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脏毒性的中药 [中药心脏毒性的研究概况] .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9886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心脏毒性的中药 [中药心脏毒性的研究概况]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心脏毒性的中药 [中药心脏毒性的研究概况]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心脏毒性的中药 [中药心脏毒性的研究概况]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心脏毒性的中药 [中药心脏毒性的研究概况] .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心脏毒性的中药 中药心脏毒性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中药 心脏毒性 文献综述 中药一向被认为具有毒副作用少、运用平安的特点,但近年来有关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文献报道日趋增多,其中关于心脏毒性方面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 心脏毒性是指在相对小的剂量和相对短的时间内,药物对心脏产生的影响生理功能或损害心肌的药效反应。现分述部分具有心脏毒性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心脏毒性临床表现与产朝气制。具有心脏毒性的中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类。 1 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含氮有机碱,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生物碱类毒性中药主要有乌头、博落回、雪上一枝蒿、马钱子、钩吻、曼陀罗、罂粟、龙葵、

2、藜芦等。 11 乌头: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生药中的毒性成分主要为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其中乌头碱毒性最强,成人一次性口服02mg即可出现毒性反应,34mg即可致人死亡,其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毒性1。 急性乌头碱中毒可致严峻室性心律失常,表现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其中伴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见2。临床上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多形性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严峻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峻程度呈正比。频发多源室性心律失常均出现在重度中毒患者中,部分轻度中毒患者可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ST-T

3、改变和Q-T间期延长等。乌头碱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兴奋心脏迷走神经,使节后纤维释放大量乙酰胆碱,从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等慢速型心律失常;使心肌细胞Na+通道开放,加速Na+内流,促使细胞膜去极化,提高自律组织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导致快速型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死3-5。雷怀成等6探讨表明:乌头碱对心肌的毒性机制可能是抑制心肌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使心肌有氧代谢障碍,心肌供能不足,导致细胞凋亡,出现心律失常。用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可在乌头碱中毒心肌中发觉大量凋亡细胞。动物试验证明,乌头碱通过影响心脏能量代谢,使受损心肌ATP生成

4、障碍,进而损难过肌细胞膜系统。苏同等7认为其诱发严峻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除迷走神经兴奋抑制窦房结功能外,更主要是细胞膜结构ATP生成严峻受损,影响了细胞膜内外离子主动转运,而这常易诱发触发活动;同时相邻心肌间电活动失去同步性,又易致局限性兴奋,且损伤范围广,易诱发折返性心律失常。 12 博落回:是罂粟科博落回属有毒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主要成分有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博落回碱等。这些生物碱毒性与乌头碱类似,主要对神经系统和心脏有毒害作用,尤其对后者的毒性更明显。有试验表明其大鼠半数致死量为195mg/kg8。 博落回的临床中毒表现:早期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口干、呕吐;重症病人可发生阿

5、-斯综合征,突然出现晕厥、脸色苍白、出冷汗、抽搐、心律失常等,可出现多源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心室抖动甚至因心搏骤停而死亡。吴茂旺等8进行了博落回水煎液的急性中毒试验,结果显示,博落回能导致心肌间血管淤血,心肌内及心外膜下小灶性出血,心肌细胞核染色质疏松、边集,细胞间连接松弛,心肌纤维内线粒体肿胀、嵴模糊,部分线粒体溶解消逝。探讨表明,博落回中的生物碱能影响细胞内Na+-K+-ATP酶对K+的转运9,并能破坏细胞生物膜结构的完整性10-11。临床中毒报道12-13,博落回中毒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并导致死亡。 13 雪上一枝蒿: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短柄乌头的干燥块根,别称雪

6、山一枝蒿、一枝蒿、铁棒锤等。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一枝蒿乙素及已素等,具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一次用量为2550mg,极量为70mg。 雪上一枝蒿中毒主要表现为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其毒理作用是:剧烈兴奋迷走神经,引起窦房结自律性降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失常;毒素干脆兴奋心肌,使心室内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加,导致起搏异样;干脆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导致血压下降及阿-斯综合征的发生,这也是雪上一枝蒿导致死亡的主要缘由;对中枢神经及神经末梢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继而出现神经、循环、消化系统相应的临床症状。 14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马前、乌鸦眼、大方八、牛银等,为马钱科植物云南马钱或马

