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学实验教学总结.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358423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学实验教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学实验教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学实验教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学实验教学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论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学实验教学总结摘要:种子试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关秉到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和技术农学等专业的目标定位,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特色的形成,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通过对种子科学试验教学改革背景进行分析,明确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井对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究,促进试验内容,试验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构建面对创新型人才培育的试验教学体系,全面提高种子科学试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关键词:种子科学;试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实力的培育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化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种子工程的实施,种子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探讨在农业持续发展中

2、的作用日趋重要。目前国内外高等农业院校都开设有种子科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在调研我校种子科学试验教学运行的现状和学生对试验课反馈看法后深深感受到,种子试验教学模式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关系到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和技术、农学等专业的目标定位,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特色的形成、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最终反过来影响社会对相关专业的认同,从而造成就业难的被动局面。1种子科学试验教学改革背景早在20世纪80年头起就在农学院农学专业中开设了种子学课程,随后学校又于2003年分别在植物科学和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两个专业设置,并相继增加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等专业相关课程,现每门课程平均

3、总学时48学时。相应地,种子学试验、种子生物学试验、种子检验学试验等分别附设在各有关课程之中,试验学时l6学时,试验课程教学始终以来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按阶段、分科进行。国内其他高等农业院校的状况基本类似。我们在多年试验教学的实践中发觉,这样的试验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严峻影响了相关学科间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使学生对学科在不怜悯况下产生的改变缺乏全面的、系统的视察与相识。(2)试验课从属于理论课教学,每门课程的试验学时相对较少,使得一些应用性、设计性强的试验和综合性试验的开设受到极大的限制,影响了对学生综合试验技能的培育。(3)传统的试验教学一般实行老师首先打算好所用的试验材料、调试

4、好所需仪器并将试验步骤写在黑板上,学生进入试验室根据步骤一步一步操作。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对仪器设备和试验操作流程缺乏感性相识,有些学生甚至不了解试验原理而盲目操作。因此学生对试验课往往不够重视,学习主动性与主动性不高,对试验课投入的精力较少。这种传统的试验教学模式,一方面限制了学生对种子科学与技术理论学问和技能学习、驾驭的系统性、全面性、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另一方面严峻影响学生实力的培育、智力的发挥和创新力的开发,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育。因此,目前的试验教学模式必需随形势的发展而变革。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合理的种子科学试验教学模式,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熬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实力的前提和基础

5、。2种子科学试验教学改革探究优化种子科学和技术试验课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独立开设种子科学技术试验课,基本形成符合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育要求的试验种子科学和技术教学体系,将基本理论学习、试验技能、综合实力训练以及创新精神的培育融为一体,全面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实践实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1改革试验课程体系建立新的教学体制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对种子生物学试验、种子检验学试验、种子学试验等三门试验课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学科间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设立一门独立、完整、系统的种子科学试验课,独立考核。使老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熬炼和提高学生

6、的操作技能、动手实力、创新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2.2优化试验教学内容本着删重、增新的原则,优化试验内容,淘汰一些验证性试验,增加一些操作性、应用性、设计性强的试验和一些综合性试验。编写种子科学与技术试验指导书,试验教学分三阶段进行:(1)基本技能试验阶段,仅保留少数经典试验,作为培育学生基本学问、基本技能的媒介;(2)综合性试验阶段,以培育学生科学思维;(3)设计性(创新性)试验阶段,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让学生经验一次科研工作的体验。教学按部就班,步步深化,并让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以培育高素养、创新型人才。2.3开设多层次种子科学试验教学模式随着高等教化的不断改革、发展,我校农学院

7、的专业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增加。我校现有的农学专业、植物科学和技术专业、种子科学和工程专业学生都须要学习种子科学和技术基础课,但不同的专业对种子学问和技能的要求不同,因此在试验教学过程中就要体现出来。如将种子科学试验教学分为试验学1和试验学2两部分。试验学l,授课对象是各专业的本科生,其内容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通过综合试验和部分设计性试验,加强对学生素养和实力的培育;试验学2是在学习试验学1基础上,着重培育学生试验技能的综合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及试验方案设计训练,授课对象是植物科学和技术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2.4建立种子科学试验的多媒体教学体系采纳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

8、学手段协助教学,讲解仪器设备的设计原理与运用规程,演示试验方法及标本制作,对指导、帮助学生应用试验仪器。将主要作物种子发育过程、种子生产过程、种子加工重要环节、种子质量田间检验资料等进行录像播放,提高对这些试验的直观、详细的相识,并加深印象和理解,还可以避开因生产季节的影响造成的部分试验环节的延误。同时利用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详细的试验步骤和操作进行具体的讲解、演示,进一步提高试验教学的可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3种子科学试验教学改革特色3.1针对性和好用性强通过动手实力、创新实力培育,探讨种子科学技术试验教学运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探讨成果刚好应用到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教学实践中。3 2系统性和综合

9、性突出从种子科学和技术试验教学的实际动身,对试验课程建设、实力培育以及试验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探讨和综合实践改革。3.3实践性和实效性强改革实施的各个方面(包括方案的制订、实施、运行机制、并上升为试验模式等)都要纳入详细的实践中进行,以便取得阅历、解决相关课程试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4种子科学试验教学改革实践意义4.1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师资水平。种子试验课独立设课,有利于老师、试验技术人员综合素养的提高。改革后的种子试验涉及的学问面宽,现有老师可能很难担当全部的试验内容,结合学校和学院建立的资队伍建设机制,将会更加有效地激励在职老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学实力和水

10、平。4.2有利于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变更传统种子试验课程的从属地位,可以克服学生只重视理论课而轻视试验的倾向,有利于建立新的教学体制,同时回避了教学内容的的不必要重复,节约学时,有利于提高种子试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4.3有利于建立教学新体系,实现资源共享试验课的合并,将有利于提高老师、试验室、仪器设备等试验资源和教学经费的利用率,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4 4有利于学生的联动性。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种子科学技术试验教学改革从学生的角度看,该探讨将对我校种科专业、植科专业、农学专业2008级、2009级近300名学生产生干脆影响,也会对整个高等农业院校种子科学技术试验教学改革产生主动

11、影响。5结语试验教学是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的重要环节,试验教学改革对于推动和深化我国高等教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试验教学改革又是一个长期探究的过程,须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和详细状况,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独立思索实力和动手实力,注意学生的特性化发展。探究刨新型人才的试验教学培育模式,促进试验内容、试验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和完善试验教学的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构建面对创新型人才培育的试验教学体系,全面提高试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5-61。参考文献马守才,廖允成,付增光.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化,2007(8):5456.王建华,刘为民.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须要J】.高等农业教化,2003(2):4546.何兰英,王信.化学试验课程改革的探讨、实践与设想.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增刊):283O.黄解军,袁艳斌,崔巍,等.创新型试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1.试验科学与技术,2007,5:8082.蒋学军,税永红.试验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实力培育J】.试验科学与技术,2006,4(2):79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