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效学.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4337511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效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交通工效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工效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效学.pdf(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交通心理及工效学交通心理及工效学(交通工效学及应用技术)(交通工效学及应用技术)2013年年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潘 晓 东潘 晓 东13816785431021-交通心理及工效学交通心理及工效学基础理论篇基础理论篇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交通工效学的命名与定义第二节 交通工效学的起源与发展(潘老师)第三节 交通工效学的作用,任务第四节 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人体生理系统(人体测量学)第一节 人体测量学?第二节 人体感知系统第三节 人体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第四节 人体运动系统第三章 交通心理学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视觉心理学第三节 实验心理学第四章 人与交通环境第一

2、节 人的行为与和环境第二节 气温与气湿环境第三节 视觉环境第四节 噪音与声环境第五节 振动环境第六节 气味环境第五章 驾驶员行为行为分析第一节 驾驶员行为特征与分析第二节 攻击性驾驶行为分析第三节 行业机动车驾驶员工作特征第六章 交通特征分析第一节 机动车交通特征第二节 非机动车交通特征第三节 行人的交通特征实践应用篇实践应用篇第七章 交通安全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我国交通事故特征第三节 我国交通事故原因分析第四节 交通工效学与交通事故对策研究第 八章 实验设备及应用第 八章 实验设备及应用第一节 国内驾驶实验的设备介绍第二节 交通工效学实验技术第九章 交通工效学与交通设计第一节 汽车的人性化

3、设计第二节 道路设计人性化第三节 交通附属设施的设计第四节 交通景观环境设计第十章 交通工效学应用实例第一节 国外的应用实例第二节 国内的应用实例第三节 山区公路研究成果第四节 桥隧等成果介绍一、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一、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交通工效学基本知识、交通工效学基本知识一、交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交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交通心理学:是研究道路交通环境中人的心理和意识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领域。它从人的心理特性出发,研究驾驶员与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各种交通行为。是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交

4、通管理实际的新兴应用科学。道路交通系统:由人、车、路(环境)组成,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人的行为动作,该系统才得以运转。道路交通系统中,人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客、交通管理人员等。车是指各种机动车、自行车及其它车辆。路是指路面构造和线形,环境指是道路交通设施和路侧环境、景观等。交通工效学的概念交通工效学是指根据交通参与者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学、生理学、美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交通参与者、交通工具与交通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如何达到一个安全,快捷,畅通,舒适的交通环境系统。概况来讲:人车路系统中,人的核心作用及对策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交通系统中交通参与者、交通工具及交通环境三者间的协调,包括研究方

5、法、评价手段、涉及的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综合知识的应用,来指导交通工具、驾驶行为和交通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交通活动在快捷、安全、畅通、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何谓交通工效学交通工效学是从交通参与者的角度,利用人机工程学的方法,提高人车路(环境)系统安全性和协调性的科学。交通工效学是从交通参与者的角度,利用人机工程学的方法,提高人车路(环境)系统安全性和协调性的科学。可使道路交通环境更安全、舒适的应用性科学可使道路交通环境更安全、舒适的应用性科学如:实现道路交通环境如:实现道路交通环境工程设计更人性化工程设计更人性化交通工效学把人、车、路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

6、以汽车驾驶过程为例,可以将其简化为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决策以及信息输出这样一个不断往复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这一过程可用如下简图表示:一、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一、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图1-3 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简图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来看,人、车、路(环境)三要素中,每个要素都可能出现异常而导致系统失调。一般情况下车辆或道路在出现异常时,通过驾驶员的调控作用,有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但是一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行为出现异常时,交通事故就难免了。交通系统的可靠性P可用下式表示:P=PvPdPr式中,Pv车辆可靠性概率;Pd驾驶员可靠性概率;Pr道路可靠性概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Pv接近100%,

7、而Pr已也可以估计,(我国数据表明接近100%,这是不大准确的),而Pd则很难估计,这就更需要对其加以研究。一、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一、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从已展开的工作来看,交通工效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分析:包括机动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摩托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行人的危险因素,骑自行车的人的危险因素。2.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生理特性:包括人的生理节律和疲劳。心理特性:包括驾驶员的注意、动机、行为情绪状态与事故等。3.驾驶员的知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特性;知觉特性:包括人的视觉、触摸觉、运动觉、平衡觉等;反应特性:研究驾驶员反应时间以及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操纵特性:研究驾

