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3619688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7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总第1 5 6 期城市问题2 0 0 8 年第7 期 文章编号1 0 0 2 2 0 3 1(2 0 0 8)0 7 0 0 2 1 0 6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一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刘振灵刘海滨(摘要在分析莱茵一鲁尔城市群和辽中城市群概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产业结构及其中的矿业城市就业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二者之间的经济环境、发展水平等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多个指征上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基于二者的比较,给出了辽中城市群及矿业城市学-7 和借鉴莱茵一鲁尔城市群成功经验的建议和措施。关键词城市群;经济结构;矿业城市;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 1 7 9 9;F 0 6 1 5 文献

2、标识码 A一引言德国莱茵一鲁尔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该地区历经衰退和复兴,堪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典范,其中的矿业城市也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为世界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转型树立了榜样。莱茵一鲁尔地区经历了2 0 0 多年的工业发展,在德国乃至于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该区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煤炭、钢铁行业危机。2 0 世纪6 0 年代后期以来,该地区先后采取各种措施,颁布各种产业政策,最终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使该地区实现了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莱茵河横穿该地区,在这4 0 0 0 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密集地分布着埃森、多特蒙德、科隆等著名的工业城市,由于城市密集

3、分布,城市之间联系紧密,它已成为继伦敦、巴黎城市群之后的欧洲第三大城市群1。辽宁中部城市群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很高的地区,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却落后了。由于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这里兴起了鞍山、本溪和抚顺等三座有名的矿业城市,其中,抚顺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调整。纵观国际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史,莱茵一鲁尔地区既成功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又实现了城市群中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二者从区域概况、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维度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莱茵一鲁尔城市群成功经验的借鉴。=区域栅况1 地域范围辽宁中部城市群(简称辽中城市群)是指以沈 作者简介

4、刘振灵(1 9 8 0 一),男,汉族,河南周口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群和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刘海滨(1 9 6 9 一),男,汉族,吉林公主岭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 0 4 0 3 0 1 5)。收稿日期 2 0 0 7 1 l 一2 0(修回日期 2 0 0 8 0 1 1 0城市科学2 1 万方数据城市问题)2 0 0 8 年第7 期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阳为中心,以1 5 0 公里为半径的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共7 个地级市在内的“都市圈”。辽中

5、城市群是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中心城市沈阳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全国综合性工业基地;鞍山、本溪是国家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煤炭也曾是其主要产业;抚顺、辽阳是石油化工业、化纤生产基地;抚顺是中国最早进行煤炭开采的城市之一,至今已有1 0 0 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典型的煤炭、石油城市;铁岭是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营口南临渤海湾,作为城市群的出海口负责鞍山、本溪钢铁业的进出口,是一座轻纺工业城市,距中心城市沈阳不足2 0 0 公里 1。莱茵一鲁尔城市群(简称莱鲁城市群)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的西部,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伯

6、河之间。它以莱茵河一鲁尔为中心,南起波恩(B o n n),北到哈姆市(H a m m),包括科隆(C o l o g n e)和杜塞尔多夫(D u s s e l d o r f),也包括老鲁尔地区(R u h r g e b i e t)的一些早期工业化城市,如多特蒙德(D o r t m u n d)、埃森(E s s e n)和杜伊斯堡(D u i s b u r g),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如杜塞尔多夫(D u s s e l d o r f)、科伦(K o l n)和波恩(B o n n),还有一些新兴的轻工业城市,如明兴格拉德巴赫市(M o n c h e n g l a d b

7、a c h)、伍珀塔尔(W u p p e r t a)。在这个城市群中,中心城市是科隆和杜塞尔多夫H 1。2 自然条件(1)人口与面积辽中城市群和莱鲁城市群均是城市密集分布、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辽中城市群的总面积6 4 9 0 0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4 4 2 9,占全国总面积的0 6。2 0 0 3 年,辽中城市群总人口为2 3 8 7 6万,占辽宁省总人口的5 6 7 1,占全国总人口的1 8,平均人口密度为3 6 8 人平方公里。莱鲁城市群面积4 5 0 0 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面积的1 3;人口11 0 0 万,占全国人口的7,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 7 0 0 人

