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3414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基础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莆田(p) 老趼(jin) 绯闻(fi) 强颜欢笑(qing)B. 釉料(yu) 逶迤(y) 金钏(chun) 呼天抢地(qing)C. 榆枋(fng) 缧绁(xi) 惩创(chung) 如丧考妣(b)D. 玉醅(pi) 愠怒(wn) 攒射(cun) 长歌当哭(dn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

2、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绯闻(fi); B项,呼天抢地(qing)。高声喊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D项,愠怒(yn)。恼怒、愤怒。故选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治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B. 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C. 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贻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D.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

3、为廖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因地治宜因地制宜; C项,淹没湮没;贻和怡和; D项,廖落寥落。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

4、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甲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乙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丙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而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3.

5、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修葺一新B. 倒胃口C. 特赦D. 而4.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修葺一新”指修缮建筑物,使它如新此处用于维修遗存,使用正确。B项,“倒胃口”比喻对某事物厌烦而不愿接受,使用正确。C项,“特赦”本指赦免的一种,以国家命令的方式对已被判刑的特定罪犯免除执行刑罚。此处把岁月没有侵蚀理解为对建筑的特赦,生动形象,使用正确。D项,“尽管”一般是和“但(是)”“却”搭配构成一组关联

6、词,故应把“残破”后的“而”改为“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有错误的句子即可。B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是直接引用,所以句子后面的感叹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前面,应为“长城在这里呢!”。故选B。【点睛】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16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1、弄清功用。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

7、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2揣摩语气。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3、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4、紧扣语境。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如: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句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

8、感到吃力。句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5、理解句意。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如: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6、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7、注意区别。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

9、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电影攀登者监制徐克曾说:“珠峰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那样强大的灵魂支撑着。”B. 火锅之所以在中国形成蔚为大观的文化,除了方便之外,还有种弹性的魔力:它的汤底既能简单,也能繁复;食材既可单一,也可多样;一人不但能食,还自带了社交属性。C. 国内生活垃圾的整体含水率约在50%,而国外在20%左右。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占比太高,这与我们的餐饮习惯、

10、生活方式紧密相关造成的。D. 配送员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三高”工作。如何为配送员创造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是京东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B项,关联词语序不当,把“不但”放到“一人能食”前面。C项,“导致的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11、应去掉句末的“造成的”。D项,搭配不当,“配送员是工作”主宾搭配不当。故选A。6.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与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渔父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又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等文献。通过与渔翁的一场对话,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以死明志者的形象。B. 报任安书的“书”即为“信”。在这封给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主要诉说了自己受腐刑却隐忍苟活的原因,即想完成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C.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散文集华盖集续编。面对1926年3月18日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面对大屠杀的惨象与卑劣的流言,鲁迅忍无可忍,

12、怀着悲愤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D. 庄子系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逍遥游体现了其绝对的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赏识、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C项,“散文集”错,华盖集续编是杂文集。故选C。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D. 颜色憔悴,形容枯

13、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仔细理解句中的意思,加以判断。A项,下流,古义,身处下流,这里指地位低微;今义,作风不好、名声不佳。B项,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比喻艰难困苦,很疲倦的感觉。C项,浮沉,古今都有随波逐流的意思。D项,形容,古义,两个词,指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加以描述。故选C。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而后乃今将图南B. 伯劳东去燕西飞C.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答案】A【解

14、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常见的此类活用现象,比如,名词做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A项,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B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C项,手,名词作状语,亲手;D项,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A项是名词作动词,其他都是名词做状语。故选A。【点睛】词类活用中,很多时候考查名词的活用情况,考生可以顺口溜的形式掌握基本方法: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9.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A. 其制

15、稍异于前B.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C. 重为乡党所笑D. 彼且恶乎待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有标志的抓住标志。分析时结合句子成分分析,看有没有调换顺序的词语,有没有添加什么成分等。莫之夭阏,应为“莫夭阏之”,宾语前置句。A项,异于前,应是“于前异”,状语后置句;B项,身之察察,应为“察察之身”;物之汶汶,应为“汶汶之物”;定语后置句。C项,“为所”,被动句;D项,恶乎待,因为“待乎恶”,宾语前置句。D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故选D。10.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 VR

16、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B. 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C. VR技术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D. 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图形代表含义,然后根据文字说明,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整个图形分两部分,内部直线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代表“现有的VR体验”,外面虚线勾勒的等腰三角形代表的是“期许的VR体验”,由此可知C、D两项表述正确;内部直线勾画的不

