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什麽(免费).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22839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3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是什麽(免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ERP是什麽(免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RP是什麽(免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P是什麽(免费).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什麽是ERP原載於:管理發微公認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 Gartner Group 1990年初提出的, Gartner Group 資訊技術辭彙表中關於 ERP 的定義:Gartner Groups IT Glossary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A concept developed by Gartner Group describ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business 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 resourc

2、e planning (MRP II) software. It will include the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us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and be crafted with open systems. Beyond the standard functionality that is offered, other features are included, e.g., quality, process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reporting. In add

3、ition, the base technology used in ERP will give users bo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dependence as well as an easy upgrade path. Key to ERP is the way in which users can tailor the application so it is intrinsically easy to use.一個由 Gartner Group 開發的概念,描述下一代製造商業系統和製造資源計劃(MRP II)軟體。它將包含客戶/服務架構,使用圖形用戶介面

4、,應用開放系統製作。除了已有的標準功能,它還包括其他特性,如品質、過程運作管理、以及調整報告等。特別是,ERP採用的基礎技術將同時給用戶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獨立性從而更加容易升級。ERP的關鍵在於所有用戶能夠裁剪其應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備的功能標準應包括四個方面:1.超越MRP範圍的集成功能包括質量管理;試驗室管理;流程作業管理;配方管理;産品資料管理;維護管理;管制報告和倉庫管理。2.支援混合方式的製造環境包括既可支援離散又可支援流程的製造環境;按照面向物件的業務模型組合業務過程的能力和國際範圍內的應用。3.支援能動的監控能力,提高業務績效包括在整個

5、企業內採用控制和工程方法;類比功能;決策支援和用於生産及分析的圖形能力。4.支援開放的客戶機/伺服器計算環境包括客戶機/伺服器體系結構;圖形用戶介面(GUI);電腦輔助設計工程(CASE),面向物件技術;使用SQL對關聯資料庫查詢;內部集成的工程系統、商業系統、資料獲取和外部集成 (EDI)。ERP是對MRP的超越,從本質上看,ERP仍然是以MRP爲核心,但在功能和技術上卻超越了傳統的MRP,它是以顧客驅動的、基於時間的、面向整個供應鏈管理的企業資源計劃。一、ERP系統的管理思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體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的思想在

6、知識經濟時代僅靠自己企業的資源不可能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還必須把經營過程中的有關各方如供應商、製造工廠、分銷網路、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業的産、供、銷活動,滿足企業利用全社會一切市場資源快速高效地進行生産經營的需求,以期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換句話說,現代企業競爭不是單一企業與單一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企業供應鏈與另一個企業供應鏈之間的競爭。ERP系統實現了對整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適應了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需要。2、體現精益生産、同步工程和敏捷製造的思想ERP系統支援對混合型生産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精益生産LP(Lean

7、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提出的一種企業經營戰略體系。即企業按大批量生産方式組織生産時,把客戶、銷售代理商、供應商、協作單位納入生産體系,企業同其銷售代理、客戶和供應商的關係,已不再簡單地是業務往來關係,而是利益共用的合作夥伴關係,這種合作夥伴關係組成了一個企業的供應鏈,這即是精益生産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製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當市場發生變化,企業遇有特定的市場和産品需求時,企業的基本合作夥伴不一定能滿足新産品開發生産的要求,這時,企業會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應鏈,形成“虛擬工廠”,把供應

8、和協作單位看成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SE)”,組織生産,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産品打入市場,時刻保持産品的高質量、多樣化和靈活性,這即是“敏捷製造”的核心思想。3、體現事先計劃與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統中的計劃體系主要包括:主生産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計劃、採購計劃、銷售執行計劃、利潤計劃、財務預算和人力資源計劃等,而且這些計劃功能與價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另一方面,ERP系統通過定義事務處理(Transaction)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與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務處理發生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了資金流與物流的同步記錄和資料的一致性。從而實現了根據財務資金現狀,

