺方法、生产环境等。归纳起来就是人、物、场所、信息等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是人与物的因素。只有人与物的合理结合,才能使生产有效的进行

12、。 人与物的结合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状态: A状态:即人与物处于能够立即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操作工人使用的各种工具,由于摆放地点合理而且固定,当操作者需要时能立即拿到或者做到得心应手。 B状态:即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或尚不能很好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一个操作者想加工一个零件,需使用某种工具,但由于现场杂乱或忘记了该工具放在何处,结果因寻找而浪费了时间;或者由于半成品堆放不合理,散放在地上,当加工时每次都需弯腰一个一个地拣起来,既浪费了工时,又增加了劳动强度。 C状态:人与物处于关系松散状态,已不需要结合的状态。如本加工工序已完成需要转入下工序再加工或转入检验工序的物品。 D状态:人与物失去联

13、系的状态。这种物品与生产无关系,不需要人去同该物结合。例如,生产现场中存在的已经报废的设备、工具、模具,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废品、切屑,以及同生产现场无关的工人生活用品等。这些物品放在生产现场,必将占用作业面积,而且影响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及安全。 定置管理就是要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要求,通过相应的设计、改进和控制、整理、整顿,改善B状态,使之达到A状态,减少C状态,消除D状态,把有价值的物品移到需要的地方,把不需要的无价值的物品从现场消除掉。因此,定置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5S”活动的深入发展。 (2) 人与物的结合成本 为了能用定量化的概念来理解各类状态物品之间的关系与生产的关联程度,明确定

14、置管理的研究内容,我们在这里引入一种概念,即对象物的存在价值,它是物的特有状态在价值上的表现,是人与物能否有效结合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购买的各类物资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从价值观念来讲,所有物品都有两种价值形态,即物的原来价值和存在价值。 物的原来价值。即为人与物结合发挥效用状态时的价值,也就是物品的购进价格及物品的合理储备期间发生的保管费用的总和,在实际工作中,这相当于物品的厂内计划价格,物的原来价值用符号V0表示。物的存在价值,即当人与物未结合时,物品只呈存在状态时的价值,它的符号用V表示。当我们要把只呈存在状态的物品改变成人与物结合并发挥效用的状态,还需要进一步支付出结合成本。所以,这三者

15、的关系是: 物的原来价值(V0)=物的存在价值(V)+人与物的结合成本(g) 或:V=V0-g 或:g=V0-V 当人与物关系处于A状态时,即人与物立即结合进行有效的生产活动时,物的存在价值几乎等于物的原来价值。结合成本g近似于0,可以忽略不计,这时,我们可以认为V=V0。定置管理经济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g值,提高物品的存在价值。 例如,某企业冲压车间加工某零件,需要到模具库取用模具,假设该模具原来价值V0=1000元,取用定额工时为24分钟,该车间工时费用为10元,据此可计算该模具存在价值。(元) 即人与物的结合成本为4元。 如果通过定置管理,而把取用模具的时间减少到12分钟,这样该模具

16、的存在价值V就提高了。(元),即人与物的结合成本由原定额的4元减少为2元,也即定置管理取得的效益为2元。 再举一例,例如,某机床操作者在加工某一零件时需要使用钢卷尺,而钢卷尺被上夜班的工人锁在工具箱中,假设钢卷尺原价值为2元,而去寻找那位工人需要36分钟,工时费用为10元,据此计算该钢卷尺在此状态的存在价值:(元) 这时人与钢卷尺的结合成本为6元,该钢卷尺的存在价值为负值。在这种情况下,或者砸坏一把一元钱的铁锁,这样还可能使该钢卷尺的存在价值接近一元钱。如果领(买),仓库比较近,就不如干脆重新领(买)一只钢卷尺使用,比寻找还便宜合算。 当人与物结合处于C状态时,即物与生产活动无关,在这种状态下

17、,物的存在价值等于0。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使人与物的结合保持A状态,是降低结合成本,提高物的存在价值的最佳途径。 (3) 场所与物的关系 在生产活动中,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是生产有效程度的决定因素。但人与物的结合都是在一定场所的进行的,因此,实现人与物的最优结合,必须首先处理好物与场所关系,实现物与场所的合理结合。场所与物的有效结合是实现人与物的合理结合的基础,定置管理,主要就是研究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具体说来,就是对生产现场、人、物进行作业分析和动作研究,使对象物品按生产需要、工艺要求科学地固定在某场所的特定位置上,达到物与场所的有效结合,缩短人取物的时间、消除人的重复动作、减轻劳动强度、促