17、规则三角形又分为三部分,分别代表“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验”,由此可知A项表述正确;由图可知,现有的三种体验发展并不均衡,并没有体现出发展速度,所以B项表述没有依据。故选B。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0个字。【答案】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机械搬用,不知创新;吸收消化,创造新知。【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

18、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0个字”,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转换,还要注意内容的概括,且注意答题的条数,即“三”条。首先分析材料中培根对于做学问三种方式的形象说法,然后分析其比喻义。如第一条,“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要抓住“从自己肚子里”这一特点,即做学问的时候封闭自我,不知向别人借鉴;第二条,“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窝里”,仅仅是“搬回”,这是说做学问只是机械搬用,却不知创新;第三条,“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从“采花粉”到“酿成蜂蜜”,这是说做学问在吸收消化别人思想的同时,还要创造新

19、的东西。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12. 简要赏析文

20、中画线句。13. 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陶潜的诗句?【答案】12. 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煤的形成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有一小块,来比喻人类血战前行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牺牲的代价才能得到一点点进步;而徒手请愿不在其中,没有意义,鲁迅先生不主张采用这种斗争方式。 13. 想进一步表明爱国青年的血不会白流,影响一定会扩大。即使别人忘记了,但他们的亲人不会忘记。表达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考虑是否有修辞,其次可从用词、句式等角度赏析。题目是,赏析“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

21、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此句用到了比喻的手法。喻体是“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本体是“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意思是人类血战前行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牺牲的代价才能得到一点点进步。而这句话的重点在最后一句“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意思是徒手请愿连这一点点收获也没有,没有意义。说明鲁迅先生不主张采用这种斗争方式。整个句子表达生动形象,说理深入浅出,很有感染力。【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写作技巧的能力。具体考查“引用”的作用。“引用”通常要看引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作用要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分析。本题引用的是陶潜的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

22、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意思是,亲戚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又已经唱起歌来了。人死了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最后)和山陵同化而已。作者引用它的作用,结合上下文“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这是在说这次徒手请愿的意义。“有了血痕”是说这次徒手请愿的爱国青年的流血牺牲;“不觉要扩大”是说他们的血不会白流,影响一定会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是说即使别人忘记了,但他们的亲人不会忘记;“托体同山阿”表达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点睛】

23、引用的作用:引用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升华文章的主题。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阅读兴趣。引用的种类:明引,直接引用原话,在形式上注明,或者加上引号的。暗引,间接引用,不注明出处,也不加引号,直接把原话融合在自己的话里,或者只引原话的大意。仿引,仿用原话的形式,保留一部分原话,另外换上某些新词。引用的特点: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加强真实性(如引资料)。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描容张晓风一有一次,和朋友约好了搭早晨七点的车去太鲁

24、阁公园管理处,不料闹钟失灵,醒来时已经七点了。管理处派人来接,但来人并不认识我,于是先到的朋友便七嘴八舌地把我形容一番:“她信基督教。”“她是写散文的。”“她看起来好像不紧张,其实,才紧张呢!”形容完了,几个朋友自己也相顾失笑,这么一堆抽象的说词,叫那年轻人如何在人堆里把要接的人辨认出来?其实,不怪他们,叫我自己来形容我自己,我也一样不知从何说起。二有一年,带着稚龄的小儿小女全家去日本,到了富士山腰,我在一座山寺前停了下来,那里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说两个月前有个六十岁的男子登山失踪了,他身上靠腹部地方因为动过手术,有条十五厘米长的疤口,如果有人发现这位男子,请通知警方。叫人用腹部的疤来辨认失踪

25、的人,当然是假定他已是尸体了。否则凭名字相认不就可以了吗?寺前痴立,我忽觉大恸,这座外形安详的富士山于我是闲来的行脚处,于这男子却是残酷的埋骨之地啊!时乎,命乎,叫人怎么说呢?而真正令我悲伤的是,人生至此,在特征栏里竟只剩下那么简单赤裸的几个字:腹上有十五厘米长的疤痕!原来人一旦撒手了,所有的学历、经验、头衔、土地、股票持份或功勋伟绩全部不相干了,真正属于此身的特点竟可能只是一记疤痕或半枚蛀牙。山上的阳光淡寂,火山地带特有的黑土踏上去松软柔和,而我意识到山的险峻。每一转折都自成祸福,每一岔道皆隐含杀机。如我一旦失足,则寻人告示上对我的形容词便没有一句会和我平生努力以博得的成就有关了。我站在寺前