9、可以追溯資金的來龍去脈,並進一步追溯所發生的相關業務活動,改變了資金資訊滯後於物料資訊的狀況,便於實現事中控制和即時做出決策。此外,計劃、事務處理、控制與決策功能都在整個供應鏈的業務處理流程中實現,要求在每個流程業務處理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工作潛能與責任心,流程與流程之間則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機組織中充分發揮每個的主觀能動性與潛能。實現企業管理從“高聳式”組織結構向“扁平式”組織機構的轉變,提高企業對市場動態變化的回應速度。 總之,借助IT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應用,ERP系統得以將很多先進的管理思想變成現實中可實施應用的電腦軟體系統。二、應用ERP與企業的關係ERP是借用一種

10、新的管理模式來改造原企業舊的管理模式,是先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軟體在實際的推廣應用中,其應用深度和廣度都不到位,多數企業的效果不顯著,沒有引起企業決策者的震動和人們的廣泛關注。1實施ERP是企業管理全方位的變革企業領導層應該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現代管理理論的貫徹者和實施者,規範企業管理及其有關環節,使之成爲領導者、管理層及員工自覺的行動,使現代管理意識紮根於企業中,成爲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國外企業實施ERP 似乎沒有討論的餘地,全盤接受,自覺性強。其實,辦企業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而我們還要等待思想提高,觀念更新,有時還要避開鋒芒,遷就陳腐,互相推諉。如果我們不堅決向這些陋習

11、告別,這場全方位的變革就會反復、甚至夭折。2企業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識要眼睛向內,練好內功,做好管理的基礎工作,這是任何再好的應用軟體和軟體供應商都無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懇懇地耕耘。把ERP的實施稱爲第一把手工程,這說明了企業的決策者在ERP實施過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個管理系統,牽動全局,沒有第一把手的參與和授權,很難調動全局。3ERP的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ERP的投入和産出與其他固定資産設備的投入和産出比較,並不那麽直觀、淺顯和明瞭,投入不可能馬上得到回報,見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並不能立竿見影,它所貫徹的主要是管理思想,這是企業管理中的一條紅線。它長期起作用、創效益,在不

12、斷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此外,實施ERP還要因地制宜,因企業而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上相應的系統,而不是籠統地都上小型機,或者不顧企業的規模上 WindowsNT,這樣長期運作,對企業危害性極大。其次,這種投入不是一勞永逸的,由於技術的發展很快,隨著工作的深入,企業會越來越感到資源的緊缺,因此,每年應有相應的投入,才能保證系統健康地運轉。4ERP的實施需要複合型人才他們既要懂電腦技術,又要懂管理。當前高校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複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有一個過程和一定的時間,但企業領導者常把這樣不多的人才當作一般管理者,沒有把他們當作是企業來之不易的財富,

13、是一支重要的隊伍。這與長期忽視管理有關,這些複合型人才在企業中的地位遠遠不及市場開拓人員和産品開發者,而是輔助角色,不是政策傾斜物件,這種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當企業上ERP時,這些複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導作用,而一旦管理進入常規,他們似乎又成爲多餘的人,這已成爲必然規律。在人才市場上,複合型人才最爲活躍,那些有眼力的企業家都會下功夫挖掘人才,而這也不利於實施隊伍的穩定。總之,條件具備的企業要不失時機地上ERP管理系統,不能只搞純理論研究、再研究,長時間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內部管理基本資料,選定或開發適合自己企業的ERP軟體,條件成熟了就上。三、ERP的風險及其預防企業的條件無論多優

14、越,所做的準備無論多充分,實施的風險仍然存在。在ERP系統的實施周期中,各種影響因素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風險是保證ERP系統實施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ERP專案的風險通常人們在考慮失敗的因素時,一般著重於對實施過程中衆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視專案啓動前和實施完成後ERP系統潛在的風險。對於ERP專案而言,風險存在于專案的全過程,包括專案規劃、專案預準備、實施過程和系統運行。歸納起來,ERP專案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 缺乏規劃或規劃不合理;2. 專案預準備不充分,表現爲硬體選型及ERP軟體選擇錯誤;3. 實施程式控制不嚴格,階段成果未達標;4. 設計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環節