8、驶员的驾动作分析和驾驶技能形成以及操作水平与交通肇事的关系等。4.驾驶疲劳,酒精药物对驾驶机能的影响;驾驶疲劳:瞌睡驾驶基础评价研究、面部行为信息采集机分析研究等5.安全驾驶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驾驶空间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驾驶室效应,速度效应,烦躁囚室效应等),道路交通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6.交通环境,道路几何设计中人的因素;包括道路线形设计的心理要求和线形选择,道路视距的保证,道路交通设施的视线诱导等。(2013-9-24讲到此!)一、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一、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内容7.交通标志、道路照明、路面标记与视感:研究交通标志和路面标记的可

9、理解性和有效性、照明的识认感觉。8.汽车设计中的工程心理学问题;研究使汽车设计适应于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按照人的有关特性对汽车进行研究改进。9.自行车骑乘者的动态行为分析:自行车骑乘者的心理特征、交通特性、事故原因及对策等。10.行人安全行为分析:行人(包括老年,小孩,青壮年,女性)的心理特征、行动特征和交通特性、行人行为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等。11.驾驶人员的驾驶适应性检查:依据心理学原理对驾驶员心理生理指标进行检查。12.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包括宣传对象的总体划分、安全教育内容设置、安全教育宣传的策略。交通工效学必须将一般心理学研究中的通用方法与道路交通系统的实际特点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一般主要研

10、究方法如下:(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实际道路交通情景中,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分析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必须遵循原则:1、选定正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观测样本。2、观察对象时,不能以任何方式去干扰观察对象,保持观察者行为表现的自然性和客观性。3、分析结果时,考虑因素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优点:观察结果比较自然、真实、可靠。缺点:研究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现象的出现,不易作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片面性。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二)实验法(二)实验法实验法是人为地控制和创造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测试

11、者的某种心理状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有两种:道路实验和实验室实验。道路实验:是在实际道路环境中进行的,基本要求是:在道路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应尽量控制某一种变量或分别控制几种变量,以观察记录其它因变量的变化;自变量或因变量的选择应来自实际;实验规模要比较广;研究人数要多;要取得受试人员的理解和支持配合。实验室实验: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借助各种仪器设备来研究驾驶员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道路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区别主要在于环境不同。道路实验道路实验是在实际道路环境中与驾驶员和行人打交道,研究的结果可直接应用于道路交通中。它的缺点是对许多变量缺乏严格的控制,而其研究结果因受到混合变

12、量的影响,往往仅实用于特定范围。在实验室中在实验室中,环境因素受到严格控制,其研究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自变量的影响。但实验室研究的结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道路实际环境,因为实验道路环境比实验室模拟的环境要复杂得多。因此道路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应相互配合使用。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比较:实验法较观察法优越性在于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他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现象的出现。研究者通过控制和改变条件,可以知道这些条件对道路使用者心理现象的影响;改变一些条件,保持另一些条件不变,可以揭露一定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反复进行实验,积累一定数量的资料,可以作为判断被

13、研究者心理现象的典型性和偶然性的依据。另外还有常用方法还有调查法、感觉评定法 和测量法。(三)调查法:是通过搜集被试者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访问法等。调查法一般不需要特殊设备,比较容易进行,调查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被试人数也可根据目的进行选择,但精确性和可信程度略差(四)感觉评定法:感觉评定法以人的主观感觉和现象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五)测量法:是采用标准的心理测验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驾驶人员的有关心理特质,如能力测验,人格测验,驾驶员反应时间测验等等。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一、与交通工效学密切相关的学

14、科二、交通工效学对相关学科的影响一、与交通工效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二、交通工效学对相关学科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交通工效学的相关学科、交通工效学的相关学科交通工效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目的最终可归结为主要以交通参与者为中心的”交通工效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目的最终可归结为主要以交通参与者为中心的”认识认识”和”和”改造改造”两个方面。”两个方面。认识认识就是对驾驶人员和行人以及其它道路使用者的静态和动态方面的分析研究。这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人机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汽车工程学、道路工程学等学科。就是对驾驶人员和行人以及其它道路使用者的静态和动态方面的分析研究。这涉及到

15、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人机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汽车工程学、道路工程学等学科。改造改造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利用人的可朔性,对驾驶员和其它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宜人性改造及宣传教育。与此有关的学科有各种工程类学科、法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利用人的可朔性,对驾驶员和其它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宜人性改造及宣传教育。与此有关的学科有各种工程类学科、法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