18、进人与物的最优结合。 实现场与场所的合理结合,首先要使场所本身处于良好的状态。场所本身的布置可以有三种状态: A 状态:良好状态。即良好的工作环境,场所中的作业面积、通风设施、恒温设备、光照、粉尘等状态,必须符合人的生理、工厂生产、安全的要求。 B 状态:需要改善的状态。即需要不断改善的工作环境。这种状态的场所,布局不尽合理,或只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或只满足生产要求,或两者都不能满足。 C 状态:需彻底改造的状态。即需消除或彻底改造的工作环境。这种场所对人的生理要求及工厂生产、安全要求都不能满足。 定置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把C、B状态改变成A状态。 实现场所与物的结合,要根据物流运动的规律性,科学

19、地确定物品在场所内的位置,即定置方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固定位置,一是自由位置。 a. 固定位置。即场所的固定、物品存放位置固定、物品的信息媒介物固定,这种“三固定”的方法,适用于那些在物流系统中周期性地回归原地,在下一生产活动中重复使用的物品。主要是那些用作加工手段的物品。如工、检、量具、工艺装备、工位器具、运输机械、机床附件等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多次参加生产过程,周期性地往返运动,对这类物品就采用规定一个较大范围的区域的办法来定置。由于这类物品适用“三固定”的方法。固定存放位置,使用后要回复到原来的固定地点。例如,模具平时存贮在指定的场所和地点,需要时取来安装在机床上,使用完毕后,从机床上拆

20、卸下来,经过检测,验收后,仍搬回到原处存贮,以备下次再用。 b. 自由位置。即相对地固定一个存放物品的区域。至于在这区域内的具体放置位置,则根据当时的生产情况及一定的规则来决定。这种方式同上一种相比,在规定区域内有一定的自由,故称自由位置。这种方法适用物流系统中那些不回归、不重复使用的物品。例如,原材料、毛坯、零部件、产成品。这些物品的特点是按照工艺流程不停地从上一工序向下一工序流动,一直到最后出厂。所以,对每一个物品来说,在某一工序加工后,除非回原地返修,一般就不再回归到原来的作业场所。对这类物品的种类、规格很多,每一种的数量有时多、有时少,很难就每一种物品规定具体位置。如在制品停放区,零部

21、件检验区等。在这个区域内存放的各个品种的零部件,根据充分利用空间,便于收发,便于点数等规则来确定具体的存放地点。 (4) 人与物的联系信息 生产现场所需用的物品是各种各样的,都需要有一定联系方法。对各类物品与人的联系信息,必须做到标准化。首先要对物、场所的名称实行标准化,使之成为固有名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使人与物联系的信息。 物的管理名称 这是物与场所结合时,“该物”这一名称的标准化。如果不实施这种标准化,就不能传递“请用“”,“请把拿去”等信息。没有信息传递,人与物就不会结合。同一物品几个名称,将会发生问题。由于传递不畅,常常发生事故造成浪费。如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和习惯,使这种名称难以统一

22、,此时可通过附加的数字号码(管理编号)实现标准化。 生产场所的管理名称 这是物与场所结合时,“何处”这一名称的标准化。场所名称中最常见的有“窗下”、“机器旁”、“一门左侧”,这些都是抽象性的。众所周知,由于使用的人和场合不同,容易发生差错。如有时以场所放置的物品来描写场所的名称,“存放点”、“作业点”等等,看起来似乎很方便,但因某种情况保管品发生变更时,不能以此变更场所名称,而仍在原名称的场所内保管新品名之物,将会造成混乱状态。 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能变更的要素不要加入名称中。例如,场所尽量以符号或数字号码称呼。规定“2号场所放”,将此记入位置台帐,以后变更存放品时,场所名称不必变更。 人与

23、物联系的信息 根据信息在定置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信息媒介可分为二类:引导信息和确认信息。 a. 引导信息。它可以告诉人们“该物在何处”,便于人与物结合。例如车间里的各种物品的台帐就是一种引导信息。在台帐中每种物品都有自己的编号,可以引导到该物的库、区、架、位。定置平面设置图也是一种引导信息,它形象地指示存放物的处所或区域的位置。 b. 确认信息。它是为了避免物品混放和场所误置所需的信息。例如各种区域的标志线、标志牌和彩色标志。它告诉“这里就是该场所”。有了合格品存放区和废品存放区的不同标志,就可避免混号质量事故。这是指示地点的信息,又称场所标志。例如物品的卡片,上面有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