15、;5. 實施效果未做評估或評估不合理;6. 系統安全設計不完善,存在系統被非法入侵的隱患;7. 災難防範措施不當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統崩潰。1戰略規劃企業是否存在一個五年的IT系統規劃?隨著社會的資訊化,IT系統對於企業不僅是工具,更是技術手段。ERP作爲IT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於企業的長期規劃,是長期規劃的手段和保證。ERP的目標源於IT系統規劃,是評價ERP系統成敗的基本標準,應依據IT系統規劃,明確ERP 系統的實施範圍和實施內容。2專案預準備確定硬體及網路方案、選擇ERP系統和評估諮詢合作夥伴是該階段的三項主要任務,也是ERP系統實施的三大要素。硬體及網路方案直接影響系統的性能、運

16、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ERP系統功能的強弱決定企業需求的滿足程度;諮詢合作夥伴的工作能力和經驗決定實施過程的質量及實施成效。3專案實施控制在ERP系統實施中,通常採用專案管理技術對實施過程進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實施控制表現在科學的實施計劃、明確的階段成果和嚴格的成果審核。不僅如此,有效的控制還表現在積極的協調和通暢的資訊傳遞渠道。實施ERP 的組織機構包括:指導委員會、專案經理、外部諮詢顧問、IT部門、職能部門的實施小組和職能部門的最終用戶。部門之間協調和交流得好壞決定實施過程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業缺乏合適的專案經理的條件下,這一風險尤其明顯和嚴重。4業務流程控制企業業務流程重組是在

17、專案實施的設計階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監督環節保證ERP在正式運行後,各項業務處於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業遭受人爲損失。設計控制環節時,要兼顧控制和效率。過多的控制環節和業務流程冗餘勢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環節不足又會有業務失控的風險。5專案實施效果雖然專案評估是ERP實施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但這並不意味著專案評估不重要。相反,專案評估的結果是ERP實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確地評價實施成果,離不開清晰的實施目標、客觀的評價標準和科學的評價方法。目前普遍存在著忽視專案評估的問題。忽視專案評估將帶來實施小組不關心實施成果這一隱患。這正是ERP專案的巨大風險所在。6系統安全管理系統安全包括:作業系統

18、授權、網路設備許可權、應用系統功能許可權、資料訪問許可權、病毒的預防、非法入侵的監督、資料更改的追蹤、資料的安全備份與存檔、主機房的安全管理規章、系統管理員的監督,等等。目前,企業中熟練掌握電腦技術的人員較少,電腦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實施ERP系統時,普遍存在著不重視系統安全的現象。諸如:用戶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級用戶授權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識的直接後果是系統在安全設計上存在著漏洞和缺陷。近年來,不斷有報章披露銀行或企業電腦系統被非法入侵的消息,這給企業敲響了警鐘。7意外事故或災難水災、火災、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會給ERP系統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企業正式啓用ERP系統後,這種破

19、壞將直接造成業務交易的中斷,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未雨綢繆的策略和應對措施是降低這一風險的良方。如建立遠端備份和恢復機制;在電腦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恢復手工處理業務的步驟和措施。四、ERP應用成功的標誌ERP應用是否成功,原則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衡量:1 系統運行集成化:這是ERP應用成功在技術解決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現。ERP系統是對企業物流、資金流、資訊流進行一體化管理的軟體系統,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供應鏈(Supply Chain)”的管理。軟體的應用將跨越多個部門甚至多個企業。爲了達到預期設定的應用目標,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統能夠運行起來,實現集成化應用,建立企業決策

20、完善的資料體系和資訊共用機制。一般來說,如果ERP系統僅在財務部門應用,只能實現財務管理規範化、改善應收帳款和資金管理;僅在銷售部門應用,只能加強和改善營銷管理;僅在庫存管理部門應用,只能幫助掌握存貨資訊;僅在生産部門應用只能輔助制定生産計劃和物資需求計劃。只有集成一體化運行起來,才有可能達到:降低庫存,提高資金利用率和控制經營風險;控制産品生産成本,縮短産品生産周期;提高産品質量和合格率;減少財務壞帳、呆帳金額等。這些目標能否真正達到,還要取決於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實施效果。2 業務流程合理化:這是ERP應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體現。ERP應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須對企業實施業務流程重組,因此,

