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低碳经济.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07851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232 大小:24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低碳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常州低碳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低碳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低碳经济.docx(2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32页 共232页低碳经济 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A) 区域产业 (B) 城市基础设施 (C) 人居环境 (D) 社会生产 分值:1.0 2.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A) 煤 (B) 100石油 (C) 天然气 (D) 氢 分值:1.0 3. 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原因没有()(A) 生态责任不明确 (B) 发展观不正确 (C) 生态伦理缺失 (D) 追究制度不严格 分值:1.0 4.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A) 石

2、油 (B) 太阳能 (C) 风力能 (D) 水力能 分值:1.0 5. ()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A) 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B) 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 (C) 技术进步与创新 (D) 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 分值:1.0 6.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为()(A) 、A模式 (B) 、B模式 (C) 、C模式 (D) 、D模式 分值:1.0 7.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A)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B) 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 (C) 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D) 只

3、需政府,企业做好就行了 分值:1.0 8. 成年人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 )(A) 35% (B) 45% (C) 55% (D) 65% 分值:1.0 9. 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A) 一 (B) 二 (C) 三 (D) 四 分值:1.0 10. 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A) 、A模式 (B) 、B模式 (C) 、C模式 (D) 、D模式 分值:1.0 11.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位(A) 一 (B) 二 (C) 三 (D) 四 分值:1.0 12. 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是()(A) 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

4、济 (B)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 京都议定书 (D)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分值:1.0 13. ()是指企业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率,构建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责任理念(A) 培养低碳责任 (B) 技术创新 (C) 构建文化向度 (D) 社会监督 分值:1.0 14.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A) “九五” (B) “十五” (C) “十一五” (D) “十二五” 分值:1.0 15. ()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A) 消费者 (B) 企业 (C) 政府 (D) 社会 分值:1.0 16. 环境问题

5、的实质是()(A) 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失衡与悖逆 (B) 过度开发 (C) 人口太多 (D) 污染严重 分值:1.0 17. 张扬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中不包括()(A) 生态环境质量 (B) 生态环境保护 (C) 生态环境管理 (D) 生态环境治理 分值:1.0 1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财政政策包括()(A) 财政直接投资政策 (B) 财政购买政策 (C) 财政补贴政策 (D) 财政税收政策 分值:1.0 19. 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A) 风能 (B) 太阳能 (C) 核能 (D) 地热能 分值:1.0 20.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 )受控温室气体(A

6、) 4种 (B) 5种 (C) 6种 (D) 7种 分值:1.0 21. ( )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A) 1995年 (B) 1996年 (C) 1997年 (D) 1998年 分值:1.022. ( )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A) 东极 (B) 西极 (C) 南极 (D) 北极 分值:1.023.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 )最为明显(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分值:1.024. 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 )(A) +18 (B) 18 (C) -15 (D) +15 分值:1.025. 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包括

7、()(A) 技术落后 (B) 生产环节能耗高 (C) 污染重 (D) 高水平竞争 分值:1.026.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选择(A) 形式 (B) 对象 (C) 地点 (D) 时间 分值:1.027.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比重偏高(A) 工业 (B) 农业 (C) 服务业 (D) 第三产业 分值:1.028.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A) 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B) 能源技术创新 (C) 制度创新 (D) 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分值:1.029. 我国()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A) 石

8、油 (B) 煤 (C) 天然气 (D) 铁矿石 分值:1.030. ( ),美国的 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这个臭氧洞(A) 1982年 (B) 1983年 (C) 1984年 (D) 1985年 分值:1.0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环境法的经济发展功能有()(A) 生产力发展功能 (B)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和调整功能 (C) 经济发展的非理性的环境不良后果的控制功能 (D) 提供了中国经济的理性发展方向 分值:2.02. 温室气体( )(A) 水汽 (B) 臭氧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分值:2.0 3. 为实现有

9、效调控,政府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有()(A) 明确产权 (B) 征收税费 (C) 财政补贴 (D) 市场准入 分值:2.04. 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方式有()(A) 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B) 大力发展风电 (C) 发展核电 (D) 发展火力发电 分值:2.05. 共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为()(A) 替代技术 (B) 减量技术 (C) 再利用技术 (D) 资源化技术 分值:2.06.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 科学性 (B) 全面性 (C) 可操作性 (D) 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 分值:2.