24、,告诉人们“此物就是该物”的信息,是物品的核实信息。 在定置管理中各种信息媒介物是很重要的,实行定置管理,必须重视和健全各种信息媒介物。良好的定置管理,要求信息媒介物达到五个方面的要求。即: 场所标志清楚; 场所设有定置图; 位置台帐齐全; 存放物的序号、编号齐备; 信息标准化(物品流动时间标准、数量标准、摆放标准等)。 3. 定置管理图的绘制 (1) 定置管理图绘制的要求 定置管理图是将生产现场的定置管理用标准化的形式反映出来的一种方法。运用形象的图示描述生产现场人、物、场所的关系。物品放置区域,用各种符号代替设备、零部件、工位器具、工具箱等定置物品。 因此,在设计定置管理图时应注意几点:

25、对场所、工序、工位、机台等进行定置诊断。根据人机工程学确定是否符合人的心理、生理需要及满足产品质量的需要、实现最大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最大的操作方便和最小的不愉快,切实的安全和防护保障,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 定置图的设计应按统一标准。如各车间、仓库必须绘制定置管理图,图纸可镶在镜框内悬置明显处,亦可制成版面置于车间、仓库明显处。工具箱内的定置管理应按上放轻、下放重,中间放常用的工具的要求,用图纸绘制定置图,贴于门内侧,做到所有物品摆放整齐,与图、标记相符。图纸尺寸全厂要统一。 定置图的设计。定置图的绘制应尽量按生产组织划分区域。如一个车间中有几个较大的生产工段。即可在定置图上标出几个相应的区域。

26、 设计定置图应先以设备作为整个定置图的参照物,然后依次画出加工零件等其余定置物的位置。 (2) 定置管理的图形符号 定置管理图上的物品一律用图形符号代替。图形符号的确定原则可依据该物品名称拼音的第1个字母组合而成。根据图形标准规定一般确定若干有关信息符号如图11.1。图11.1 符号与符号名称对照图(3) 定置管理图标注内容 车间定置管理图与工具箱内的定置管理图应标注的内容如下: 按工艺流程设计的工段(班组)工作地(机床、工位)的平面布置区域。 有适应物流过程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工位器具、运输机械及检验场所等物品停放区域。 生产作业场地、区域、机台(工位)之间的明显运输信道。 消防、

27、安全保护设施定置状态。 各类残料、垃圾回收箱定点布置场地。 必须定置物品的大致数、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职工生活必需用品等,定置的物品规定。 可移动物品,如手推车、衡器、可移动容器的静止停放位置。4. 定置管理的考核定置管理的实施,即按照设计要求,对生产现场的材料、机械、操作者、方法进行科学的整理和整顿。将所有的物品定位。要做到:物必有区、有区必有牌、按区存放、按图定置、图物相符。定置的考核是定置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不断完善定置管理,必须坚持定期检查和考核工作。考核的基本指标就是定置率。它的计算公式是: 或 定置率=1-不定置率 =现举一例说明,如图11.2

28、所示,计算定置率。图11.2 定置图 图11.2中,A、B定置区应中存放6箱A、B物品;C定置区应放4箱C物品,但实际上A区旁边乱摆B、C各一箱;B区内误摆A物品1箱;C区内还少放了1箱C物品。 定置率= 或定置率=11.2.2 5S活动 (1) 5S活动的概念 5S活动,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达到提高素养的活动。由于这五个词在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把这一系列活动简称为5S活动。 (2) 5S活动的基本内容 整理(Seiri),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 整顿(Seiton

29、),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以便在最简捷、有效的规章、制度、流程下完成相关事务。 清扫(Seiso),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并使之恢复正常,创建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以保证安全、优质、高效率地工作。 清洁(Seikeetsu),在整理、整顿、清扫基础上,加以认真维护,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并且,更深入一步,消除造成不清洁的各种根源。 素养(Shitsuke),即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是“5S”活动的核心。“5S”始于素养,也终于素养。 (3) 5S活动的发展 5S活动起源于日本。1955年,日本5S的宣传口号

30、为“安全始于整理整顿,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前2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控制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逐步提出后续3S,即“清扫、清洁、提高素养”,从而其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1986年,首本5S著作问世,从而对整个日本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作用,并由此掀起5S热潮。 日本企业将5S活动作为工厂管理的基础,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日本日后成为经济大国奠定了基础。5S活动对于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严格的标准化、完美的工作场所等现场改善方面的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现已成为各国工厂管理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 在