21、ERP應用成功也即意味著企業業務處理流程趨於合理化,並實現了ERP應用的以下幾個最終目標:企業競爭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企業面對市場的回應速度大大加快;客戶滿意度顯著改善。3 績效監控動態化:ERP的應用,將爲企業提供豐富的管理資訊。如何用好這些資訊並在企業管理和決策過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應用成功的另一個標誌。在ERP系統完全投入實際運行後,企業應根據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統提供的資訊資源設計出一套動態監控管理績效變化的報表體系,以期即時反饋和糾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這項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統實施完成後由企業設計完成。企業如未能利用ERP系統提供的資訊資源建立起自己的績效監控系統,將意味

22、著ERP系統應用沒有完全成功。4 管理改善持續化:隨著ERP系統的應用和企業業務流程的合理化,企業管理水平將會明顯提高。爲了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據管理諮詢公司提供的企業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管理水平進行綜合評價。評價過程本身並不是目的,爲企業建立一個可以不斷進行自我評價和不斷改善管理的機制,才是真正目的。這也是ERP應用成功的一個經常不被人們重視的標誌。 先ERP,還是先B2B?by AMT 曹開彬春蘭建網站,海爾建網站,傳統企業在網路經濟的號召下紛紛向.com、向電子商務靠攏。但在絕大多數企業內部的資訊化建設還沒有充分得到保證之前,他們的這種舉措是趕新潮,還是不願坐失網上銷售帶

23、來的巨大商機?換言之,國內的傳統企業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電子商務的浪潮,企業的資訊化建設應採取什麽樣的步驟?對於剛起步的企業來說,這世界真是很不公平。他們剛適應、甚至還不很懂得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就來了什麽知識經濟、網路經濟;自己企業內部的資訊化建設,甚至財務電算化都還是“荒原一片”,就又要面臨什麽電子商務的大挑戰!真難爲他們了。而矛盾也因此逼到了眼前。到底該先做什麽?眼下,傳統企業已紛紛投入鉅資進行企業管理資訊系統建設。但在B2B(注:本文所指的“B2B”,並非有一個精確的定義,而是泛指利用Internet來進行網上銷售、網上採購等前端電子商務軟體系統)成爲熱點,ERP(注:本文所指的“ER

24、P”,也沒有一個明確界定,而是泛指以ERP軟體爲代表的後臺企業內部管理資訊系統軟體)“不惹人喜愛”的今天,企業如何資訊化,應採取什麽步驟來進行便不那麽單純了。目前來看,至少有三點使還沒有進行資訊化建設的企業感到舉棋不定:1ERP必須要。雖然ERP目前在發達國家好象是遭了冷遇,但這是因爲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很多企業早已實施了ERP系統。他們現在最想做的是如何利用Internet帶來的機會,在自己已有的管理資訊系統基礎上促使企業進一步發展。而國內企業則不同,他們中的有些甚至還沒有任何的電腦資訊系統。因此,國外企業所進行的企業資訊化工作,國內的企業必須補上。沒有了它,就不可能成爲別人的長期對手。2B2B

25、是趨勢。網上銷售、網上採購能節省大量的交易成本,能消除時空距離,是企業進行貿易活動的極佳方式,也是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最好手段。隨著Internet的進一步成熟,B2B必將成爲企業交易的主要方式。發達國家已實施ERP系統的企業盯著它的發展情況,國內還沒有進行資訊化建設的企業也必須盯著它。我們已在ERP上比別人慢了一步,在B2B戰場上可不能有半點含糊。3B2B與ERP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B2B來源於國外,但它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在國外企業現有的基礎與需求上提出來的。因此,B2B在他們看來,是ERP等企業管理資訊系統充分運用之後水到渠成的事。也正因爲如此,B2B從一開始便與ERP息息相關:網上接到了