8、,最大的城市科隆人口在1 0 0 万左右,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人口在6 0 万左右,它是一个多中心的城市、人口集聚区,已成为世界主要城市群之一。(2)地理位置辽中城市群和莱鲁城市群均处于交通要道,并分立于欧亚大陆的东西边缘。辽中城市群位于辽宁半岛中轴线上,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毗邻渤海,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朝鲜半岛、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重要交通连接站。莱鲁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要塞 1。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纵贯南北,从杜伊斯堡到

9、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 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1。(3)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二者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采煤、钢铁、化工、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辽中城市群已发现各种矿产1 1 0 种,铁、金刚石等7 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是中国最早进行煤、铁大规模开采的地区。莱鲁城市群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 9 0 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四分之三,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 2 0 亿吨,占全国的9 0 1,为全地区进行钢铁生产提供了能源支持,二战期间德国大量的战争物资就是由该地区提供的。三产业结构对此分析1 城市群产业结构对比辽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工

10、业化中后期阶段的特征。根据辽宁省2 0 0 5 年统计年鉴,辽中城市群三大产业比例为7、5 3 和4 0。工业产值占主导地位,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工业产值比重大于第一、三产业产值。这种特征是与辽中城市群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的。自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投入,这里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前,其工业化水平是全国最高的。为了使产业结构具有可比性,我们应该将辽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与上世纪7 0 年代莱鲁城市群产业转型初期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上世纪7 0 年代,莱茵一鲁尔地区是典型的工业区,是德国的工业基地,第二产业占全部产业产值的6 0 左右,而第三产业不足4 0 H

11、。产业结构呈现出以重工业为主的特征,这表明其已经走完了工业化的全部过程。因此,当前辽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与莱鲁城市群转型前期的产业结构大致相当。2 城市群中矿业城市就业结构对比辽中城市群7 城市中,矿业城市包括本溪、抚顺和鞍山 1,这三座城市的采掘业均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抚顺煤炭开采已经进入枯竭期,本溪和鞍山的钢铁业处于鼎盛期。在莱鲁城市群中,我们选择2 2 城市科学万方数据城市问题)2 0 0 8 年第7 期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多特蒙德市与之进行对比。多特蒙德市位于鲁尔东部,是鲁尔地区历史悠久的煤炭、钢铁工业中心,在城市群总人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科隆和埃森,在德国位居第七位。2 0 世

12、纪6 0 年代受到鲁尔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衰退及钢铁工业西移的影响,多市城市发展一度陷人增长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后经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的统一规划和指导,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产业转型仍在进行1 1。这里由转型前的产业结构以煤、钢为主,向煤、钢的下游产业延伸,逐步发展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提高化工和机械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减轻城市经济增长对煤、钢等产业的依赖程度,城市沿着一条“单一的煤矿城市一钢铁城市一化工城市一综合性城市”的发展道路前进。我们将辽中城市群中的鞍山等三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市在1 9 7 8 年的就业结构进行对比。表1 是四座城市以相同的统计口径计算的结果。从表

13、1 不难发现,鞍山、抚顺和本溪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与多特蒙德市相差不大,三者均不超过总就业人数的1 5;采掘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在总就业人数中均不超过1 0,多特蒙德市略高于鞍山等三市;而制造业和建筑业中,鞍山等均显著高于多特蒙德市。这是因为,三市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主体,这种就业结构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多特蒙德市经过上世纪6 0 年代后期开始的结构调整,就业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商业、交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中就业比重在整个就业结构中比例的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大高于辽中城市群中鞍山等三市的水平。目前,多特蒙德市的结构调整仍然在进行中,在制造业和采掘业中就业