10、07. 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A) 风能 (B) 太阳能 (C) 地热能 (D) 核能 分值:2.0 8. 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的情形包括()(A) 物价补贴 (B) 重大循环经济项目补贴 (C) 税前还贷 (D) 加速折旧 分值:2.09. 控制酸性污染物排放和酸雨污染的主要途径有( )(A) 减少煤炭中硫含量 (B) 使用各种低硫燃料 (C) 改进燃烧技术 (D) 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分值:2.010. 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A)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 (B) 多元发展,依靠科技 (C) 加强国际互利合作 (D) 保护环境 分值:2.011. 酸雨问题首先出现在(

11、)(A) 欧洲 (B) 北美洲 (C) 亚洲 (D) 南极洲 分值:2.01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A) 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 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C) 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 (D) 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分值:2.013. “三高”原则是指()(A) 高起点 (B) 高要求 (C) 高效益 (D) 高效率 分值:2.014. 冯之浚提出的社会子系统的指标包括()(A) 就业 (B) 平等 (C) 福利 (D) 安全 分值:2.015.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A) 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 (B) 环

12、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C) 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 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分值:2.016. 基于应用太阳能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建“低碳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哪几方面()(A) 太阳能发电 (B) 光热利用 (C) 太阳能动力 (D) 风能发电 分值:2.0 17.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要()(A) 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 (B) 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C) 限制城市私家汽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 (D) 技术创新 分值:2.018. 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有()(A) 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结构 (B)

13、可减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 (C)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 (D) 良好的产业经济效应 分值:2.019. 富营养化是由于( )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A) 氢 (B) 氧 (C) 氮 (D) 磷 分值:2.020. 循环经济发展中三个主体是()(A) 政府 (B) 企业 (C) 公众 (D) 外资 分值:2.0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A) (B) 分值:1.02. 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

14、(A) (B) 分值:1.03. 减量技术能够延长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及废弃物产生的技术(A) (B) 分值:1.04. 综合能耗强度这个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数据需求量不大且易于被决策者和公众理解;其缺点是过于笼统。(A) (B) 分值:1.05. 社会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A) (B) 分值:1.06. 中国又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2007年煤炭消费占全球的30%左右,国内一次性能源需要中,煤炭占70%,电力部门90%的燃料是煤炭(A) (B) 分值:1.07. 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地值和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

15、质和用途。(A) (B) 分值:1.08. 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A) (B) 分值:1.09. “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A) (B) 分值:1.010. 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会形成社会的集体意识,这种理念成型之初也不需要政府制定一些合理的强制手段(A) (B) 分值:1.011. 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A) (B) 分值:1.012. 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A

16、) (B) 分值:1.013. 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A) (B) 分值:1.014. 城市发展模式还应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A) (B) 分值:1.015. 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A) (B) 分值:1.016.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A) (B) 分值:1.017.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

17、源法、促进循环经济法等,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机制、手段、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A) (B) 分值:1.018. “市场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A) (B) 分值:1.019. 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每张证书有效期为18年。(A) (B) 分值:1.020. 赤潮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A) (B) 分值:1.021. “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A) (B) 分值:1.022. 环境问题是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为特征的改变生物圈的结构和

18、功能,是系统性的质与量的变化。(A) (B) 分值:1.023. 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是指政府行为(A) (B) 分值:1.024. 成年人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95,如果人体减少水分10便会引起疾病,减少2022就要死亡。(A) (B) 分值:1.025. 从局部与整体的角度看,模式孕育着范式,具有局部性的意义(A) (B) 分值:1.026.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A) (B) 分值:1.027. 循环经济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合流程,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19、可持续发展。(A) (B) 分值:1.028. 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A) (B) 分值:1.029.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煤炭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转变是比较容易的(A) (B) 分值:1.030. 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本质是一种经济控制模式,按照减量化原则,通过源头控制减少CO2排放,即减碳。(A) (B) 分值:1.0 2013年常州单项选择题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B)A.天气B.气候C.气温D.水2.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

20、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D)年下降40-45的承诺.A.2005 B.2006 C.2007 D.20083. “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C)。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4. (A)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5. A.碳汇B.碳交易C.低碳技术6. (C.)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A.企业文化B.生态文化C.校园文化7. 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C)A.补助金制度B.“绿色证书”制度C.特别折旧