26、一個訂單,企業的生産系統如何作出反應?網上銷售出去一件産品,企業的財務系統怎樣記賬?B2B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與ERP發生聯繫。因此,可以說,ERP系統建設得如何,最終會影響到B2B的成功與否。我們以前老說,“先進企業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但全球經濟一體化一來,網路經濟一到,這話不靈了。它變成了“先進企業的今天也就是我們的今天”。因此,國內的傳統企業不但要進行ERP建設,也要實現B2B模式。眉毛鬍子肯定是都要抓的,但問題的關鍵是企業的人力物力均有限,先抓哪個好呢?我們國內的傳統企業是“先在網上賺一筆,實現B2B”,還是“先苦練內功,夯實ERP”?先B2B不可能長久?面對

27、如火如荼的B2B,性急的老闆一定會馬上“成立攻關小組,將企業所有東西火速上網,實現網上大銷售”。但對此,有人有不同看法。業內的知名專家陳啓申先生認爲,國外電子商務有了飛速的發展,是在完成工業化,進入資訊化,電腦的應用已經相當普及和信用卡的應用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信譽驗證、結算與支付、配送與物流系統、安全保密措施以及法律法令等方面有了可靠保障的情況下實現的。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要完善,企業匆忙上B2B可能會適得其反。舉一個簡單例子,如果一個企業建了一個網頁,馬上有許多客戶來詢價,要求在極短的時期內交貨,並提出許多對産品功能的補充要求。這時,有B2B的企業如果沒有一套ERP系統是不可能給予迅速

28、及可靠回應的。MRPERP就像企業練的內功,沒有這點內功,就很難在市場上衝殺。電子商務和ERP有點像前線與後方的關係。電子商務的應用還好比你家有了電話,但是你的親朋好友家裏卻沒裝,仍然不能溝通。陳啓申認爲,一般說來,企業的資訊化首先要解決的是企業範圍內資訊的溝通,建立聯繫各分公司、分廠、辦事處、銷售網站、地區倉庫的企業內部網(Intranet)以及辦公自動化系統(OA),建立企業的Web網頁和電子郵件系統。同長期合作夥伴之間建立企業外聯網(Extranet)或電子資料交換系統(EDI)。對有國際貿易往來(出口外銷、境外採購)和銀行或保險業務往來密切的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可能會更迫切些。國內電子商

29、務在迅猛發展,大多數人認爲網路營銷是電子商務的切入點。因此,陳先生認爲,國內企業要在B2B方面及早做好準備,並注意同ERP系統的資訊集成。他特別指出,實現電子商務,ERP是基礎。國內著名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北京開思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剛先生也認爲,企業如果急著進行網上銷售,而後臺的ERP系統不完善,往往會導致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而這些事情往往會給企業的形象、信譽帶來極大的損害。例如,現在國內很多的交易網站就常出現這種情況:他們在網上接到了大量的訂單,卻無法自動對訂單進行處理,最後造成有的訂單丟失,有的貨物沒給顧客送去,甚至是有的貨物在網上顯示還有幾件,但在庫房裏去查卻發現沒有了。如

30、果企業的前端B2B系統與後臺ERP系統脫節,這些讓消費者不高興的事情便會經常發生。因此,程剛認爲,企業要想真正在B2B上有所作爲,其後臺的ERP系統就必須建好。他同時也指出,國內有些知名網站已經在後悔當初沒有考慮周全了。當然,他們現在在趕緊補,但企業要想上ERP系統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先ERP會錯失商機?確實,企業如果沒有完善的後臺ERP系統,會使企業感到“後勁不足”。但也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企業要想真正實施好一個ERP系統,可不是一兩個月就能解決的事情。花一兩年時間,等自己的ERP系統真正好使之後,可能外面的世界早已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也許,市場也早已被那些B2B的“蠻幹者”們搶去了。事實上,