14、人数逐步减少,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吸收更多来自制造业和采掘业的转移人口。表l辽中城市群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的就业结构(单位:)城市削卜多特蒙德鞍山抚顺本溪农林牧渔业O 5 0O 5 81 4 1O 6 8采掘业1 2 7 05 8 l8 7 69 3 4制造业3 3 6 05 1 8 53 8 9 94 1 7 2建筑业8 3 01 3 2 31 5 8 41 3 3 7商业、交通1 9 6 08 3 31 0 8 2l O 9 9服务及其他2 5 3 02 0 1 92 4 1 92 3 9 1多元统计分析中样品相似性系数的概念,对鞍山等三座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市进行相似性系数的测度

15、。样品的相似性系数是描述样品之间相似性程度的一种度量“,四个样品分别是四座城市的就业结构。表1 中每一列都是一个6 维向量,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它表明:第一,三座矿业城市的就业结构均与多特蒙德市具有显著的相似性。从统计意义上讲,表2 第一列数字表明,鞍山、抚顺和本溪的就业结构与多特蒙德市就业结构的相似性系数均大于0 8,这说明三座矿业城市均与多特蒙德市高度相似,这三座城市中,以本溪市的就业结构与多特蒙德市最为相似,相似系数为0 9 1 3。第二,三座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市经济转型前的产业结构高度相似。就业结构间接反映产业结构,辽中城市群中的三座矿业城市与莱鲁城市群矿业城市多特蒙德市在产业结构上

16、具有高度相似性。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通常用产值比例来度量,也可以使用就业比例来度量。就业结构就是产业结构的反映,因此,辽中城市群三座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市1 9 7 8 年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第三,三座矿业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高度趋同。作为处于同一城市群之内的矿业城市,其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中可能受到相同或相似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对矿业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一刀切”的做法缔造出结构雷同的城市产业结构并不稀奇。在这三座城市中尤以本溪和抚顺之间的相似程度为甚。以上三点相似性为辽中城市群学习和借鉴莱鲁城市群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表1鞍山等三市与

17、多特蒙德市就业结构相似性系数表多特蒙德鞍山抚顺本溪多特蒙德1 0 0 00 8 4 40 8 9 209 1 3鞍山0 8 4 41 0 0 00 9 7 2O 9 8 1抚顺0 8 9 20 9 7 21 0 0 00,9 9 5本溪0 9 1 3O 9 8 10 9 9 51 0 0 0四城市群差异性分析尽管辽中城市群与上世纪7 0 年代的莱鲁城市为了深入分析矿业城市的就业结构,我们引人群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城市科学2 3 万方数据城市问题)2 0 0 8 年第7 期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等诸多方面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但是,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1

18、 经济发展水平和运作机制存在差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很短,这使得区域经济在运行机制上与莱鲁城市群存在巨大差异。虽然在东南发达地区已经确立了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但在东北市场化运作的程度远远没有发达地区成熟。莱鲁城市群一直实行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一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政府、企业都按照这种规则进行运作,使得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政策能够在该地区实施,并起到预期效果。2 经济开放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存在差异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在长期形成的国际分工中处于优势地位。2 0 世纪的“一战”和“二战”由德国挑起,煤炭和钢铁两大重工业行业为德国发动战争提供了

19、充足的物质资源。“二战”后,莱鲁城市群在原有战争基础上快速恢复,究其原因归于其经济社会分工水平和开放程度。莱鲁城市群地处欧洲中北部,处于欧洲经济的重心区,其经济开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很高,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使其成为国际性开放区域。而辽中城市群在这方面与莱鲁城市群有很大差距。辽中城市群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落伍的,较之东南沿海地区,在开放程度、外资利用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3 社会保障程度不同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是欧洲现代文明的发源地,2 0 0 多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为其建立社会保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德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莱鲁城市群在矿业城市转

