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314519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238 大小:15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2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能够呈现出老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老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化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实力。教案网打算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y s shn s夜 宿 山 寺tng l bi唐李 白 wi lu go bi ch危楼高百尺, shu k zhi xng chn手可摘星辰。b gn go shng y不敢高声语,kng jng tin shng rn恐

2、惊天上人。ch l g敕勒歌 bi cho mn g 北 朝 民 歌 ch l chun yn shn xi敕勒川,阴山下,tin s qing l lng gi s y天似穹庐,笼盖四野。tin cng cngy mng mng天苍苍,野茫茫, fng chu co d xin ni yng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_ 见同“现”,出现。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相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相识8个字,会写6个字,驾驭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3、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绚烂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羡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老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观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探讨、合作、体验。 (

4、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沟通。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观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

5、读这首诗吗?留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实行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老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敬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老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练习 1.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老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依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似乎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

6、人,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却非常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行想象的雄伟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绽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裕、广袤和漂亮,体会敕勒族华蜜安康的美妙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酷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建一个安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漂亮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漂亮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老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也许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

8、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方,饱含了草原牧民酷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

9、。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觉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朝气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朝气、活力、生命信息的珍贵;(3)在这样草原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逍遥自在。 四、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宏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漂亮的草原无穷无尽,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常常讲,要创建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老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10、(课件展示草原风景,老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穷无尽地延长开去,只有那同样宽阔的天宇,犹如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沟通: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宽阔壮丽,激发学生的憧憬和酷爱之情。) 五、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3、视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六、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爽、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别气息尽收诗中,犹如一幅草原放牧的漂亮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

11、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非常生动地勾画出内蒙古独特的壮美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酷爱。这不正是人们憧憬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七、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篇三】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教学要求】 1相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12、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索,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到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阅历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课时支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相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绽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

13、意思,学习诗人奋勉向上,主动进取的精神。 教具打算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老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视察板画,再欣赏插图。(课件出示1)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老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知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围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

14、,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 要求: 根据老师下面告知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仔细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索); (3)然后依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到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老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三、沟通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探讨,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3):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老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说明? (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

15、,危:险;损害;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说明就是。(板书:百尺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老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远眺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似乎站到了天涯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老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接着读其次行:(课件出示6):手可摘星辰 (出示星辰卡片) (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

16、月不适用摘。(板书:辰)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当是怎样的? 应当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行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简单,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17、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相距咫尺。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妙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洪亮。 老师:好,你读得清晰,读出了高的气概。 学生:昂扬地读。 老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概。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唯恐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老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爱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

18、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索、到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接着运用,进一步驾驭这种方法。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好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挚友。看,它们是谁? 1、沟通识记字形。(课件出示8)出示:危惊敢 加一加:危:厃+?;惊是忄+京。 2、老师指导书写。(板书:危) (课件出示9)危的田字格课件 危的半包围结构,厂的横长一些。 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示学生留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整。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老师巡察,个别指导,订正写字姿态。个别作业展评。 五、课

19、外作业新设计 1、说明词语 百尺:_。危:_。恐:_。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答案: 1、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危:表示高的意思。 恐:唯恐 2、略。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相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具打算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日,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10)(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

20、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洁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敕勒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课件:似庐笼苍茫 (板书:似庐笼苍茫)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12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

21、诵 (课件出示12)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覆盖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解并描述;(课件出示13)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宏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情愿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终3句。 (课件出示14)

2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件出示15图片)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很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沟通。 指名回答:谁情愿来读一读? 老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爱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的大、美) 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 天地无穷无尽风吹过去把草吹倒,望见了牛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相互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沟通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沟通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16)出示生字田字格课

23、件:似苍阴野茫 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示学生留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整) 2学生练写。 老师巡察,个别指导,订正写字姿态。个别作业展评。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长 1今日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肯定有许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挚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漂亮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六、课外作业新设计 1说明词语 似:_。穹庐:_。盖:_。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参

24、考答案: 1似:似乎。穹庐:大帐篷。盖:罩。 2略。 3略。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小岛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小岛讲解并描述的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小岛驻军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反映了小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酷爱海岛,酷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切战士疾苦,与士兵同等的高尚品质。教案网打算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小岛课文原文 无穷无尽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涯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没法子,谁叫这儿离赤