31、抱著企業可先進行B2B觀點的也是大有人在。浪潮集團副總裁、浪潮通用軟體公司總經理王虎先生就認爲,針對目前國內企業的情況和整個國際市場的形勢,企業通過網上銷售來擴大自己的市場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他主張企業可先上B2B系統,因爲國內很多企業的生産能力及業務處理能力還完全可以承受多一點的訂單。Oracle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胡伯林先生也認爲,對那些還沒有很好地進行資訊化建設的國內企業,應該先上B2B系統,否則會坐失很多商機。實際上,世界上最大的網上書店Amazon在創建之初就是沒有後臺管理系統的。儘管它現在也得補上,但它贏得了先機。這在Internet的世界裏,在電子商務的風暴中,是最爲重要的。據CCID

32、MIC統計,1999年我國網上購物的總交易額爲5500萬元,並預測今年將達到3.5億元。業界知名的諮詢公司AMR也預測到2004年,全世界整個B2B市場將達57000億美元。這樣的銷售規模不可能不令我們仔細考慮,也不可能不令企業心動。AMR也曾對600家能進行網上交易的公司作過一個調查,發現只有10家與其ERP系統有聯繫。AMR對此提出警告,希望人們要重視B2B與ERP的連接。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先B2B的企業不是沒有,而是占了絕大多數。雙管能否齊下?既然誰先誰後如此棘手,那是否能夠ERP、B2B一齊上呢?國內知名的諮詢公司漢普公司的總經理張厚啓博士認爲,ERP是基礎,B2B是熱點、是趨

33、勢。但企業在實際的操作中可以兩者同步進行。一批人負責ERP專案,一批人負責B2B專案,並不會給實施人員和企業帶來什麽衝突。當然,兩者完成的時間可能會大不一樣。仔細想想,一個企業要是能雙管齊下,一併實施ERP、B2B系統,是非常有利的。因爲這樣的話,ERP與B2B的銜接可以做得非常好。企業的資訊系統也可以從整體上給予把握、協調,而不至於給以後系統的整合留下隱患。況且,ERP、B2B都是企業所必須有的,能做的就先做了,不會浪費投資。不過,雙管齊下要求企業要有雄厚的資金,否則無法承受ERP、B2B系統實施的費用。同時,這也要求企業本身的管理水平及技術水平比較高,否則兩者混在一起,會弄昏不少人的頭。因

34、此,雙管齊下對大企業可能會合適,而對中小企業就可能會承受不起了。ITE趁虛而入正是因爲中小企業的苦惱,才導致了一種號稱要“掀起供應鏈革命”的新行業的誕生ITE(Independent TradingExchanges,獨立商業交易所)。有一家國外公司,它70以上的交易都是通過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資料交換)來實現的,其餘的通過電話或傳真等形式。由於産品銷售很好,公司想擴大其銷售規模。但從該公司目前的銷售模式來看很難辦到。因爲能採用EDI形式與其發生交易的公司不多,而電話的容量又有限。怎麽辦呢?ITE幫了它的忙。該公司將産品交給一個ITE公司,通過它

35、實現網上銷售。這既增加了銷量,又不用自己再去費心思做B2B系統,再好不過。其實,簡單地說,ITE也只不過是衆多com公司中的一個。但它的業務是做電子商務,即爲各種廠商做網上銷售、網上採購提供平臺。和廠商自己做電子商務不同的是,ITE有衆多廠商的産品在這兒銷售。用戶在這兒可對競爭商品進行比較,買到自己稱心如意的東西。說得白一點,ITE就是網上的“集貿市場”。目前來看,ITE有三類,一是水平型,二是垂直型,三是中心型。水平型的ITE主要銷售一些普通的消費品,如辦公用品、文化用品等。它主要的消費物件是衆多的日常用品消費者。垂直型的ITE主要是銷售比較專業的商品,如專門銷售電腦的相關的産品。它主要的消

