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国民经济.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43448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与国民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就业与国民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与国民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与国民经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4页 共14页目录摘要.3引言.4西方就业理论演进剖析.5我国当前就业问题.7西方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8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问题.10总结.14参考文献.15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历来都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最严峻的问题,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其意义极为重大。不仅涉及到求职者的工作安置和许多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回顾西方经济学主要的就业理论,提出这些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再结合我国实际情

2、况加以深化认识和借鉴,进而寻求解决我国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就业理论;就业问题;国民经济;借鉴 引言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就业人口,在我国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包括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业的人员。 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近几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左右,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

3、高就业。进一步讲,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 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就失业的境况。可以说,中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局部就业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影响的因素不断增加,在对影响劳动力就业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后,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质疑,认为单纯讲求经济发展是不健康的发展模式

4、。应尽快由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即以就业为中心的、兼顾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来实现就业与经济均衡增长。 因而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应将视野放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就业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就业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剖析 就业这一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就业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就业问题的长期研究和探索,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就业理论。如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粘

5、性就业理论等。 (一)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 萨伊定律是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的基石,其基本内涵是供给创造需求。该学派经济学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庇古等,他们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认为市场上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发调整。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互作用决定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供求平衡时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水平。进而认为,只要不存在工资刚性,工资率可以自由伸缩,市场机制能自由的发挥调节作用,可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劳动力市场总能达到就业均衡,长期持续的非自然失业不可能存在,存在的只是自愿失业和短期性摩擦性失业。 他们认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是消除货币工资的刚性,使货币工

6、资能够随市场的需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古典学派将自由竞争作为前提条件,主张市场调节平衡就业,否定了失业问题的普遍性。但换个角度理解失业的产生仍然是有可能的,失业问题正是竞争不充分所导致的结果,要解决失业问题首先就应该解决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不充分问题。 (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凯恩斯就业理论是以有效需求原则为核心,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失业之所以持续不断,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一般情况均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不足,由此造成较多的社会失业,即不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的促进就业理论实际上主张降低工资,即在不降低名义工资的情况下,降低实际工资。但前提是扩大总需求,因

7、为总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工人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相对减少。为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必须摒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国家干预,提出需求管理政策,从而达到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目的。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的困境,凯恩斯理论失灵了。因而以托宾、杜生贝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结构性失业问题”,力图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认为是微观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引起滞胀。得出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结构失调,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必然引起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由于强

8、大的工会力量使工资易涨不易跌,所以尽管社会上存在着失业,但货币工资却不下降,而只要存在工作空位,货币工资就会迅速上升。于是,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就转化为失业与货币工资上涨并存,进而转化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发症。该理论主张从就业内容或就业结构角度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如政府要指导收入政策,即政府要采取措施限制工资和物价的上升,以缓和通胀;注重完善劳动力市场,缓和因劳工市场技术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适当修改完善失业补助金制度,激励失业者就业。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粘性就业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理论主要包括名义工资粘性和实际工资粘性两方面。名义工资粘性是由于长期劳动合同的存在和交错调整工资所致,

9、工资通常是由于工会与企业通过谈判订立的合同而固定下来的。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工资不能随市场供求行情而调整。即使没有工会组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因受有合同的企业粘性工资的影响,工资也不会轻易变动。隐性合同理论认为,雇员与雇主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会形成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契约,从而使工资具有粘性。隐性合同导致失业的原因是由于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厂商和工人因信息有限,决定了均衡合同出现无效率的非充分就业,因而通常会解除工人。效率工资论则说明了雇主会主动付给员工高工资,以提高雇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跳槽和偷懒的机会成本同时吸引有能力及高技术人才。内部人外部人理论则指出,内部人由于受到劳动转换成本的

10、保护,在工资决定上有着重要的讨价还价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和地位。致使工资调整主要取决于在职人员而不是失业者,于是,便可能出现非自愿性失业。因而解决失业问题政府就要干预工资合同,要减少工资粘性,增加工资弹性,使工资能够适时适度灵活调整。 (五)反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反古典”学派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借鉴日本的经济模式及行政主导性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就业问题上,强调在保证企业自由用人和求职者自主择业的前提下,在保持企业活力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同时建立稳定就业,劳动力流动平缓、劳资合同和工资差距较小的劳动力模式。 我国当前就业问题近年来,

11、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我国就业压力仍就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 (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且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开始凸现出来;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发育还有待完善,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不从自身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 总的说来,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呈进一步扩大之势。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已指出,在九五期间遗留下来的失业人口