20、型过程中,能够承担起较高的失业率,转型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这些大都是由健全的社保系统分担的。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运作水平还很低,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原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由企业承担,但在国有企业改革后,完善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却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矿业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解决大量工人的失业问题,但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使得转型过程中大量失业工人难以安置。因此,辽中地区的矿业城市转型与莱鲁地区的矿业城市转型有很大的不同,在一个低水平的社会保障系统下实现城市转型,将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工程。五经验借鉴1 充分利用“七市市长联席会议”,对区域发展实施统一规划u 2 1在鲁尔地区结构调

21、整和产业转型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地区的统一规划,这为其成功实现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1 9 2 0 年5 月5 日,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该协会是鲁尔区的最高规划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能和权限随着区域的发展一再扩大,现已成为区域规划的联合机构(K V R),州联邦的权力部门。针对鲁尔区存在的问题,协会于1 9 6 0 年提出了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法令要求全区严格遵守执行。这对于鲁尔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辽中城市群已经成立了类似的办事机构“辽宁中部七市市长联席会议”,这个机构类似于鲁尔煤管会,但其作用和地位及影响力远不及后者,必须探索和加强其发挥作用的良好机制。当

22、前,该城市群行政区与经济区交错并行,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经济利益格局划分是城市群当前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使行政区域(现有的地方政府结构)适应功能区域(城市群结构)协调发展的需要,避免地方政府从本位主义出发,形成管理碎块损害整体利益,就要完善“联席会议”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其权威性。因此本文认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合作应当实现“三步走”。首先,从“联席会议”起步,增强其在地区宏观经济指导和协调上的地位;其次,逐步加强与联结微观经济和政府之间的行业协会的协作,行业协会加入到城市协作之中,由宏观经济协调过渡到中观的产业发展协调;最后,上升到类似西方国家的“大都市区政府、都市议会、协调委员会”的机构,完

23、善其决策和规划的协调机制,通过其协调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促进城市群的成熟和快速发展。在完善城市群协调机制的过程中,建议成立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部门和城市群经济统计部门。发展规划的实施、协调等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需要督导;城市群各城市协调发展的结果,需要检验。因此,有必要以城市群为区域统计1:3 径,对辽中城市群发展变化进行统计,出版统计年鉴,以便于对其发展变化的轨迹进行深入研究。2。推进工业化进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莱鲁城市群实现地区经济复兴的过程也是其实2 4 城市科学万方数据城市问题 2 0 0 8 年第7 期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现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莱鲁城市群结

24、构调整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因此莱鲁城市群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实行了“退二进三”的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缩减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但在“退二进三”战略上,辽中城市群不能盲目学习。借鉴莱鲁城市群,辽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不应是“退二进三”,而应当是调整工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当前,辽中城市群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而且在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从城市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考察,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一般要经历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高技术集约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递次演变过程也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也就是

25、实现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体现在各产业间比例关系协调、供求平衡、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体现在产业结构的知识集约化和经济服务化,使得各产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当前,工业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应当利用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即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工业化,同步实现信息化,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虽然在工业化过程中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第二产业在辽宁城市群的主导地位不可偏废。在原有工业化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加速实现工业化,第二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应是支柱产业。对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在不减少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

26、进地区经济的发展。3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世界科技史上,德国的工业技术占有重要地位,而鲁尔就是德国的许多技术发明诞生地,因此科研实力十分雄厚。许多大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并根据企业特点和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制定自己的科研计划,科研中心和生产中心紧密结合是德国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制胜法宝。据统计,辽中城市群有中国科学院及各类研究院所近4 0 个,高校近5 0 所,占全省的7 0 以上。在冶金、机械、自动化、新材料、航空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强大,这是加强老工业技术改造,进行产业转型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学习莱鲁城市群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加强高等科研院所的研究与企业的结合,将科研优势