36、費物件是和該ITE所從事專業相關的人們。中心型則相對複雜一點,它是指那些不僅能做B2B,而且其B2B系統還實現與其産品供應商的電腦資訊系統相連,可實現類似於EDI功能的網上交易所。這樣便使衆多的中小型企業也能享受EDI銷售待遇了。ERP發展趨勢 胡世洋綜觀全球ERP現狀及各供應廠商的追求目標,其發展趨勢呈現如下三大特點:(1)擴展性:ERP系統的管理範圍更廣闊,功能更深入;(2)技術先進性:ERP系統的技術融合IT 領域的最新成果而日趨先進,網路化計算技術勢不可擋;(3)靈活性:ERP系統應具備足夠的靈活性,以適應在實施中及實施後,業務環境的不斷變化。ERP這一概念是Gartner Group

37、在九十年代初,總結了當時企業應用系統現狀後提出的。在ERP誕生的這十年裏,全球經濟的起伏變化對企業的經營運作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爲ERP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基礎,這一切都爲ERP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本文旨在展望ERP的未來發展趨勢。綜觀全球ERP現狀及各供應廠商的追求目標,其發展趨勢呈現如下三大特點:擴展性 ERP系統的管理範圍更廣闊,功能更深入。技術先進性 ERP系統的技術融合IT 領域的最新成果而日趨先進,網路化計算技術勢不可擋。靈活性 ERP系統應具備足夠的靈活性,以適應在實施中及實施後,業務環境的不斷變化。ERP系統應提供支援這種靈活性的一整套的,並且與ERP系統本

38、身一體化的應用工具。擴展性:行業化、智慧化趨勢明顯ERP的管理範圍更廣泛,呈現行業化的趨勢,即針對每一行業的特點,提供特有的解決方案。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必須快速、準確地作出決策,面對這一情況,ERP在深度上便呈現智慧化的趨勢。1.行業化(由於篇幅,這裏僅列出兩個具體行業的特點) 汽車工業汽車工業具有多品種、小批量與全球化生産趨勢,質量保證體系須遵循QS9000體系,對售後服務有較高的要求。相應地,ERP系統提供産品資料管理,基於規則的産品配置管理,工程更改管理以保證多品種的産品要求;在生産上提供供應鏈管理、精益生産、KANBAN技術以及質量管理,以實現滿足QS9000要求的小批量全球化

39、生産。同時客戶服務管理功能提供産品售後跟蹤記錄,代理維修商管理。 消費品工業消費品工業的競爭體現在品牌、價格、成本、質量和速度上面。 ERP系統的客戶關係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高級定價策略,將爲企業提高産品牌知名度、制定最具競爭力的價格以擴大市場,提供有效的手段。 同時,ERP系統的質量管理、快速補充供貨管理、高級運輸管理、倉庫管理及電子貿易等功能爲企業提供高效的後勤管理體系,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質量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2.智慧化隨著軟、硬體技術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以及業務環境對智慧化提出的要求,目前ERP系統已在智慧化方面邁

40、出了可喜的一步,並將持續發展下去。實施智慧化需要有正確的資料,並將這些面向作業的資料轉化爲面向分析的資料,然後從這些面向分析的資料中提取、分析和發掘其蘊涵的規律。相應地,ERP系統提供了資料倉庫、在線分析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及資料挖掘(Data Mining) 三項技術來完成提取、分析和發掘這三項工作。技術先進性:網路、面向物件及事件驅動ERP的技術發展目前集中體現在三個主要方面: ERP底層的技術支撐體系由傳統的客戶/伺服器模式向以網路爲中心的計算技術體系發展。 Internet 技術日益成熟 面向物件技術和事件驅動編程的應用1.以網路爲中心的計算技術體

41、系進入九十年代後期,作爲ERP系統底層的技術支撐體系開始了一場新的革命。Gartner Group對此的評論是“1997年的網路計算模式像1991年的客戶/伺服器模式掀起的革命一樣,並將更有力地席捲整個市場”。同樣的,其他各知名評論機構對此均作出熱烈的回應,AMR提出了“網路業務物件NBO(Network Business Object)”, Hurwitz提出了“Hyper Tier的概念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預示著以網路爲中心的計算技術體系取代傳統的客戶/伺服器體系的時代已經到來,而ERP領域的著名提供商J.D. Edwards公司提出的可配置網路計算技術體系CNC(Configurable

