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实脾理论初探-肝病传脾属于.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5666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病实脾理论初探-肝病传脾属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肝病实脾理论初探-肝病传脾属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病实脾理论初探-肝病传脾属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病实脾理论初探-肝病传脾属于.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肝病实脾理论初探:肝病传脾属于 300150天津中医药高校其次附属医院 摘 要 对肝脾两脏的关系和“肝病实脾”的机理及临床应用作以介绍。“肝病实脾”首见于难经、金匮要略,此法不但是防止肝病发展改变的主动措施,也是治疗肝病的重要治则。实脾是指运用益气健脾助运的方药调补脾脏,使脾气旺盛。 关键词 肝病实脾 初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1.006 “肝病实脾”历史渊远,首见于难经、金匮要略,然在内经中即有相关论述。先师仲景、李用粹、叶天士等历代医家都在著书中阐述“肝病实脾”观点,他们继承了难经、金匮要略中“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病防变的理论,依据自然界

2、与人体及机体内部脏腑的相关整体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充溢“肝病实脾”的理论基础,使其得到充溢和发展。 肝脾两脏的关系 肝与脾生理上相互依靠:肝属木,为厥阴风木之脏,藏血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脾属土,为仓廪之官,统血而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两者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如同春天之土和木荣,勃勃朝气。表现为脾在运化水湿功能的障碍,即肝郁脾湿;脾不能升其清阳之气,不能转输精微物质至脏腑,出现气血虚损,即肝郁脾虚。 肝与脾病理上相互影响:肝木正常疏泄则使脾土在肯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即五行中之木克土。如病理缘由导致肝气过旺,疏泄太过,即形成了“肝木乘脾土”的病理状态。反之,若脾胃虚弱,也可引起肝木来乘,此即脾虚肝乘

3、。两者均是“木克土”的正常生理关系被破坏而成“木乘土”的病理状态。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说:“肝疏泄太过,其性横逆,肝郁则疏泄无能,其性消沉”。 肝病实脾的涵义 “肝病实脾”是指在肝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实脾。实脾就是指运用益气健脾助运的方药调补脾脏,使脾气旺盛。临床常用的实脾中药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大枣、炙甘草等;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异功散等。 肝病实脾的机制 气机方面:脾居中焦,升清而降浊,使脏腑之气来回转输通利而不停不滞,为气机升降之枢。通过“实脾”,使脾气健旺,中州气机升降有常,脾气上行携肝气上升,胃气下降使胆亦从之,从而有利于气机的疏通。

4、气血方面:脾统血,肝藏血。通过“实脾”,使脾胃强健,气血化源足够,有助于肝对血液的调整,使腹大坚满、胁腹攻痛、身出血痣、肝掌及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之瘀血内停的肝病患者易救。 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湿,促进体内水液的代谢。通过“实脾”,使脾气旺盛,水湿得以运化,体内停水得运,蓄水得行,湿邪易除,有利于三焦的疏利和水道的通调,使胁下胀满难受,腹部胀大触之如囊,神疲乏怠,纳差,便溏之水湿内停的臌胀患者易于治疗。 消化方面: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通过“实脾”,使脾健运、消化、汲取、运输功能旺盛,确保胃肠通利,有利于胆汁的输送、排泄;胆道通畅,促使“肝之余气”的溢泄并发挥其正常作用。使口苦,面目俱黄的黄疸

5、患者易治。 肝病实脾的临床应用 培土泄木法:适用于肝实邪盛,恃强凌弱而木旺乘土,使脾胃功能受伐的肝旺脾虚者。症见口苦,嗳气,胁肋胀痛,脘腹痞满、食后尤甚,体倦乏力,面色苍白,便溏纳差,舌质淡苔白,脉沉弦无力。方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 例11:患者,女,31岁,患乙肝2年余。自诉口苦,胁肋胀痛,腹胀纳呆,乏力,便溏。查体:肝脾肋下刚及,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无力。查肝功能示:转氨酶轻度上升。B超示:轻度肝损伤。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断:胁痛(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黄芪15g,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柴胡10g,枳实10g,芍药10g,香附10g,薏苡仁15

6、g,陈皮10g,砂仁10g,延胡索10g,甘草10g。水煎服,服药7剂后症状减轻。遵守法律加减治疗月余,基本痊愈。 健脾化湿法:适用于肝病传脾,脾虚湿困,运化失职者。症见头晕、乏力,四肢酸困,脘闷、纳呆、泛恶,口干不欲饮,溲黄,便溏,或有黄疸,舌苔白腻,脉濡细或滑数。方用参苓白术散为主,兼湿热者可合茵陈蒿汤。 健脾化瘀法:适用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滞湿停、络瘀之虚实夹杂者。症见胁下刺痛有定处,拒按,肝脾肿大,形体消瘦,面色青紫,头晕神疲,腹胀食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或花剥,脉细涩或沉细。方用归芍六君汤合失笑散,或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例22:患者,男,45岁,患乙肝4年余,肝功能长期异样

7、。自诉近1个月来倦怠乏力,腹胀纳呆加剧,胁下刺痛时作,便溏。查体:面色少华,肝脾肋下均可触及2cm,左颈有2颗蜘蛛痣,可见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细。查肝功能示:转氨酶中度上升,白、球蛋白比例倒置。B超示:肝硬化,脾大。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早期肝硬化。中医诊断:胁痛(湿瘀阻滞型)。治以健脾利湿,化瘀通络。方用党参15g,茯苓10g,白术10g,陈皮10g,半夏10g,当归10g,芍药10g,薏苡仁15g,五灵脂10g,蒲黄10g,鸡内金10g,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10g。水煎服,服药17剂后症减轻。 补脾益肾法:适用于肝病日久,伤脾及肾,气血亏虚者。症见两胁隐痛时

8、作,遇劳加重,喜按。脾肾阳虚则兼见形寒,面色少华,倦怠嗜卧,脘闷纳少,便溏,腰膝酸冷,阳萎遗精早泄,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而弱。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阴虚者兼见面红,口干欲饮,腰膝酸软,盗汗,五心烦热,神疲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健脾行水法:适用于肝病晚期,肝木乘土,土不制水,水湿泛滥者。症见腹胀大有水,按之松软,纳差,尿少,下肢浮肿,大便溏薄,形体消瘦,舌淡胖苔白腻或白厚,脉弦缓或滑缓。方用实脾饮合五苓散加减。 总之,肝脾两脏相互滋生,相互制约。脾脏功能的好坏干脆影响肝病的复原与发展。“见肝实脾”是遵循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之旨,“实脾”意在顾及后天之本。可见,“见肝实脾”不但是防止肝病发展改变的主动措施,也是治疗肝病的一项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1 段柏林.略论肝病实脾及其临床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8,29(2):21. 2 张桂明.益气健脾法与慢性乙型肝炎J.新疆中医药,1995,(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