26、,站在我从不认识的山难者的寻人告示前,黯然落泪。三对我而言,做小人物并没什么不甘,却有一项悲哀,就是要不断地填表格,你必须不厌其烦地告诉人家你是哪年生的?生在哪里?生日是哪一天?家在哪里?身份证号码几号?然而,我一面填表,一面不免想“我”在哪里啊?我怎会在那张小小的表格里呢?我填的全是些不相干的资料啊!资料加起来的总和并不是我啊!对我来说,最美丽的理想社会大概就是不必填表的社会吧!那样的社会,你一个人在街上走,对面来了一位路人,他拦住你,说:“咦?你不是王家老三吗?你前天才过完三十九岁生日是吧?我当然记得你生日,那是元宵节前一天嘛!你爸爸还好吗?他小时顽皮,跌过一次腿,后来接好了,现在阴天犯不

27、犯痛?不疼?啊,那就好。”那样的社会,人人都知道别家墙角有几株海棠,人人都熟悉对方院子里那只母鸡,表格里的那一堆资料要它何用?其实小人物填表固然可悲,大人物恐怕也不免此悲吧?一个刘彻,他的一生写上十部奇情小说也绰绰有余。但人一死,依照谥法,也只落一个汉武帝的“武”字,听起来,像是这人只会打仗似的。像那个会说出“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死后也混到个“惠帝”的谥号。反正只要做了皇帝,便非“仁”即“圣”,非“文”即“武”,非“睿”即“神”长长的一生,死后只剩下一个字,冥冥中仿佛有一排小小的资料夹,把汉武帝跟梁武帝放在一个夹子里,把唐高宗和清高宗做成编类相同的资料卡。四而茫茫大荒,漠漠今古,众生平凡的面

28、目里,谁是我,我又复谁呢?我们却是在乎的。 米开朗基罗走了,但我们从圣母垂眉的悲悯中重见五百年前大师的哀伤。而整套完整的儒家思想,若不是以仲尼在大川上的那一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长叹作底调,就显得太平板僵直,如道德教条了。一声轻轻的叹息,使我们惊识圣者的华颜。那企图把人间万事都说得头头是道的仲尼,一旦面对巨大而模糊的“时间”对手,也有他不知所措的悸动!那声叹息于我有如两千五百年前的录音带,至今音纹清晰,声声入耳。 艺术和文学,从某一个角度看,也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描容吧。马来西亚有个古旧的小城马六甲,我在那城里转来转去,为五百年来中国人走过的脚步惊喜叹服。正午的时候,我来到一座小庙。 然而

29、我不见神明。 “这里供奉什么神?”“你自己看。”带我去的人笑而不答。 小巧明亮的正堂里,四面都是明镜,我瞻顾,却只有我自己。“这庙不设神明你想来找神,你只能找到自身。”只有一个自身,只有一个空无依傍的自我,没有莲花座,没有祥云,只有一双踏遍红尘的鞋子,载着一个长途役役的旅人走来,继续向大地叩问人间的路径。 好的文学艺术也恰如这古城小庙吧?香客在环顾时,赫然于镜鉴中发现自己,见到自己的青青眉峰,盈盈水眸,见到如周天运行生生不已的小宇宙那个“我”。 某甲在画肆中购得一幅大大的弥天盖地的“泼墨山水”,某乙则买到一张小小的意态自足的“梅竹双清”,问者问某甲说:你买了一幅山水吗?”某甲说:“不是,我买的

30、是我胸中的丘壑。”问者转问某乙:“你买了一幅梅竹吗?”某乙回答说:“不然,我买的是我胸中的逸气。”描容者可以描摹自我的眉目,肯买货的人却只因看见自家的容颜。14. 第二部分最后作者说自己“站在寺前,站在我从不认识的山难者的寻人告示前,黯然落泪”,分点概括作者黯然落泪的原因。15. 第三部分作者写了刘彻等几个皇帝的谥号,有何用意?16. 赏析第四部分画线的文段。【答案】14. 黯然落泪的原因:这座外形安详的富士山却成了一个男子的葬身之所。人生的特征只能用与此人的价值完全不相干的某个外在特征来形容。如我一旦失足,对我的形容词同样没有一句会和我平生努力以博得的成就有关。 15. 表明即使是像皇帝这样