42、Network Computing)則是這一概念在ERP領域的典型代表,它有如下特點: 以網路爲中心的計算模式: 傳統的客戶/伺服器體系中的設備資源一旦安裝好後,其擔負的角色便固定下來,伺服器只能作伺服器用,客戶機只能作客戶機用。由於這種限制,其中的某一關鍵環節如資料庫伺服器一旦出現問題,則會導致整個體系的癱瘓。而採用CNC技術,整個網路上的資源在ERP系統安裝後仍可靈活配置,各種設備的角色可以互換,大大提高了整個體系的可靠性,同時任務可按負荷大小進行重新分配,動態分佈,增加了各設備的利用率,提高了系統的運行效率,也使系統面對外界變化的適應性大大增強。 業務應用同技術體系分離: 由於CNC技術

43、採用了中間件技術(Middleware)並提供集成的開發工具(Toolset),用戶或系統分析員不需要瞭解底層的資料庫、作業系統以及網路協定等煩瑣的細節。利用開發工具提供的視覺化設計等功能,在不需編寫源代碼的情況下就可生成新的應用功能,並且這一新的功能可在多種平臺上運行。這樣業務人員面對不斷變化的業務環境,能迅速地將新的業務模式注入到ERP系統中,真正做到業務環境與資訊系統同步運作。 伴隨企業共同成長: 由於可配置網路計算技術(CNC)具備動態的資料與邏輯的分佈配置功能,企業可根據業務發展的不同階段,應用從主機爲中心(Host Centric)到瘦客戶機(Thin Client)配置的不同運作

44、模式,或多種運作模式的並存。同時可在原有的基礎上集成最新的技術,如Internet等, 做到真正的NTier運作模式,因此它可伴隨企業共同成長。2.Internet技術Internet技術已經歷了多年的獨立發展,隨著這一技術的日益成熟,及其所具有的便捷、易用、普及方便等特點,將在ERP系統中的以下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電子店面(Electronic Store Fronts): 企業可將Internet作爲産品的陳列櫃來展示其産品,並利用信用卡進行交易。 一對一的交易(One to One Marketing): 基於Internet的面向服務的應用功能在跟蹤用戶的個人傾向、交易歷史的基礎上爲用

45、戶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銷售自動化(Sales Force Automation):爲奔波中的銷售人員提供有力的銷售工具,提高效率並縮短銷售周期。 自助服務(Self Service Modules):爲用戶提供直接的查詢功能,如賬戶餘額查詢、産品發貨情況查詢號等,使溝通渠道更爲暢通。3.事件驅動的物件技術爲了適應業務環境不斷變化而對應用系統提出的高效、可靠的要求, J.D.Edwards公司率先採用了事件驅動的物件技術。這一技術包括二部分內容:事件驅動的編程(Event Rule Programming)與基於物件的業務規則(Objectbased business rules)。 事件驅

46、動的編程: 相對于傳統的過程化編程(Procedural Programming), 事件驅動編程方法將應用系統的控制權掌握於用戶手中,而不是讓用戶跟著預先定好的應用模式走。因此它將給用戶帶來如下優勢:(1) 用戶可根據實際業務情況決定處理過程而不是被限制於系統預先設置的過程;(2) 系統更加易學易用,並且有較高的處理效率;(3) 一旦實際業務情況有所變動,系統有足夠的柔性以適應新的變化。 基於物件的業務規則(Object based Business Rules):J.D. Edwards 公司的ERP系統OneWorld應用系統是由衆多可重復使用的、封裝的業務規則物件組合而成的。這些業務規則物件根據一定的業務要求組合起來,並由特定的業務事件驅動,便可靈活地完成衆多的業務活動,而同時又具備下述優點:(1) 再用性:每個基於物件的業務規則都具有封裝性,可完全獨立地完成指定的功能,因此任何需要此項功能的業務過程都可調用這一業務規則,大大簡化系統的編碼複雜程度。以J.D. Edwards的OneWorldTM産品爲例,採用了這一技術後,程式編碼由原來的12.6百萬行減少到2百萬行,可再用性達到100。(2) 可開發性:面對動態變化的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