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琵琶行并序教学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4427098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琵琶行并序教学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12课琵琶行并序教学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琵琶行并序教学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琵琶行并序教学案苏教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2课琵琶行并序教学案苏教版琵琶行并序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品尝主旨句“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驾驭用比方、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 培育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实力;培育学生的想象联想实力。 情感看法 与价值观 让学生相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从而激发学生酷爱新社会的感情;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 重点 理解诗人精彩的音乐描写和“同是天际沦落人”的感伤。

2、教学 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单元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相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育酷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骄傲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尝语言,领会作品的表现力,注意审美体验。通过这一单元学习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实力。 琵琶行是新课标必修三其次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是唐代闻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

3、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学问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当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驾驭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索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沟通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教法设计 读与听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问与讲相结合,议与背相结合,因为:在诗歌学习过程中,朗读具有不行取代的作用,诗歌音韵的

4、流畅最宜朗读。从教化实践看,诗歌的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增加观赏的趣味,有利于熟识语言结构,丰富语言材料,培育学生语感。假如忽视朗读,再精妙的讲解分析也只能是支离破裂的,刘大槐论文偶记里指出:“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又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而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诵之,神气出矣。”朗读是由少积多,由感至悟的过程,我认为要特殊重视。听,是因为琵琶行中有关于琵琶音乐的描写,它有不同与其它乐器的音响效果,能倾听一曲琵琶的演奏,可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作者超群的音乐描写方法,音乐的艺术效果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也可以让学生去听录音带配乐示范朗读,剧烈的感受作者内心的

5、情感。提问与探讨,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问探讨可变更学生的学习观念、看法、习惯,激励学生想象、质疑、发觉、创新。以上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口、耳、心,让学生亲自去阐释内容,用读、听、思、议、去敏捷的表现文字,最终了解故事情节,感悟作者思想情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个主导的作用,通过教学培育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学法 依据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方法”理论,比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主动性,培育他们比较分析的思维习惯。所以,我将采纳比较探究式学习,把“学习的主

6、动权还给学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依据诗歌的特点实行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媒体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老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动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导入新课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整个世界为之侧目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宝藏,我们能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巨匠擦肩: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当然,还有那个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 提到白

7、居易,我们会想到新乐府、秦中吟,更不能遗忘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弹奏了一千多年。它和它的姊妹篇长恨歌一道,成为奉献给千秋万代艺术精品,人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今日我们学习琵琶行这篇描写音乐的绝唱,借此,走进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精神家园,学习诗人描写音乐的技巧。 二、解题 1、行 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8、其篇幅较长,句式敏捷,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改变。 2、琵琶Pp(英文:Lute,pipa) 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摹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右手向前弹出曰“琵”,向后弹进曰“琶”,是弹奏时的两个基本手法。从琵琶形制和来源考察,可以分作两种类型,一种是圆形音箱,另一类是半梨型音箱。在隋唐时代,琵琶主要用于歌舞的伴奏,

9、节奏显明,用拔子演奏。现今的琵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已由最初的4个相位,仅能奏1个八度加纯四度转变为现在的6相25品,具备12个半音,可以转12个调。 三、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非常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为应考再次进京,中第四名进士。投秘书省校书郎,改今陕西周至县县尉。任县尉期间

10、,他进一步触及尖锐的社会冲突,写出观刈麦这样真实反映和怜悯民生疾苦的诗篇。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闻名长诗长恨歌,也是在这时写成的。 元和二年(807)冬,应召回朝仕翰林学士、左拾遗。诗人原来怀抱“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将补救时政们缺失当作自己的责任。此时就以谏官身价连连上书,揭露政治上的弊病,陈述改革的建议。他还努力实践中教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见,提倡新乐府运动,写了很多诗歌揭露官僚势力虐害人民的罪行,使豪门权贵大为愤怒。 元和十年(815)六月,朝中发主宰相武元衡被刺事务,主谋者是藩镇割据势力。白居易激于义愤,领先上表恳求严缉凶手。忌恨他的人乘机攻击他“越

11、职言事”,加以造谣中伤,将他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打击。到江州的其次年,他写下琵琶行,通过一个沦落江湖的弹琵琶倡女不幸身世的描述,寄予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从今,意志渐渐消沉,走上“穷则独善其身”的道路。 以后,他还担当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在地方官任内,也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如在杭州西湖上增筑堤防(就是现在西湖的白堤),蓄水浇灌,使沿湖一千多项民田免于干旱。晚年定居洛阳,信奉佛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最终做到刑部尚书。 白居易在文学上与元稹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