31、显赫一时的人物,死后也只能用一个没有他自身特点的字来为他“描容”。承接小人物的悲哀,表明大人物也有与小人物同样的悲哀,使得这种悲哀具有普遍性。为下文叙述真正意义上的“描容”作了反面的铺垫。 16. 用了比喻手法。把好的文学艺术比作古城的小庙,在文学艺术中读者可以找到鲜活的“自我”,又将“我”比作“如周天运行生生不已的小宇宙”,形象地突出了读者还可以观照到的自我的更深的内在生命力和重要性。这段文字照应了前文“艺术和文学,是对自己的描容”和参观小庙的文字,进一步揭示了“我即神灵”“文学艺术也是一种描容”的思想。【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具备的能力即考查角度

32、有: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细心;知识迁移、理解揣悟的能力,需要灵活应变。要了解选项特征,常见选项信息表述类型有(1)正确信息(2)错误或无中生有的信息(3)答非所问或与题干不同类的信息。应对策略有(1)提取信息仔细对照(2)准确理解文段和选项信息的异同(3)审清题干要求。题目是,第二部分最后作者说自己“站在寺前,站在我从不认识的山难者的寻人告示前,黯然落泪”,分点概括作者黯然落泪的原因。结合“寺前痴立,我忽觉大恸,这座外形安详的富士山于我是闲来的行脚处,于这男子却是残酷的埋骨之地啊!”可概括出“这座外形安详的富士山却成了一个男子的葬身之所”;结合“而真正令我悲伤的是,人生至此,在特征

33、栏里竟只剩下那么简单赤裸的几个字:腹上有十五厘米长的疤痕!原来人一旦撒手了,所有的学历、经验、头衔、土地、股票持份或功勋伟绩全部不相干了,真正属于此身的特点竟可能只是一记疤痕或半枚蛀牙”可概括出“人生的特征只能用与此人的价值完全不相干的某个外在特征来形容”;结合“如我一旦失足,则寻人告示上对我的形容词便没有一句会和我平生努力以博得的成就有关了”可概括出“如我一旦失足,对我的形容词同样没有一句会和我平生努力以博得的成就有关”。【15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或某个内容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概括出该段落的具体内容;其次将它放入整段或整篇的大背景中,分析其在整个文本结构中承担的作用;第三,这样的内容要

34、注意它的位置。题目是,第三部分作者写了刘彻等几个皇帝的谥号,有何用意?首先概括其内容。结合“一个刘彻,他的一生写上十部奇情小说也绰绰有余。但人一死,依照谥法,也只落一个汉武帝的武字反正只要做了皇帝,便非仁即圣,非文即武,非睿即神长长的一生,死后只剩下一个字”,可见此处写的是即使是像皇帝这样显赫一时的人物,死后也只能用一个没有他自身特点的字来为他“描容”。然后分析其作用,注意它的位置是在中间,应当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结合段首句“其实小人物填表固然可悲,大人物恐怕也不免此悲吧?”,可见此段承接上文小人物的悲哀,表明大人物也有与小人物同样的悲哀,使得这种悲哀具有普遍性。启下,结合第四部分“艺

35、术和文学,从某一个角度看,也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描容吧”“只有一个自身,只有一个空无依傍的自我,没有莲花座,没有祥云,只有一双踏遍红尘的鞋子,载着一个长途役役的旅人走来,继续向大地叩问人间的路径”可知,这部分是写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描容”,因此写皇帝的这段是为下文叙述真正意义上的“描容”作了反面的铺垫。【16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考虑是否有修辞,其次可从用词、句式等角度赏析,也可以从作用的角度赏析。题目是,赏析第四部分画线的文段。画线句是“好的文学艺术也恰如这古城小庙吧?香客在环顾时,赫然于镜鉴中发现自己,见到自己的青青眉峰,盈盈水眸,见到如周天运行生生不已

36、的小宇宙那个我”。此句用到来两个比喻。一是“好的文学艺术也恰如这古城小庙吧?”,把把好的文学艺术比作古城的小庙;“香客在环顾时,赫然于镜鉴中发现自己”是说在文学艺术中读者可以找到 “自我”;“见到自己的青青眉峰,盈盈水眸”,是说可以见到一个鲜活的“自我”。二是“见到如周天运行生生不已的小宇宙那个我”,将“我”比作“如周天运行生生不已的小宇宙”,“宇宙”是有着深层神秘意义的,此处意思是读者还可以观照到的自我的更深的内在生命力和重要性。从作用的角度看,前面写了“艺术和文学,从某一个角度看,也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描容吧”“正午的时候,我来到一座小庙小巧明亮的正堂里,四面都是明镜,我瞻顾,却只有我自己”