31、欧美等国的企业也开始应用5S活动加强日常现场管理,主要有5S和5C。 欧美的企业中5S基本内容是: Sort(分类):区分出不需要之物,并且消除之。 Straighten(定位):将需要的东西排列有序,以利容易取用。 Scrub(刷洗):清洁工具及工作场所的每一物品,排除污渍、污点、碎片,根除脏污的来源。 Systematize(制度化):使清扫及检查例行化。 Standardize(标准化):将上述4个步骤标准化,促使改善活动永无止境地进行下去。 欧美等国的企业中5C的基本内容是: Clear out(清除):决定何者为需要及不需要,并将后者处置掉。 Configure(安置):提供一个方便

32、、安全、有秩序的地方供所需之物的使用和保存。 Clean & Check(清洁及检查):在清扫时,检查及重新定位好工作的区域。 Conform(遵守):设定标准、训练及维持。 Custom & Practice(习惯及实践):养成例行维持的习惯,及追求更进一步的改善。 (4) 推行5S活动的目的 实施5S活动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一个实施了5S活动的企业必须达到如下目的: 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以及物品摆放有序,这样使员工工作积极性高,效率也自然会提高。 改善产品的品质。优良的品质来自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净化工作环境,能保证设备的性能和效率,提高产品的品质。 保障企

33、业安全生产。如果工作场所能井然有序,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就会减少。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施5S后,能减少各类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缩短生产周期,确保交货期。由于提高了工作和生产效率,改善了产品的品质,同时也缩短了生产周期,确保了交货期。 改善员工的面貌,提高企业的形象。 11.2.3 目视管理 1. 目视管理概述 (1) 目视管理的含义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利用人的视觉,及时调整行动、方式、方法来进行现场管理。 据统计,人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开车时看到红灯

34、就会有意识地停车,绿灯就会通行。在生产现场我们可以给一些仪器仪表安装一些装置,并在正常范围上做上绿色标志,一旦指针偏离绿色范围,就知道有异常情况发生,需要我们及时做出检查。目视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尽量让各种管理状况“一目了然”、“一看便知”,全体员工容易明白,易于遵守,减少差错。目视管理是一种很简单又很有效的管理方法。 (2) 目视管理的特点 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生产现场的每个人都能看得见。 以公开化、透明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意图让每个人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主控制。 生产现场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目视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建议、成果展示出来,与管理者、同事进行相互交流

35、。 所以说,目视管理是一种公开化、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也称为“看得见的管理”或“一目了然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于各个管理领域之中。 (3) 目视管理的作用 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目视管理根据人类的生理特征,充分利用信号灯、标示牌、符号、颜色等方式发出各种视觉信号,鲜明准确地刺激人们的神经末梢,快速地传递信息。 形象直观地将潜在问题和异常现象显现出来。生产现场的运行状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状态,另一种就是异常状态。生产现场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异常情况,要发现和排除这些异常状态,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目视管理,将“正常状态”予以标示,一旦离开此状态就意味着异常,发生了问题,这样可及早发

36、现,早做处理。比如,冲床上的模具坏了,就会生产出不合格品,如不能及时控制,不合格品就会堆积如山。但是如果采取目视管理,在模具上安装自动检测装置,情况就大不一样,一旦有异常发生,机器能自动停止生产。当机器自动停止,就需检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计划性的停机?还是因质量问题而停机?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立。目视管理通过对员工合理化建议展示、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表彰、公开讨论栏、企业宗旨和方向,远景规划等健康向上的内容,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形成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立。 2. 目视管理的类别 目视管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按照这些工具的不同,目视管理可划分为

37、: (1) 红牌。用于5S活动中的整理阶段,用来区分日常生产活动中非需要品。 (2) 看板。在生产现场,用来表示使用物品、放置场所等基本状况的告示板。它们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做什幺?数量多少?谁负责等等重要事项记入,让人一看就清楚。 (3) 信号灯。用于提示生产现场的操作者、管理者生产设备是否在正常开动或作业,发生了什幺异常状况。 (4) 操作流程图。描述生产中重点工序、作业顺序的简要说明书,用于指导工人生产作业。 (5) 反面教材。它和实物、帕累托图结合使用,让生产现场的每个人了解、明白不良现象和后果。一般放在显着的位置,让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到。 (6) 提醒板。健忘是人们的大忌,但有时又难以杜