27、转化为现实生产力。4 改造资源开发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莱鲁城市群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对钢铁、煤炭企业进行了改造,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对资源相关企业进行改造,改善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钢铁和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是莱鲁城市群实现产业转型的最重要的步骤,钢铁和煤炭两大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辽中城市群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也必须学习莱鲁城市群的做法,支持资源开发企业的技术更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对于鞍山、抚顺和本溪三市的钢铁产业,地方政府可以从财税、金融等产业政策方面支持其

28、技术创新,注重培养钢铁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长久存续。同时,产业政策也要支持资源开发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转变企业经营结构,形成多元化产业公司。5 统一区域规划,实现矿业城市产业转型辽中城市群在区域统一规划中,需要特别注意到抚顺、鞍山等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城市群要综合发展,在产业投资方面需要特别考虑到对其中矿业城市的支持。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结合矿业城市的特点,以矿业城市作为产业转移的重点,注重投资建设项目在矿业城市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将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作为城市群的发展目标之一。同时,矿业城市充分利用城市群的整体优势,与城市群其他城市密切合作,在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实现

29、可持续发展。城市科学2 5 万方数据城市问题)2 0 0 8 年第7 期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术经济,2 0 0 3(2):4 7 5 2刘振灵大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沈阳大学,2 0 0 6赵映慧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城市问题,2 0 0 5(3):5 1 5 4B l o t e v o g e lHH T h eR h i n e R u h rM e t r o p o l i t a nR e g i o n:R e a l i t ya n dD i s c o u r s e E u r o p e a n

30、P l a n n i n gS t u d i e s,1 9 9 8(6)葛竞天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财经问题研究。2 0 0 5(1):5 4 5 7G e m a c a N o r t h W e s tE u r o p e a nM e t r o p o l i t a nR e g i o n s I A U R I F,1 9 9 6郭凤典,朱鸣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理论月刊,2 0 0 4(7):9 8 1 0 0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 0 0 5 中国统计出版社,2 0 0 6张以诚我国矿业城市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1、,1 9 9 9(1):7 5 8 0孙雅静矿业城市转型模式的国际比较开放导报,2 0 0 4(1)丁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 9 9 9:4 6 4 9宋梅,刘海滨从莱茵一鲁尔区的改造看辽中南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矿业,2 0 0 6(7):9 1 2 1 3 李晟晖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启示国土经济,2 0 0 2(9):4 4(责任编辑:赵勇)2 6 城市科学万方数据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市群为例作者:刘振灵,刘海滨,LIU Zhen-ling,LIU Hai-bi

32、n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刊名:城市问题英文刊名:URBAN PROBLEMS年,卷(期):2008,(7)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3条)参考文献(13条)1.冯春萍 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期刊论文-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3(2)2.刘振灵 大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063.赵映慧.修春亮 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5(3)4.Blotevogel H H The Rhine-Ruhr Metropolitan Region:Reality and Discourse 1998(6)5.葛竞天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老工业

33、区的改革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 2005(1)6.Gemaca North-West European Metropolitan Regions 19967.郭凤典.朱鸣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期刊论文-理论月刊 2004(7)8.辽宁省统计局 辽宁统计年鉴2005 20069.张以诚 我国矿业城市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对策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0.孙雅静 矿业城市转型模式的国际比较期刊论文-开放导报 2004(1)11.丁秀林.任雪松 多元统计分析 199912.宋梅.刘海滨 从莱茵-鲁尔区的改造看辽中南地区资源型13.李晟晖 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矿

34、业城市的启示 2002(9)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 余初亮 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2009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全国其他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大趋势下,研究城市群经济区域一体化、协同化显得尤为必要。自21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已发生了重大改变,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研究不仅是热点也是难点问题。本文将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为长三角城市群包括国内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提供理论和实证上的依据

35、。本文首先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同时阐述了长三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战略地位;然后文章选取多项反映城市经济体各方面状况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的综合经济质量水平;再接着,文章从经济结构差异的角度,选取并构建了反映城市经济结构情况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欧氏距离模型计算出城市群内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上海之间的欧氏距离,进而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内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情况;最后,文章对已有的应用于经济学上的经验模型引力模型做了一定的修正。将城市综合经济质量与城市经济结构两方面的指标结合起来,得出城市群内周边城市跟核心城市之间的经济吸引和经济联系的程度。然后