21、制度D.“领跑者”制度8.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B)A.2008年8月29日B.2008年12月1日C.2009年1月1日D.2009年7月1日9. 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C)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酸钾D.粉煤灰10. 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C)A.油-电混合动力B.油-气混合动力C.油-太阳能混合动力D.油-风能混合动力11. (A.)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技术含量。A.无害化技术B.环境监测技术C.再利用技术12. (B)是巨大的碳储存库。A.空气B.海洋C.森林13. 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

22、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B)A.低碳革命B.绿色革命C.科技革命D.产业革命14.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D)。A.低碳发展B.节能减排C.碳中和技术D.扩大碳汇15.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是引导、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合理的能源(A)尤为重要。A.价格政策B.财政政策C.税收政策D.信贷政策16. 15.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A)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D.化肥农药等物质17. 16.被

23、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B)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D.坎昆会议18. “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B.)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A.飞禽走兽B.污水处理厂C.江河湖泊D.森林植被19. 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C)A.造纸B.汽车C.建筑D.运输20. 我国现有不节能建筑的比例是(A.)A.95%B.85%C.75%D.65%21. 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A)来保障其健康发展。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二、 多项选择题21. 下列能源中,属于新型能源的是(A.B.C.D

24、)A.原子能B.太阳能C.风能D.潮汐能22.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5A是指认知性、可行性和(A.B.C)A.便利性B.可承受性C.可接受性D.可操作性23.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C.D.)A.系统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E.生态环境友好原则24.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A.B.C.D)A.技术创新B.设备创新C.制度创新D.发展观的改变25.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A.B.C.)的能力和水平。A.能源管理B.能源服务C.能源监测D.能源监督26. 循环

25、经济促进法中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那些活动的总称(A.B.C.D)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27. 下列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是(A.B.C.D)A.节能减排B.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C.倡导低碳生活方式D.调整产业结构28. 低碳经济的特征(A.B.C.D)A.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B.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C.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D.低碳经济具有公众性,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29. 属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A.B.C.D)A.政府、企业B.高等院校、科研院所C.公众、中介机构D.自然界、太阳能30

26、. 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靠(A.B.C)。A.政府行为B.绿色发展C.企业行为D.科技进步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B)A.天气B.气候C.气温D.水汽2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C)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D.化肥农药等物质3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A)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4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D)A补助金制度B“绿色证书”制度C特别

27、折旧制度D“领跑者”制度5欧盟唯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国是。(C)A.冰岛B.挪威C.丹麦D.瑞士6目前世界上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有着“风电王国”美誉的是丹麦。(B)A.荷兰B.丹麦C.中国D.沙特7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是(D)A.节能法的出台B.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C.“低碳技术计划”的公布D.“福田蓝图”的提出8最早发现于南美,被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称为“圣婴”的气候现象的是(A)A.厄尔尼诺B.拉尼娜C.蝴蝶效应D.飓风9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C)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D.坎昆会议10继农业

28、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A)A.低碳革命B.绿色革命C.科技革命D.产业革命1、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年下降40-45的承诺。A、2005B、2006C、2007D、20082、“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C)。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3、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B)。A、低碳发展B、节能减排C、碳中和技术D、扩大碳汇4、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低能耗、低污染、

29、(C)的节能环保型经济形态。A、低消费B、低碳汇C、低排放D、低代价5、一个社会要推动一项经济模式的发展,必须以(A)为根基。A、大众的消费模式B、观念破冰C、政府的引导D、企业的推动6、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用开放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D)保持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A、产业结构调整B、清洁能源发展C、气候变暖D、生态环境7、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是引导、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合理的能源(A)尤为重

30、要。A、价格政策B、财政政策C、税收政策D、信贷政策8、长期来看,(C)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A、水电B、风电C、可再生能源D、太阳能9、“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D)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A、飞禽走兽B、污水处理厂C、江河湖泊D、森林植被10“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B)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A、低碳经济实验区B、低碳农村C、低碳工业D、碳汇减碳1、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C)A、2008年8月29日,B、2008年12月1日C、2009年1月1日D、2009年7月1日2、发

31、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D)A、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B、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C、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D、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3、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A)A、上海B、北京C、杭州D、成都4、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B)A、报纸B、化肥、C、钢材D、塑料瓶5、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A)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酸钾D、粉煤灰6、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A)A、造纸、B、汽车C、建筑D、运输7、城市污水处理