38、绝,借助提醒板这种自主管理的方法来减少遗忘或遗漏。 (7) 区域线。生产的现场,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信道等区域用醒目的线条区分划出,保持生产现场的良好生产秩序。 (8) 警示线。在仓库或生产现场放置物品的现场表示最大或最小的在库量。 (9) 生产管理板。用于表示生产现场中流水线设备的生产状况,可记载生产实绩、设备的开动率、异常原因等。11.3 作业排序 在生产作业管理中,组织零件加工的合理顺序,不仅是单纯的生产加工问题,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这是因为产品的零件要分别由不同的机床加工,而加工次序又是由一定的工艺规程所规定了的。由于不同的零件在各种机床上加工的时间长短不一,从上道工序转到

39、下道工序时,如果机床没有空,就会出现零件等机床的现象。如果下道工序的机床完工后,上道工序还未完成,就会出现机床等零件的现象。所以作业计划在安排时要尽量考虑减少上述现象。零件的加工顺序受工艺过程的限制,完全消除机床等零件或零件等机床的现象是难以做到的。但如何安排使总的加工时间最短和机床空闲的时间最少,是生产作业计划进度安排的重要内容。11.3.1 n种零件在一台机床上的作业排序 假设有一台机床(或一名工人)同时接到8项加工零件,每项零件需要加工的时间不同,交货期限也不同,具体情况如表11.1所示。表11.1 作业排序零件J(i)12345678时间(天)P(i)106314876交货期限(天)D

40、(i)3520118625289 如果这八种零件都由一台机床(或一人)来做,共需45天。而最长的交货限期是35天,因此没有可能使每个加工零件都按要求限期完成。问题是如何来安排加工顺序使脱期的零件最少,或总的脱期天数最少等。使用的代号为: J(i)=零件序号 i=1、2、38 P(i)=零件i的计划工期(天) D(i)=零件i的要求完工期限(天) 第i项零件完成的时间A(i)=(K) 第i项零件脱期的时间n(i)max=A(i)-D(i),0 1. 按先到先做原则安排,计算完成时间和脱期时间,见表11.2上述安排结果计有6个零件脱期,最多的为36天,总共要脱期92天。 2. 按最小加工时间顺序原

41、则安排,计算完成时间和脱期天数,见有表11.3表11.2 先到先到原则顺序表零件J(i)工时P(i)完成时间A(i)交货期限D(i)脱期时间n(i)1234567810631487610161920243239453520118625289008121871136合计4520592表11.3 最小加工时间顺序表零件J(i)工时P(i)完成时间A(i)交货期限D(i)脱期时间n(i)435287611346678101481420273545811620928253500201101010合计4515433 与先到先做原则比较,脱期的零件减少了,最长的脱期天数少了,总的脱期天数也少了。可见在有交

42、货期限的条件下,用最少加工时间顺序原则,比用先到先做原则可减少脱期的零件和缩短周期。 上述两个原则的顺序都没有考虑到交货限期这个要求,这显然是不妥当的。考虑到这个要求又有两个常用的原则可以应用。 3. 按交货期优先原则安排 加工顺序按交货限期D(i)的顺序来安排,要求交货早的任务先做。下面计算这样安排的完成时间和脱期天数,见表11.4。表11.4 交货期限顺序表零件J(i)工时P(i)完成时间A(i)交货期限D(i)脱期时间n(i)54832671416368710451114202835456891120252835002303710合计4516225 上表安排结果有5个零件脱期,总脱期天数

43、是25天,最长的是10天。 按交货期优先原则安排加工顺序,能把脱期最长的天数降低到最小。上例中总的工时要45天,最长的交货限期是35天,因此,任何安排都不可能把最长的脱期天数降到十天以下。按交货期优先原则,如果工作按照a、b、c、顺序施工,使D(a)D(b)D(c) 则最大的脱期时间maxn(i)=maxA(i)-D(i),0最小。 4. 按紧迫性优先原则安排 每个零件的交货限期与加工时间之差,表示这个零件在安排加工时具有的松动程度,这个差数称为该个零件的紧迫性。如上例中第1个零件要做10天,交货限期为35天,有25天可以松动,而第2个零件要做6天,交货限期为20天,有14天可以松动。所以在安

44、排加工任务时,第2个零件就比第1个零件更为紧迫。 用(i)=D(i)-P(i) (i)表示第i项工作的紧迫件,则 先计算前列各项工作的紧迫性,见表11.5。表11.5 工作紧迫表i12345678(i)251487217213 按(i)的顺序安排施工的结果计算如下,见表11.6。表11.6 (i)顺序安排表紧迫性 (i)零件J(i)工时P(i)完成时间A(i)交货限期D(i)脱期天数n(i)2378141721255843267146136871041011142028354569811202528350133037104516727 5. Moore法则 有时为了无法满足所有的交货限期要求,往往会考虑把某一项或几项任务移交给别的单位承做。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