16、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协调,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一、与交通工效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一、与交通工效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一、与交通工效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一、与交通工效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图1-4 与交通工效学有关的学科工效学对(路)道路工程学和交通工程学的贡献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了道路工程学和交通工程学的发展,例如线形设计不但要考虑如何满足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怎样符合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点。不使得驾驶员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平曲线半径

17、的取值,坡度大小应不使驾驶人员产生错觉,克服盲区,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对(车)汽车工程学的贡献对(车)汽车工程学的贡献同时,交通工效学的研究成果也推动了汽车工程学的发展,为汽车安全性能,操纵性能,舒适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例如驾驶室操纵空间的尺寸布置应符合人体尺寸,并要考虑动作的可达范围和舒适性,仪表、操纵装置要符合人的判读习惯,工作环境应满足工效学的要求等。二、交通工效学对相关学科的影响二、交通工效学对相关学科的影响一、交通工效学的历史二、我国交通工效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一、交通工效学的历史二、我国交通工效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第三节第三节、交通工效学的发展与现状概要、交通工效学的发展

18、与现状概要上世纪二十年代从电车、马车等的交通工具的操纵如何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要求职业适应性,奠定了交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应用学科的基础;五十年代后期,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和人口的增长,由于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交通心理学研究者应用有关的系统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开始了对驾驶人员以及人与车辆,人与道路的全面协调研究。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微电子学、像模拟技术、眼动测试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为交通心理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近年以来,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交通心理学逐渐从理论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一些理论也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交通工效学的概念也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交

19、通工效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应用科学,目前尚在初步发展中,其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交通工效学的历史一、交通工效学的历史在我国交通工效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理论探讨。对交通工效学的有关研究方法和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2.驾驶员生物节律的研究。3.驾驶疲劳研究。4.驾驶员心理过程的研究。5.驾驶员个性研究。6.驾驶适应的研究。7.驾驶员测验编制。8.驾驶员心理训练的研究。9.道路交通环境工程安全应用研究(如事故黑点改善设计、路面色彩设计、隧道进出口安全设计等)的研究。二、我国交通工效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二、我国交通工效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我国交通工效学研究应在以下几方面

20、加强:1.加强理论研究:综观我国交通工效学的研究,给人的印象是成果不少,但比较零散,缺少相对集中的探讨。今后应多加介绍国外交通心理学中较成熟的理论,同时还要加强我国交通心理学的本土化建设。2.加强研究方法的研究:一般说来,一门学科发展的程度如何,主要看它的研究方法达到了什么水平。在交通工效学研究中,在改进原有研究方法基础上应注意应用新方法,如个案分析法和追踪调查法。并与仿真模拟联系起来。3.加强心理的整合研究:我国目前的交通工效学研究现状而言,基本上都停留在对心理现象的某一层次或某一侧面的探讨上,或是就注意广度,反应时间作单项考察,或是对个性加以简单测验,缺乏对心理现象的整合性研究。因此,今后

21、在交通心理学的研究中,应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出发,由分析而至综合,作整体性的研究(交互作用的研究)。二、我国交通工效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二、我国交通工效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4.加强学科间的联合研究:在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上,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都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交通工效学的研究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遏止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各学科的联合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大力加强交通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交通管理学等学科的联系,从总体上构造出一个“人-车-路”系统模式,分析驾驶行为,透视交通事故,将具有重要的意义。5.加强工程应用和效果

22、评估的研究:由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工程应用效果评估又促进了交通工效学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的进步。二、我国交通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二、我国交通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概念介绍心理学: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美国的哲学家和医生,也是当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890年给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精神生活的科学”。心理学是关于心灵和大脑的学科。生理学:是研究生体机能的科学。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或行为如何与生理学的变化相互作用。例如研究心理刺激条件下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过程,研究放松训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都属于心理生理学。心理生理学研究是医学心理学重点基础分支学科之一。(20

23、13-10-8讲完)概念介绍交通心理学:研究道路交通环境中人的心理和意识的学科。属应用心理学的领域。它从人的心理特征出发,研究驾驶员与行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各种交通行为。交通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交通心理学的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从电车、马车等的交通工具的操纵如何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要求职业适应性,他奠定了交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应用学科的基础;五十年代后期,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奥地利交通委员会成立了交通心理研究所,主要通过实验研究驾驶员的心理生理的适应性,并逐渐形成了交通心理学体系。近二、三十年以来,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了科学理论的研究,理论性的研究成果不断指导实践问题的解决,并发展成为