7、钱干燥或成熟的种子。马钱子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为士的宁(番木鳖碱),约占总碱的30%50%;其次为易引起心脏毒性的马钱子碱(布鲁生)。1次口服士的宁510mg可发生中毒,30mg可致死亡;服马钱子生药7g可致死亡。中毒潜藏期为30180分钟。 李明华等14-15采纳常规微电极技术同步记录收缩力的方法,视察了马钱子碱对豚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收缩力及高K+除极异丙肾上腺素和组织胺诱发的慢反应动作电位(SPA)的影响。结果提示:马钱子碱具有阻断心肌通道的作用,在低浓度(110-6mol•L-1)时,主要以阻断K+通道为主;在高浓度(110-5mol•L-1)时,对Na+、Ca2

8、+通道也有阻断作用;能抑制高K+除极不同因素诱发的SPA;通过提高细胞外Ca2+浓度,可部分减弱马钱子碱对SPA的抑制,提示马钱子可能阻断Ca2+通道。而马钱子引起心肌酶上升并发心律失常的报道也说明白大剂量马钱子对心肌有损伤性16。 2 二萜内酯类 二萜内酯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代表中药有雷公藤、马桑、莽草果实、红茴香果实、黄药子、苦楝等。 雷公藤为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又名黄藤、断肠草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杀虫止血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二萜类、三萜类及生物碱类等。其主要活性成分和毒性成分是二萜类,其次为生物碱类17。雷公藤生药的极量为40g/日。传闻1次

9、口服雷公藤嫩叶的7个尖(约12g)即可致死,23片叶片可中毒,3060g根韧皮部可致死;一般中毒后24小时死亡,最多不超过4天17。 雷公藤中毒症状有胸闷、心悸,可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18-19。心电图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雷公藤及其制剂所致大鼠急性中毒试验发觉:大鼠心肌损害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微小肌溶灶形成,灶内心肌纤维肿胀、分别或溶解,线粒体游离于分散的心肌纤维间。各种可致急性中毒心肌损害的雷公藤制剂中以雷公藤甲素的心肌损害最为严峻。而慢性中毒试验发觉:小剂量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肌细胞未见明显病理损害,雷公藤甲素引起的心肌损害

10、也较其急性中毒轻20。雷公藤对心脏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对平滑肌及横纹肌的损伤,并可进一步导致中毒性心肌炎,引起心肌传导障碍,严峻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21。 3 苷类 苷类成分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其代表性成分强心苷类具有明显的心脏毒性作用,临床上运用的地高辛即为此类成分,代表中药有夹竹桃、万年青、木薯、桃仁、李仁、木通、皂荚等。 夹竹桃为夹竹科植物,别称柳叶桃、半年红等。夹竹桃叶含有夹竹桃苷、糖苷等多种物质;花含洋地黄毒苷、桃苷等成分。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发汗催吐和镇痛作用,效果与洋地黄相像,属于慢性强心苷类药物。夹竹桃全株有毒,内服煎汤,剂量为0309g。 夹竹桃中毒表现为心悸、胸闷、憋气、头

11、晕、恶心、呕吐,有的甚至出现烦躁担心、面色苍白、四肢潮湿等。夹竹桃所含的强心苷在胃肠内汲取较快,作用快速,被汲取后多分布在心肌与骨骼肌上,作用受体是Na+-K+-ATP酶。夹竹桃中毒后,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受到抑制,一方面引起Na+-Ca2+交换增加,致细胞内Ca2+超负荷,另一方面使细胞内明显缺K+,致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或传导速度减慢,引起各种心律失常22。钟继荣23临床报道,夹竹桃叶100多片水煎后口服,导致死亡1例。尸检镜下所见:心肌纤维断裂,横纹消逝,心肌间淤血、水肿并伴有少量点状出血。 4 毒蛋白、多肽、氨基酸类 此类有毒中药主要有苍耳子、天花粉、巴豆、蓖麻子、蟾酥、蜈

12、蚣、全蝎、白花蛇、斑蝥等。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制成。蟾酥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成分困难,包括蟾蜍素、蟾蜍配基、胆固醇、蟾蜍氨及肾上腺素等。具有强心、升压、镇痛以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但常出现因服用量过大而引起中毒。蟾酥的大鼠半数致死量为0359mg/kg,一般其药用内服量为35mg/日,最大不能超过135mg/日。 蟾酥有效成分为蟾酥素,对心脏作用类似洋地黄,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影响心肌传导系统,引起心律失常。轻者为窦性心动过缓,重者可表现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ST段变更。此外,尚有头晕、头痛、心口闷胀、烦燥担心、猛