12、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到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爱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经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

13、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四、诵读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利用注释及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湓pn(江名)贾g(商人)思s(名词,思绪) 虾蟆hm嘈co(声音粗重)舫fng(船) 钿di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篦b(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呕哑uy(象声词,乐声嘈杂) 嘲哳zhozh(象声词,声音细碎) 2师范读,进行诵读指导 3提问诵读,初步感知诗意。 据传在长安时,曾携带所作诗文去谒见前辈诗人顾况。顾况望着诗卷上“居易”这个生疏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着打开看,头一篇赋得古原草

14、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大为赞美,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在顾况的推奖下,年轻的诗人起先著名。 要求学生查找关于作者的资料,拿到课堂中进行沟通,而后补充强调。 五、简析诗前小序: 、留意几个字词: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其次年。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命:命名,取名。 2、小序有何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述琵琶女身世; 点明写作动机;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小结: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

15、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白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调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六、听诵读录音,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七、简析诗歌的内容 师:白居易在被贬浔阳时写下琵琶行,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宏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恒久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漂亮而悲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漂亮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快速阅读诗作,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讲解并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第一节:诗人:浔江送客闻琵琶 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 其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主子下马客在船”为互文。 2

16、.其次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 诗人:江心倾听琵琶曲 3.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 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 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 4.第四节:从前:才高位显居京城 如今:谪居浔阳境况艰 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 5.第五节: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 感情在“满座皆泣”中达到高潮。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在相同的境遇中,在琵琶曲的感染下,诗人找到了知音,发出“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写下了这篇美丽感人的琵琶行。 要求:1.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感情。2.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师生互动,依次简析各节诗歌内容。 九、

17、作业布置 背诵全诗。 诵读琵琶女其次次演奏的有关诗句,赏析音乐描写的美妙意境。 板书设计之一 板书设计之二 教学后记 教学问题集锦 解决问题措施及实践结果 问题缘由分析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 目的意图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具体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终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凡。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实力。总体思路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

18、。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实施步骤1、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唯恐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怜悯泪。的确,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改变中,捕获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改变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寂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剧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其次部分“快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19、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嘹亮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胜利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嘹亮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时间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深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

20、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改变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最终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心情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懊悔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生气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

21、允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超群,而且通过乐曲的改变,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改变,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难过人听见一哭!板书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观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索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爱好。2、谁解青衫泪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难过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

22、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挚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际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怜悯与敬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板书青衫泪同是天际沦落人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厚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3、谁解风物意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明确

23、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楚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溶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宁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始终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

24、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醉在浔阳江头那一派愁闷的月光里,凄美哀人。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说明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肯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总体评说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闻名的诗歌,笔者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没有常式的词句翻译、结构梳理等,有意识地从新的角度设置问题,激发爱好,使学生读得深化,读得兴浓。学生在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鉴赏力也确有明显的提高。附板书设计: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青衫泪同是天际沦落人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25、7琵琶行并序 7琵琶行并序名师导航内容感知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遇权贵打击、贬官江州司马次年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但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结心底。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遇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受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忽然触发天际沦落的苦痛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诗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受,寄予了作者对琵琶女凄惨命运的深切怜悯。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境遇,发出了“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主题深刻而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可以说,在

26、封建时代里,琵琶女形象和诗人自身的形象都有肯定的典型意义。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既是唐代七言叙事体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创作的又一高峰。诗一问世,即广为流传,远扬塞外。唐宣宗曾在白居易去世后作悼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直至今日,虽历时千载,仍传诵不衰。其中有关琵琶演奏技巧的描写,运用了比方、拟声、叠音等多种手法,精彩纷呈,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因而本篇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形象描绘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子忘归客不发。剖析:声音是从水面上飘过来的,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子和客人的留意,使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急欲探寻这种

27、奇妙声音从何而来。这里作者首先写了主子和客人的行为表现,概括出主子和客人对琵琶声的神往,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2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剖析:“寻声暗问”,顺着声音小声地问,写出了听者因被乐声吸引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其实这也是从侧面写乐声的感染力。从诗开头的环境描写所营造的氛围来看,琵琶声或许是凄苦的,作者的寻声暗问,其实也暗含了对弹奏者的怜悯和关注。“迟”即“迟疑”之意,写出了琵琶女迟疑不决的神态和心理,原来,孤寂之人,遇人相问,当是很兴奋的事,可琵琶女却迟疑不决,看来其必有隐衷。那“弹者”原委是谁?其实,不用诗人发问,我们读者也早就急欲知道了。可是,琵琶女不仅