25、道近呢。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非常钟,所以,到第五分钟时,将军就发觉了问题。 “岛那边是什么东西,搞得那么神奇?是暗堡?”将军说着就走了过去,才看清那儿用礁石围成一圈,上面用油布遮挡着。掀开油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将军不由得一愣。他知道,在这个地方,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因为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从大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大半。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菜地,将军真怀疑自己是在做梦:“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队长说,他是北方人,从大棚种菜得到启示,就搞了这个油布棚,北方大棚是为防冻,这个棚却是防晒和防盐。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战土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

26、的。 “都从老家?”将军纳闷,“就近的海岛上有土,不也行吗?” “是啊,可战土们情愿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您看,不少北方的菜在这里都活了。” 将军弯腰细看:好家伙,小小块菜地,菜的种类还挺多。 “晚饭后,我们就可以把油布都掀开,让您看看菜地的全貌。”队长骄傲而又神奇地一笑。 将军的眼光抓住了这一笑,心想:小鬼,还有什么瞒着我呢!就说:“好,我就在晚饭后来看。” 同行的秘书焦急了:“首长,不是定了赶回舰上吃晚饭的吗?” 将军当然不会忘。还是他自己定下的规则:在这一海疆,为了减轻岛上的负担,吃住必需返回军舰。但现在,他对随行人员说:“你们乘快艇返回。我在岛上不光吃晚饭,还要吃明天的早饭

27、。” 大家都很惊讶。秘书立刻问队长:“晚上岛上吃什么?” 将军白了他一眼:“吃什么?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他问身边的队长:“欢迎不欢迎?” 队长心里很冲突,说:“欢迎是欢迎,可您的” 将军又问围过来的战土们:“你们欢迎吗?” “欢迎!” 将军点点头。他要住下来,可不是因为队长那一笑。他是想,要是这里种菜的法子真能推广,那对这带守岛部队的作用可太大了。这种问题看起来很小,却干脆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 晚饭时,队长陪将军来到队部,办公桌上摆了好几个盘子,有罐头,还有几种鲜鱼。将军知道这儿有鱼不稀奇,也就没说什么,坐下来拿起了筷子。就在这时,炊事员端来一个盘子,将军一看,脸色立刻变了。那是一盘小

28、白菜。 “这是谁的办法?”将军问道。 队长不知说什么好:“大家的” “大家的?哼!”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起身,“我说和战士们一起吃,你劝我说我去了他们会拘束,我就听了你的。现在倒好!我问你,战士们有蔬菜吃吗?” “一个星期吃一次。”队长声音小了。 “我问的是今日。走,去看他们吃什么!” 队长急了:“首长,您别去了。这盘菜您肯定要吃下去,要不,您会懊悔的。”将军一愣,不明白队长说的什么意思。 队长想了想,对将军说:“您等一下。”然后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又跑了回来,指着窗外:“首长,您看。” 将军顺着队长指的方向看去 那一片油布已经翻开,露出了一大块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29、 将军在心里一阵沉吟,注视着那片绿色。 “全国的省份,大半有土在这里。岛上的战土知道您身体不大好,又上了年纪,一样要求务必让您吃上蔬菜。大家不是把您看成首长,而是一个长辈。”队长在边上小声地说。 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就别过脸去,刚好望见那盘小白菜。 他怔了一下,走过去端起来,大步走了出去。 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战土们怕烫似的立刻躲远。将军没有追过去,也知道自己没法追。他站在原地,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最终,他眼睛一亮,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他走过去,把手

30、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勺汤。 没有人招呼,战土们自觉地围了过来。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土们的碗里。将军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亮,自己的鼻子又起先发酸,原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只张了张嘴 早晨,将军乘快艇离开了小岛。回望小岛,他看到那片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 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_ 本文作者陆颖墨,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小岛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

31、兵同等的高尚品质。 3.陶冶学生酷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尝语言,体会“将军”与士兵同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用细微环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谛视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本文中的岛为什么称为“小岛”?(一座孤零零漂在海上的小的可怜的岛) 课文为什么以“小岛”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小岛上的事) 2.南海简介 我国土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疆,海疆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的3倍,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

32、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深度5559米。我国南海广泛分布着252个岛、礁、沙滩,其中被称为岛的有25个。今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南海的最南端,走进“小岛”,看一看在“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课题:小岛)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落。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状况: (1)学生读、讲生字词。(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法) (2)认读词语 瞒域艇冲突哼喉咙勺搅舀 3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沟通。 三、细读品尝,感悟理解。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第1自然段。 你从第1自然段捕