37、,可见画线的这段文字照应了前文“艺术和文学,是对自己的描容”和参观小庙的文字;进一步揭示了“我即神灵”“文学艺术也是一种描容”的思想。【点睛】筛选信息的方法一、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选信息(详细解说见后文题中)二、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灵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个别词句有变化,这样的选项未必是错的,需要学生学会灵活理解。灵活包括准确把握意思、准确分析语法结构三、参照题干分层归纳找异类问题类型或敏感点层次混乱、遗漏赘余、信息杂糅 、不合逻辑( 强加因果 颠倒顺序 )、有失分寸(无变有,少变多,小变大,远变近)、时态

38、有误、属性出错 (特例成普遍、具体为概括、间接变直接)、指代偷换(概念、对象、主语)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一)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二)任安,荥阳人也。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为卫将军舍人,与田仁会,俱为舍人,居门

39、下,同心相爱。此二人家贫,无钱用以事将军家监,家监使养恶啮马(凶暴咬人的烈马)。两人同床卧,仁窃言曰:“不知人哉家监也!”任安曰:“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赵禹以次问之,十余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余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有诏召见卫将军舍人,此二人前见,诏问能略,相推第 (推举评价) 也。田仁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斗,仁不及任安。”任安对曰:“夫决嫌疑,定是非,辩治官,使百姓无怨心,安

40、不及仁也。”武帝大笑曰:“善。”使任安护北军,使田仁护边田谷于河上。此两人立名天下。其后用任安为益州刺史,以田仁为丞相长史。后拜仁为丞相司直,威振天下。其后逢太子有兵事,丞相自将兵,使司直主城门。司直以为太子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甚欲近,去之诸陵,过。是时武帝在甘泉,使御史大夫暴君下责丞相“何为纵太子”,丞相对言“使司直部守城门而开太子”。上书以闻,请捕系司直。司直下吏,诛死。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召任安,与节令发兵。安拜受节,入,闭门不出。武帝闻之,以为任安为详邪,不傅事,何也?任安笞辱北军钱官小吏,小吏上书言之,以为受太子节,言“幸与我其鲜好者”。书上闻,武帝曰:“是老

41、吏也,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常活之,今怀诈,有不忠之心。”下安吏,诛死。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故范蠡之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后进者慎戒之。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节)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孤立:被世人抛弃,以致孤独无依B. 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 具:准备C. 十余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 习:学习D. 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 过:责备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使司直部守城门而开太子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42、B. 为人将车之长安 儿之成,则可待乎C. 乃有所不得已也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D.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阙然久不报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卫将军不能察人,择人只看外表,不看内在才能,而赵禹则更高一筹。B. 任安死于“太子兵事”,看似祸患无常,意外忽至,实际上有“不忠之心”,武帝常欲杀之,这回终于有了口实,任安死得不冤。C. 按司马迁论,任安不能在沉溺缧绁之前引决自裁,是“臧获婢妾”都不如的。D. 选文(一)从常人恶死说到激于义理者不畏死,再到阐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说理虽曲折却明白;选文(二)以事实为依据,一步步展示人物由卑到尊,最后下吏诛死的经历,重于揭示人物行

43、事和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2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2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答案】17. B 18. A 19. D 20. 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 21. 遗憾自己的心愿有还未实现的,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将军召集所举荐的门客来给赵禹看。【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

44、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意思是“没有兄弟相亲,孤独一人在世”。孤立:孤独立于世上。C项,十余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意思是“十多个人中没有一个通晓事理有智谋的”。习:通晓。 D项,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意思是“正好贤能的大夫、少府赵禹前来拜访卫将军”。过:拜访。故选B。【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连词,表转折; B项,动词,到/助词,主谓

45、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项,表判断,是/连词,于是、就; D项,代词,这,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选正确的一项。A项,“择人只看外表”错,原文是“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可见将军看中的不是外表,是财富; B项,“武帝常欲杀之”

46、错,原文是“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常活之”,可见是“常活之”; C项,“任安不能在沉溺缧绁之前引决自裁,是臧获婢妾都不如的”理解错误,两段选文各有具体的语境,选文(一)是司马迁在阐述自己对生死的态度的,照搬过来评任安不合适。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月亮圆了就会亏缺,事物极盛就会衰弱,这是天地间万物的规律。只知进取却不知后退,长时间居于富贵之位,也会因灾殃积累而给人带来祸难。其中“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两句格式一致,中间断开,“衰”字后面断开;“也”字往往用在句末,后面断开;“知进而不知退”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久乘富贵”,主谓宾都全,意思完整,后面断开。【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