32、厂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制作燃料,该举措属于“3R”原则中的哪项?(A)A、再利用B、减量化C、资源化D、无害化8、我国现有不节能建筑的比例是(A)A、95%B、85%C、75%D、65%9、我国现有能源生产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所占份额最大的一项是(A)A、太阳能B、水能C、风能D、地热能10、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A)A、油-电混合动力B、油-气混合动力C、油-太阳能混合动力D油-风能混合动力1、(2)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1、碳汇2、碳交易3、低碳技术)2、(1)是对现有高效节能技术的总结和归纳。(1、低碳技术2、低碳经济3、循环经济)3、(3)是巨大的

33、碳储存库。(1、空气2、海洋3、森林)4、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成果是设计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1)。(1、理论依据2、现实依据3、客观依据)5、()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1、企业文化2、生态文化3、校园文化)6、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1、双元回收系统模式2、行业协会推进模式3、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来保障其健康发展。(1、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2、资源环境产权制度3、绿色政绩考核制度)8、()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的技术。(1、无害化技术2、环境监测技术3

34、、再利用技术)9、()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1、太空2、大海3、环境)10、()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产业规模2、科技进步3、绿色革命)三、多项选择题:1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地区。(BCD)A.华南B.华北C.西北D.东北2.下列能源中,属于新型能源的是(ABCD)A.原子能B.太阳能C.风能D.潮汐能3.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BD)A.生产的低碳化B.分配的低碳化C.销售的低碳化D.消费的低碳化4.低碳经济的核心是(ACD)A.技术创新B.设备创新C.制度创新D.发展观的改变5.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有(ABD)A.二氧化碳B

35、.甲烷C.臭氧D.氧化亚氮、六氟化硫6.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体现在(ACD)A.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B.导致地壳变化异常C.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D.影响人类健康7.下列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是(ABCD)A.节能减排B.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C.倡导低碳生活方式D.调整产业结构8.中国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ABCD)A.奖惩制度不到位,碳排放成本过低B.执法队伍薄弱,能力不足C.过分依赖行政管理,缺乏市场调控机制D.碳排放监测技术跟不上要求9.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C)A.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B.将冰箱尽量塞满,多存放点食物C.挑选保温层、双层玻璃、防风

36、装置的住房D.多去健身房运动锻炼1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参加公约的缔约国分为三类:(ABC)A.工业化国家B.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D.最不发达国家1、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5A是指认知性、可行性和(BCD)A、便利性B、可承受性C、可接受性D、可操作性2、公民要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提倡(ABCD)、科学消费、节约型消费,使低碳消费方式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A、健康消费B、安全消费C、绿色消费D、环保消费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之一,而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这三大部门是指(ABD)A、工业B、交通C、旅游D、建筑4

37、、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包括以下方面(ABCD)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调整能源结构C、遏制奢侈浪费D、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5、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ABCD)的能力和水平。A、能源管理B、能源服务C、能源监测D、能源监督6、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主要有技术创新和(ACD)A、产业结构调整B、低碳共同体C、国际合作D、制度创新7、低碳经济的特征(ABC)A、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B、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C、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D、低碳经济具有公众性,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8、我国经济增长

38、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ABCD)。A、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B、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C、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D、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9、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三个问题(BCD):A、资源自给率不高,愈来愈依赖外部市场。B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C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D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10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AB

39、CD)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风能B、太阳能C、核能D、地热能1、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的环节是(ABCD)A、原材料加工B、产品制造C、产品使用D、循环利用2、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那些活动的总称。(ABC)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3、下列哪些行业属于重化工业?(ABC)A、石油化工B、钢铁冶炼C、水泥生产D造纸4、对环境法的生产力发展功能常见误区有(AB)A、环保与经济发展相互对立B、片面强调经济发展C、环境法能促进生产力发展D、环境法能促进发展绿色生产5、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BCD)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B、确定公益最大化原则C、限制开发原则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6、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有(ABCD)A、观念先行性B、技术先导性C、物质循环性D、效益综合性7、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产生的废弃物类型有(ABC)A、可直接回收的废弃物B、不可直接回收但可以认为分解的废弃物C、既不可回收又不可人为分解的废弃物D、可完全直接利用的废弃物8、循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是(ABC)A、起步阶段B、发展完善阶段C、成熟阶段D终止阶段9、属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ABC)A、政府、企业B、高等院校、科研院所C、公众、中介机构D、自然界、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协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