24、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方法:1.从交通的自然活动中寻求规律;2.在预先拟定的实验中进行观察归纳规律。反映与反应:1.反映就是使某种东西在人脑中形成的映象,不同的东西在脑中可以产生不同的映象。2.反应是指身体某些部分发生的相应于刺激的变化。(学员举例)刺激与反射:影响感官变化的客观事物叫刺激;由刺激而引起身体的某些部分的变化叫反应。由刺激到反应的全过程叫反射。它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概念介绍相邻学科交通心理学也可称为道路交通心理学。从共同点和相关性来看:劳动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工程心理学、人体测量学、技术美学、人类工程学、安全心理学;汽车工程、道路工程、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各种

25、交通法规学等。总之,交通心理学应当密切联系其他相邻学科,不断借鉴各个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更好的完成本学科的任务,得到更快的发展。大家参与羊群效应(羊群行动、羊群心理):从众心理:股票业、投资业、交通行为(驾驶、行人)信息的缺乏和自我判断能力的丧失。视觉敏感区:兴趣点和注视点(主观和客观的)视网膜效应:土耳其一只领头羊飞身跳崖上千绵羊集体自杀土耳其一只领头羊飞身跳崖上千绵羊集体自杀http:/ 2005-07-12一位土耳其牧羊人月日意想不到地经历了一场他此生最惊心动魄的事件:当早上他像往常一样赶着自己的羊群到山坡上吃“早餐”时,那只头羊竟毫无征兆地纵身跳下悬崖,随后它的

26、只“随从”也跟着它们的“领袖”一同跳崖,极像一起预谋好的“集体自杀”行动。目击者形容当时的场景是“一只羊叠着一只羊,好像从山上奔泻而下的一股白色瀑布”。牧羊人说:“当时的情况完全不能控制,只能眼睁睁看着绵羊们一个个地跳下山崖,总计有只绵羊在这次的自杀行动中身亡。也正由于大量绵羊的尸体堆积成了一 层厚厚的保护垫子,所以那些后来跳崖的绵羊才得以幸存,侥幸捡回了一条小命。以下介绍基于交通工效学的交通实验成果Tonji University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Tonji University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

27、neering Road Safet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Road Safet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Pan Xiao-dongPan Xiao-dong1.基于交通工效学的行车环境安全性评价1.基于交通工效学的行车环境安全性评价1.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Driv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Ergonomics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道路安全与环境研究所潘晓东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道路安全与环境研究所潘晓东.Research Background

28、1.purport1.purportMany factors induce traffic accident,such as the driving speed,road conditions,vehicle state,drivers behaviors,drivers culture trait and social background,road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etc.Among them,the amenity level of the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 not only conc

29、erns the comfortableness of the driving environment,but also concerns the driving safety.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1.意 义诱导交通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受行车速度、道路条件、车辆状况、驾驶员行为、驾驶员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背景、道路交通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道路交通环境的宜人性程度不仅关系到驾驶环境的舒适性,更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Research Background2.The Request of Modern TrafficAmong the traffic system consiste

30、d of human,vehicle,road(environment),human and environment cant be separated.Traditional idea is that the drivers behaviors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adapt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hange.But human adaptive capacity has certain limit,modern traffic require roa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traffic

31、 facility environment,etc,must meet the need of the driving amenity in engineering design.This research tries to enhance and improve driving safety and amenity of road alignment and traffic environment by experiment research approach that combing engineering with medical science from ergonomics aspe

32、ct.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2.现代交通的要求在人、车、路(环境)的交通体系中,人和环境不可分离,传统的理念是驾驶员的行为应力求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是人的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界限的。现代交通的要求是,道路工程环境、交通设施环境等在工程设计上必须满足驾驶宜人性的需要。本研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通过医学与工学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方法,提高和改善道路线形环境和交通环境的行车安全性和驾驶宜人性。.Research Background3.Main Content Of The Research3.Main Content Of The Research1)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33、Drivers psychological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the CoefficientofTransverseForceofMountainousHighways2)Driving Safety Application Research Based onDrivers Dynamical Focus Point3)The Possibility of The Brain Waves ApplicationIn Road and Traffic Environment EvaluationEMR-8B主机输入端EMR-8B Main Machine

34、 Input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3.研究的主要内容3.研究的主要内容1)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与山区公路横向力系数研究2)基于驾驶员动视点的行车安全应用研究3)脑电波在道路交通环境评价中应用的可能性The Traffic Environment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Drivers Dynamical Focus Point1.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Fluctuation of Drivers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hythmTh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proves:In