12、有595万人,再加上再就业中心的失业人口和“十五”期间每年新增的劳动人口,这样“十五”期间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达到5,200万人。社会实际提供的就业岗位有4,000余万个,上述数字还要再加上加入WTO初期由于市场开放每年新增加的500万失业人口,这样失业人口总数将达到1,700万人以上,从而使业已相当严重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失业率有可能超过国际警戒线12%,接近于14%。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就业问题之严峻,不仅因为总量,还存在着结构性就业矛盾。在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受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制约,再就业已越来越困难,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越来越低,

13、失业人员的失业周期也越来越长,逐渐形成一批基本生活难保、再就业十分困难的弱势群体。 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与劳动力就业率提高呈正相关。这一说法无可置疑地成为我国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众多假设之一。国家主要关注的是经济的增长,要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再翻二番,达到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从理论上讲,如果经济持续增长过程,就业前景一般随之看好。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毛额一直呈较高的增长势头。与此相应的是,就业人口不断攀升。随着经济增量的不断放大,国民经济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不断提高。这似乎进一步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劳动力就业率呈正相关的假设。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

14、到,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虽然就业人口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这个数量的增加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失业人口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但是,经济增长率和人口就业率并没有同步增长。这一点在近几年表现得特别突出。另外,我们也不得不说,现在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率的贡献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不足。西方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 (一)古典学派就业理论的启示及借鉴 首先要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和就业歧视问题,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不充分表现得很突出,市场存在严重的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就业歧视随处可见。就业招聘中存在严重的歧视性条款,如户籍歧视、地域与方言歧视、学历歧视、性别和年龄

15、歧视乃至身高、相貌等身体歧视、婚姻状况歧视、犯罪经历歧视、姓氏歧视等等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招聘中的一个正常现象。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展,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而必须加强透明化、公平化、法制化和市场化。其次,为了规范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运用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同时要严格落实劳动用工合同制度,同时要鼓励企业履行现在流行的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的相关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二)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启示及借鉴 凯恩斯就业理论强调宏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干预和实行税收政策等来调节就业,是一种总量就业理论。它只考察资本主义社

16、会的总就业量的变化、就业水平的高低,而不分析就业的结构。由于它只强调从增加有效需求来解决失业问题,忽视对劳动力供给方面的管理与改善;只强调投资总量的增加而忽视投资的就业效率和投资结构的优化。因此,中国在通过政府扩大投资规模解决就业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投资的就业效率,要尽可能投向吸纳劳动力较多的行业和领域。另外,政府应注意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制定有利于增加就业的经济增长计划和产业政策,把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因而当前应当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以就业为基础的经济政策,优化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17、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启示及借鉴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政府应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和人力政策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第一,采取全方位人力资源开发措施,对劳动力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多种形式的继续培训,使劳动者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第二,大力发展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信息咨询、指导服务、就业介绍等方面工作,使企业和求职者实现信息对称;第三,减少户籍制度对劳动力的限制,增加劳动力的区际流动,帮助解决劳动力和企业进行地区迁移。 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应建立完善就业教育制度,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对于农村学龄儿童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对劳动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在岗培训指导等,从而有

18、利于生产要素的及时有效配置,消除结构性失业。鼓励引导劳动力在地区、行业间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则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加强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特殊群体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相关信息的发布,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工资论启示及借鉴 新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工资粘性实际上是劳动力市场自身运行不可避免的现象,仅靠劳动力市场调节是不可能解决的。政府可就全社会工资水平定期进行全国性的调查,并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生活水平为基础,制定出基准工资水平以供各地区的企业参考,使得企业工资在合理区间浮动。另外,政府应控制非工资性人工成本的过快

19、上升,以增强工资弹性,例如,股份制企业股利的发放等要按照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采取适当的股利发放政策,以及企业在年终发给职工的年终奖金等都要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因为股利和奖金都是企业非工资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放过多,有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无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就业。 (五)反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启示及借鉴 可以说反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对现实更具有指导意义。关于就业保证企业具有灵活的用人机制,加强人力资源部的建设,保证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招聘到合适的、合格的劳动力,同时求职者也能够自由灵活地选择适应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岗位,从而充分地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政府要加强对劳

20、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人口政策,一方面调整教育结构等来控制和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另一方面,国家给与市场活动进行宏观引导,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来建立新型的劳动就业体制服务。 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一、调整发展观,把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 首先,就业是社会和政治能够稳定能过的关键因素。2001年底国际劳工组织召开“全球就业论坛”会议功过的全球就业议程指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泥金是因为世界上很多人依靠工作儿生存,它还是人么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以及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这使得功过成为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人民安居乐业,才能长治久安。其次,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的状况