13、烈恶心和呕吐、阵发性腹痛等症状24。禹永春等25的探讨结果证明,蟾酥通过-受体作用于K+通道而增加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运动。脂蟾毒配基、华蟾毒灵、蟾毒灵等对心肌细胞的Na+-K+-ATP酶有剧烈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心肌细胞内Na+的浓度相对增高,钙离子则通过Na+/Ca2+交换进入心肌细胞,结果使心肌收缩力增加。文献报道26表明,即使极低剂量的蟾酥提取物亦具极大的心脏毒性,该作用的产生除了其抑制Na+-K+-ATP酶外,尚能干脆变更心肌细胞内钙的贮存,从而干脆或间接地变更了Ca2+浓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多种中药具有较强的心脏毒性,中药的心脏毒性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具心脏毒性中药所含的

14、化学成分较多,作用也较困难,一些药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6 参考文献 1孟甄,丁怡,鲁静,等.生、制乌头总生物碱对心脏功能及其毒性的比较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7):801-804. 2杨建章,赵璇.乌头碱中毒致严峻室性心律失常的救治J.临床荟萃,2004,19(1):20. 3张颖,周玉华.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5):319. 4赵庆桃.乌头碱中毒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121. 5凌佩莹.乌头类药物中毒53例临床心电图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6):957. 6雷怀成,易建华,刘

15、涛.乌头碱中毒肝细胞凋亡的视察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4,18(3):199-201. 7苏平,刘鹏俊.大鼠乌头碱中毒超微结构的变更J.西安医科高校学报,1991,12(4):321-322. 8吴茂旺,朱建华,陈阳,等.急性博落回中毒的试验病理学探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17(4):221-224. 9Scheiner Bobis G.Sanguinarine induces K+ outflow from yeast cells expressing mammalian sodium pumpsJ.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2001,

16、363(2):203. 10Thatte U,Dahanukar S.The Mexican poppy poisons the Indian mustar facts and figuresJ.Assoc Physicians Indial,1999,47(3):332. 11Ulrichova J,Dvorak Z,Vicar J,et al.Cytotoxicity of natural compounds in hepatocyte cell culture models:The case of quaternary benzo phenanthridine alkaloidsJ.To

17、xicol Lett,2001,15(3):125. 12罗友鲜,王学胜,曾君洋.博落回中毒致严峻心律失常5例报告J.贵州医学,2001,25(9):838. 13张在友,曾春莲.博落回中毒致迟发性恶性心律失常二例J.右江医学,2002,30(6):564. 14李明华,赵德华,张贵卿.马钱子碱对豚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2):157-159. 15李明华,张贵卿,赵德华,等.马钱子碱对豚鼠心脏乳头肌慢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4):19-21. 16魏世超,徐丽君,张秀桥.马钱子总生物碱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

18、报.2001,17(4):479. 17李瑛,陈军,刘伏友.对雷公藤毒副作用的相识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5):62. 18潘桂光,高文平.雷公藤多苷片致过敏反应1例J.药学实践杂志,2003,21(1):52. 19李焕更,薛丽,周建清.雷公藤加重房室传导阻滞1例J.临床误诊误治,1998,11(4):252. 20韦登明,黄光照.雷公藤及其单体的药理和毒理病理学探讨进展J.中药材,2003,26(12):894-897. 21贾春伶.雷公藤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与分析J.北京中医,2006,25(1):45. 22张德雨,朱建华.有毒中草药中毒引起心脏损伤的病理变更J.华北煤炭医

19、学院学报,2007,8(4):452-454. 23钟继荣.夹竹桃中毒死亡1例J.法医学杂志,1998,14(4):235. 24梁大胜,梁建朝.急性蟾蜍中毒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03,10(5):5. 25禹永春,陆书广,王雷.四乙基胺抑制蟾蜍的强心效应J.延边高校医学学报,2001,24(3):164-168. 26Bick RJ,Poindexter BJ,Sweney RR,et al.Effects of Chan Su,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n the calcium transients of isolated cardiomyocytes:Cardiotoxicity due to more than Na+-K+-ATPase blockingJ.Life Sci,2002,72(6):699-709. 收稿日期 2008-01-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