36、通过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两方面相结合来考察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状况。通过揭示各个城市与核心城市上海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上的差异性,来说明这些年城市群跟上海之间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最后论文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定有效的政策建议。2.期刊论文 朱英明.ZHU Ying-ming 产业空间结构与地区产业增长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制造业的研究-经济地理2006,26(3)产业空间集聚所获取的集聚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定位的重要因素.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获取的专业化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的空间集聚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即集聚经济结构,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形成的空间结

37、构即偏离经济结构,产业的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影响到地区产业的增长.依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部门的具体数据,构建增长模型,分析制造业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对城市群产业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3.学位论文 荆瑛 京津产业一体化过程中通道地区的发展思路以平谷区、廊坊市为例 2008 国内外城市群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城市与城市群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存在。通道地区,作为城市群各城市间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其经济发展对城市群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由南往北珠三角、长三

38、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组成了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区域经济组合体。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已经比较完备,京津冀城市群一直滞后于其他两个地区。21世纪,以“十一五”规划为标志,以中央重点投资的滨海新区开发为契机,京津地区、乃至环渤海区域再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京津冀地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利用统计资料,从经济总量特征、经济结构特征、产业变化趋势三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产业结构。通过比较得出北京市的产业优势在于第三产业,天津市的产业优势在于第二产业,京津之间存在着产业一体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近几年,京津的一系列产业相关政策表明两市正在推进其产业一体化的进程。在京津产

39、业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京津通道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格外引人关注。本文从行政隶属关系和交通通达性两个方面考虑,选择京津通道地区中的平谷区、廊坊市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在平谷区的分析中,本文跳出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远郊区的行政束缚,紧紧抓住京平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给平谷区位条件带来的变化,以及形成新的交通节点和经济节点的发展契机,重新评估了平谷区价值,提出平谷区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水、地、路的独特吸引力,承接北京市的产业转移,今后在继续发展都市农业、都市工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上,将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旅游、物流和房地产业上。针对廊坊市的特点,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其产业发展环境,指出廊坊市应该利用

40、处于京津之间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在区位、成本和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在京津产业过渡中选择适当的产业,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将今后的发展重点放在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制造、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会展旅游以及物流业上。4.期刊论文 李捷.LI Jie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结构优化探讨-国际经贸探索2006,22(5)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在广东占据重要地位,其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以上,而且比重稳中有升,进入知识经济的新世纪,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群赖以存在的纽带-经济结构面临着进一步的调整,应从产业布局的调整、外源内源结合、内涵式高级化、产业结构梯度转移、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

41、三产业的作用等方面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5.学位论文 李翠鸿 山东半岛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动发展研究 2008 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城市群,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群的发展是以一定的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是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结构在一定地域空间的集聚。因此,城市群与产业集群有着密切的联系,简单来说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使城市群竞争力得到提升,城市群的发展与完善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文章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然后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为实例,定量分析了在该地区两者的贡献量

42、,最后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文章中所讨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八个地市,其中有两个副省级城市,6个中型城市,22个小城市。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产业集群的研究范围,具体分为12大类,17个亚类,它们都属于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乘数效应、扩展效应等机制来推动城市群的发展,另外,产业集群也通过分工、交易费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技术创新行为因素对城市群施加影响。总而言之,产业集群有助于城市群体系的完善,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城市群利用群体的内聚力完成其成长过程中的集聚,同时也伴随着扩散,影响城市群扩散作用的因素包括:人口压力、城市中心的竞争、物质结构老化和运输方式革命