35、 the labor of vehicle driving with body incitement and mental pressure,the fluctuation of th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s can be ascertain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working burden level,to evaluate the driving burden level coming from strain,discomfort,danger or fatigues,psychological pressure

36、 and physiological burden level.二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二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1.心率与血压变动评价指标1.心率与血压变动评价指标实验与研究证明:在机动车驾驶这种既有肉体上的刺激,又有精神上压力的作业劳动中,可把心率和血压的变动,作为评价驾驶员作业时负担程度的指标,衡量驾驶员因紧张、不安、危险或疲劳,产生的心理上的压力和生理上的负担程度。为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One of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testing output 心率和血压的变动波形方向盘转角平曲线部行驶速度图图23 实验测定输出结果之一实

37、验测定输出结果之一 心率和血压的变动波形(The wave forms fluctuation of rhythm of the heart and blood pressure)方向盘转角(Steering wheel rotating angle)Driving speed(Alignment curve segment)The Traffic Environment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Drivers Dynamical Focus Point2.The experiment equipments of the heart rate and blood

38、pressure2.The experiment equipments of th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The continuously automatic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of 2300 type,24 hours of Finapres equip二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二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2.心率血压的实验设备Finapres 2300型24小时连续自动血压测定装置The Traffic Environment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Drivers Dynamic

39、al Focus Point3.The experiment vehicleThe experiment uses the minibus which 8 people took of Nissan(NISSAN)with the motor vehicle(vehicle commander 436 cms,the car is 169 cms wide,235 cms of wheelbase)二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二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3.实验用车实验用车实验用机动车使用日产(NISSAN)8人乘的面包车(车长436cm,车宽169cm,轴距235cm)The Traff

40、ic Environment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Drivers Dynamical Focus Point4.Ex4.Experimentperiment DriversDriversDriverGenderAgeDriving YearsCareerYMale6237TeacherGMale4223TeacherMMale266Student二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二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4.实验驾驶员4.实验驾驶员驾驶员性别年龄驾龄职业Y男6237教师G男4223教师M男266学生The Traffic Environment Safety

41、Evaluation Based on Drivers Dynamical Focus Point5.5.ExperimentExperiment RoadRoadTheexperimentalroadismountainous heavy hilly terrain.The selected curves include 11curves,which radius varies from8m to 80 m,the apparent distancevaries from 15m to 45m,and thesuperelevation of curve is from 2%to 6%.二基

42、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二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5.实验道路5.实验道路以山岭重丘区的道路为实验道路。所选曲线段半径从8m到80m不等,视距在15m到45m之间,曲线超高在2到6%之间的 11个曲线区间。.The First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Is Introduced Based on Fluctuation of 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三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成果介绍三基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研究成果介绍1.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与山区公路横向力系数研究1.Relationship betwee

43、n the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of Mountainous Highways 横向力系数是评价汽车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山区公路曲线段安全性和宜人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行车实验数据,以驾驶员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动为评价尺度,分析曲线段横向力系数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相关性,提出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横向力系数合理范围不应大于0.2。The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is a important

44、index in evaluating driving safety and comfort.This paper presents us a new view integrating medicine with engineering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of mountainous highways.As tokens of drivers1.驾驶员心理生理反

45、应与山区公路横向力系数研究1.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of Mountainous Highways 横向力系数是评价汽车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山区公路曲线段安全性和宜人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行车实验数据,以驾驶员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动为评价尺度,分析曲线段横向力系数与驾驶员心率血压变动的相关性,提出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横向力系数合理范围不应大于0.2。The coefficient o

46、f transverse force is a important index in evaluating driving safety and comfort.This paper presents us a new view integrating medicine with engineering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of mountainous highw

47、ays.As tokens of drivers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essure,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re got in many driving experiments,and their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are also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The reasonable value of the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

48、e force should be less than 0.2 based on human engineering.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essure,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re got in many driving experiments,and their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are also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The reasonable va

49、lue of the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should be less than 0.2 based on human engineering.1.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与山区公路横向力系数研究1.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of Mountainous Highways 1.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与山区公路横向力系数研究1.Relationship betwe

50、en the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Transverse Force of Mountainous Highways y=23.565x-0.4631 r=0.6230y=31.996x-0.4846 r=0.6829y=35.975x-0.498 r=0.66580510152025303505101520253035404550实验者Y实验者G实验者M相对安静状态下心率增加数/(Pmin-1)Increment of Heart rate relative to tr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