28、是“欲语迟”而不愿回答,而且还不愿露面,让读者心中更添了一层悬念。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剖析:这一句描写琵琶女羞答答的样子,极为奇妙传神,为流传极广的千古佳句。琵琶女由于种种缘由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面”,写出了她的羞怯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困难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郁不平;另一方面对于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表现了她不情愿见生疏人又不好不见的担心与局促。4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剖析:弹奏之前即传情,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琵琶女技艺超群,调弦试音就已打好听者;另一方面,调弦试音都能融入感情,可见弹奏者已沉醉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为什么

29、会“先有情”?会有什么样的“情”?这就为诗歌设下了悬念。5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剖析:“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出了她弹奏时的动作和神态,因为训练有素,所以虽是信手弹来,也无不合乎节拍。而心中不尽的悠悠往事和满腔的凄苦之情,都在这“信手续续弹”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真是技艺娴熟,炉火纯青。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剖析:“悄无言”比报之以热情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妙,这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听众还是意犹未尽,仍旧沉醉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人们的观赏活动仍在接着。眼前是江水茫茫,无穷无尽,四周寥落

30、,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月辉。人们靠着诗意的想象,好像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充满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剖析:诗人以这两句话结束了琵琶女的倾诉。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所谓“忽梦”并非偶然,“梦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现。回忆辛酸的往事,面对眼下的苦痛遭受,琵琶女不由得涕泪纵横,脂粉合流。8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剖析:诗人写琵琶女超群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怜悯;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

31、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也正是诗人的写作动机。这两句直抒“天际沦落”之感,当为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际的歌女的不幸遭受,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怜悯、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心情。“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已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相互安慰的名句。9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剖析:通过杜鹃啼血和哀猿悲叫两个意象的描写,因景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羁旅在外而惦念家乡的心情。下文更以苦酒独酌、呕哑嘲哳之山歌村笛,上承“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

32、竹声”,极力渲染谪居浔阳的苦痛与不幸,同时也与歌女的琵琶仙乐作了剧烈的对比。1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剖析:最终以琵琶女的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所谓“座中泣下”,突出了音乐效果之动人,也上承了其次段中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唐代八、九品官所穿的官服。作者时任江州司马,是五品官,应着浅红色官服。说“青衫”意在表达自己的沦落身份。以诗人泣泪最多上承“同是天际沦落人”,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诗句也表现了诗人对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艺人的真挚怜悯。她有可悲的不幸命运,诗人也有被贬出京的遭受,社会地位虽

33、不同,但在身怀才艺而不被重用以致沦落天际这一点上是相像的,是相通的。因此,诗人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二、重点语段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剖析:这是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元和十年”“明年秋”“夜”;地点:“送客湓浦口”;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诗人、客,夜闻琵琶,“歌以赠之”;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同时,还通过“左迁九江”,点出了自己的不幸境遇;

34、“歌以赠之”,说明白本诗的写作动机。其中的“铮铮然有京都声”“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则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子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剖析:这几句交代了时间: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秋风瑟瑟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日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诗人给他的挚友送别。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际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主子下马客在船”,用互文手法,实际是指主子和客人下马之后上了船。后一句的“管弦”代指音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通过

35、景色的描写渲染了临别时分的氛围,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子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为一体,构成一种剧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忽闻水上琵琶声”作了铺垫。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剖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困难而又连贯、贴切而又美丽的比方,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嘹亮,而且还让人体验到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如急雨”“如私语

36、”“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拟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叠韵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逝。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乐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剖析:年轻时,靠着超凡的技艺,使得五陵年少、富贵公子争相馈

37、赠缠头之费。那个时候,她头戴钿头银篦,歌舞时用手击节,上身相应抖动,首饰有时竟堕地而碎;或穿红艳如血的罗裙,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不觉酒翻而裙污,也未感到过惋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然而韶华易逝,容颜易老,一个年老色衰的艺人再也没有人靠近了,她像一只被人玩坏的玩具一样被那些富贵子弟们所抛弃。“门前冷落鞍马稀”正是封建时代包括琵琶女在内的很多歌舞艺人晚年生活的形象写照。这一段叙述,写出了琵琶女的不幸遭受,也交代了“未成曲调先有情”之缘由。 审美鉴赏 三写演奏构佳篇琵琶行是以三次演奏为主线来结构全篇的。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围着它,诗人将情与景、事

