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20011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声现象学问归纳声现象学问归纳第一章声现象学问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7可听声:频率在20Hz2

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实力强、声能较集中。详细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简单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肯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放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初中物理声现象学问点整理初中物理声现象学问点整理(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

3、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马上消逝(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接着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电磁波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肯定在振动,但有振动不肯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4、=初中物理学问点复习-声现象;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三)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s。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少于:S=初中物理学问点复习-声现象vt=初中物理学问点复习-声现象340m/s0.1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5、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五)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乐音及三个特征包括:音调、响度、音色。3、音调:声音的凹凸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4、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

6、波沟通,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声源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6、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人们依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7、区分乐音的三个特征:听见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颂家指音调。(六)噪声的危害和限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源: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有毒的固体废弃物污染。2、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一切干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3、噪声的等

7、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为了不影响睡眠,一般不要超过50dB,为了不影响工作,一般不要超过70dB,为了不损害听力,一般不要超过90dB,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例:汽车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例:戴耳塞)(七)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1、蝙蝠用来辨路捕食2、超声波测速仪3、“B超”4、“声呐”)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1、清洗精密机械2、粉碎体内结石3、制成超声加湿器)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声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的发生:

8、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乐音与噪声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9、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乐音与噪声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