33、获了哪些信息?(小岛树少、草少、土少环境恶劣;有军队驻守) (板书:驻守小岛环境恶劣) 2.抓重点词句细致研读第236自然段。 (1)快速阅读236自然段。 课文23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了将军登上小岛视察的经过以及战士在艰苦条件下酷爱小岛的思想感情) (板书:将军登岛视察战士酷爱海岛) 小组探讨沟通,将军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将军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将军是个关切战士、不搞特别、不给海岛添麻烦的人。) (板书:关切战士不搞特别不给海岛添麻烦) 关切战士语言:“战士们有蔬菜吃吗?” “走,去看他们吃什么!” “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动作: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 将

34、军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 把菜汤舀到战士们的碗里。 外貌:“喉咙哽了一下”。 将军注视着那片绿色。 心理:留宿小岛了解战士的生活 打算推广这种种菜方法,让这一带守岛部队都吃上簇新蔬菜。 不搞特别“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不给海岛添麻烦自定规则:必需返回军舰吃住。 “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一句中“重重”的本意是什么?文中含有什么意思?(用力很生气)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战士们酷爱小岛的呢? 战士们从老家背土、拿蔬菜种子在小岛种菜。 那绿油油的菜地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平安而不畏艰苦。 (板书:从老家背土、拿蔬菜种子、中国版图式菜地、不畏艰苦) 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艰

35、苦的? (天气燥热;蔬菜很难生长;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一周吃一次蔬菜。) 3默读3738自然段 思索: (1)为什么战士们把菜地设计成“雄鸡形”?(祖国版图的形态像雄鸡一样。战士们把菜地设计成“雄鸡形”表达了他们剧烈的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将军“看到那片雄鸡形的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有什么象征意义?(象征祖国蒸蒸日上) (3)说说你对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的理解。(这一自然段既表达了将军为小岛战士所感动的崇敬心情,又表达了将军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这篇文章是按什么依次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依次记叙的。) 四、拓展延长、升华情感及课堂小结。 1.绽开联想 此时此刻,你想

36、对“将军”和战士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 战士们为保卫祖国人民的平安,日夜坚守在小小的小岛上。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们酷爱祖国,酷爱小岛的思想感情以及将军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篇三】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小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冲突、喉咙”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反复揣摩描写将军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感悟将军的情感。 (4)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尝和感悟,联

37、系上下文等理解将军向小岛敬礼的深意,体会将军的情感。 3.情感与价值 体会守岛部队在艰苦的条件下驻守海岛,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根据事情发展的依次,用归纳的方法把课文分成若干部分。 【教学难点】 体会战士们对祖国海岛的酷爱,理解“小岛”的真正含义。 【教学打算】 学生:完成预习。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异地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驻扎在海岛上的守岛部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今日,我们随一位将军登上小岛,一起感受守岛部队的爱国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生词。 2.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

38、分为几部分? 3.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件什么事? 4.这件事是按什么依次写的? 归纳总结:全文有3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位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生的事情。 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依次写的。 三、生字生词认读学习 会认字:瞒域艇冲突哼喉咙勺搅舀 辨字:瞒满矛予勺匀 多音字:哼 四、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1部分。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介绍小岛的地理环境和特点。) 2.思索: 这个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什么? “树少,草少,土也很少”,三个连续的“少”,表现了小岛的荒芜。 (表现了海军士兵们生活环境的艰苦。) (二)学习第2部分。 其次部分

39、是第219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将军发觉和了解战士们在岛上种菜的状况。) “将军不由一愣。”将军为什么会有此神情? (这里土少,而且温度高,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就连运输来的食物都不能完好地保存。然而战士们却让这岛上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队长建“菜地”是从哪里得到的启示? (“队长说,他是北方人,从大棚种菜得到启示,就搞了这个油布棚,北方大棚是为防冻,这个棚却是防晒和防盐。”) 战士们为什么不用海岛上的土? (“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战士们情愿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 体现出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吃起菜来有家乡的味道。) “晚饭后,我们就可以把油布都掀开,让您看看菜地的全貌。”队长骄傲而又神奇地一笑。 问题一:为什么要在晚饭后才能掀开油布? 问题二:这句有什么作用? 将军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规则?为什么?同行的秘书为何焦急? “在这一海疆,为了减轻岛上的负担,吃住必需返回军舰。” 将军的身体不大好,又上了年纪,秘书担忧岛上的晚餐会影响将军的病情。 其次课时 一、复习生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