21、、就业率是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点。我国13亿人力、口中,有7.4亿人就业,在4亿城乡家庭中,2/3以上的家庭成员是劳动者,就业收入构成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如果失业或下岗,一些家庭可能陷入贫困状态。而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我国结业矛盾十分突出的状况下,政府应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来考虑,将扩大就业和老百姓的真正富裕作为政府工作业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把经济社会的发簪战略有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主要目标。二、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促进就业具有较好的作用。 从财政的指出角度看,加大公共投

22、资项目,既能直接刺激需求,带动社会投资,又能简介促进就业。从财政收入的角度看,税收政策对促进就业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切实将各种优惠税费政策落实到位,对扩大就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货币政策对就业的调节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稳健的或帮你政策加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利于经济繁荣和就业增加。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银行贷款难,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只有2%的中小企业能得到政府贷款,这大大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三、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并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微调。1.收入与就业的关系密切。劳动力成本过高,企业会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因此,前述西方国家控制通

23、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所制定的工资指导线,以及一些大公司在需要裁员时,先用降低工薪福利的办法来替代裁员计划的方法,来避免就业机会的过多损失,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结业岗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但是整固不应该让企业既要缴纳高额税收,又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只要能提供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应该扶持的。2.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从世界各国就业情况老看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扩大就业主要还考发展中小企业。中国当前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站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40

24、%,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年均创造9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额。国际上发达国家每810人中就有一个中小企业,而我国每28人才有一个中小企业,如果按照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创造的就业岗位的空间也是相当客观的。3.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客观现实的选择。英爱情形认识,国有企事业单位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是有限的,它们或者在压缩编制,或者自身经营状况不佳,即使需要招聘员工也是条件严格,名额有限。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蓬勃生机,而且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实践证明,哪个城市、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快

25、,城镇就业夜里就小。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一是要清除体制障碍,使这些企业在市场转入、税收、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奇特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并鼓励有条件企业做强做大。二是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支持、税收支持等,解决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建立其贷款主渠道,地方财政对小企业应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以促进其发展。三是在技术服务,细细咨讯和人员培训方面加大扶持力度。4.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推行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和弹性工作制,可以开拓巨大的就业空间。估计我国目前已有70%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根据

26、国家统计局对京、沪等7城市抽样调查推算,家庭服务业可创造2000万个就业岗位。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关键在于转变劳动力的择业观念,树立灵活形式就业也是就业的观念;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灵活就业人员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免除后顾之忧,并开辟灵活就业新领域,加强对灵活就业的服务。5.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金额共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朝着“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的重要途径。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是政府基本职能之一,政府一方面要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重返劳动力市场,并

27、应将工作重点由基本生活保障转为就业保障。1998年2000年,全国共组织了1300多万下岗和失业人员培训,他们在接受培训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60%。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到非农领域。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全面小康、现代化都要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一是要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荐农村城镇化建设要加强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遍地开花”、过于分散。通过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内的工业小区集中,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二

28、是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神话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取消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歧视性、排斥性的管理审批等规定和收费项目,变限制控制为放开鼓励,变审批收费为维权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极致。就现在情况看,农村职业培训工作还缺乏体制、政策和经费上的有力支持,从而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正度应吧农村职业培训工作提到重要议程上来,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五、培育统一开放、依法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模式。这一模式的良好运作,要求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

29、,一是打破劳动力市场在地区、行业间的壁垒,促进企业根据需要更灵活的调整劳动力存量,根据劳动力市场价位控制人工成本。二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通过规范话的职业介绍机构开展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系列化服务。三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快推进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性统一的信息网络建设。包括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职业培训网络和职业介绍网络,充分发挥现代化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降低劳动力市场职业收录成本。四是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人口政策、调整教育结构来控制和影响劳动力的长期供给,加强就业培训,不断改善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力的市场摩擦。制定促进就业的经

30、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所有制结构政策及于此相适应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还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规划、立法、监督和管理。六、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形成,有赖于社会保证共功能的建设和健全,企业把冗员分离出来,而把失业保险的职能交给社会执行。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过程中,一部分劳动者将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失业状态,急需失业包厢制度对他们进行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防止因为失业问题引起社会震荡的有效措施,是新型劳动就业体制建立不可或缺的前提。总而言之,中国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必须尊重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

31、的失业问题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的。既联系于国际市场经济规律,又有别于他国恶性失业”。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阶级先进性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决定力量。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去逐步的,有效的,并最终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总结 总之,西方的就业理论对我国寻求解决就业矛盾的途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我国还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不仅依赖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经济总量增长,扩大劳动力的有效需求,还要有市场调控体制改善的制度保证,两者面相辅相成,不可偏颇。较好的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民生问题,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静.西方失业理论与中国的就业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6,(11). 2刘加强.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罗恩立,孙定东.西方就业理论的演变进程剖析与借鉴J.经济学与经济管理,2003,(2). 4谭运进.西方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商业时代,2005,(12).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协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