43、,城市群的这种集聚与扩散为新的产业布局提供了空间。城市群功能整合的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的高度分工,分工的后果就是产业集群的形成,由于受距离衰减规律的限制,企业对外扩张对象和地域的选择受到地域上临近性和相似性的限制,而高度整合的城市群正好具备了这方面的条件,成为产业集群形成和广泛分布的理想地域。文章在定量分析产业集群对城市群的影响时,选取地方化经济结构、比例偏离结构、差异偏离结构三个指标,通过建立模型,用SPSSl3.0进行多元回归,量化了产业集群对城市群的作用。用城市流强度所反应的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和城市群内的主要因子,分别对产业集群的地方化经济结构做相关分析,另外用城市群位序一规模指数所代表城市

44、群的整合程度(城镇体系),与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做定性判断,得出结论。综合不同类型的定量分析,确定结论,即:目前,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集群对城市群的作用大于城市群对产业集群的作用。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选取的模式和构想。文章对我国城市群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关系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6.学位论文 李捷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2004 广东省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建设的核心地带。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着政策和区位优势,以外资为主要推动力,率先发展了经济,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有力地推动了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两者相互促

45、进,珠三角城市化的发展已经呈现为城镇连片的城市群。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新一轮的经济浪潮中,珠三角城市群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简述城市群的概念和内涵,城市群的演进及相关理论,城市群的基本特性及功能,文章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之间组合成的统一有机体。城市群,表现为地理位置相近城市的聚集,但又不单纯是地理聚集,城市之间还发生广泛、深入的社会经济联系,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分工协作才是城市群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必然要求经济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前进,也必然导致竞争主体向集团化、区域化

46、转变,这种区域化在一国范围内表现即为城市群,如美国西岸都市连绵区、大巴黎地区等。实践证明,城市群作为整体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能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利益。二、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概况,文章从行政组织结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认为,从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看,珠三角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对我省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2002年,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约为72.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是广东省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已形成了连片的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和产业高度聚集,辐射能力强,城市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已发展为全国三大城市群之一。三

47、、21世纪,珠三角在改革开放之初拥有的政策和地缘优势逐步弱化,本文结合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在1996年所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战略规划,主要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行政组织结构的存在问题、城市等级结构不健全、产业结构雷同化等进行讨论,并对其面临的挑战作了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面对强手环伺的新形势,珠江三角洲要想发掘新的发展潜力、巩固和强化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和深入了解现存的不利条件。四、只有通过建立大城市群、整合区域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才能争取经济的更大发展。珠三角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不但关系到广东省能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且对全国的现

48、代化建设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结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本文从行政组织结构、经济结构、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7.期刊论文 陈忠祥.李莉.CHEN Zhong-xiang.LI Li 行政区划变动与城市群结构变化研究-以宁夏中北部城市群为例-人文地理2005,20(5)本文以宁夏中北部地区为例,探讨了由于行政区划变动致使原银川、吴忠、青铜峡、灵武所形成的城市群在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而对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区域经济关系及其发展的正负向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在以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的背景下,行政型的城市群体系或区域体系必然会向

49、经济型的城市群体系或区域体系转变,这一过程对于行政区划调整来说必须科学而慎重.8.学位论文 吴永功 城市群内政府间合作困境研究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分析 2009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开发及区域发展的主要形式。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带动者,只有通过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要促进城市关系持续发展,政府合作不可或缺,地方政府被认为是政府间合作最具活力的因素。不同层级城市政府的有效合作,不仅能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更合适的环境,有利于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

50、化配置。本研究是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的研究。城市群是一个场域,城市群内的各个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彼此间构成关系网络。其中各地方政府作为城市群成员单位,其关系错综复杂,但无论多么复杂,都离不开有效的场域,都与个体和场域间的链接有直接关系。城市群内政府间合作,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场域的综合影响。本研究假设有二:第一,理性都是在一定场域中形成的。理性在一定场域中形成,是指理性是以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基础,受一定的场域关系的影响和制约。趋同的理性是同一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产物。第二,城市群内政府间合作的状态是经济场域、政治场域和文化场域交织作用下形成的。合作状态是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