38、与议高度融合了起来。对三次演奏的描写,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虽不知演奏何曲,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肯定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因为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演奏,明显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孤独;二是因为它深深地打动了“惨将别”的主客之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子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哀痛气氛,也都是用以烘托琵琶女所弹之曲的凄惨的。其次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接着转入了对乐曲的干脆描写。在描写中,诗人以贴切而又美丽的比方,使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

39、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流,有细到没有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通过如此浓墨重彩的描写充分展示了琵琶女演艺的卓越才艺。以此为基础,诗歌自然转入琵琶女的自述身世。“自言本是京城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当年靠着自己的技艺,确也曾有过很多欢娱,可是,“今年欢乐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最终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而且,“商人重利轻别离”“去来江口守空船”。这一段可谓如怨如诉,为琵琶女的半生遭受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那“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相互补充,完成了女主子

40、公的形象塑造。而琵琶女的自述又引起了诗人的剧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际沦落人”。接着诗人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围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缘由,则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二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的温顺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较为简略,只说声调悲凄,与从前的霓裳六幺有所不同。同时,诗人又以从侧面写听众“掩泣”和“青衫湿”作结,进一步突出其音乐效果,尤其是“江州司马青衫湿”则使“同是天际沦落人”的内涵更为深远,也更显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日积月累 一、学海拾贝意境意境,是指诗歌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表

41、现出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指诗所描写的客观景物。意境的构成要素是情(或意)和景(或物)。要体会诗歌的意境,就必需先了解诗歌情与景的三种融合方式: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和因情生景。情景交融,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如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诗人闲情逸致的心境与外物已融为一体,难分彼此。融情入景,是指情已奇妙地融入景中,表面看,见景不见情,实则景中已蕴涵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表面上描写诗人旅途中所见的六种秋景,事实上这些景物蕴涵着诗人流落天际的羁旅愁怀。因情生景,是指景因情而产生

42、,其特点是先有情,后有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由离情想到别后的凄凉景象。 二、典题精讲1(2022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详细内容简要赏析。指引迷津:营造的氛围,即诗歌有什么样的意境。意境的把握要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分析,“月黄昏”,昏暗朦胧,一般也衬托那种

43、黯然之情,再加上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则更有凄凉之意。参考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覆盖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寂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2(2022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获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

44、体现这一主见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1)最能体现这一主见的一联诗句是:_(2)体现的思想情趣:_(3)如何体现的:_指引迷津:(1)诗中第一联是交代事之缘起,二、三两联重在描写自然之景,最终一联重在抒情。而二、三两联中,其次联“闲”与“无丑”带有肯定的情意色调,意境很美。(2)思想情趣当然要抓住“闲”字,“闲”有闲适、闲逸之意,还要抓住“无丑枝”,看上去都很美,当然是宠爱喽!(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答案:(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美丽自然景色的赞美

45、。(3)是通过情景结合(或情景交融)的方法来加以体现的。这里的景即“野凫眠岸”“老树著花”,这里的情即是“有闲意”“无丑枝”。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超群技巧;2学习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意境。【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探讨法【教学协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名句“同是天际沦落人”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白居易。(师生共同回忆,重点在其“失意谪居”。)2解题。“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回忆

46、乐府相关常识。)3相关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迫,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其次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受共鸣自身天际沦落的不幸。4学生借助注释阅读“序”,进一步了解写作缘由。5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正字,留意句读。6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情感。7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8老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时期乐伎们的凄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唱女的怜悯,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天际沦落人”之恨。这首诗为我们塑造

47、了两个显明的艺术形象,一个是琵琶女,一个是诗人自己。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验各异,但是他们却有着相像的不幸遭受。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情感才通过琵琶曲得以沟通和共鸣。另外,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非常精彩,已经成为千古绝唱。诗人采纳多种艺术手法,将无形的音乐形象描绘得显明生动,详细可感,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表现了诗人超群的艺术技巧。全诗按时间依次分为五段: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其次段,江上倾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沉醉);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快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合作探究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白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小序已经较清晰地讲解并描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